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就是革命的、批判的、开放的、发展的哲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进步的.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范,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运用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继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整体性教学改革,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针对目前整体性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原理"课教师应该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的理论魅力;进一步突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本质;改进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使得我们可以从"大众化"的视角思考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途径。就是要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中国化"来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必由之路。在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求广大青年学生理解、掌握、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最终成为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肩负着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武装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为了促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与青年学生的发展要求相一致、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协调,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思维向度上有所创新。即高等教育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维,要符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要求,做到以真理服人;要适应和谐社会构建的客观要求,做到以事理服人;要符合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做到以情理服人。  相似文献   

5.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向全党提出的重要的历史任务。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在高等院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学生;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武装学生;就是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学生;就是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学生风尚。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如何被人民大众理解接受并逐渐内化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互联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模式的出现对应对错误思潮、传播模式缺陷以及普及我国指导思想,传播途径方法的创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互联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创新模式使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行动指南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论述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关于解决问题的一些个人拙见。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教学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探索,逐步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教学设计模式——"四步程序法",即"导入现实问题→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论→与"非马"碰撞→理解、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论"。这种方法能够将外在的教学活动的逻辑性同内在的学生思想认识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步程序法"的实施,必须要实现教学思路转化、进行教学专题的设计、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大合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实效性差、组织难度大和考核困难等,这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陷入了"瓶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积极探寻解决的对策,转变学生对课程的态度,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确立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这一理论指导我们要加强在高校中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程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传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因此,如何上好该课程,创新教学方法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笔者综述当前"原理"课教学方法的研究的同时,提出"原理"课教学应抓住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11.
"管理"实际上就是规矩,是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中的运用。这些规章制度是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育人"简单说就是教育学生,对教师和辅导员来说就是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能对学生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以达到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是以新疆"三史"、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为载体,对新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教育,并增强广大各民族学生对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的一门课程。针对目前学生学习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可以突出独特性;利用新疆各地区民族以及旅游文化资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方面亦根具民汉差距、文理差别等突出教学的统一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四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全面、科学、深刻的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特点、经验及其所具有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大学生中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帮助青年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阵地,而马克思主义教师则是该课程的承担者。那么,马克思主义教师怎样才能完成这个教学任务和达到课程的目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认真使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材,并从以下三方面来下功夫。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应以教材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哲学视域内解读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和发展理念。认为"以人为本"体现了"人与物"辩证统一的哲学品质,本质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又好又快地发展。"以人为本"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具体运用。搞清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探寻实现以人为本的现实路径是必要的,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杨文英 《科技信息》2013,(24):77-77
大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历来存在畏难心理,还没开始学习心理就已经产生抵触情绪了,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的时代,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教学面临着更大挑战,要求教师不断探索新方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笔者认为"读"、"析"、"议"方法,即精读和略读相结合,课堂分析和课外分析并重,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是原著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意识形态领域的和谐,在中国建设和谐的意识形态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途径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在这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和谐社会建设好。  相似文献   

18.
分析性马克思主义的目标就是丢弃正统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包袱,保留马克思理论独特的核心观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是美国左派运动之父赖特·米尔斯,在他力图描绘出一副"阶级结构图"的努力中,他发现中产阶级地位的续谱排列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最大挑战。赖特的分析计划主要是将由这种更为复杂的阶级体系产生的机制分离出来。赖特提出"中产阶级"理论是要表明,资产阶级害怕的对手并不是只受剥削的无产者,而是既受他人剥削同时又剥削他人的拥有组织财产或技能财产的"中产阶级"。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科书"从物质统一性"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范畴,把马克思主义所把握的"世界",理解、诠释为像旧哲学物本主义那样把握的"物质世界"。本文遵循"从实践理解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路,分析了传统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范畴理解的缺陷,探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人类世界"范畴的理论意蕴和理论内涵,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理解"人类世界"范畴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面也非常广,诸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什么"和"怎么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化"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等。厘清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