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目前水驱开发评价方法主要是评价油田整体开发效果,很难对具体注水井的注水效率进行评价,以及强边底水油藏中油井产水的主要来源等问题。基于井间油水动态的连通性计算模型,结合油田地质参数和实际生产数据进行自动历史拟合。示踪剂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可靠性。采用该模型计算注水井注水劈分系数,确定注采优势通道以及注水井驱油效率。该模型同时也可以计算注水井和边底水对油井产油产水贡献百分比。实例油田应用表明,该模型可靠性很好,与示踪剂测试结果吻合,计算结果能很好地评价注水井的注水效率。  相似文献   

2.
史树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2):4918-4923
水驱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注采参数与井网不匹配,造成优势通道发育,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严重.为了对注采井间各方向优势通道进行定量描述,基于物质平衡理论与叠加原理,在考虑井底流压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模型——阻容模型,并运用人工蜂群算法进行求解,通过模型求解得到了不同注采井间的连通系数,经验证该系数合理表征了油藏井间动态连通程度.针对优势通道发育造成注水井在各注采方向上水驱不均衡、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差异较大的问题,基于最优化理论,以当前各生产井含水率条件下生产井总产油量最大为目标函数,结合油水井动态生产数据,建立一种基于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的注采参数优化方法,并利用优化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实例应用表明:利用本文方法优化注采参数后,含水率得到明显控制,注入水驱替效率明显提高,并且本文方法仅需要油水井的动态生产资料,简单实用,对矿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特高含水油田井间连通性的大小,针对目前电容电阻模型评价特高含水油田井间连通性不准确的问题,考虑电容电阻模型中采液指数的变化,利用无因次采液指数计算方法,确定了产液量递推式中的时间常数,建立了新的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并利用最优化方法求解得到井间连通系数,将目前电容电阻模型的适用范围扩展到油田整个开发阶段。实例应用表明,改进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示踪剂结果吻合程度更高,可以用来识别特高含水油田井间连通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注采开发数据反演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水电相似性,考虑注采井间的连通性、时滞性以及流体侵入的影响建立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利用注采生产数据结合拟牛顿优化算法对模型各特征参数进行求解.应用所建模型对均质、各向异性、包含封闭断层及含有高渗带等典型油藏进行井间连通性反演.结果表明:与弹性压缩模型相比,所建模型求解参数少,可有效考虑水体侵入的影响;反演结果可靠,与实际油藏的地质特征相符,便于油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及时准确地进行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是油藏动态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油田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基于交替条件期望算法的非参数回归方法对注水量和产液量动态数据作最佳变换;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特征参数建立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定量表征指标。提出了一种新的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计算简便,便于快速确定井间动态连通性。典型油藏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矿场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方便准确地识别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指导矿场开发调整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东辛油田永1断块井间干扰及连通性问题.开展了一口观察井与四口激动井的干扰试井设计.测试中四口激动井依次激动,根据观察井测得的井底压力资料判断井间连通性.根据不稳定渗流理论和压降叠加原理建立了干扰试井判断井间连通性的方法.通过分析压力曲线以及压力导数曲线的响应特征,依次分析了测试井组的井间连通性.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了注采调整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并验证了所采用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高含水老油田优势渗流通道判别不准确问题,从静态(储层成因)和动态(生产特征)出发,采用添加虚拟井点的方法改进传统连通性方法,将砂砾岩油藏注采系统精确表征为砂体井间传导率和连通体积.并通过生产动态数据运用历史拟合算法反演校正,建立了精细的砂砾岩油藏井间连通性模型.基于该方法将新疆某砂砾岩油藏井间连通性划分为4个大类...  相似文献   

8.
常规的水驱油藏评价都是以油藏工程为基础,考虑的往往是静态下的地质模型,无法定量评价油藏的水驱动态、注入水分配、油井受效等问题,更不能追踪到油田的动态特征,为了实现合理、有效的动态评价水驱油藏开发效果,以流线法模拟为基础,并借助其优势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水驱油藏动态评价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模型,实现定量化评价注采井间关系....  相似文献   

