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沙枣多糖的回收率、浓缩效率、膜污染率和膜通量为指标,优化了无机陶瓷膜分离沙枣多糖的工艺参数及膜的清洗方案。在操作压力0.1 MPa,温度30℃,料液比1∶60的条件下分离沙枣多糖提取液,多糖的回收率、浓缩效率、膜污染率和膜通量分别为98.6%、28.4 L//m2·h、11.6%和46 8L//m2·h;采用不同化学清洗方法对陶瓷膜清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0.5%的HNO3清洗效果最好,可使膜通量的恢复率达到92%。该研究表明利用陶瓷膜分离沙枣多糖是可行的,并且为膜分离多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孔径5 nm陶瓷膜处理冶金、电子、化工等工业产生的含La3+废水,考察离子浓度、电解质和溶液p H等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对La3+的截留率随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膜通量略有下降。当La3+质量浓度由9.1 mg/L增加到245.0 mg/L时,膜对La3+的截留率从82.4%降低到66.2%,膜渗透通量下降5%。随Na Cl浓度的增大,膜对La3+的截留率降低,而膜渗透通量增大。当Na Cl质量浓度增大到100 mg/L时,膜对La3+的截留率从69.3%减小到26.0%,膜通量则提高30%以上。溶液p H既改变了膜表面荷电性又改变了La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对膜分离性能影响显著。当溶液p H6时,La主要以游离的La3+形式存在;当p H=10时,La主要以La(OH)3沉淀的形式存在,膜对La3+的截留率大于99%;当p H=6~8时,部分La(OH)2+的存在,增大了膜孔堵塞阻力,导致膜通量较低。调整溶液p H有助于陶瓷超滤膜回收废水中的La3+,实现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在面向过程的陶瓷膜材料设计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以TS-1钛硅分子筛悬浮液固液分离为应用体系,计算了陶瓷膜分离过程的操作条件与渗透性能的关系,与实验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计算表明,对于平均粒径为290 nm的钛硅分子筛体系,陶瓷膜存在最优孔径区间(200~300 am),使膜保持高渗透通量.孔径小于200nm时膜通量随孔径增大而增大,孔径大于300 nm时膜通量随孔径增大而减小;采用孔径为200 nm的陶瓷膜过滤钛硅分子筛,渗透通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与模型预测结果一致,稳定通量达到800L/(m2·h).  相似文献   

