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你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一抹黛绿,你是同纬度保存完好的绿色生态家园,你是承载着古老生命航行数亿年的挪亚方舟。以时间作幕,以生命作笔,你用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告诉人类,我们的命运连在一起。贵州地处中亚热带,这里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这里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完备;地貌上处于西部云贵高原向东部湖南低山丘陵过渡的梯级状大斜坡地带,也是高起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  相似文献   

2.
合理定量表达贵州省各地貌区域内坝子的分布差异,划分出不同地貌区域内坝子-山地的组合类型,对于坝子在贵州复杂地貌类型中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高清遥感影像为基本数据源,提取贵州省坝子空间分布的矢量数据,参照贵州省6大地貌分区,对各区域内的坝子及坝子-山地组合类型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贵州省的坝子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52%,单个坝子的平均面积为0.573 3 km2;参照贵州省坝子的类型、坝子周边的地貌及高清遥感影像,将坝子-山地组合划分为中山峡谷坝组合、中山沟河谷坝组合、中山盆地坝组合、低山沟河谷坝组合、低山盆地坝组合、低山丘陵河谷坝组合、低山丘陵盆地坝组合、丘陵洼地坝组合、丘陵盆地坝组合和低山槽谷坝组合型10类。各类型的坝子-山地组合在不同的地貌区域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同时又在不同地貌、不同流域的某些区域呈现相似性,但其地形主导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3.
玛纳斯河是天山北麓最大的一条河流,由于天山的隆升,在天山北麓形成了一系列的褶皱和断层,这一构造格局控制着玛纳斯河地貌的发育和演化.根据野外调查,玛纳斯河流域地貌由南向北横穿流域内的5个地貌带,即山地地貌带,山前褶皱低山丘陵带,串珠状冲积扇带,平原曲流带,玛纳斯河尾闾沙漠、湖泊带.同时玛纳斯河在不同地貌带塑造出了不同的河谷地貌.流域内新构造活动比较显著,表现为近东西向的活动褶皱与活动逆断裂,而且构造对地貌发育有明显控制作用,如山前褶皱丘陵形态为南翼缓,北翼陡,河流阶地发生拱曲和错断变形,冲积扇串珠状发育等.  相似文献   

4.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寒湿地,高海拔和常年低温是其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若尔盖湿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之一,孕育着丰富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资源.若尔盖湿地分布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高寒沼泽,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和土壤碳汇功能.同时,若尔盖湿地提供高质量的牧草,是我国的第五大放牧草地.然而,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若尔盖湿地面临着温度上升,降水量减少,开渠排水和过度放牧等问题,鼠虫害频发和生物入侵等现象日益加剧.本文在介绍了有关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所面临生态问题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后,提出了未来研究需要加强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论营造高原过水湖泊--新若尔盖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有效配合并满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在若尔盖湿地黄河段的过水要求,为开辟黄河南干流形成合理的源区布局,应当营造高原过水性湖泊——新若尔盖湖.面对若尔盖沼泽湿地严重沙化和退化的现实,主动造湖不失为一项保护和完善若尔盖湿地的生态工程,借此可形成一个以新若尔盖湖为中心的国际湿地生态旅游风景区.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地貌基本形态分类法的欠缺,本文提出了“地貌基本形态的位差分类法”,本分类法是一种以相对高度为主绝对高度为副的地貌分类法.它首先根据相对高度将地貌基本形态分平原、丘陵、低山、中山、高山等,然后再按绝对高度把这些形态再分别划分为低位、中位、高位三种类型.该地貌分类法的优点在于:①该分类法符台人们对于山地的高、中、低的观念,避免了现有地貌分类法中出现的那种与人们固有观念相冲突的高山不高、低山不低的现象;②统一了地貌基本形态的划分标准,避免了平原、丘陵按相对高度划分、山地按绝对高度划分的不一致性;③有利于地貌知识的科学普及和地貌的生产利用。  相似文献   

7.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泥炭湿地沼泽.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若尔盖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危机.本文利用若尔盖湿地4站近30年(1982~2011年)的春季(3~5月)月降水数据,计算并分析了该区域的气候干湿变化情况.利用能较好反映区域气候干湿变化的指标Z指数,研究和讨论了若尔盖湿地区域近30年来干湿状态的变化的基本特点.近30年内,湿地北部的若尔盖和玛曲两站干湿变化趋势较小,但出现了旱涝发生频率增加并且严重旱涝事件增多的现象;而位于湿地南部的红原和松潘两站,则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变湿润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针对皖南低山丘陵区,以ASTER GDEM为基础数据,利用Python脚本调用Arc GIS领域分析功能和栅格计算器分别提取3×3、5×5、…、65×65窗口的地势起伏度,采用均值变点法计算得出皖南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度最佳提取窗口为23×23(0.48 km2)。依据地形起伏度和海拔高度将皖南低山丘陵区划分为8种地貌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貌类型以丘陵和低山为主,分别占全区面积的41.88%和35.23%;平原和台地占全区面积的21.78%,主要分布在北部区域和屯溪盆地。  相似文献   

