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民 《科学大观园》2014,(17):38-40
<正>战后的日本如何对待国家神道和靖国神社,美国人本来是很清楚的。据说当时的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最初是准备毁掉靖国神社的,但是被罗马教皇的特使改变了主意。不过,麦克阿瑟也明白,必须改变靖国神社在日本社会的精神地位,最好把它改造成只是一座西洋式的纪念碑。遗憾的是,美国人后来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把它与一般的神社一样对待,一齐推下了国家神道的神坛,却丝毫没有改变它作为军人神坛"军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2.
1945年9月9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日本天皇下诏投降“南京大屠杀”要犯谷寿夫被押赴雨花台刑场被八路军俘虏的日军在韩国,飘了半个世纪的膏药旗终于被降下“密苏里”号军舰上日本向盟军投降闻Jun shi mi wen军事秘被盟军俘虏的日军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畏罪自杀未成,后被判处绞刑“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甲级战犯石井四郎被击毁的日寇飞机残骸被远东军事法庭判处绞刑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日本右翼分子广岛、长崎上空的原子弹烟云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中韩等受害国的反对,肆意参拜靖国神社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43图说…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日军组建了执行自杀式飞行任务的“神风特攻队”。长期以来,日本右翼分子将这些军国主义的替死鬼美化成为天皇效忠的英雄。如今,一位当年侥幸逃生的“神风特攻队”队员终于不再沉默——揭穿日本“神风特攻队”死亡谎言。据英《卫报》3月1日报道,日本前“神风特攻队”队员、现年81岁的滨园重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当年执行自杀式飞行任务,说为天皇而死是被人误导。他在最后的遗言中写道:“妈妈,这将是最后的遗言。我只剩下数秒钟了。那种认为我们笑对死亡的说法是一个神话。”“神风特攻队”没能创造奇迹,滨园重善侥幸死…  相似文献   

4.
“8·15”,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再次在国际上掀起波澜。在人们普遍将目光集中在参拜一事上时,另一个与之相关的话题也重新受到关注:现代日本的经济奇迹究竟是否得益于、多大程度上得益于由其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在人员和科技方面,日本在战争期间借用巨额军费,培养了比战前多得多的工程技术人员。二战末期,由于战线过长,日本有很多十四五岁的娃娃兵和文科大学生、甚至文科教授被迫加入日军作战而被击毙;但日本数万工科大学生却未上战场而被保存下来。日本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例如零式战机的设计师等被安置在安全的地方,绝…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清水建筑株式会社近日公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他们打算环绕整个月球赤道建设一圈太阳能电池板,并将其采集的电力传输回地球。他们将这个方案命名为"月环"。自从2011年3月份地震和海啸袭击日本之后,日本全国对于是否还需要继续使用核电发生了激烈的意见分歧,很多地方的核电站被一度关闭,这也导致  相似文献   

6.
, 《科学大观园》2012,(23):6-7
美国开启了对核武库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翻新计划,首先获得升级的是B61核炸弹,预计未来5年将耗资约100亿美元,因此该升级计划也被称为"镀金的核弹项目"。不过奥巴马政府认为,虽然冷战早已结束,但诞生于冷战背景的B61核炸弹不但曾经是美国空投核武器的基石,未来仍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因此,B61不仅将被改造成世界首个精确制导核炸弹,而且将被挂载在美军未来主力战机F一35上。美国史上最昂贵的核武翻新计划近年来,美国一直在着手削减军  相似文献   

7.
弓道,古称弓术,是日本一项源远流长的古武道。关于日本弓道的产生,各家说法不同。《弓道》的作者认为,弓道是日本的古代射术在受到日本的神道教与古代中国的禅学影响下产生的。在形式上,它既继承了日本弓术的特点,又吸收了中国射礼的内容。在抛弃中国射礼繁复的礼仪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日本茶道     
晓龙 《科学大观园》2010,(22):24-25
日本茶道的由来历史与发展 中国茶叶约是在唐代时,便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其周围仍生长着一些茶树。  相似文献   

9.
综观日本近现代技术发展史,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以“教育立国”为国策,提出了“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的战略口号,仿效和追赶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近代化。也就是在日本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按照日本人的话来说就是第一次远航。第二个时期是从大正(1912—1925)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经济和科学技术走向军国主义化的畸形发展时期。第三个时期是二次大战后至七十年代中期,日本国民经济赢得了高速发展,也就是实现了工业现代化的第二次远航时期。第四个时期是从八十年代开始,以“科学技术立国”为国策,开始第三次远航。本文专论第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上发生了很多激烈的战役,日本自杀式神风突击队似乎是这个战场上最令人恐惧的敌人。但是,他们当年所制造的恐怖,却被魔鬼海——日本龙三角超越了。为了争取海上优势,美国海军第 38航母特遣队对日本的神风突击队发  相似文献   

