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欲明汉代乐府诗之声调,必先明汉三大乐歌之声调,何以帮?因三大乐歌,可以代表汉朝乐府诗全体之声调故(五言乐府诗,似不能代表;然郊 歌中亦有五言句)。三大乐歌者:即安世房中歌十六章,郊祀歌十九章,铙歌十八章。今将其来历,说明如下: 一三大乐歌之来历 甲.安世房中歌之来历汉书乐志:“房中祠乐,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周有房中乐,至秦名曰寿人。凡乐,乐其所生;礼,不忘本。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其箫管,更名曰安世乐。” 乙.郊祀歌之来历汉书礼乐志:“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  相似文献   

2.
最早记载夜郎的文献,是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以后东汉人班固的《汉书·酉南夷传》,晋人常璩的《华阳国志·南中志》,以及南朝刘宋时范晔的《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都沿用《史记》的记载并略有补充。但这些记载对夜郎历史都是十分简略的。由于文献资料的局限和简略,给我们进一步探索夜郎国的历史带来了一定困难。司马迁在《史记》中叙:“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后汉书》说:“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军庄豪从沉水伐夜郎,军至且兰,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因留工滇池。以且兰标船…  相似文献   

3.
结合《汉书》纪、传及其它汉代文献对《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奉常”条进行考察,其中“奉常,秦官……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的记载可确信无疑;“景帝中六年更名太祝为祠祀”的记载与诸多史实不合,当存疑;“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太卜”中的“初”字当为“增”字之误。因此,我们在使用《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的材料时须详加辨析。  相似文献   

4.
乐清何年建县,史籍有三种不同记载:《晋书·地理志下》;“孝武宁康二年(374),又分永嘉郡之永宁县置乐成县。”《宋书·州郡志一》:“乐城令,晋孝武宁康三年(375),分永宁立。”《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九作“元康三年(293)”。《太平寰宇记》成书于太平兴国年间(976—984),书最晚出,又未明出处,故史家均未采用。历来乐清旧志及新近问世的《浙江分县简志》都采《晋书》宁康二年建县说。其  相似文献   

5.
(一)选用词义于诗意未安之例于濆《山村叟》:“驱牛耕白石,课女经黄茧。”注:“课:教。经:……这里的‘经’引申为织的意思。黄茧:黄色的丝,多为野蚕丝。”(644页) 诗只言“叟”,未言“媪”,而蚕桑纺织乃系女事,《汉书·地理志》:“……男子耕农,……女子蚕桑织绩。”《汉书·文帝纪》:“……皇后亲桑以奉祭服。”俗语“男耕女织”,均其证。叟教织不合常理。《说文》(三上言部)、《广雅·释诂》(卷五上):“课,试也。”《汉书·京房传》:“……宜令百官各试其功,……诏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课吏法。”“考”、“课”对文。《晋书·元帝纪》:“劝课农桑。”知“课”有考核、检查之义。“课女”  相似文献   

6.
“建元六年,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指风晓南越。”建元:武帝第一个年号,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年号的开始,建元六年当公元前135年。大行:《周礼·秋官》载有大行人,为接待宾客的朝官,汉初称典客,景帝中元元年改名大行,《汉书·百官公卿表》作大行令,至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名大鸿胪,为九卿之一。东越:我国古代东边少数民族与疆域的概称,地当今浙江省沿海大部。番阳:丁谦说“番阳,地理志作鄱阳,汉县名,属豫章,今为九江府”。案即今江西省九江市地。  相似文献   

7.
说“卿”     
《说文》:“卿,章也。”段玉裁注:“《白虎通》曰:卿之为言章也,章善明理也。”“卿”的这一意义,用例并不多见,最早常见的还是用为官名,盖于为官者期之以能章善明理也。有“九卿”、“三卿”、“六卿”之称。《周礼·考工记·匠人》:“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礼记》:“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汉书·百官志公卿表》:  相似文献   

8.
敦煌遗书《刘子》残卷,笔者曾有《校证》之文,刊出二十五条。兹再迻录二十二条刊布之,纰谬浅陋之处,伏祈识者正之。 1.周鸡断尾,获免于牺;山狙见巧,终必招害。(伯3562《韬光》) “获免于牺”,罗本、吉府本“牺”后有“牲”字,余本并作“获免牺牲”,《集校》:“法藏敦煌(甲)本夺‘牲’字。” 按:牺犹牲也。《说文》:“牺,宗庙之牲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牺双觡抵之兽。”《集解》引《汉书音义》:“牺,牲也。”《淮南子·说山》:“生子而牺。”高注:“牺者,牲也。”《吕氏春秋·恃君览·行论》:“宋公肉袒执牺。”高注:“牺,牲也。”是皆牺、牲义同之证。《国语·周语下》:“宾孟适郊,见雄鸡白断其尾。问之,  相似文献   

9.
屈原的族别,古书无明确记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考证屈原的族别,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即弄清了楚的族别,屈原的族别自然就清楚了。一、楚的族别问题。屈原在《离骚》中这样自我介绍:“帝高阳之苗裔兮”。高阳帝是谁?不少书说高阳帝是颛顼。翻开《大戴礼记·帝系》,那里面有这样的记载:  相似文献   

