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家长们认为让孩子接触钱、了解钱并学会如何合理使用钱,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美国家长也因此有一套独具特色的金钱教育方法。从零花钱的使用开始教孩子使用零花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预算、节约和自己作出消费决定的重要教育手段。家长尽可能将孩子的零  相似文献   

2.
《青年科学》2013,(7):16-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刚刚开始接触世界,而世界也刚开始认识古老的中国,在当时西方人的观念中,中国的孩子是死板木讷的,他们没有童年,没有游戏。 1901年,来自美国的传教士艾克萨·泰勒·何德兰,在一本名为《中国的男孩和女孩》的书中,详细记录了他所见到的中国孩子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今天电脑普遍运用于美国教育。获取学生为新学年准备的文具无非是笔和笔记本,现在随新技术发展,电脑和软件成为学校和家长为孩子新学年必须准备的学习用具。美国家长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教育要结合电脑技术。很多家庭在孩子还没有到上学的年龄,就为孩子准备好电脑和各种寓教育于娱乐的电脑软件。美国《家庭电脑》杂志编辑罗宾拉斯金说,由于这种潮流,现在是擦黑能够上有很多针对学龄  相似文献   

4.
任正红 《世界知识》2014,(17):59-59
李先生和妻子都是持有美国绿卡即定居在美国的中国公民,2007年他们在美国生了一个男孩。同年,在美中国留学生陈先生和妻子在美国生了一个女孩。两个孩子凭出生证明,均在当地有关部门办理了美国护照。然而,当李、陈两家结伴到中国驻美国使领馆申请办理回中国内地探亲手续时,结果完全不同:中国驻美使领馆为李家儿子的美国护照颁发中国签证,为陈家女儿另行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  相似文献   

5.
《青年科学》2013,(4):F0002-F0002
想送孩子去美国读高中,但苦于对此一窍不通,犹疑于选择哪家中介申请哪所学校?既怕遇到不专业的中介,又怕进入不适合孩子的学校,更怕花冤枉钱。纠结于孩子出去后是选择寄宿学校还是寄宿家庭,寄宿学校生多师少,孩子会不会误入歧途?寄宿家庭的洋爸洋妈对孩子能有多少呵护和监督?孩子心理上不够成熟,对财务的管理能力还有欠缺,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市场、家长急需一家实实在在,专业懂行的机构,既能帮助孩子申请适合的中学,又能代替父母细心周到的照顾孩子,让学生在美国安全,健康,心情愉悦地完成学业,生活。  相似文献   

6.
《创新科技》2005,(4):54-54
在人潮集中的游乐场所、大商场,如何能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同时,让孩子自由地玩耍,是一个让家长们头痛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有一位学者对中美的课堂教学作了比较,他发现美国的课堂是引导孩子发现问题,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多;而中国的课堂是着力于帮助孩子寻找问题的答案,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少。  相似文献   

8.
贺梦禹 《世界博览》2012,(17):66-67
正花几万块送孩子到国外参加夏令营值不值?要想让孩子在外国夏令营学到东西,对当地语言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还是得参加"暑期学校",或采取寄宿家庭的方式。王越开学就是初一的学生了,刚刚过去的暑假里她有很多事情要忙:预习初中的课程、学英语、钢琴、素描,不过在她看来,自己的同学们更忙,除了要做她的这些"功课",还要去美国参加夏令营,一去至少半个月。每逢暑假,家长们就不免为了如何让孩子有一个充实的暑假而伤脑筋。除了给他们安排各种暑期班,"国际夏令营"这种早些年还属于新鲜事物的选择已经越来越多地为家长们所青睐。天才之旅国际夏令营还有个浪漫的名字:游学。这两个字一方面非常符合时下正流行的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则反映了这种夏令营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李进 《科技咨询导报》2010,(21):239-239
我们家长在培养子女的过程中,经常会和孩子发生各种冲突。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许多家长抱怨说,许多孩子特别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不干什么他非要干什么。很多情况下,这些冲突成为孩子一种习惯,孩子往往为了冲突而冲突,这就是所谓的逆反心理,严重的会出现离家出走等情况,这个给不少家长带来很多的困惑和麻烦。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出现的,该如何正确对待,我分析了以下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在美国人看来,中国家族的关系非常紧密,这个有好有坏。孩子小时,父母忙着帮孩子安排进入好的学校,安排课外活动;孩子大学毕了业,又担心孩子的工作、交友和婚姻。走进中国超市,只看到一堆堆的年轻移民,带着老人,老人抱着小孩。操完了一代的心,还要继续操下一代的心。我已经在美国生活多年,至今还是单身,每次回中国和小时候的朋友们相聚的时候,他们老是催我的个人问题,催孩子问题,好像我还单身,无儿无女,老的时候一定孤家寡人,怎么办哦?总是为我操  相似文献   

