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08,(2):53-53
抑郁症是一种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等特点的常见精神障碍,其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危害及给社会造成的巨大负担早已为世人瞩目。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0%~20%,时点患病率为2%~5%,并有约15%~20%的患者最终死于自杀。然而,抑郁障碍的识别率、治疗率却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同时,在现时的“经典抗抑郁治疗措施”下,所获临床疗效远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正>青少年的抑郁、双相障碍、焦虑等情绪问题,的确已不是个别现象,这些孩子的情绪问题,也并不是“不开心”“不想上学”这么简单。“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至20%”,前不久新发布的《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公布了上述数据。抑郁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走进心理科诊室求助的孩子是什么状态?珠江医院心理科“青少年情绪障碍门诊”负责人赵久波教授向南都记者介绍,青少年的抑郁、双相障碍、焦虑等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8,(6):43-43
抑郁症是危害全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在北京市进行的社区流行病学调查(2003)显示,在≥15岁的成人中,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6.87%,以此计算,仅北京市就有近60万的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包括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上的痛苦与压力。部分患者甚至丧失了对生活的希望,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中有15%因自杀而结束生命。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在开放心理病房团体心理治疗对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效果。采用的治疗形式是团体心理治疗,治疗方法是认知一行为疗法,试验组及对照组均是开放心理病房的抑郁症患者。本报告应用团体心理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用于治疗康复期抑郁症患者的效果。结果证明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2,(15):17-17
据介绍,失眠抑郁多为精神系统疾病,一旦错误用药,可能会对患者的神经及精神系统造成损害,引发抑郁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等精神障碍。此外,目前市面上不少治疗失眠、抑郁病症的药物。都具有一定毒副作用,如果长期服用,还可能造成头晕、恶心、焦虑、抑郁、恐慌等症状。对于重症患者来说,尝试“脾胃调理法”,进行中医调理,将是更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脑认知科学的情感环路与蛋白质科学中不同蛋白质机器间相互作用形成关系网络的交叉与整合,构成了当今全球脑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全新领域。抑郁障碍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重大脑精神疾病,主要罹患青壮年。我国现有5 775万抑郁障碍患者,其中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抑郁障碍已成为全球首位致残性疾病。因此,围绕抑郁障碍全球脑科学研究热点,将系统构建抑郁障碍脑分子数据库及全景展现蛋白质、代谢分子的网络图谱,并基于所获得的大数据集从"Brain and body"抑郁症肠道微生物致病学说和抑郁障碍潜在蛋白质机器的两个角度研究和阐述难治性抑郁、抑郁伴自杀的病理生理过程,最终通过临床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先导化合物的抗抑郁应用及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开展,以期构建抑郁障碍临床分子分型诊断体系,实现抑郁障碍个体化诊疗,开拓抑郁障碍治疗全新格局。提出的4个研究内容包括基于蛋白质机器的抑郁障碍脑分子网络图谱的构建、"微生物-肠-肝-脑"轴调控抑郁障碍分子网络的脑新型蛋白质机器研究、脑分子网络中自杀和难治性抑郁等关键蛋白质机器的功能机制研究以及抑郁障碍脑分子网络图谱的关键节点蛋白质复合体的筛查及临床分子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7.
抑郁黑箱     
《科学大观园》2023,(14):12-13
<正>“自制力像脑子里的一个开关,我的开关已经坏了。”“最令我痛苦的,是家人对于这个病的不理解,和我自己的病耻感。对于患上抑郁症的人来说,感知爱的能力也消失了。”心理疾病的痛苦该怎么说?又会得到什么回应?人类文字中对于抑郁的崩溃阶段描述并不多,处于那个阶段的人几乎全无理智,但他们却又需要尊严,一般人往往缺乏对他人痛苦的尊重。痛苦是真实存在的,除了抑郁症患者,没有人可以真正了解抑郁带来的痛苦和绝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8,(10):61-61
高血压是目前全世界流行最广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世界各国的患病率为10%~20%。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高蛋白和高脂饮食)、社会竞争的加剧和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生率也在不断地逐年攀升。据我国10个省市35~74岁人群的调查资料显示,高血压的患病率已上升到27.2%,预计我国高血压病人已超过1.6亿!目前我国有脑卒中患者500余万,每年新发病150万人,死亡20万人,其中76%的人有高血压病史t冠心病患者约有1000万,65%有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是一个全人类必须面对的精神疾患,目前国内外缺少对抑郁高危人群早期干预的深入研究。本项目以抑郁症的早期发现和干预为切入点,瞄准与国民健康直接相关的重大问题,通过“引进学习”、“借船出海”,达到引进与创新相结合,以稳定社会,增强民族素质的现实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明确抑郁高危人群的心理学特征、脑结构和功能及遗传学变化特点,建立一套抑郁症早期筛查j二具和综合干预方案,对抑郁症进行有效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0.
长期两地分居的夫妻可能常常有这样的体会:莫名其妙的抑郁情绪,常常会伴随星期天等节假日闯入你的生活,你会感到孤独、烦躁,心神不宁,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星期天抑郁症”。“星期天抑郁症”既是心理疾病也是社会病。最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05,(21):46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但人们对此病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笔者曾对62位15-23岁“末诊”于心理专科的患者作过调查,结果显示,患者自身识别率几乎为0,学校、家庭、社会对本病的识别率平均不足1%,一  相似文献   

