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简称《语法提要》)将象声词确立为独立的特殊虚词之前后,语言学界对象声词的性质作了多方面探讨,耿二岭的象声词研究专著《汉语拟声词》也已出版。这似乎证明一个事实:象声词的特性已认识清楚,没必要再继续讨论了。其实不然,因为到目前为止,象声词研究的新成果并未被语法学界正式承认,有些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这都容易造成语言教学及研究的错解和迷茫。鉴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一特殊的词类。Ⅰ象声词的命名摹拟声音的词,自古有象声、状声字、状声词、象声词之称,现代兼用…  相似文献   

2.
从汉语语法学史上审视张斌先生的虚词研究,张斌先生的虚词研究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理论和方法上的启示意义。理论上首创三个平面视角,尝试预设视角,深化节律视角,把虚词研究从单一视角的静态研究引向多视角的动态研究。张斌先生的三个平面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上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突破。在虚词研究实践中,张斌先生通过对典型语法现象的细致分析,提出以词的语法功能即首先表现在能否充当句子成分的标准划分实词、虚词,在分类和具体归类上的矛盾;提出方位词、量词的“名词附类说”等。  相似文献   

3.
学校语法亦称教学语法或规范语法,现在我国高等学校的这类语法书很多,而且越写越厚,但其编写的内容、任务不外是讲述语法规则、介绍有关理论、培养运用能力、正确使用语言。这后两点,说的是学校语法的实用价值,做起来确是困难。有位语法学家把它概括为两句话:“语法研究的应用价值不高,学生普遍反映学了用处不大。”我是有同感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吕叔湘先《在1986年写的《短论二题》一文中说的“这都是因为他们没闹清楚知识和技能的关系,不知道要把知识化成技能要经过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改正的过程”是一个方面;他在1992年写…  相似文献   

4.
副词浅探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可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词类。对于副词的语法性质特点的研究及其语法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历来,人们的观点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分歧。本文也想就副词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一)副词的划类副词是实词还是虚词?不同的语法体系有着不同的划类标准。就当前几家较有影响约编著来看,调的划类标准大批有三种;一种是根据词的意义和词的语法功能。对于副词,认为它具有充当句子成分(状语和补语的句法功能)也有与动词、形容调进行语法组合的能力,可其词汇意义比较虚,一般不能单独地用来回答问题,政划之于虚词类。另…  相似文献   

5.
联合短语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联合短语的界说从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看,联合短语是一类常见的基本短语。但是,目前语法学界对什么是联合短语,意见仍有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有下列几种:1、“词和词并列地联合在一起,构成联合词组。”2、一它的部分是平等相联的。”3、“两个以上的词没有主从正副之分,而是平等地联合在一起。其中包括并列、选择、递进、承接、解说、重复。”4、“由两个或更多的部分组成,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有的是并列的,有的是选择的。”5、“由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并列在一起,有并列,送进、选择关系。”6、联合短语“组成…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古典文学研究,正处在“解构与重构”时期。旧的研究范式陷入危机而尚未完全超越突破,新的研究范式正在探索而尚未完全建立。正是在这种新旧范式的交替时期,刘扬忠的新著《辛弃疾词心探微》(齐鲁书社199o年版)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这不仅在于著者刘扬忠深透扎实、具体明晰地揭示出辛弃疾词的独特个性及其审美价值,还在于他初步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作家个体研究的范式。此著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作家个体研究的“诗——史范式”向“诗——心范式”的转换。本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史研究,虽然不断受到外来文艺思潮、文…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汉语无论是语法方面还是词汇方面都有了微妙的变化。与上古汉语相比,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这是由上古汉语逐渐向近代汉语过渡的极重要的时期,自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语言研究者的重视。词汇方面,涌现了大量的口语词,不少词义有了微异或通异的变化。这里将笔者年来的词语研究札把,择数条罗列于下,希望能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所研益。谬误之处,祈请读者不吝指正。无何"无何"有突然之义。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晋宁康初,襄城寺法味道人忽遇一老公,著黄皮衣,竹筒盛此书,以授法味。无何失所在,逐复传流于…  相似文献   

8.
“江村唱和”是清初词坛非常重要的一次唱和,它对“稼轩风”的盛行起到重要作用。对“江村唱和”进行具体的考述可知,“江村唱和”有两组,分别为曹尔堪、王士禄、宋琬唱和于西湖,结集《三子唱和词》;曹尔堪、尤侗、宋实颖唱和于苏州,结集《后三子词》。本文考述两次唱和情况,并从文献中辑出续和者31人,考订其分布、唱和情况。  相似文献   

9.
闽南语是汉语方言之一,相当完整的保留了汉语量词的词性与语法特点.日语量词称助数词,是随汉语文字传到日本的,迄今大多数仍沿用汉语字(词);它虽基本保留了汉语量词的词性和某些语法特征,但构词方式和用法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时闽南语量词与日语助数词的异同比较,不仅有助于了解汉语作为母语或母语之一,其量词在闽南语和日语中的不同表现型态及其变化,也可从中窥见闽南语的地域特征与日语植根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有利于辨识掌握闵南语量词与日语助教词的异同及其用法.  相似文献   

