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呈奎 《科学通报》1965,10(10):876-876
海洋学是研究占地球表面十分之七的汪洋大海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其与人类生产实践关系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运动规律,海洋和大气的交换过程及相互作用,海洋里的各种生命现象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海岸及海底的形态、沉积和构造以及海洋形成和演变的历史等等,并通过这些研究为国防、航运、水产生产、气象预报、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服务。自古以来,海洋特别是海岸带及近海区,就为沿海劳动人民提供了重要的生活资料——“渔盐之利”。随着海洋捕捞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隐 《大自然探索》2006,(10):50-53
海底对决已经展开,一方是声名显赫的海洋“杀手”——大白鲨,一方是海洋“巨无霸”——杀手鲸,两个海洋“王者”不期而遇,它们将演绎出怎样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进程的加快。作为人类探索未知深海和争夺国际海底资源的重要手段,水下机器人这一高新技术受到世界发达沿海国家的普遍重视,并得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海平面下降与生物圈有关如果全球变暖导致南极的冰盖融化,地球的洋面将进一步上升,沿海将有大片人口稠的地区深入大海。在生物圈的生态循环过程中,一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排放甲烷等碳氢化合物气体。自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全球逐渐变暖,人们对于海洋洋面上升的担心逐步加重。全  相似文献   

5.
我国面临辽阔的海洋,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从渤海到南海,地跨温带和热带,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公里,海洋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一直致力于开发利用沿海的海洋资源,解放以后,国家对海洋更为重视,对近海海洋资源进行了比较系  相似文献   

6.
蓝色的海洋蕴藏着丰富多采的水产资源,浮游生物就是水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数量大①,种类多,并且分布广,遍及世界各海。它的营养和经济价值不亚于鱼类——它既是经济鱼、虾类的饵料基础,又是人类的食物来源之一。我国沿海盛产的海蜇(Rhopilema)(图1)和毛虾(Acetes)(图2c)两种浮游动物就是普遍食用的海产品。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  相似文献   

7.
海洋学是研究海洋中各种自然现象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由于它所研究的领域既异常广大,研究的对象又十分复杂,为了研究上的便利,海洋学一般又分为四门学科。即:海洋地质学——研究海底与海岸的地质及地貌;海洋物理学——研究海水的运动及其物理性质;海洋化学——研究海水的组成及其化学性质;海洋生物学——研究海洋中的生物世界。此外,调查研究海洋中各种自然现象的分布特性这一工作,到目前为止,仍是海洋研究工作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由于其性质和自然地理相近,因此称为海洋地理学。  相似文献   

8.
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塑料产量增加了三倍。当塑料进入海洋后,风浪和阳光将其分解成米粒大小的微粒。如果这些微粒到达深海——地球上迄今很少被了解的生态系统中——会造成什么影响呢?无人能给出确定答案。最近,科学家完成了一项全球规模的海洋垃圾调查,并取得惊人发现:在海面上漂浮的塑料微粒数量远远低于预计数量。那么,那些"失踪"的海洋塑料微粒到哪里去了呢?样本检测发现,生活  相似文献   

9.
舟山博物馆     
<正>舟山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常设固定陈列"渔风海韵"民俗系列、"群岛往事"历史系列和科普展览"美丽家园——舟山自然系列"。2003年9月,舟山博物馆被认定为"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该馆将继续秉承海洋科普教育的传统,坚持面向公众,尤其是对青少年普及海洋知识,传播海洋文化,强化海洋教育,宣传海洋事业,让广大游客在体验到独特的蓝色海洋之美的同时,更能感受到海洋旅游和科普教育的有机融合所彰显的海洋科普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2002年8月,澳大利亚的凯沙米迪海洋生物博物馆展出了两具巨型抹香鲸的骨骼标本,上面标明的产地是:印度尼西亚沿海。人们在对这个庞然大物发出惊叹的同时,也不由产生了深深的疑问,在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颁布商业捕鲸禁令以后,这种体形如此巨大的珍稀海洋哺乳动物是怎样被捕获的?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标本的捐赠者——澳大利亚某电视台"猎奇"频道的首席摄影师安德鲁先生,他含着热泪讲述了惊心动魄的捕鲸过程,以及生死关头时人性与兽性的悲情逆转……  相似文献   