11.
刘玲 《科技信息》2009,(31):258-258,235
父母效能训练(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兴起的一种针对父母的教育训练方法,是美国心理学家戈登(G.T.Gordon)提出的,旨在通过"教给父母采取积极倾听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需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家长训练方法"。近年来,这种训练方法在我国很多地方也引起了积极反响。本文主要从道德心理学的视角对这种方法进行理论评述,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其学术价值,而且对推动家庭道德心理学的科学实践具有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考试     
《世界博览》2010,(19):11-11
对很多中国学生来说。考试是个噩梦。而美国孩子也许很快会遇到同样的麻烦。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博览》2011,(13):11-11
在国外生孩子不再只是明星富豪的“特权”,越来越多的中国中产阶级准父母也想给孩子一张美国护照。赴美产子中介公司宣称:“这笔投资的回报要比抢银行还划算。”中国父母的孩子如果在美国出生,就自动成为美国公民。等孩子们到了21岁,就能为父母申请绿卡,让他们也移居美国。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博览》2013,(8):46-47
专访奕阳教育研究院李秀勋中国孩子数数和计算厉害,但在几何方面却并不比美国孩子优秀。这体现出的是平等的天赋和后天教育的差异。中国学生数学好,这已经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争相研究的课题。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中美两国的孩子在数字的驾驭能力上至少相差了一年。中文甚至被当成了当之无愧的"数学强势语言",尤其是粤语方言区的人数字感最好。平均而言,中国的4岁儿童能够从1数至40,但同样年龄的美国儿童,则只能痛苦地数到15。这样的差距让美  相似文献   

15.
<正>孩子的教育问题始终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但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困扰家庭的往往也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如何才能搞好家庭教育,个人认为家庭教育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倡导先进的教育理念如"导"与"律"。下面就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贯穿"导"与"律"的教育理念,谈谈自己的浅显认识仅供大家参考。何谓"导""导"的第一层境界:清楚。大  相似文献   

16.
培养良好的意志自觉性品质应该从孩子抓起,强化动机斗争训练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动机斗争一般有三类:双趋斗争、双避斗争、趋避斗争。家长和教师要明确认识,组织孩子可接受的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孩子进行训练。使他们面对各种“动机”,能区别轻重缓急作出正确的选择。这对于培养孩子良好个性,防止任性等不良品质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雷东 《世界博览》2013,(1):33-37
中国妈妈的美国幻想在赴港生子之门随着香港政策的收紧而逐渐关闭之时,中国的母亲们又掀起了赴美生子的热潮。在这些妈妈们心中,自己的孩子未来是可以竞选美国总统的。在知名女性生活消费网站55bbs的孕婴版块上,一位在美国生下孩子的中国妈妈写道:"赴美生子,我和老公是全程DIY,前期住包餐的民宿,以旅游、购物为主,后期住了月子中心,以静养喂奶为主。回国的时候托运了6个大箱子,身上挂满了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教育家,携哈佛、耶鲁、斯坦福等世界名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宝典,与中国大学生分享"优秀大学生的修炼"。如何进行自我评估,做好学习规划?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增强记忆?如何参与课外活动,应对各种考试?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提高情商?如何理财,进行职业规划?历十载寒窗,度六月高考,带着激情、兴奋和些许迷惘走进大学校园的新生,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他们该如何在大学阶段尽快度过困惑迷茫  相似文献   

19.
要做好商品住宅的定价,必须知晓商品住宅价格的各种影响因素,认识这些因素是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价格的。  相似文献   

20.
正拜日新月异的电子技术浪潮所赐,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已置身于各种电子产品流行的时代。一项基于4524名8~11岁儿童进行的调查发现,在美国,近2/3的儿童每天花在电子屏幕上的时间超过了2小时。这些孩子与其他观看电子屏幕时间更少的孩子相比,记忆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都表现得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