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采用回归统计方法对泾河流域淤地坝拦沙对降雨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降雨—产洪产沙—淤地坝拦沙关系的定量研究,提出了不同年代淤地坝拦沙量与降雨因子的响应关系式及其阈值;从实用角度给出了淤地坝年拦沙量的预估公式;简析了淤地坝拦沙量与减蚀量的尺度关系。结果表明:泾河流域淤地坝年拦沙量大于阈值1000万t/a对应的降雨阈值分别为最大1日降雨量大于40 mm、汛期降雨量大于350 mm和年降雨量大于450 mm;黄河中游地区不同空间尺度流域的淤地坝拦沙量与减蚀量均呈正比关系。随着流域空间尺度(面积)的减小,淤地坝减蚀量占拦沙量的比重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系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淤地坝系是治理水土流失最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以黄土高原典型淤地坝系中王茂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察、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合理提取14个小流域淤地坝系相关指标,建立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系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对王茂河小流域淤地坝系安全进行评价,基本实现了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系安全评价,结果表明王茂沟小流域大部分淤地坝均处于接近安全状态,王茂沟1号坝处于基本安全状态,关帝沟3号坝是整个坝系短板,需要尽快除险加固。从各个准则层来看,管理因素分值普遍太低影响着整个淤地坝系最终评价结果。以期为黄土高原淤地坝系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任俊发 《甘肃科技》2007,23(1):21-22,50
2003年,水利部把淤地坝作为水利建设争取启动实施的三项新“亮点”工程之一。在这一大好机遇下,全面了解我县淤地坝工程历史,正确认识淤地坝的作用,正视其存在的问题,对于卓有成效地开展淤地坝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石琼 《甘肃科技》2005,21(12):14-16,9
黄土高原地区目前在淤地坝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淤地坝建设中应抓紧做好淤地坝坝系规划工作;加强沟道工程的布局、配置、水资源利用和管理养护工作;适当提高国家投入标准,积极进行旧险坝加固配套,实行分级建设,进一步加强淤地坝建设管理;突出核心,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项治理措施的作用;加强淤地坝监测队伍建设,提高淤地坝监测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5.
陡坡冻胀破坏是引起淤地坝垮坝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保证淤地坝的安全运行,加强淤地坝陡坡冻胀破坏的防治是重中之重。对淤地坝陡坡冻胀破坏的因素从多方面进行了仔细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以为以后坝系建设以及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同市淤地坝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同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淤地坝现状,论述了建设淤地坝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根据山西省淤地坝建设管理现状,分析了淤地坝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根据山西省淤地坝建设中积累的相关经验,结合水工模型试验,就淤地坝建设中的安全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并对我省淤地坝建设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淤地坝工程实行监理制才刚刚开始,目前尚有不少理论、方法、规程、工作程序等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结合从事淤地坝工程建设监理的实践,就淤地坝工程监理的要点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仅供商榷。一、前期工作阶段的监理1.设计报告和施工图纸审查淤地坝的设计一般由当地水利  相似文献   

10.
淤地坝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工程措施,这些工程对控制黄土区的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好淤地坝除险加固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从淤地坝除险加固的必要性分析出发,对淤地坝建设提出了具体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脆弱,极端气候频发,黄土高原淤地坝溃决形成的泥石流灾害事件增多,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危害,有效的开展淤地坝溃决型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对国土规划、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高原淤地坝溃决型泥石流为研究对象,从工程地质条件和降水量入手,基于产流模型、产沙模型,建立了淤地坝溃决型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定义了库水位坝高比概念,并开展了考虑坝系结构的淤地坝溃决型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当降雨频率为5%、降雨时长4.5h以上时,大型淤地坝溃决形成泥石流易发性等级达到了高易发,一般降水情况下均为不易发和低易发;当降雨频率为20%、降雨时长4.5h以上时,中型淤地坝溃决形成泥石流易发性等级达到了高易发,一般降水情况下均为不易发和低易发;而当降雨时长1h以上时,小型淤地坝溃决形成泥石流易发性等级均达到高易发以上。此外,坝系的结构对淤地坝溃决型泥石流易发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任兆水 《甘肃科技》2007,23(2):177-178
溢洪道冻胀破坏是引起淤地坝垮塌的原因之一,要保证淤地坝正常运行,加强淤地坝溢洪道冻胀破坏防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淤地坝冻胀破坏的因素进行了仔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今后大规模开展坝系建设提供帮助,使溢洪道冻胀破坏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山西省淤地坝的产生、发展和建设情况,阐述了太原市建设淤地坝所取得的生态效益及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4.
淤地坝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作用,但其减水减沙效益的科学评估仍存在困难.一方面,淤地坝减水减沙的物理机制仍难以刻画;另一方面,观测资料有限且难以获取.以概化淤地坝卧管及溢洪道等部分的泄流机制及整体水沙调控机制为基础,改进和检验了数字流域模型的淤地坝模块,应用改进后的模型模拟皇甫川流域水沙过程并评估淤地坝减水减沙效益.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淤地坝的情况下,模型对淤地坝数量较少的近似自然状态期(1979~1986年)适用性较好,而对淤地坝数量较多的受扰状态期(2007~2012年)适用性较差,水沙模拟值明显高于实测值.考虑淤地坝的物理机制后,与原模型相比,除个别年份外,改进后的模型对受扰状态期水沙过程的模拟精度具有明显的提高,其逐日流量NSE(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从-51.085~0.450提高到0.134~0.802,逐日输沙率NSE从-56.740~0.390提高到0.066~0.857.使用改进后的模型计算得受扰状态期淤地坝平均拦水量为0.142×108m3,减水效益为40.9%;平均拦沙量为0.050×108  相似文献   