9.
管错  李先杰  张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2):9470-9475
常规水驱特征曲线可以较好描述中高含水阶段水驱动态规律,但在特高含水阶段,水驱特征曲线会偏离原来直线关系,进而导致对生产动态的预测分析误差增大。本文对高、特高含水阶段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的对数与含水饱和度相关性进行了重新拟合,得出了一条能够准确描述相渗曲线形态特征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一种适用于水驱开发全过程的新型水驱特征曲线,表达式中所涉及的相关参数在高含水和特高含水阶段呈线性相关,通过这种线性相关性的外推,可以方便地实现对生产动态的准确预测。与传统水驱特征曲线相比,传统甲型水驱特征曲线也是本文所提出的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一个特殊表达形式。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对新型注水型曲线的准确性进行了论证,通过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和冀东油田典型区块的生产数据对新型注水型曲线的实用性和先进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注水型曲线与传统曲线相比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塔中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储层空间展布复杂,目前预测识别仅依靠地震反演及地质建模等静态方法,对储层分布及发育范围缺乏准确有效描述手段;同时,仅定性判断井间连通关系,不能合理描述井间储层连通范围。通过多种井间连通性分析方法判断单井单元或多井单元,利用压力恢复不稳定试井及生产数据试井分析,确定储层渗流特征、边界条件和等效泄流面积、动态储量等,结合地震反演、储层预测、缝洞雕刻等静态地质特征,利用数值试井技术建立油气藏平面属性模型并进行拟合分析,不断调整各项相关参数及修正边界范围,达到双对数曲线和生产全过程压力历史曲线拟合良好。动态验证并明确储层分布特征。最终精细刻画连通储层边界范围并得到不同渗流区域储层渗流特征及储量大小。应用到塔中区块多口井实际生产开发中,评价储层特征进行注水开发、指导井位部署,收到良好效果;也为类似复杂油气田开发提供一种可靠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天津市作为全国清洁生产试点城市,我国北方环保科技产业基地和为实现天津市的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提供推行清洁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Internet对生产的效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经济学的生产力要素理论出发,论述了Internet的迅猛发展对信息资源有量,劳动力素质和资本资源等生产力的基本构建要素以及产业结构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并探讨了Internet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相应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砂岩储层开采过程中储层砂岩会与储层流体一起流向井筒,易在井筒附近油层形成出砂空洞,使储层出砂段套管失去地层的保护作用,引起套管失效。分析出砂段套管强度校核采用的圆柱壳屈曲模型理论的局限性,提出依据普氏理论,建立疏松砂岩出砂后套管的受力模型;并采用数值方法确定出砂段套管强度值。研究表明:出砂段空洞高度与套管轴向力呈一定线性比例,出砂段空洞与出砂量是一定指数关系。该理论可用来进行出砂段套管的校核和设计。  相似文献   

15.
Matlab软件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某个弹簧储-放能产品设计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学建模,建立了该问题的数学模型,由于模型的复杂性,无法求其符号解,转而应用Matlab软件推导出该数学模型的数值解,在指导实际生产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关于生产函数和科技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平  戴丽娜 《河南科学》2002,20(4):459-462
就当前有关生产函数和技术进步研究提出了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该领域有关研究的方向或研究结果及其解释。最后 ,指出了现有研究难以深入的根源 ,并对该领域今后研究如何突破谈了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一般生产调度问题的统一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离散制造、间歇过程及连续工业的生产调度背景及需求,并依此说明各类企业的生产调度问题存在结构共性,可以归纳成一般生产调度(GePS)问题来研究。这种GePS问题可用混合动态系统来描述,它既包括描述基本生产过程的连续时间动态,又有描述实时事件发生及相应决策处理的离散事件动态,这两种动态是实时交互的。用水箱切换实例说明了GePS问题的混合动态和模型特点。  相似文献   

18.
Thymus and the production of antibody-plaque-forming cell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J F Miller  P M De Burgh  G A Grant 《Nature》1965,208(5017):1332-1334
  相似文献   

19.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关系一般和生产关系特殊两重属性,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体制及机制等属于生产关系一般,经济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特殊,这在理论界已基本达成共识。现在的问题是对生产关系两重性的关系问题研究不够,甚至存在片面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方法来分析生产关系两重性的关系应该是:生产关系一般是生产关系特殊与生产力的连接点或中介环节,生产关系特殊的发展变化最终由生产力决定,是通过生产关系一般的发展变化实现的,生产关系特殊的发展变化对生产力的重大反作用也是通过生产关系一般的发展变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The results of time series sediment trap experimen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how that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flux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monsoons. The increase of productivity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is mainly due to northeast monsoon while in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the influence of southwest monsoon becomes more prominent. The annual primary production and export production calculated based on POC fluxes are 53.0–63.4 and 10.32–12.93 gC m-2a-1, respectively. The enhancement of POC flux during monsoon period suggest that higher palaeoproductivity or organic carbon accumulation rate in glacial age in the South Chma Sea might be the result of strengthening of the monso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