4.
丹参水提液的无机膜澄清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无机陶瓷膜对丹参水提液进行了分离澄清研究,主要考察了膜管孔径、跨膜压差、膜面流速、温度和反冲条件等因素对分离过程的影响,以膜通量、浊度及固含量等指标来考察膜分离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膜管孔径越大,膜通量也越高,渗透液的浊度、固含量和黏度均变小.跨膜压差越大、膜面流速越高、温度越高,有利于提高膜通量;通过反冲实验可知较低的反冲时间和较短的反冲周期对膜分离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5.
动态陶瓷膜对PVA退浆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陶瓷膜作为载体,高岭土作为涂膜材料制备动态膜,研究了自生动态膜处理含PVA退浆废水的膜分离特征,确定了最佳涂膜浓度,并考察了跨膜压差、错流速度以及温度等操作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为进一步的工业放大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陶瓷膜处理切削液乳化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陶瓷膜对切削液乳化废水进行处理,研究膜面压差、错流速度、料液浓度和温度对通量的影响,并确定了较为合理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当膜面压差小于0.14MPa、错流速度在5m/s左右、温度在40~45℃时,有助于提高通量和控制膜污染.陶瓷膜过滤系统对切削液乳化废水的过滤可在10h以上,并使通量能够维持在一稳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利用陶瓷膜和纳滤膜的组合分离技术代替板框对霉酚酸发酵液的过滤,对霉酚酸发酵液进行澄清和浓缩实验.采用陶瓷膜(0.1μm)和S-372纳滤膜技术对霉酚酸发酵液进行研究,研究了膜系统的通量、加水倍数和浓缩倍数等因素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在陶瓷膜加水4倍时,霉酚酸的收率可达96.5%,平均通量可达160~180 L/(m2·h);纳滤对霉酚酸的截留率和收率均达到98%,霉酚酸效价可浓缩到21 g/L,通量为25 L/(m2·h)左右,与板框滤液效价相比,提高了3.5倍.结果表明:陶瓷膜和纳滤膜的组合工艺在产品收率及产品质量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的板框过滤,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无机膜处理含油废水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自制膜分离器研究了自制陶瓷膜的乳化油分离特性,考察了膜内外压着、料液流速和料液浓度等因素对乳化油渗透通量和膜截留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陶瓷膜具有较佳的分离效率,渗透率为0.11*10^-4-1.1*10^-4m^3/(m^2.s),截留率达95%以上,无机超滤膜的可清洗性能优于有机超滤膜,膜性能可能过清洗来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8 000的陶瓷膜,对聚乙二醇(PEG)溶液进行超滤实验,考察不同操作条件对陶瓷膜超滤过程分离性能的影响及膜污染机制,利用细孔模型对陶瓷超滤膜进行模拟表征,得出等效孔径和等效膜厚,并运用组合模型对膜污染内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细孔模型能较好地运用于陶瓷超滤膜微观结构的表征,通过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EG超滤过程的拟合分析得出了膜结构参数;在操作压力为0.3 MPa、膜面流速为0.5 m/s条件下,PEG 20 000的陶瓷膜超滤过程污染最严重,采用完全堵塞和滤饼过滤组合模型描述该过程的通量衰减趋势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3种构型的陶瓷微滤膜元件对酵母悬浮液进行错流过滤实验,考察陶瓷膜元件的构型对于其错流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陶瓷膜元件的通道直径可以提高料液在膜表面的剪切力,有助于提高过滤稳定通量和临界压力,在3 m/s膜面流速、0.1 MPa跨膜压差条件下,单管、19通道、55通道的稳定通量分别为96、128、196 L/(m2.h);在3 m/s膜面流速条件下,3种陶瓷膜元件的临界压力分别约为0.15、0.2、0.2 MPa。另外,减小通道直径还可以减小滤饼层的比阻,有利于降低过滤阻力;与提高膜面流速来增大过滤通量的方法相比,减小陶瓷膜的通道直径具有能耗较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The production of MoO3 from Sarcheshmeh molybdenite concentrate via a pyro-hydrometallurgical process was studied. The molybdenite concentrate and sodium carbonate were premixed and fused under air atmosphere. Then the fused products were leached in water and the dissolved molybdenum was recovered as ammonium molybdate. The ammonium molybdate was then calcined to produce molybdic oxide. At the fusion stage, the effect of the mass ratio of carbonate to sulfide on the reaction products and the solubility of the product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fusion, sodium molybdate and sodium sulfate are the final reaction products and sodium sulfide is detected as an intermediate reaction product. By melting at 850℃ with 5wt% excess carbonate, the maximum solubility of the products is obtained. The molybdenum is recovered from the solutions as ammonium molybdate.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的重结晶法相比,复盐共沉淀转晶法是生产试剂钼酸铵的一种理想的新方法。其特点是复盐共沉淀除杂质和将多种晶型结构的钼酸铵混合物转为单一晶型结构的仲钼酸铵,解决了试剂钼酸铵生产中的关键难题。  相似文献   

13.
复混肥中的磷经柠檬酸铵溶液浸取 ,在硝酸介质中 ,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及偏钒酸铵反应 ,生成黄色配合物 .在 42 0 nm处 ,用差示法测定吸光度 ,从而求得磷含量 .  相似文献   