15.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淤地坝监理的总结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大规模的淤地坝建设,持续的高投入,必将给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事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家对淤地坝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也将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结合自身从事碾压式土坝的监理工作实践,提出在监理过程中应控制好淤地坝施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三个阶段,着重论述了施工阶段控制的方法和要点,提出淤地坝工程监理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上游西柳沟流域水土流失情况严重,流域内修建了不同规模的淤地坝,以改善研究区因水土流失而引起的水沙灾害问题.为探讨淤地坝对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根据淤地坝运行机理,本文在SWAT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淤地坝水循环模块,构建了适用于西柳沟流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并根据流域出口断面实测月流量数据对改进的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及模型验证.分析表明,改进后的SWAT模型率定期与验证期的确定系数R~2均在0. 70以上,纳什效率系数E_(NS)均在0. 5以上,相对误差Re均小于20%,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同时,综合考虑淤地坝地理位置、规模等特性,设置不同情景,利用改进的SWAT模型对不同淤地坝情景下西柳沟水文过程的响应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西柳沟淤地坝系减水效果明显,随着淤地坝数量的增加,流域出口流量明显减少:与现状淤地坝情形(39座骨干坝)相比,无淤地坝情形下流域出口年均流量将会增加25%左右;未来新建79座骨干坝后的流域出口流量比现状情形减少约75%.本研究利用改进后的SWAT模型量化了淤地坝工程对径流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淤地坝坝系影响下的水沙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淤地坝坝系泥沙粒径组成与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小流域淤地坝坝系泥沙粒径组成与变化特征是认识和评价淤地坝拦减粗泥沙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通过对黄土丘陵区王茂沟小流域不同泥沙源地和淤地坝坝系沉积泥沙的取样与分析,研究了坝地泥沙粒径组成的变化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淤地坝泥沙沉积过程中,黏粒含量均小于10%,沙粒含量在30%~40%,沉积泥沙的粒径组成大都以粉粒为主.除草地外,流域内不同侵蚀源地泥沙粒径组成的差异不大.尽管流域内各座淤地坝之间泥沙粒径组成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最上游与沟口坝地的粒径组成没有明显差异,流程远近与各级粒径含量变化不相关.王茂沟流域现有淤地坝坝系是粗细均拦,淤粗排细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浅谈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淤地坝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娜 《科技资讯》2011,(4):108-108
本文阐述了淤地坝建设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发展作用进行阐述,目的在于引起对淤地坝的建设重视.  相似文献   

19.
采用修订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调查还原法和淹没分析等方法,对天然淤地坝多年平均拦截泥沙量和天然淤地坝所在黄土洼小流域侵蚀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坝淤地及上游丘陵沟壑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8 116.14t/(km2·a);RUSLE模拟的淤地坝及上游丘陵沟壑侵蚀区土壤侵蚀模数为7 714.73t/(km2·a),通过与实测值对比,模拟精度为95%。模拟的黄土洼小流域强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区域占流域面积的53.18%,研究区土壤侵蚀严重;黄土洼天然坝地的泥沙主要来源于坡度大于15°的粱峁耕种区、沟间地和坝地边缘。黄土洼小流域进行人工水土保持措施后侵蚀模数降低26.15%;天然淤地坝将周围控制区域的泥沙全部拦截,对黄土洼小流域泥沙拦截贡献率高达77%,水土保持效益明显。黄土洼天然淤地坝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还可淤积泥沙体积约为2.303×106 m3。  相似文献   

20.
淤地坝建设有效治理沟坡侵蚀产沙在中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建设初期,小流域侵蚀强烈,泥沙沉积量巨大,其后,产沙强度由强变弱,泥沙沉积量呈显著降低趋势,淤地坝在减少水土流失方面具有其他措施不可替代的作用;微小流域与较大流域在泥沙来源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坡沟侵蚀产沙比并非一个定值,其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