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全国各地已陆续开展1/5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野外调查作为1/5万地质灾害调查的主要工作手段,野外工作方法将直接影响整个调查成果质量及工作效率。该文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对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具体内容、调查方式、野外调查前期准备工作及资料整理进行阐述,重点对野外实地调查的具体工作方法及调查要点进行了概述,总结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的野外调查要点,对人类工程活动调查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述,并对野外调查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广安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广安区发育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岩溶、采空区地面塌陷四种地质灾害,通过对253个地质灾害点的野外调查及室内资料分析,总结归纳了全区的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发育特征,为全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广安区发育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岩溶、采空区地面塌陷四种地质灾害,通过对253个地质灾害点的野外调查及室内资料分析,总结归纳了全区的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发育特征,为全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4.
遥感技术具有时效性强且经济便捷等优势,已经成为地质灾害调查的重要手段。为了查明青海省大通县境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遥感调查利用GF-1、LANSAT8 OLI和DEM数据构建三维可视化遥感解译平台,对大通县进行全面的地质灾害调查,重点对滑坡、泥石流等进行解译。详细阐述了区内灾害体的遥感特征和分布特征,共解译出各类地质灾害影像体399处,其中崩塌6处、滑坡100个、古滑坡54个、泥石流87个、不稳定斜坡140处、危险陡坎和陡崖12处,通过野外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遂宁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四川遂宁城市建设环境地质问题和有关灾害的地质环境背景,为该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环境地质依据。通过野外及室内资料收集、整理,调查和研究了遂宁市的环境地质背景,发现该市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和不稳定斜坡。通过地质灾害致灾因子(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划分出地质灾害中等易发和不易发两类地区。通过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和易损性的量化指标(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类型、坡度、降雨、坡高、人类工程活动、斜坡变形破坏特征、死亡及受威胁人数、直接或潜在经济损失等)研究,对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其中涪江以西构造剥蚀侵蚀丘陵区及涪江以东构造剥蚀丘陵区为滑坡地质灾害中易发亚区,而涪江侵蚀堆积河谷平坝区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深圳市滑坡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对深圳市滑坡地质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滑坡地质灾害发育的特征和基本规律,以指导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云南鲁甸"8·3"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基于对鲁甸县龙头山幅(G48E006006)地质灾害调查和对典型地质灾害点剖析研究,得出震后地质灾害发育与分布有如下特征:(1)震前地质灾害多以中小型浅层崩塌和滑坡为主,震后诱发了诸如甘家寨、红石岩等大型-特大型滑坡、崩塌,并且形成大量的沟谷崩滑堆积体,丰富了沟谷型泥石流的物源;(2)地质灾害集中分布于震中高烈度区域,以震中区龙头山镇最为集中,沿发震断裂带NNE-NE向构造密集发育;(3)地质灾害呈带状分布,明显受控于河流水系(牛栏江、沙坝河、龙泉河等)、公路(昭巧二级公路、沙乐公路)等线性地貌单元和线性工程。  相似文献   

8.
云南鲁甸“8.03”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基于对鲁甸县龙头山幅(G48E006006)地质灾害调查和对典型地质灾害点剖析研究,得出震后地质灾害发育与分布有如下特征:(1)震前地质灾害多以中小型浅层崩塌和滑坡为主,震后诱发了诸如甘家寨、红石岩等大型-特大型滑坡、崩塌,并且形成大量的沟谷崩滑堆积体,丰富了沟谷型泥石流的物源;(2)地质灾害集中分布于震中高烈度区域,以震中区龙头山镇最为集中,沿发震断裂带NNE-NE向构造密集发育;(3)地质灾害呈带状分布,明显受控于河流水系(牛栏江、沙坝河、龙泉河等)、公路(昭巧二级公路、沙乐公路)等线性地貌单元和线性工程。  相似文献   

9.
以近期开展的区域性调查、勘查项目所得的1031处滑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白龙江流域地质背景和外部环境主要因素中滑坡分布的敏感区段,以及不同规模滑坡的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的敏感区段,探讨了各个因素控制和影响滑坡分布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流域内滑坡在以下地段集中分布:中山区、地形坡度15°~45°斜坡区、层状浅变质岩+灰岩岩组分布区、距离主干段断层10 km范围内、地震烈度Ⅶ~Ⅷ度区、小时最大降雨量35~40 mm地区、白龙江及其一级支流河谷两岸以及人口密度大于10人/km~2地区.巨型滑坡更加密集于中山区、浅变质岩+灰岩岩组分布区、距离主要断裂带不足5 km范围内以及白龙江及其一级支流河谷两岸;中小型滑坡在低山丘陵区、松散土层分布区、白龙江二级及以下支流岸坡上以及人口密度大于100人/km~2地区更为集中;大型滑坡分布特征介于二者中间.巨型滑坡对断裂、地形、软岩敏感性最强,中小型滑坡对降雨、松散土体、人类活动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汶川"5.12"地震以后,四川地质构造活动进入活跃期,而芦山"4.20"地震后,雅安地区地质灾害进入高发期,严重地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在"4.20"地震后,宝兴地区S210省道沿线发生多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交通阻断,同时也制约了该区的经济发展。为此,研究地震后地质灾害分布及其发育特征尤为重要,选取雅安市宝兴地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等研究发现,该区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特征与该区的岩性、结构、构造、地震及降雨条件密切相关,为研究区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4.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现行力学教材和普通物理教材大都把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矩守恒定律视为质点组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的推论,忽视了守恒星的本质意义,是不正确的.本文绘出正确表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