10.
《世本》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本文就其著录源流及史料价值作一简述。《世本》一书,作者是谁,成书于何时,现已不能确考。《汉书·艺文志》:“《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迄于春秋时诸侯大夫”。对于作者是谁及成书的时代,都说得不明白。汉代以后史志所著录的《世本》共有七种。1、《隋书·经籍志》:“《世本王侯大夫谱》二卷。”2、《隋书·经籍志》:“《世本》二卷,刘向撰。”3、《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世本》四卷,宋衷撰。”《新唐书·艺文志》:“宋衷《世本》四卷。”4、《旧唐书·经籍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汉书·沟洫志》对水利建设及自然地貌的记载,探讨西汉时期治理黄河水患的理论突破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汉书·地理志》说:“吴、粤(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这是对吴越古尚武民风的概括。“吴、越之君皆好勇”,事实确是如此。吴国自“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犇晋,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吴於是始通於中国。吴伐楚。”由此可见,自吴开始与中原交往,也就开始了对外的战争。吴王诸樊、馀祭、馀昧、僚时吴楚战争不断,吴王阖庐在未夺位时已屡败楚师,还北伐陈、蔡,  相似文献   

13.
西汉在礼乐文化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礼乐郊祀体系。《汉书·礼乐志》和《乐府诗集》中保存下来的郊祀歌和宗庙乐即是汉代礼乐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在对汉代郊庙歌辞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汉郊庙歌辞虽然是以儒家面目出现在西汉礼乐体系中的,但却带有“非雅什”的特点,并对其原因作了论述。最后对其文学特色进行了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4.
商《说文》:“商,从外知内也。”《广雅·释诂(一)》:“商,度也。”《广韵》、《集韵》亦曾将“商”释为“度”。这说明“商”字可以训揣测、臆度。“商”字这一义蕴由来已久,例如:《尚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复之,我商赉尔。”伪孔传曰:“众人其有得佚马牛、逃臣妾,敬逐复之,我则商度汝功,赐与汝。”《汉书·赵充国传》:“勤劳而至,虏必  相似文献   

15.
《仪礼·射礼》记载了古代定期举办射箭比赛大会的情况。但长期以来,该文似未引起研究者应有的重视。其实,射礼并不只是一种纯粹的射艺,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正如《礼记·射义》所说,“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德者,莫若射”。本文拟对射礼的起源、流变及其文化内涵作些考察,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是正。一射礼来源于古代的狩猎活动。在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原始社会,狩猎是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尸子》载:“庖牺氏之世,天  相似文献   

16.
“琅当”是个叠韵联绵词。它最早见于: 《汉书·西域传上》:“阴末赴锁琅当德,杀副以下七十余人。”又《王莽传下》: “以铁锁琅当其颈。”颜师古注曰:“琅当,长锁也。” 所谓长锁,即今之铁锁链。若以此释验于传文中,则殊为不辞。清·王筠曾指出:“说长锁固不误,然铁锁琅当相连,似不可如此说之。琅当,叠韵,盖形容拘系牵曳之状。”然王氏释为形容词,亦与文意相龃龉。清·王先谦《汉书补注》云:“以铁锁琅当其颈,犹言以铁锁锁其颈。”释为动词拘锁,最切。但此释并未引起后来注家的注意,而只沿袭铁锁链之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关龟鳖类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甲骨文里已经有了可辨认的“龟”字,至于“鼋”(读音:元)字则始见于《诗经》,且与龟并列而明确分立为两种动物。俟后,又有一些古籍对鼋作了简繁不等的补充叙述如《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命渔师取。”《录异记·异龙》:“鼋,大鳖也。”《尔雅翼·鼋》:“鼋,鳖之大者,阔或至一二丈。……卵大如鸡鸭子,一产三百枚,人亦掘取以盐腌上。……鼋好自暴其腹于江岸,渔人伺其便接竹以钓掣之,仓卒不能反,为人所制。”《山堂肆考》:“鼋极有力,善攻岸,人以钩索钓之,鼋吞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在强调“言志”说的同时,也开始涉及到性情的问题,如庄子说:“性情不离,安用礼乐!”(《庄子·马蹄》荀子说:“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在荀子看来,性情是一种自然本能,所谓“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情者,性之质也”。(《荀子·正名》他还多次论述到,美的要求是出自人的性情的一种本能欲望:“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性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脸谱起源于原始图腾。据《旧唐书·音乐志》和唐段安节撰《乐府杂录》记载,公元550年的北齐兰陵王高长恭英勇善战,但因貌美少威,因而每次作战就戴上狰狞的假面具。到了唐代就发展成为一种“代面”的歌舞形式。后来发展成将面具的花纹直接画在脸上的化妆艺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环境的产物,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必会产生特定的地域性文化。然则,影响某一地域文化特征的要素何在?就其大要,不外两种:一是自然环境,一是社会环境。谚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等,即是侧重强调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而《汉书·地理志》又云:“人有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则在强调自然环境(即“水土风气”)之影响同时,指出了社会环境(即“君上情欲”)对一方风习的影响。由是而言,汉代张衡《西京赋》所言:“夫人在阳(指春夏)时则舒,在阴(指秋冬)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地者也。惨者少于欢,劳则褊(狭也)于惠,能违之者寡矣。”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指朝代更迭),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又不能不是我们当今治地域文化者的至理名言。当代大画家黄宾虹先生在《九十杂述》中说:“古今沿革,有时代性。山川浑厚,有民族性。”即道出其个中三昧。明乎此,我们始可言“三峡文化”矣!本文以下所述,亦奉此为圭臬,愿识者志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