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贵州、云南寒武系底部磷块岩发育,是我国主要的含磷层位。然而,两个地区之间磷块岩沉积特征及成磷期次缺少对比,制约了云贵地区寒武系磷块岩的成磷规律的研究。为此,在对云南宁华、会泽和贵州织金磷块岩沉积特征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寒武系磷块岩的沉积序列、成磷期次,提出富磷层位往往发育在海侵序列的晚期;而在海侵早期,虽然有大量的磷质供给,但由于同时供给的硅质、泥质也丰富,环境变化强烈,往往沉积纹层状、条带状磷块岩,其磷块岩品位低。海侵晚期,海岸环境相对稳定,又有大量磷质供给,高能环境对含磷沉积不断改造,磷质进一步富集,形成富磷的碎屑状磷块岩。因此,古地理位置、海侵序列发育对磷块岩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根据扬子区古地理、织金地区含磷岩系厚度变化规律、沉积层序特征,认为贵州盘县-水城地区和织金-金沙地区是磷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可溶岩的物质成分和结构构造是喀斯特微地貌形成的主要内在影响因素,作者从形成贵州喀斯特微地貌的可溶岩岩石学特征出发,讨论贵州喀斯特微地貌的成因,分析其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保存有多细胞藻类原植体、细菌和疑原类化石的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所作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磷块岩有机质演化程度较高,最高热解温度tmax达597℃,同提物中以非烃化合物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烃类含量不足20%,色谱-质谱 (GC-MS)分析图谱显示烷烃的碳数范围很宽,有显著的高碳数正烷烃峰群(C10-C31),奇偶优势明显,烃 机组分中除正烃外还包含有萜焓、甾烷、芳香烃和类异戊二烯烃等。其中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4.
贵州瓮安新元古代陡山沱组磷块岩中的有机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保存有多细胞藻类原植体、细菌和疑原类化石的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所作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磷块岩有机质演化程度较高,最高热解温度tmax达597℃。岩石抽提物中以非烃化合物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烃类含量不足20%。色谱-质谱(GC-MS)分析图谱显示正烷烃的碳数范围很宽,有显著的高碳数正烷烃峰群(C19—C31),奇偶优势明显,烃类有机组分中除正烷烃外还包含有萜烷、甾烷、芳香烃和类异戊二烯烃等。其中生物标记化合物及其组成特征指示了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是当时生存的真核的多细胞藻类、细菌和古细菌,这与所观察到的磷块岩中保存的古生物化石组成相吻合。某些特征有机物和生物标记物还指示了磷块岩沉积环境特征:强还原性、高盐度、低陆源输入以及与水热活动相关的局部高温。这与沉积学和岩石学的观察相符。  相似文献   

5.
探讨贵州瓮安磷矿的磷块岩特征及磷矿床成因,为磷矿的勘查部署和开采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瓮安白岩背斜震旦系陡山沱组含磷岩系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合成矿环境、物质来源方面的地质特征研究,认为磷质来源于海底火山,受古地理环境、高水位海侵、上升洋流和生物有机质的作用,形成瓮安大型磷矿床。该磷矿的形成与陡山沱期古海洋环境改变所引发的生物事件关系密切,反映了震旦纪陡山沱期的后生生物早期爆发与成矿事件协同演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磷块岩中有多种形态的磷质微生物(化石),它们是原核生物的细菌到真核生物的真菌,类似现代的细菌、放线菌和霉菌。这些磷质微生物的组成主要是磷酸钙,是磷块岩的主要组成者。该文在描述磷质微生物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磷质微生物形成磷块岩的生物与生物化学作用和作用机理,以及磷块岩四个成矿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7.
贵州磷矿全国驰名,黔中瓮安磷矿是我同近几年来,发现并探明储量的大型沉积磷块岩矿床之一.本文从瓮安沉积磷块岩矿床地质特征入手,深入研究其形成机制和生成环境,提出瓮安磷矿形成于气候炎热干燥,海水近于封闭的滨岸环境。磷质来源以深海洋流上升带入为主,兼有原地生物堆积。聚磷方式既有化学絮凝作用,又有机械扰动和生物屑粘结作用。  相似文献   

8.
贵州织金新华含稀土磷块岩以胶磷矿为主,通过对该区磷块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磷块岩中普遍富含稀土元素,其中Y的富集特征明显;Pb、Sb、U 等微量元素富集倍数较高;Sb的富集与Co/Ni小于1,表现出热水沉积的特征;Th/U值小于1,反映富氧沉积环境.稀土元素的北美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图呈中稀土元素略显富集帽状图形,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呈向右倾斜的曲线,并显示 Ce 的明显负异常,反映在正常的海相沉积过程中有海相热水流的加入,造成海相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大量生物(小壳生物、澡类生物)的大量死亡,形成生物碎屑磷块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贵州瓮安大塘剖面和织金戈仲伍剖面含磷地层的碳同位素研究,探讨了新元古代-早寒武世过渡时期含磷岩系的成因及其古海洋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新元古代Marinoan冰期结束后沉积的盖帽碳酸盐岩、上覆的磷块岩,以及早寒武世戈仲伍组磷块岩的δ13C负异常,是上升洋流将深海13C“耗尽”的有机质携带到浅水区域沉积所致.此外,深部洋流上涌,不但导致了δ13C负漂移,而且为磷块岩沉积提供了磷质来源.  相似文献   