10.
“区别词”词类的建立,使得长期以来汉语语法学界争论不休的一些词类分析的难题迎刃而解。本文以对“相当”的词性分析为例,论证在汉语词类系统中建立“区别词”一类的必要性,并探讨汉语词性分析的方法和汉语的词类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是中国词学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当时彊村派对传统词学作了总结,但也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南社及新文化派开始崛起,然而观念却存在着较大分歧,因此有了南社内部的南北宋之争和二胡(胡适与胡先骕)之间的传统与现代之争,最后以胡云翼《词学概论》、《宋词研究》、《中国词史略》为界,标志词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完成。  相似文献   

12.
词之兴于唐,盛于两家,体现了其由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的曲折历程。其间,存在一种普遍且颇有意味的现象,即“娱宾而遣兴”(宋陈世修语)。它表明了词体独特的娱乐功能,也传达出时人对词之普遍观念。若对此进行多方位的考察,当不无裨益。一、娱宾遣兴──宋人普遍的词体观念词源于民间,《云语集杂曲子》可以为证。观其所写,可知词仍具“饥者取其食,劳者歌其事”之精神。及文人染指,遂由民间而宴席,其娱宾造兴之用因之显现出来。后蜀欧阳切《花间集序》云:“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增.不无清绝之辞,以…  相似文献   

13.
晚清梦窗词风大盛,不善学者流于晦涩饾饤。为了挽救这种弊病,朱祖谋以“融苏入吴”为药石,用东坡的“疏”来调节梦窗的“密”。他通过校编《东坡乐府》和《宋词三百首》来揄扬东坡词,自作词也能做到疏密并蓄,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研究朱祖谋对东坡的接受,无论是对认清朱彊村个人的词学审美理想,还是对于理解当时词风和词学路径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杨慎的《词品》开词话之风气,在词学史上很有影响,也历来颇受重视。其实杨慎在撰著《词品》之前先对《草堂诗馀》进行了评点。评点与词话二者之间的材料相似处可以互相印证,论点引申处可以相互补充,只有将它们综合研究才能更全面地把握杨慎的词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的”字是现代汉语中的高频词.“的”字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构成短语,我们称之为“的”字短语,它是现代汉语中最常见的短语.“的”字短语造成了汉语句子中丰富的层次和复杂的语义结构.汉语句子中很多的歧义结构也是由“的”字短语引起的.因此正确地分析“的”字短语的结构对于汉语句法分析和汉语理解是很重要的.要分析“的”字短语的语义结构必须首先识别出句子中的“的”字短语.当然,当“的”字以词的形式出现在句子中时,这个句子中就出现了一个“的”字短语.可是这个“的”字短语的右边界在那里呢?如何让计算机能够正确地识别出它的右边界呢?这个问题却迄今未见有文献涉及.该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研究交提出了识别“的”字短语边界的算法.  相似文献   

16.
离合词是汉语词汇中一类比较特殊的词语,其所具有的可"离"可"舍"的特殊性质,使它身跨"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两个范畴.在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离合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仍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对造成离合词教学"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据此提出改善离合词教学的相关对策和方法,以期为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提供某些理论和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浅析政府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最早在1961年由美国的费根堡姆(Armand V. Feigenbaum)在其著作《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中提出的,简称TQC。即“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994版的ISO8402标准对“Total Quality Management”一词做出了更加明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18.
“校对是一门学问”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赞同和认可,校对的理论研究工作已逐步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这对于校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开展校对理论研究无论从出版事业的发展来看,还是对校对工作的自身来讲,都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其一,从中国校对传统的发展史来看。人们探讨和规范校对工作的方法和原则古已有之,从孔子的“精、细、详、慎”校对术,到南宋馆阁的《校式》(我国第一部官方公布的较为完整的校对条例);从清代段玉裁的“校异同”与“校是非”之说,到今人陈坦的《校法四例》(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词汇的“词块”和语感 1.词汇的“词块” 传统的语言学把词汇分成两大部分,即:可以借助语法规则进行自由组合的单词和不能用语法规则解释的固定短语。词块(chunk)是指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形式固定或半固定的,模式化了的块状结构。也就是 Krashen and Scarcella(1978)所描述的第三种现象(intermediate category),即处于传统的自由组合词汇与固定成语之间,叫做半固定或短语(semi-fixed Pattern),它们的组合虽不十分固定,但形式上却有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20.
在《人间词话》里,王国维反对词中隶事(用典),对代字深恶痛疾;对于化句式的用典,却表现得颇为宽容。在词创作实践上,王氏对事典和代字的使用虽有所节制,但并未达到《词话》所倡“不使隶事之句”与“忌用代字”之高标;大量化用前人诗词之成句,则是《人间词》创作上一大特色。王氏主要基于其以康德、叔本华哲学为根柢的“境界说”理论体系反对用典,其晚年的词作,与这种词学用典观已经完全异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