14.
采用钼酸铵直接氢还原及钼酸铵先焙解,然后再分段氢还原等不同的还原方法进行钼粉还原.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对还原过程的物相变化规律及粉末的形貌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不稳定相Mo4O11对钼粉还原过程的影响,这为制取高质量的钼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酸度、钼酸铵用量、乙酸丁酯和甲基异丁酮萃取时间、乙酸丁酯萃取次数以及酸洗用酸量与洗涤时间等对分离、萃取和测定砷的影响,提出在硝酸介质和钼酸铵存在下,用乙酸丁酯萃取硅和磷后,再用甲基异丁酮萃取砷,萃取砷的有机相用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在1.5 mol/LHNO3介质中,钼酸铵(50 g/L)、乙酸丁酯和甲基异丁酮的用量分别为10 mL,乙酸丁酯和甲基异丁酮的萃取时间分别为1 min,乙酸丁酯萃取为2次,硅、磷和砷能分别被乙酸丁酯和甲基异丁酮完全萃取。硝酸(1+10)洗涤甲基异丁酮萃砷液,用量为10 mL、洗涤时间为30 s对砷的测定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钼酸钠与表面活性剂对碳钢的协同缓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稳态极化法测定了碳钢在0.1mol/L氯化铵溶液中的极化曲线,研究了在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钼酸钠的缓蚀作用,及其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复配后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随着钼酸钠浓度的增大,缓蚀效率增加;体系中添加0.1g/L钼酸钠,缓蚀效率为51.45%,而当0.05g/L钼酸钠与0.06g/L十二烷基磺酸钠复配后,缓蚀效率可达69.78%。  相似文献   

17.
湿法处理镍钼矿所得钼酸铵溶液砷含量较高.针对镁盐沉淀法除砷的工艺,进行热力学分析.根据同时平衡原理和质量守恒定律,进而绘制在25℃时Mg-NH4-As-H2O系热力学平衡图,并考察工艺参数对除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液中总氨浓度的升高及镁盐用量增大,平衡时砷含量降低.当钼酸铵溶液中[N]r=5mol/L,[As]r=0.1mol/L,[Mg]T=0.12mol/L时,整个pH范围存在4个平衡固相的稳定区即MgHAsO4稳定区(4.0<pH<6.0),MgNH4AsO4稳定区(6.0<pH<9.5),MgNH4AsO4和Mg(OH)2稳定区(9.5<pH<11.7)及Mg(OH)2稳定区(pH>11.7):当溶液pH为9时,砷质量浓度可除至2×10-6g/L,溶液中残留镁浓度为0.02mol/L.  相似文献   

18.
同多酸催化下几种含氧芳香烃溴代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以4种酚类化合物:2-甲基苯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为反应物,首先将反应底物的羟基进行甲基或者甲氧基甲基保护,然后将所得到的产物在醋酸溶剂中,以溴化钾和过氧化氢为试剂,钼酸铵为催化剂的条件下,研究了在苯环骨架上引入了溴原子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反应时间较短,产物专一性好,后处理简单,并且收率较高,活化溴原子对苯环的进攻位置主要受到催化剂钼酸大分子结构的控制.产物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进行了结构表征,证实成功合成了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纳米二硫化钼的制备及AFM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硫化铵与钼酸铵为反应物,在适宜的分散剂与超声帮助下,通过快速液相沉淀法制备出三硫化钼,再通入高纯氢气,将三硫化钼加热分解,制备出二硫化钼。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获得的三硫化钼是典型的非晶态MoS3,二硫化钼为2H-MoS2;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发现,制备的二硫化钼的平均粒径为70nm左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使用FIA法(Flow Injection Analysis)测定湿法磷酸工艺过程中物料的磷含量。该法是选用钼酸铵和钒酸铵混合液为磷的显色剂,0.48 molL~(-1)盐酸溶液为载流,对磷矿酸解所得的酸解液和萃取过程中萃余液(水相)等溶液中磷的含量,均可用此法测定。其含磷量在0~500mgl~(-1)的范围内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