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静  黄莺  孙永林 《科技信息》2013,(23):208-208
《好人难寻》是奥康纳的短篇经典,颇能体现她的创作风格。作者对主要人物的刻画和一系列的场景描写,使这篇小说具有深刻的哲学主题,隐含了奥康纳对"荒诞"这一哲学主题的阐释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憩园>与<寒夜>创作于40年代.与巴金以往的作品相比,叙述语言更加成熟,叙事客观,这标志着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作品主题的深化在思想内容上证实了这种转变.在<憩园>与<寒夜>中,巴金进一步深入开掘反封建主题,并且在创作中开始探索伦理道德体系转型过程中所造成的伦理道德困境.表明巴金此时进入了创作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3.
张欣近两年的创作既继承了以往的风格又有所突破.采用挑剔的温和的叙事风格不动声色地解构"完美"男子汉神话在现代社会的终结.同时在张欣的笔下女性焕发出强者的性格力量,与健康成长中的都市形象相互辉应,互为融合.在男人与女人、女人与都市的纠缠中体现作者对生活对人性的思考,写出了人的挣扎,弥漫着悲剧创作情绪.  相似文献   

4.
着眼于音乐主题所作的思想分析,指出贯穿于贝氏交响曲创作始末的英雄性和革命性气质是其创作始终如一的追求。通过思想背景的分析、音乐主题动机的剖析,提出第九交响曲在总结前八部作品的基础上,在革命激情的内在理念的指导下,为表达其革命的理想、英雄的气质做了“曲体结构”、“和声色彩”、“配器风格”方面的极大发展;指出我们在欣赏这部恢弘巨作时,深入作者思想情感内涵对全面理解《贝九》及贝氏其它交响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叶赛宁是20世纪初杰出的俄罗斯诗人。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自然主题的诗歌,是"诗人在大自然的怀里,大自然在诗人的诗里"这句话的生动诠释。分析叶赛宁不同时期自然主题的诗歌,结合诗人的成长背景,以及当时俄罗斯所处的新旧时代变化的社会背景,探索诗人自然意识的变化、意象主义创作风格的形成和内心的冲突,了解诗人的思想、心中的渴望,以及思想意识中的哀怨,揭示诗人人生悲剧的根源是时代变迁导致的思想矛盾。  相似文献   

6.
以文本批评为基础,以主题探讨为主线,对在上世纪2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产生重要影响的英国著名诗人W.H.奥登以爱为主题的部分诗篇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加深对这位诗人创作思想和风格的认识和理解,引起有兴趣的读者对这位诗人的深入研究和评判。  相似文献   

7.
勃拉姆斯交响乐创作中回复古典传统的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曲式结构方面具有古典主义式的均衡;2.动机的延伸;3.无标题性的纯器乐交响曲;4.运用了巴洛克复调对位技巧;5.配器朴实。勃拉姆斯交响乐创作的浪漫风格和个性创新,主要表现为在处理抒情性主题时,时常突破传统基本配器原则并把器乐套曲思想内容的中心从第一乐章移到最后乐章,同时从德奥古典音乐传统与城市、民间音乐中吸取营养,然后融化成自己独特而完整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8.
王安忆在小说创作中秉持"开拓精神空间,建筑精神宫殿"的理念,《启蒙时代》就是作者这种理念的践行文本。然而,文本创作中作者的理念追求成了其艺术表达的绊脚石,使得小说不像小说,更像是一篇思想随笔。客观地说,我们不能不说王安忆有思想、有精神追求,但也正因为她颇为自得的文革感思,导致她总是急于表达些什么,让一个很简单的情节故事担负起如此沉重的思想反思,有着难以承受之重。由此也导致其失去了以往冷静细腻的叙事风格和点石化金的艺术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创作观是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和写作态度。思想观念与作品形成时的时代风气、文化氛围相关,作者从这里提取艺术真实;写作态度则与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理念有涉,其中体现着作者的创作心理。这两部小说的作者均在各自的创作观指导下进行写作,既做出了精彩的发挥,又风姿各异,达到了使生活的意蕴得以深化、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典型的效果,这种人物形象,正符合爱.摩.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里所界定的"圆形人物"的定义。创作观的上述层面分别对应于"真善美"的三个层次,这又可用《二十四诗品》中的"道不自器,与之圆方"来指涉。本文即通过对以上因素的综合辨析,来阐释创作观的异同如何导致《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两部名著的差异,并据此探讨影响研究中的"媒介学"研究方法与平行研究中的"主题学"、"题材学"和"文类学"研究方法如何在这两部名著的比较中关联起来,以及这种关联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风格是一个范畴伸缩性极强,极易引起混淆的概念。人们谈到文学风格,有时视野仅局限于作品,更多的会把视线投注到作品及其背后的作者,但很少有人将它贯穿于作品、作者、读者、生活"文学四要素"的全部,进而通过对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运动规律的探询还文学风格本来的完整的面目。但是,就文学创作这个阶段性视阈而言,作者与作品是核心要素,创作个性与言语形式是创作风格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文章就人们历来关注的问题之一即作者的创作个性与风格的形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