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对形成于极端还原条件下的清镇和Yamato691(EH3)顽火辉石球粒陨石进行了研究。这两个陨石均存在富FeO硅酸盐和少量富Ca,Al包体。绝大部分富FeO硅酸盐为低Ca辉石,并主要以晶悄状产于细粒基质,仅有少量产于球粒。在清镇陨石中,富FeO硅酸盐晶屑常包裹大量尘状贫Ni富Cr的金属,它们形成于FeO组分的 还原作用;作为对比,在Yamato691陨石中,仅有少数晶屑包裹尘状金属,这种差异与清镇陨石较Yamato961更还原的形成条件一致。富Ca,Al包体具有与碳质球粒陨石中类似组分相同的矿物模式组成和矿物化学组成。研究认为:(1)富FeO硅酸盐晶屑可能形成于太阳星云的氧化区域,然后迁移到顽火辉石球粒陨石形成区域;(2)顽火辉石球粒陨石中的富Ca,Al包体与碳质球粒陨石中的类似组分可能具有相同的成因和源区。  相似文献   

2.
侯渭 《科学通报》1987,32(24):1884-1884
亳县陨石是1977年10月陨落于安徽省亳县的一个LL_(3-4)型球粒陨石。该陨石热变质程度低,球粒构造发育。除一般常见的,由铁镁硅酸盐矿物和玻璃质组成的球粒外,还发现了一个在普通球粒陨石中较为罕见的富Ca、Al球粒(以下简称CA球粒)。对该CA球粒进行矿物学、岩石学以及化学成分的研究,将为探讨太阳星云早期凝聚和球粒的形成机理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P2_1ca斜方辉石在地球上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谷风 《科学通报》1987,32(19):1483-1483
Mg_2[Si_2O_6](En)-Fe_2[Si_2O_6](Fs)系列的斜方辉石成员基本上都属于Pbca空间群;除此之外,迄今仅知在两处月岩中的古铜辉石,以及两处无球粒陨石中的顽火辉石和紫苏辉石,及一处铁陨石的硅酸盐包裹体中的古铜辉石具P2_1ca空间群。虽曾有报道,在南斯拉夫Gole山的顽火辉石中有P2_1ca对称的晶畴存在,但它是与更富En组份且具Pbca对  相似文献   

4.
[(C_9H_7)_2PrClTHF]_2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齐民华 《科学通报》1991,36(15):1197-1197
不平衡陨石指岩石类型低于4,形成后未经变质或仅经轻度变质,因此陨石内部未达到矿物和化学平衡的陨石,它们保存了较多从原始太阳星云凝聚时带来的信息。 根据矿物学和化学成分研究,已肯定亳县陨石的岩石类型介于3和4之间。3型陨  相似文献   

5.
陈鸣  谢先德 《科学通报》1997,42(17):1839-1842
许多普通球粒陨石中产出有网状分布的黑色脉体,它具有球粒陨石质的成分,但某矿物或相组合及微结构与陨石主体相有差异,脉体宽度由数微米到大于10 mm不等.这些脉体是陨石在宇宙空间发生碰撞时就地局部熔融的产物,因而被称之为“冲击脉体”.一些有天然产出的高压矿物如橄榄石(α-相)的高压多型林伍德石(γ-相)和瓦士利石(β-相),以及低钙辉石的高压多型镁铁榴石等,就是在L群球粒陨石冲击脉体中发现的,它为高温高压地质学和陨石学提供了重要的矿物依据.最近,我们对这类L群球粒陨石冲击脉体的压力和温度历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曼桂陨石是2018年6月降落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目击降落型陨石.陨石样品具有新鲜的熔壳,内部呈浅灰色,可见黑色冲击熔融细脉.该陨石主要由橄榄石、辉石、长石以及较少的铁镍金属、陨硫铁、磷灰石等组成.手标本虽可见球粒特征,但背散射电子图像显示球粒界线模糊,残余球粒为斑状橄榄石球粒,基质呈现强烈重结晶特征,次生长石粒度较大,橄榄石和辉石的化学成分均一,可判定其岩石类型为6型.橄榄石的平均Fa值为25.1±0.3(n=71),辉石的平均Fs值为21.1±0.3(n=58),金属含量低,属于L化学群.因此,曼桂陨石是L6型普通球粒陨石.曼桂陨石遭受过强烈的冲击,冲击熔脉和熔融囊广泛发育,熔脉宽度可达600μm.熔脉内及边部的长石已经转变成熔长石,且部分长石转变成硬玉;发现辉石的镁铁榴石高压相,与硬玉伴生.根据这些强烈冲击变质特征,将曼桂陨石的冲击变质强度划分为S5级.尚未在熔脉及边部发现橄榄石、磷酸盐的高压相矿物.这些高压矿物相的缺失,可能是由于该陨石在冲击熔融后的冷却速率较慢,形成的高压相矿物发生了退变质.这些特征表明,曼桂陨石经历过强烈的撞击熔融事件,为研究其母体的撞击历史和高压相的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标本.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16次南极科考队在格罗夫山地区的蓝色冰表面上发现并回收了28块陨石, 其中26块为普通球粒陨石. 根据电子探针分析数据和岩石矿物学特征, 对这些普通球粒陨石进行了化学-岩石类型的划分, 包括6个非平衡型L群陨石(L3), 6个平衡型H群陨石(3个H4, 1个H5, 2个H6), 9个平衡型L群陨石(3个L4, 1个L5, 5个L6)和5个平衡型LL群陨石(2个LL4, 3个LL5). 进一步详细的岩石结构特征和矿物化学组成对比表明, 格罗夫山28块普通球粒陨石(包括首次回收的2块)中有5对陨石可能分别属于相同降落事件的不同陨石碎块, 即成对陨石. 因此, 格罗夫山已回收的全部32块陨石可能代表了27次不同的陨石降落事件, 表明该地区存在某种陨石的迁移和富集机制, 是一新的陨石富集区. 格罗夫山陨石的化学-岩石类型分布和质量分布特征与南极其他区域的陨石有显著的差异, 可能反映了格罗夫山地区陨石的来源或富集机制的特殊性, 但需进一步的工作加以确认, 并揭示其内在的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文祝 《科学通报》1993,38(3):250-250
核爆炸和撞击坑靶岩,及冲击试验产物等的熔体凝聚物称为冲击玻璃.它是外成冲击变质过程中的一种非晶态固体.从液相或直接从固相转变到固态玻璃,所历经的时间大致在10~(-7)-10~(-3)s范围内,比正常玻璃约低6-7个数量级.广布在地球表层的(微)玻璃陨石,它是地球表面撞击事件的产物.故玻璃陨石也属于冲击玻璃.自然界还存在一种非晶态聚集体,那就是来自地球深部岩浆上升接近地表或火山爆发时的骤冷相——玻璃质岩石如黑曜岩、松  相似文献   