12.
近日,教育部对全国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这一消息引发社会关注.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一份报告让很多人大吃一惊:中国青少年抑郁症的检出率为24.6%! 在这份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名为《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提到,18至34岁青年是成人中最焦虑群体.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  相似文献   

13.
俗语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男性看上去总是活得比女性坚强,但据近日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心理学家认为,男人用发火代替哭。据了解,美国有自杀倾向性的男性是女性的4倍。与女性相比,多数男性抑郁症患者表现出行为鲁莽、爱酗酒、喜欢超速驾驶、喜欢对峙,甚至于吸毒。不像女性抑郁症患者那样对自我过度怀疑,因此,许多男人的抑郁并非表现为悲哀、内疚、退缩等常见症状,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23,(5):22-23
<正>“微笑型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也是一种新型抑郁倾向。由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礼节的需要”“尊严和责任的需要”,他们面对人群时,大多数时间都面带微笑,这种“微笑”并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自然情绪和感受,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久而久之成为情绪的抑郁。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并不是最近很郁闷就是抑郁症,抑郁症状可以是很多疾病的表现,不仅抑郁症有,很多疾病都可以有。比如躯体疾病完全可以出现一些抑郁情绪,一些慢性疾病如果长期治疗效果不好也会有抑郁情绪。其他一些精神障碍,也可以有抑郁的表现。抑郁症有症状学标准、严重程度标准和病程标准,所以必须经过医生的评估、检查才能确定。症状学标准有9条,如果9条中占有4条,并且情绪低落,那么就可以判断您具备了抑郁症症状学标准。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并不是最近很郁闷就是抑郁症,抑郁症状可以是很多疾病的表现,不仅抑郁症有,很多疾病都可以有.比如躯体疾病完全可以出现一些抑郁情绪,一些慢性疾病如果长期治疗效果不好也会有抑郁情绪.其他一些精神障碍,也可以有抑郁的表现.抑郁症有症状学标准、严重程度标准和病程标准,所以必须经过医生的评估、检查才能确定.症状学标准有9条,如果9条中占有4条,并且情绪低落,那么就可以判断您具备了抑郁症症状学标准.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06,(11):46
如果父母抑郁,那么其子女也多会在早期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且这种现象通常会持续到其成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W eissm an博士等的一项研究表明,母亲抑郁症状的缓解不仅对其本人有益,也可使其子女显著获益。为确定药物治疗严重抑郁的妇女是否能减轻其孩子的抑郁症状,研究者对患抑郁症且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母亲及其孩子进行了评估,这项研究为改善抑郁症后续可变治疗(STAR*D)试验的一部分。研究共纳入51对母子(女),子女的年龄在7~17岁之间。研究者用儿童情感失常与精神分裂症量表对孩子们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评估,用儿童行为目录对孩子们的症状…  相似文献   

18.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30%~50%,在目前临床慢性。肾病中治疗最为棘手,预后较差。如何提高临床效果、减少复发、减轻激素和细胞毒剂的副作用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与中山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进行为期23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RNS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那些青少年时期得抑郁症的患者,长大之后怎么样了?他们是否会遇到新的机遇,获得新生?还是被困在一个延续的问题中,但因为进入不同的人生阶段,问题也因此不同?不久前,我们刊登了一篇特殊来稿,《一个抑郁的“尖子生”决定去读大专》。文章的作者兜兜曾是一名传统应试教育体系中的尖子生,初三那年,高压的学习环境和对“好成绩”的不断追逐最终压垮了她,兜兜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幸运的是,从原来的学校环境脱离出来后,凭借着高中时期对计算机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头号致死疾病,并且罹患恶性肿瘤的人数每年都在逐渐增加。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是对付肿瘤的三种主要手段,其中约70%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进行放射治疗,约40%~50%患者通过现代综合治疗可以获得长期生存,其中放射治疗贡献约30%~40%,但是放射治疗后肿瘤局部复发仍然是最主要的失败原因,这也是导致此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文献表明,肿瘤特殊的微环境如乏氧和酸化等影响细胞的周期状态以及DNA双链断裂的修复能力,最终导致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等治疗的抗性增加,并且也是导致肿瘤复发的主要原因。然而,到目前为止,“什么是肿瘤复发的源泉?”、“残存的癌细胞怎么最终导致肿瘤复发?”,关于这些导致肿瘤复发最基本的问题都急需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来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