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萨克族民间谚语是哈萨克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哈萨克族民间文学的精华,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族民间谚语是哈萨克族人民宝贵的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哈萨克族民间学的精华,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族是新疆的世居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传统.其民歌具有宝贵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通过对哈萨克族经典阿依特斯《加尔—加尔》的本体研究,从曲式类别、结构形态、调式音阶特征、节拍运用、歌词特点、旋律形态、材料关系等方面探究哈萨克族传统音乐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从《诗经》的艺术形式特色来看,它的产生与当时北方黄河流域人民的劳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与诗乐舞同源。在经过第二重创,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的修改、润色、增删后,成为一部内容深广、艺术精湛、风格鲜明的诗歌总集。  相似文献   

5.
喻洁 《科技咨询导报》2012,(30):249-249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红色艺术的巅峰之作,它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它不仅是一部壮丽辉煌的中国革命音乐舞蹈史诗,更是一部凝聚了中国最具权威的,著名词曲作家智慧结晶的经典巨作。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演于1964年,以鲜明感人的艺术形式,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势力、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军阀统治的不屈精神,艺术概括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建立红色武装到迎来祖国解放的光辉历程。一经演出,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面积2,756,000平方公里人口8,500,000人首都阿拉木图哈萨克是苏联亚洲部分最大的加盟共和国。它的面积在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中居第二位,人口居第三位。十月革命以前,哈萨克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农业区,当时它除了有一些半手工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外,几乎沒有别的工业可言。哈萨克人民在沙皇俄国的统治下备受歧視和压迫,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过着穷困愚昧的游牧生活。但是,十月革命使哈萨克人民永远摆脱了封建制度的压迫,进入了民族平等和无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四十年來,哈萨克的面貌起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已成为苏联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而且成为苏联的第二大谷仓了。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民族女作家中,维吾尔族女作家哈丽旦·依斯热依勒和哈萨克族女作家哈依霞·塔巴热克具有自觉的叙事艺术探索意识,她们推出的中篇小说《轨道》和《魂在人间》,为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提供了可供叙事学研究的文本。本文从叙事视角、叙事特征、民族叙事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等方面比较这两个文本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型的男女平等的政策为提升哈萨克女性的素质创造了文化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提升哈萨克女性的综合素质创造了经济和物质基础。电影文学剧本《神井》通过对三代哈萨克女性护井、用井到弃井历程的描绘 ,表现了三代女性命运深刻的时代变化和历史变迁 ,鲜明地呈现出哈萨克女性文化素质的提高过程 ,从中显示了哈萨克民族发展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9.
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是词汇,它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全部。我们从哈萨克语的词汇中可以看出哈萨克文化的沉积和印记。本文试从牲畜、人名、数词等几个方面论述哈萨克民族的词汇文化。  相似文献   

10.
印度古典舞蹈是印度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早在2,500多年前,著名的修道学者婆罗多牟尼就编著了《乐舞论》,全面叙述了印度古典舞的起源、流派、手语、姿式、表演程式等。印度古典舞与宗教文化、诗歌戏剧、绘画雕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那精湛的舞艺、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迷人的艺术魅力,不但为印度人民所喜爱,也受到许多国家人民的赞赏。  相似文献   

11.
在壮族文化史上,从远古时代产生的创世神话,史诗《布洛陀》、《布伯的故事》起,随着时代的变迁,壮族的各种文学现象相继产生并得到长足的发展。几千年来,壮族人民创作了难以计数的神话、传说、史诗、叙事诗、歌谣、故事、戏尉等等,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斗争、理想、爱情和他们的命运。它以壮民族特有的风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具有很高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由于壮族过去一直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唐以后有些地区曾借用汉字编造过形声结构的壮族“土方块字”  相似文献   

12.
《孟子》是享誉世界的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它的影响之所以历久不衰,一方面是它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观点、民本思想、性善论等对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等各方面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与它本身所具有的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有直接关系。《孟子》语言精练、形象,运用娴熟的修辞手法说事论理,产生了明白晓畅的艺术效果。由于《孟子》篇幅较长,本文以《孟子·梁惠王》为研究对象,从材料、意境、词语以及章句这四个方面的辞格来窥探《孟子》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13.
巴渝《竹枝歌》与文人拟作的《竹枝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誉为“诗之《国风》,辞之《九歌》”的《竹枝歌》,本是巴渝民歌,它盛行于唐宋时期,以刘禹锡为代表的唐宋文人学习,拟作的《竹枝词》,对民间《竹枝歌》进行了艺术的提升,使之在唐宋诗中别具风韵,《竹枝歌》在民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灵活变通性,它在传承和不断变异,以适应新的社会生活需要,《竹枝歌》展示了巴渝人民的文艺创作天才。  相似文献   

14.
从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视角探视《背带歌》的群体创造智慧、生命礼俗的传承、多彩的文化积淀、特殊的艺术手法和民歌的文学翻译等景观,从而肯定它的社会价值和它的艺术地位.  相似文献   

15.
明末董说所写的《西游补》,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长篇小说,全书共分十六回。它是《西游记》的续本,也是明代有名的续书之一。《西游补》运用独特的艺术技巧来塑造形象,并通过它的一系列活动表现了明末复杂的现实生活。虽然它和《西游记》从情节的提炼上和描绘社会人生不一样,但同是采取幻想的形式来揭露社会矛盾。因此,我们说它也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神话小说:  相似文献   

16.
所谓“三分法”,即是在专业声乐赛事中,按照民族、美声、通俗(流行)三种唱法进行划分比赛。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三分法”模式无法将多元化发展的作品严谨的划分。本文以极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歌曲《玛依拉变奏曲》为例,辩证分析“三分法”声乐赛事模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是词汇。它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化的全部。我们从哈萨克语的词汇中可以看出哈萨克化的沉积和印记。本试从牲畜、人名、数词等几个方面论述哈萨克民族的词汇化。  相似文献   

18.
李青云 《科技信息》2007,(20):256-256,279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东汉乐府民歌的双璧。《陌上桑》不仅文笔流畅,词彩华美,韵律和谐,更值得引人注目的是它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罗敷。罗敷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有着美丽的心灵,是内美与外美和谐统一的鲜明形象。在她身上体现了劳动人民美的理想,从而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每种艺术都有一段孕育的史前史时期。《水浒传》产生之前,中国长篇小说还未凝结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还与说话、戏剧诸多艺术融合在一起。很难说清楚它同母体及姊妹艺术是何时分道扬镳的。《水浒传》与作家掌握长篇小说这一形式创作金针后的作品不同。因此,我们研究它与戏剧的关系对于揭示中国长笛小说怎样从母体中嬗变、形成、发展将有所神益。一、《水浒传》的戏剧环境元杂剧和明清长篇小说因各自的辉煌成就而赢得了世人的注目。对两者的关系及其  相似文献   

20.
《大师与马格丽特》是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呕心沥血的关门之作,代表了他讽刺艺术、幻想艺术以及现实主义作品的最高峰。从它得以公开发表的那天起即轰动文坛,历经二十年不息,在国内外都引起强烈反响。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这是一本“精妙绝伦的书”,而艾特马托夫说它是苏联文学中“精巧的极至”,并将它和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并称为苏联文学的双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