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的重要杀手。据世界各国记载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每年发生的地震达100万次以上,但绝大部分属于里氏2级以下的微震,人们感觉不到。而强度在里氏2级以上的地震,全世界每年高达1.2万次左右,而强度在里氏6级以上的大地震,则平均每年要发生100次左右。但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在南北两极地区却从来未发现过有任何级别的地震记录。  相似文献   

2.
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发生在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为低角度逆冲型单侧破裂.余震区呈WNW-ESE展布,长轴约170 km,短轴约60 km.余震空间分布不均匀,主震和强余震分布在余震区两端,中部余震稀疏,这与8.1级地震矩释放主体区一致.7.5级地震发生在8.1级地震余震区的东部边缘,8.1级地震对其具有显著的触发作用.8.1级和7.5级地震发生在尼泊尔1505年和1934年两次大震之间的8级地震破裂空段上,1870年以来至本次地震前该破裂空段内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存在6级地震背景空区.这次地震前13年,形成长约590 km的5级地震空区,震前19个月空区被打破.8.1级地震序列发生在5级地震空区的中部,其东、西两侧仍有较大范围没有发生地震,库伦应力计算表明8.1级地震对其东西两侧断层具有明显的触发作用.考虑到历史地震的离逝时间与复发周期,认为1934年地震破裂区再次发生大震的危险性较小,而1505年地震破裂区发生大震的危险性增大.2005年巴基斯坦M_w7.6和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的发生,表明喜马拉雅地震带已经进入了一个7级以上地震相对活跃的时段.  相似文献   

3.
首都圈地区b值随震源深度的变化: 对地震成核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首都圈地区1980~2000年发生的2098个地震作重新定位, 获取了其中1825个地震精确的震源位置. 基于地震精确定位结果, 系统地计算了不同深度段的b值, 发现研究区b值随震源深度的增加具有系统减小的趋势, 且在地壳8 km上下的减小趋势最为突出, 表明在地壳浅部 (0~8 km)以小震为主, 大地震较少, 故b值高; 而在深处(8~25 km), 大地震相对较多, b值减小. 这一现象的背后物理机制可以从地壳介质复杂程度与应力状态的变化得以解释, 破裂易于在地壳介质相对均匀、岩石静压力较高的地壳深处成核形成大地震. 推测首都圈地区未来强震多发生在8 km以下的地壳深部.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我国汶川发生的这场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最初速报震级为里氏7.6级,后改为7.8级.但时隔6天后,地震专家又根据国际惯例,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据此将震级修订为里氏8.0级.  相似文献   

5.
初论地震云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大地震往往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解放以来,特别是六十年代邢台大地震以后,我国在地震预报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曾先后成功地预报过一些地震.利用地震前兆预报地震是科学家们现在普遍采用的方法.近年来,通过较长时期对地震云的观测研究,我们认为地震云是一种临震前兆.它不仅是一种可靠的临震预报手段,而且根据它出现的时间、形态及其变化以及相对于观察者的方位,再结合其他预报手段,可以预报某些地震的震中、震级和发震时间三要素.用地震云预报地震,价格低廉,方法简便,容易掌握.结合其他观测手段进行分析,有较高的准确性,从而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的大地震(又称瓦尔迪维亚大地震),是迄今观测史上记录到的规模最大的地震,其矩震级为里氏9.5级。这次地震引起的海啸波及到智利以外的夏威夷、日本、菲律宾、新西兰东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阿留申群岛,并引发了断层带两侧板块交错滑移了20米~30米。事后,这场发生在智利的大地震掀开了地震科学领域的一片新天地。英国自由撰稿人罗夫·斯密思(Roff Smith)为此撰文回顾了50年前的这场地震以及由此展开的分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刘宁  陈棋福  钮凤林  陈颙 《科学通报》2007,52(11):1312-1316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海域发生的Mw9.3级地震, 是现代数字地震和GPS观测台网布设以来记录到的最大地震. 高质量的地震和形变测量资料, 为准确估计引发巨大海啸的地震破裂特征提供了难得的可相互验证的资料. 利用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CNDSN)记录到的初至压缩波反演这次地震破裂过程, 并通过对方法的改进, 克服了CNDSN稀疏的台站分布带来的影响. 所获得的地震破裂过程与全球和区域地震台网及大地测量得到的结果较为一致, 即这次地震起始于苏门达腊西北海岸并以(2.7±0.2) km/s的破裂速度向北北西方向单侧破裂, 破裂持续时间达420 s或更长, 破裂沿着安达曼海槽延伸1200~1300 km, 并且出现两次强能量脉冲.  相似文献   

8.
作者介绍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近海的M9.0特大地震的震后研究情况,日本列岛M8.0以上大地震发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地理环境,大地震在东北太平洋沿岸地区、关东地区、东海道地区的活动历史以及对下一次东海地震发生时间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地震中长期预测的现状及相关基础研究应努力的方向,提出了在工程应用研究中应该避免的错误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9.
王六桥 《科学通报》1983,28(13):810-810
一、震源机制资料近一、二十年来,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频繁地发生着大地震,而新疆却较为平静,为了减少地震形势预报的盲目性,需要研究新疆构造运动的力源问题以及它在大陆板块构造中的位置和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有关地震預告的几个問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承义 《科学通报》1963,8(3):30-30
引言地震是可怕的天災之一。大地震有时仿佛是突如其来的,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就完成大規模的毀灭,以致无法逃避。为了抗御这种天災才有地震学的发展。現代地震学的内容虽不局限于地震的災害,但它仍是一个主要的研究对象;这方面最基本的問題就是地震預告。  相似文献   