11.
张毅敏  陈晶  杨阳  林超  吴晗 《科学》2014,(3):48-51
由于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也越来越严重,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水平还有相当差距,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有必要开展海洋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研究,制定系统的海洋生态修复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牡蛎是珍珠的"生产者"。可是前不久,媒体传出惊人的新发现,在离日本南部沿海不远的地方,发现一种能产金刚石的牡蛎。研究人员在这个秘密的宝地发现几百个体内含有金刚石的牡蛎。专家们认为,这一海洋奇迹是海洋工业排废的结果。通常,某些沙粒能刺激牡蛎体内形成珍珠,在这种情况下,牡蛎  相似文献   

13.
它可能是海洋留给人类的最后的谜团之一——海洋中最大的无脊椎动物,长可达一辆公共汽车那么长,重可达1吨。它的眼睛在动物王国里也可能是独一无二的——有足球那么大,直径20多厘米。尽管多年来海洋动物学家都一直努力地在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寻找它的栖息地,但至今还没有人看到过它活生生的个体,它就是深海怪物——巨型乌贼。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碳的另类问题——海洋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告诉我的孩子,赶快去看海、去看珊瑚吧,因为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可能不复存在。”——一位海洋科学家的话①海洋越来越酸就在人们密切关注“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问题的同时,二氧化碳的另类问题——海洋酸化,近年来也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注意。②海洋生物将失去它们的外壳和骨骼海洋变得越来越酸,这对于珊瑚等海洋生物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它们面临失去外壳和骨骼的灭顶之灾。③我们能够埋葬二氧化碳吗?在海底火山口附近发现的液态二氧化碳湖泊,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处理二氧化碳的新思路——把二氧化碳埋到深海里去。来自远洋科考船的不祥之兆几年前,美国女生物学家维柯多亚登上一艘前往北太平洋海域的考察船,她此行的目的是考察一种名叫“尖菱蝶螺”的小型海洋生物。“尖菱蝶螺”是一种翼足类浮游动物,小巧玲珑,活泼可爱,包裹身体的外壳不足1厘  相似文献   

15.
根据读者要求,我们在“生命”栏目中,开辟“珍奇的海洋动物”子栏目,请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海洋动物专家曹玉茹老师以图文并茂和问答形式向朋友们介绍有趣的海洋动物知识,欢迎您关注并参与答题。 ——编者  相似文献   

16.
《世界科学》2007,(11):2-5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海洋科学界正在着手建设海底观测系统网络,以探测和理解大洋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等过程,这是继地面/洋面和空间之后观测地球系统的第三个平台——从海底进行连续的实时观测,将使得人类可长期"呆"在海里,从而改变人类和海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世界科学》2012,(8):2
7月25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重要成果——《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等。图集基本摸清了中国海洋生物的"家底",收录了我国海洋生物59门类28000余种,编绘了18000余种物种形态图,阐明了  相似文献   

18.
何京 《科学之友》2005,(11):29-30
据资料表明,海洋的神秘地带并不止百慕大三角区一个."神秘地区"至少有7个:百慕大三角区、日本海域三角区、大西洋附近海域、太平洋夏威夷至美国大陆间的海域、葡萄牙沿海、非洲东南部海域以及哈特勒斯角.  相似文献   

19.
何京 《科学之友》2005,(6):29-30
据资料表明,海洋的神秘地带并不止百慕大三角区一个。“神秘地区”至少有7个:百慕大三角区、日本海域三角区、大西洋附近海域、太平洋夏威夷至美国大陆间的海域、葡萄牙沿海、非洲东南部海域以及哈特勒斯角。  相似文献   

20.
地球上的生命来自海洋,海洋是地球生物最古老的摇篮。海洋生物的神奇,不仅体现在聪慧的海豚和灵秀的鲸等哺乳动物身上,连身处棘皮动物门的海胆,也具有不为人知的独门绝技——千万别以为走出海洋来到陆地的生物才既聪明又幸运,留在海洋的生物就像当初没有跳下树的猿一样,阻塞了自己的进化之路。存在这样想法的人实在是对浩瀚深邃的海洋知之甚少。了解了海胆的神奇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