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讨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水溶液中百菌清的方法,分别考察了离子强度和溶液的p H值对百菌清测定的影响,该方法测定百菌清在0.05~0.8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其工作曲线为y=0.229 2 x+0.003 1,相关系数R=0.999 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6.34%~103.85%,RSD值在0.6%~1.06%之间(n=3),方法的检测限为0.013 4 mg/L.所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与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快捷,干扰少,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土壤-水溶液中低浓度百菌清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生物滤层的培养、成熟及稳定运行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反冲洗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与培养阶段相比,稳定运行期的反冲洗力度应适当加大,以防止滤层板结.适宜的反冲洗是保证滤层经济有效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源水水质Fe为0.034-0.099mg/L、Mn2+为1.428-2.812 mg/L的条件下,适宜的反冲洗参数为反冲洗强度15L/s·m2、反冲洗历时5 min、工作周期72 h.在此条件下,滤池出水锰浓度始终保持在0.05 mg/L以下.同时研究表明,生物除铁除锰技术具有生物高效性,在正常反冲洗后,生物滤池在0-10 min内即能恢复处理能力,保证出水水质.图4,参10.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电导检测器,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测定废水中铬(Ⅵ)的方法;样品经调节pH值大于9,高速离心后直接进样,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表明方法对Cr(Ⅵ)的检出限为0.05 mg/L,在0~20 mg/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62,铬(Ⅵ)的加标回收率在90%~ 110%之间,同一样品多次实验证明方法稳定性好,6次实验结果Cr(Ⅵ)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58%,方法可用于测定废水中Cr(Ⅵ)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液-液萃取,选择二硫化碳为萃取剂,Zebron ZB-50毛细管柱分离,测定水中的苯系物,可在10min内有效分离8种苯系物,校准曲线线性好(r〉0.999),检测限可达0.01mg/L,与二硫化碳萃取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检测限0.05mg/L相比,检测限有较大幅度降低,适用于各种水质中苯系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种用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法同时测定郁金中7种金属离子(K+, Na+, Cu2+, Zn2+, Mn2+, Ca2+和Mg2+)的方法,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 结果表明:在214nm检测波长时,以咪唑、2-羟基异丁酸和硫酸为背景电解质,可使上述离子在10分钟内达到基线分离. 该方法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及稳定性,方法的检出限为0.1~0.5mg/L,对大多数离子来说,迁移时间和峰面积重现性的相对误差分别小于0.4%和5%,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5~10-2mol/L (R2=0.991~0.998). 利用该方法对郁金中的7种离子进行了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连环湖他拉红泡(卡拉白鱼放养场)的水质季节变化动态及浮游生物组成。结果表明:该水水质透明度为23~35cm,pH=8.00~8.82,硬度为1.2854~3.3315mmol/L,碱度为6.8796~9.6179mmol/L。水呈碱性,水型属碳酸盐类、镁组Ⅰ型水(CME)和软水。水中COD含量为8.56~11.36mg/L;主要营养元素总氮为0.5455~0.7618mg/L,总磷为0.4315~0.4950mg/L,属于中富-富营养型湖泊。湖水中多数理化组分在季节分布上差异不明显,个别测定值在5月(枯水期)较高,9月(平水期)出现回落。浮游植物5个门37个种属,其中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3个门有34个种属,占98.93%;浮游植物总平均量为687.56×10^4ind/L,生物量8.8883mg/L。浮游动物共4类31个种属,数量上以原生动物、轮虫为主,占77.67%,生物量桡足类最大,为1.1930mg/L,浮游动物总平均量为270.690ind/L。  相似文献   

7.
在盐酸介质中,维生素C还原Se(Ⅵ)生成较稳定的硒纳米微粒.它在可见光范围内无明显特征吸收峰,在340,470,470和520 nm处产生4个共振散射峰.维生素C浓度在0.05~4.0 mg/L范围内与I340nm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本文建立了一个检出限为0.01 mg/L维生素C的共振散射光谱新方法,并用于合成样品和药品中Vc含量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检测地下水中多菌灵残留量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后,以甲醇-(水+氨水)为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在0.01~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0.999 9,最低检出限为0.003 4 mg/L.添加质量浓度为0.01,0.05,0.18 mg/L,回收率在95.3%~97.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09%~4.18%.方法应用在实际样品分析中可行,适用于地下水样中痕量有机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达氟沙星对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史氏鲟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体外抑菌试验测得达氟沙星(Danofloxaxin)对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为0.05mg/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为0.1mg/L,四种培养条件对其抑菌效果均有不同的影响,其中镁离子和pH对MIC和MBC的影响最为显著,相对细菌接种量和血清浓度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则较小.体内药效试验表明,达氟沙星以2.5,10,20mg/kg口灌给药,连续给药4次,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史氏鲟的死亡率分别为15%,0,0,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和新诺明分别以50,10,100mg/kg给药,感染鱼的死亡率均为0,而感染不给药组(阳性对照组)的史氏鲟的死亡率为45%.达氟沙星组试验鱼肝脏感染率分别为40%,0,0,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新诺组感染率分别为40%,0和60%,而感染不给药组史氏鲟的肝脏感染率为100%.中、高剂量的达氟沙星对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史氏鲟的治疗效果与恩诺沙星(10mg/kg)相近,而优于氟苯尼考(50mg/kg)和新诺明(100mg/kg).  相似文献   

10.
对食用药百合进行了组织培养和多倍体诱导研究。以百合的鳞片和正在生长的茎尖作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作为基本培养基,设置不同浓度激素研究组织培养快繁的最佳方法;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初步比较了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百合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在温度25±2℃,光照15h/d,光照强度2000lx,培养基中加蔗糖30g/L、琼脂8g/L、pH5.8培养条件下,鳞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2mg/L,茎尖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1mg/L,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KT0.1mg/L+NAA0.2mg/L;0.05%的秋水仙素处理12h诱变效果最佳,诱变率高达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