9.
若尔盖湿地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研究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量时空变化特征,提出水源涵养率指标并用于分析水源涵养能力变化,对于丰富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评估研究、科学布局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四川省若尔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SWAT构建了涵盖研究区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计算分析了1971~2016年湿地水源涵养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基于水源涵养率指标分析了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能力及其变化,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若尔盖湿地年水源涵养量为121.4~348.1mm,20世纪90年代开始明显减少,黑河流域减少尤为显著;(2)水源涵养率总体呈减小趋势,年均水源涵养率由1971~1995年的0.34减小到1996~2016年的0.30,90年代中期以来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能力明显下降;(3)潜在蒸散发量增加、主要水源涵养植被土地面积减小等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是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量减小及功能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苏北低山丘陵区层状地形发育,具有多层次的地貌结构,系新生代以来以断裂和断块活动为主的内力地质作用和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的外力作用相互结合的综合作用的产物。本文依据构造运动发展过程的差异和岩性的不同,将苏北低山丘陵划分为三个次一级的地貌区并分别进行了地貌类型的划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若尔盖高原湿地的生态补偿基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我国甘肃尕海—则岔、甘肃黄河首曲和四川若尔盖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若尔盖高原湿地研究区,构建委托-代理框架探究影响牧民保护湿地积极性的因素,运用耦合群落调查法和遥感解译法完成了若尔盖高原湿地边界的遥感制图,旨在研究我国若尔盖高原湿地的生态补偿基线.结果表明:研究区高原湿地面积约为1 463km2,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74.29亿元,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应以每亩110元为下限,1.25万元为上限,实施过程中综合考虑牧民年均收入、其他保护相关成本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泥炭湿地沼泽。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若尔盖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危机。本文利用若尔盖湿地4站近30年(1982-2011年)的春季(3-5月)月降水数据,计算并分析了该区域的气候干湿变化情况。利用能较好反映区域气候干湿变化的指标z指数,研究和讨论了若尔盖湿地区域近...  相似文献   

13.
襄樊—随州区域经过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和多次的地质构造运动.晋宁运动(距今8.5亿年)至加里东运动(距今4.4亿年)完成了区域从海洋向陆地的演变.至燕山运动(距今1.95亿年)区内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形成了武当山、桐柏山、荆山、大洪山等山脉,并在其间分布着大量的山间盆地,基本奠定了该区宏观的地貌轮廓.喜马拉雅运动期间,盆地中心下沉,边缘上升,汉水及大量的岗地平原均形成于该时期.除内力作用外,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形成也起着较大的影响,如古气候、地表组成物质和人类活动都改变着地貌形态.至今襄樊—随州区域已经构成了山地面积大、平原面积小、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地貌大势,并可划分为“东部低山丘陵、中部岗地平原和西部山地”三大地貌单元.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尔盖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导致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趋势显著,威胁区域和流域生态安全。笔者在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影响机制解析的基础上,围绕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外界胁迫作用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借助遥感与GIS技术,对1989年、2000年和2007年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明显下降趋势,3个时期的生态安全指数分别为0.514、0.423和0.373,2007年生态安全水平进入较差等级。分析认为,人类活动影响对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状况动态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需控制人类活动强度以维护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翻开内蒙古科尔沁草原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的版图,其状就象一只朝东卧巢待食的雏鸟.从空中鸟瞰这片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的草原湿地,南、北、东部河湖波光闪耀,芦苇沼泽水草丰茂,西部中间地带灌丛草原生境十分迷人.保护区就象一块碧得发亮的宝玉,嵌镶在大兴安岭南麓低山丘陵与科尔沁沙地的过渡地带.保护区建于1986年7月,占地面积为1340平方公里,比较完整地保留了科尔沁草原的自然景  相似文献   

16.
王刚 《大自然》2015,(2):32-35
去过花湖的人都说:如果你相信有天堂,那么花湖会给你最恰当的印证;如果你不相信,那么花湖依然会给你无限的惊喜。花湖之美令人神往,花湖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气候变化、过度放牧、旅游开发,美丽背后却是隐忧。若尔盖湿地因其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珍稀多样的物种成为举世瞩目的生态景观,专家学者等研究团队络绎不绝,旅游摄影爱好者们更是心向往之。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把若尔盖热尔大草原誉为"中国最美的湿地",而花湖,恰好坐落于这片湿地的中心地带。花湖是热尔大坝上的一个天然湖泊,位  相似文献   

17.
湖北经历过几次重要的海陆变迁和造山运动后,到晚第三纪时,逐渐形成了近代地貌的雏形.其后的新构造运动不仅控制着湖北现代地貌的基本格局,而且奠定了湖北湿地演化的地质地貌基础.主要表现为:新构造运动在湖北省境通过断块差异的升降运动、掀斜运动和坳折沉降运动几种运动类型,不仅控制着湖泊湿地的形成与兴衰、河流湿地的变迁,而且为亚高山湿地和库塘湿地的形成创造了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一、地理位置及地貌荔波县位于贵州南部,东经107°3T′——180°18′,北纬25°7′——25°38′。东南与广西环江县接壤,西南与广西南丹县相邻,西北与独山县交界,东北面与三都、榕江、从江三县毗邻。总面积为2441平方公里。全县大地构造属黔桂台向斜向广西丘陵倾斜地带,地貌类型属亚热带岩溶化山原,其间与砂页岩形成的常态地貌由北向南呈条带状分布,构成山地、丘陵、河谷等;  相似文献   

19.
研究区地处贵州高原东部边缘向湘西低山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中低山区,区内为中低山溶蚀及侵蚀地貌。该文介绍了其区域地热地质条件,分析了计算参数,并对该地区地热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四川省的城镇进行了地貌分类,划分为平原型城镇、丘陵型城镇、山谷型城镇、高原型城镇等,并讨论了它们的特点.还分析了城镇地貌与灾害的关系;平原城镇的主要灾害是洪涝与沉陷;沿江城镇拔河高度低,易受洪水灾害;峡谷口的城镇洪灾严重;山区城镇多滑坡、泥石流;城镇建设时不合理改变地貌,会引起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