10.
滇东早寒武世磷块岩薄片中发现大量藻类化石。本文所讨论的磷质藻类化石主要有:球状藻类、丝状藻类、疑源类、叠层石类、核形石类和花纹石类(凝块石类)等27个属种(或型),它们构成各种颗粒磷块岩、叠层石磷块岩、藻丘磷块岩,是磷块岩富矿的主要组分,P_2O_5可达30—37%。这些多门类的藻类化石,为生物成磷作用和成矿环境提供了主要依据,也为震旦—寒武系界线划分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以深圳城市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矿物组分和理化性质, 探究其矿物组成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 深圳市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的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16.5%~73.5%)和石英(22.0%~81.2%)为主, 随着深度增加, 不同样地的沉积物中钾长石、黄铁矿和石盐等矿物含量存在差异; 2) 表层沉积物中, 黏土矿物主要为伊蒙混层矿物(44%~76%)、高岭石(0%~40%)、绿泥石(0%~24%)和伊利石(2%~21%), 以伊蒙混层矿物为主; 3) 不同深度的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成与表层沉积物基本上一致, 与沿海区域没有植被的珠江口和大亚湾等地的沉积物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深圳市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的矿物组成主要受盐度、总硫(TS)和总有机碳(TOC)影响, 其黏土矿物组成则主要受pH值、盐度、TOC和沉积物粒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对不同聚磷区含磷岩系剖面进行对比,并对不同类型矿石分别采样进行地球化学测试,系统研究了天山成矿带内的沉积磷矿,将该区含磷岩系划分为碎屑含磷岩系、黑色含磷岩系以及火山-硅质含磷岩系。根据研究区含磷岩系特征,划分出碎屑岩型、黑色碳质岩型和火山-硅质岩型,并分别对3种类型磷矿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碎屑岩型磷矿以MgO含量明显偏低,Ba含量偏高,伴生Yb、La为特点;黑色碳质岩型磷矿以含V、U为特点;火山-硅质岩型磷矿Ba含量则明显偏低,Eu基本无异常,Ce亏损明显,以伴生Mo、Ni为特征。最后,根据成矿条件划分出乌什—柯坪、库鲁克塔格、科古琴和平台山—方山口4个远景聚磷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不同磷肥品种的生产对磷矿质量和性质的要求。鉴于我国不少磷矿的反应活性偏低和杂质(特别是镁含量较高)对高浓度磷复肥的生产不利,指出:磷肥工业的发展应结合因矿制肥的原则,对低品质的磷矿应着重提高磷肥产品有效养份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烟台市区岩土体立体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烟台市区岩土体类型与工程地质特征,研究了烟台市区岩土体立体结构特征,对烟台市区主要建筑地段的岩土体立体结构进行了分区,并对其成因也进行了搪塞。  相似文献   

15.
就磷矿的组成、结构,讨论影响磷矿反应活性的主要因素,为我国磷矿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发展磷肥工业提供了有用的情报。同时提供了提高磷矿反应活性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实验法,通过人工添加氧化物改变磷矿中各组分的含量,研究了四川金河磷矿酸解的优化组成,得到了磷矿各组分的优化配比,并通过数学软件SPSS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组成与磷矿分解率和五氧化二磷收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人工配矿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四川磷矿的开采利用提供了有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砂岩碎屑组分统计是确定岩石类型和物源区特征的主要方法之一,常常采用的方法有目估法、面积法、直线法和点计法。文章利用误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Dickinson源区构造背景判别三角图,比较了直线法和点计法的差别;实验数据分析表明,2种方法测量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微小,对岩石类型以及物源区的判别不受影响。但是,点计法在砂岩碎屑组分统计中,具有简单、方便、省时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马脾铁蛋白铁核表层磷铁组成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脾铁蛋白络合Fe2+的能力与它的铁核表层磷酸盐和Fe3+组成含量有关.OH-参与铁核表层组成,并迫使铁蛋白释放Fe3+.用强还原剂还原铁核表层时,铁蛋白只能释放磷酸盐.在Fe2+、磷酸盐和氧化剂存在下,铁蛋白能贮存原铁核总磷酸盐量的60%的磷.  相似文献   

19.
磷矿是保障精细磷化工生产和粮食供应的物质基础,而地下缓倾斜磷矿体的开采一直是个难题.该文以湖北兴山后坪矿段磷矿层地下开采为研究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对磷矿层的开采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进行单轴压缩模拟试验,求得各岩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模拟试验结果和室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然后研究了磷矿层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围岩的应力变化情况、上覆岩体的位移规律和矿柱屈服区分布情况,从而评价采空区的稳定性.最后,分析了在缓倾斜磷矿体中实施浅孔房柱法开采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为保护磷矿资源,优化利用磷矿资源,以中国、美国、摩洛哥三个产磷大国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国家、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选取了磷矿基础储量、矿产平均品位、矿产集中度以及开采成本等10能个反应磷矿资源开采优势的指标,通过综合层次分析法(AHP)得到各指标权重向量,建立了磷矿开采优势指标的综合评判模型,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计算各国磷矿资源开采的优势.计算结果表明,中国、美国、摩洛哥三国基于磷矿开采指标的综合优势度分别为27.1%,41.7%,79.8%,从而确定摩洛哥磷矿资源开采水平最有优势.该评价方法结果合理、客观和实用,为各国的各种资源开采及资源保护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