11.
因为憎恨日本的右翼及军国主义,而拒绝学习日本的长处是不明智的。师夷长技,为了同胞的生命,敢于借鉴日本的地震对策,以减轻地震对我国的伤害。日本的地震预知、日本的地震紧急警报、日本抗震的建筑、日本的救灾应急机制、日本的震前训练、日本的避难所的设立等等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日本的地震对策给我们很多启示,我们要健全我国的救灾机制和有关法律,不让唐山、汶川的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12.
因为憎恨日本的右翼及军国主义,而拒绝学习日本的长处是不明智的。师夷长技,为了同胞的生命,敢于借鉴日本的地震对策,以减轻地震对我国的伤害。日本的地震预知、日本的地震紧急警报、日本抗震的建筑、日本的救灾应急机制、日本的震前训练、日本的避难所的设立等等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日本的地震对策给我们很多启示,我们要健全我国的救灾机制和有关法律,不让唐山、汶川的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人民对于月球总是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毕竟美国人的国旗和他们当年登月宇航员的脚印到现在还留在月面上。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执行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人类航天的巅峰之作。但那些记忆也在不断提醒着我们对这伟大历史的完全抛弃——我们在"阿波罗计划"之后再没有登月,更没有建立起任何的月球基地。因为美国的国家注意力转移了,不断测试新技术,以  相似文献   

14.
<正>我主要回顾863计划的管理工作。20世纪80年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全球引起了各国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军事方面的改革,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发展高技术就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纷提出了发展高技术的相关计划,包括1983年里根总统在任时美国提出了战略防御倡议"星球大战"计划、欧洲尤里卡计划以及日本关于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在全球引起很大震动。  相似文献   

15.
朝鲜战争爆发距今已有60多年,长久以来,美国和韩国一直在各个场合污蔑“北韩(朝鲜)挑起了韩战(朝鲜战争)”,这种歪曲历史的论调更加甚嚣尘上。让人感到讽刺的是,亲美的日本新近出版的名为《朝鲜战争中的日本人将军》一书中披露,当年正是韩国政府秘密制订的所谓“北进”计划,一步步将朝鲜半岛带入战争的深渊。  相似文献   

16.
973计划管理规范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73计划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科技界誉为国家众多科技计划中的旗舰计划之一。本文对973计划启动实施10多年来,在信息化管理、管理队伍专业化、强化项目整体性以及经费管理等方面所进行的规范化调整和完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建议在计划管理人才的培养、项目评审评估国际化以及利用高新技术提升评审评估质量等方面给予充分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使973计划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探索地外文明”50周年纪念之际,世界多个国家的天文学家从上月起再度展开“窃听外星人”的联合行动,以延续始于1960年的“奥兹玛计划”。新的探索活动被命名为“多萝西计划”。来自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意大利、荷兰、法国、阿根廷和美国的天文学家把大大小小的望远镜指向地球周围的一些星球,以期收听到外星人的“天外来音”。  相似文献   

18.
<正>除国家专项计划外,国家还出台了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目的都是扶持贫困地区学子进入重点院校。不只中国,欧美大学也对贫困地区及学生给予特殊的招生政策。北大补录退档生的决定被公布后,引发了北大校内匿名平台"树洞"的讨论。尽管大多数北大学生对补录表示认可,但也有人对两名分数与北大招生分数线差距较大的学生能够  相似文献   

19.
"是否可以研究一下,让自卫队潜入朝鲜,破坏其核反应堆和导弹发射阵地?"这是当年日本众议员向时任防卫厅长官提出的质询,一度令舆论哗然。可今天的日本政界似乎已没有这样的顾忌,据NHK电视台新近报道,自民党政府正推进修改《防卫计划大纲》,争取写入诸如"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加强自卫队两栖陆战队功能"等内容,俨然一副要把军事行动拓展到境外的架势。考虑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力争修改宪法、将自卫  相似文献   

20.
日本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学者高桥敷先生,在他的《丑陋的日本人》一书中,曾详细记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高桥敷先生在秘鲁一所大学任客座教授,曾与一对来自美国的教授夫妇比邻而居。有一天,这对夫妇的小儿子不小心将足球踢到了高桥先生的家门上,一块花玻璃被打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