11.
四川芦山7.0级强震:一次典型的盲逆断层型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山地震区发育着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南段大邑隐伏断裂、双石-大川断裂、盐井-五龙断裂、耿达-陇东断裂等活动断层.地震现场应急科学考察表明,沿这些活动断层及其邻近地段没有发现明显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地表可见到一些脆性水泥路面挤压破裂现象,说明在双石镇、太平镇、龙门乡、隆兴乡等地存在着NW-SE向局部的地壳缩短,结合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震源机制解等资料,推测芦山地震属典型的盲逆断层型地震.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尚未发生历史地震破裂的地震空段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月亮与地震     
美国科学家指出:月球引力能使地球表面产生引力波而诱发大地震.他们曾预言在1987年和以后的几年里,当月圆或月缺时,加利福尼亚南部有可能发生大地震. 月球引力诱发大地震并不是美国科学家的新发现.我国地震区的群众早有这样的经验,他们认为:在农历初一、十五前后易发生地震.我国历史上有多次强烈地震发生在朔、望(月缺和月圆时)前后.例如1665年通县大地震,是在农历三月初二;1679年平谷大地震,是在七月二十八;1966年两次邢台大地震,一次在二月十七,一次在农历三月初一.  相似文献   

13.
地质学家们目前已经搞清楚了300年前发生在北美的一次大地震的时间和规模。这个被称为“亡灵森林”(ghostforests)的地震遗迹——被地震摧毁的森林的残留部分,今天仍然存留在美国西海岸的某些地方。由于在北美洲没有任何关于这场地震的文字记录,“亡灵森林”也就成了当年大地震  相似文献   

14.
全世界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分钟发生一次,当然绝大多数地震只能被灵敏的地震仪器所记录,人能感觉到的大地震约为5万次,能造成破坏的强烈地震不过十几次。如1995年初日本阪神大地震,死亡5413人,负伤约3.5万人,总计损失697亿美元。可见,破坏性大地震对人类的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8.0级大地震,造成了自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震中烈度达到十一度,接近最大烈度。这次地震能量之大,波及大半个亚洲。根据GPS测量和专家实地考查发现,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盆地沉降,龙门山大幅度抬高,重庆地区也有所抬高。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权威发布:截至6月9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42人遇难,374065人受伤,失踪17551人,累计受灾人数4624.9048万人。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重复地震”估算丽江-宁蒗断裂带的深部滑动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1999~2006年的波形资料来研究丽江-宁蒗地区的地震活动和滑动速率.双差法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图像展示了丽江和宁蒗地区的地震活动存在明显差异,在研究时段内76%以上的地震发生在该断裂带南部的丽江地区;震源深度分布与研究区的深部构造较为相符.通过波形互相关分析,识别出92组相似地震对和70组多重相似对,大部分相似地震活动表现为非周期性,重复间隔从数分钟到数百天不等.基于两组"重复地震"估算出深部约23km处的滑动速率约为5mm/a,这一结果和地质资料以及同时期GPS资料结果相符,可能是真实的构造运动反映.  相似文献   

17.
李乐  陈棋福  钮凤林  付虹  刘瑞丰  侯燕燕 《科学通报》2008,53(23):2925-2932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1999~2006年的波形资料来研究丽江-宁蒗地区的地震活动和滑动速率. 双差法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图像展示了丽江和宁蒗地区的地震活动存在明显差异, 在研究时段内76%以上的地震发生在该断裂带南部的丽江地区; 震源深度分布与研究区的深部构造较为相符. 通过波形互相关分析, 识别出92组相似地震对和70组多重相似对, 大部分相似地震活动表现为非周期性, 重复间隔从数分钟到数百天不等. 基于两组“重复地震”估算出深部约23 km处的滑动速率约为5 mm/a, 这一结果和地质资料以及同时期GPS资料结果相符, 可能是真实的构造运动反映.  相似文献   

18.
模拟地震     
为了研究和设计建造能承受大地震威力的抗震建筑,美国研究人员对建筑物进行地震模拟实验.他们在一个飞机修理棚的一角建造了一座房屋,模拟大地震对建筑物的巨大摧毁力量.  相似文献   

19.
刚刚过去的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是我国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震级之高,破坏之大,波及之广,营救之难,均超过了唐山地震.汶川地震使全国乃至世界为之震撼,全国人民为在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感到无比的悲痛,我们深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0.
卫星热红外异常——临震前兆   总被引:88,自引:7,他引:81  
强祖基 《科学通报》1990,35(17):1324-1324
地震前出现增温异常,早已被人们所察觉,不少人曾对其进行过研究。但采用台网定点观测的方法,只能得到局限于某些地点的定时温度资料,而得不到孕震范围的大面积的温度动态演变资料。利用卫星热红外辐射探测地面温度,则具有资料准确、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能捕捉震前增温异常的时空动态变化等优点。但目前仅见苏联有过探讨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地震活动关系的文章。作者利用卫星热红外异常对1989年10月山西大同地震等进行了实际监测和试报,初步探索了利用该手段进行临震预报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