9.
陈鸣 《科学通报》1993,38(2):140-140
1 引言陨石是研究在天然冲击作用下矿物冲击效应的极好对象,通过对具不同冲击特征的球粒陨石研究,可获得在不同冲击强度下矿物发生各种变形和相变的资料。如辉石在15GPa以上冲击峰压时普遍发育镶嵌状结构,在40GPa以上对双折射率降底,50GPa以上则会出现高压相(Maiorite)。然而,目前能收集到的经受过极强冲击作用(>100 GPa)的球粒陨石,特别是H群球粒陨石,极为罕见。所以,对包括辉石在内的矿物在极强冲击作用下的效应资料,主  相似文献   

10.
对在我国发现的唯一的碳质球粒陨石———宁强陨石中的富Ca ,Al包体进行了岩石矿物学研究 ,并在其中首次发现Re/Os强烈分异的铂族金属合金 .这些包体可划分为黄长石_尖晶石型和尖晶石_辉石型两种岩石类型 ,前者可能形成于熔融结晶过程 ,后者是太阳星云冷凝聚集的产物 .Re/Os的强烈分异以及W ,Mo等元素的负异常特征表明 ,这些铂族金属合金有可能是太阳系外成因 ,并且在被包体俘获前经历了不同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1.
对在我国发现的唯一的碳质球粒陨石———宁强陨石中的富Ca ,Al包体进行了岩石矿物学研究 ,并在其中首次发现Re/Os强烈分异的铂族金属合金 .这些包体可划分为黄长石_尖晶石型和尖晶石_辉石型两种岩石类型 ,前者可能形成于熔融结晶过程 ,后者是太阳星云冷凝聚集的产物 .Re/Os的强烈分异以及W ,Mo等元素的负异常特征表明 ,这些铂族金属合金有可能是太阳系外成因 ,并且在被包体俘获前经历了不同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2.
陈江峰 《科学通报》1990,35(11):841-841
亳县陨石于1977年10月陨落。它是LL群球粒陨石,岩石类型为3—4之间的过渡型。虽然铀铅和铷锶同位素体系表明该陨石形成于约4.5Ga前,根据全岩钾氩年龄(约2.1Ga)提出该陨石有可能受过晚期热扰动。基于~(40)Ar/~(39)Ar方法本身的特点,有可能判定该陨石是否经历过晚期热扰动及热扰动的性质和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中国3块普通球粒陨石的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霞臣  秦协  史仁灯  洪吉安 《科学通报》2007,52(16):1930-1934
吉林陨石(H5)、亳县陨石(LL3.8)和庐江陨石(LL6)全岩及其磁性组分、非磁性组分和团块等分别测量了Re和Os元素丰度及Os同位素组成. 结果表明3块陨石全岩的Re和Os元素丰度分别在对应的H群和LL群普通球粒陨石范围内. 亳县陨石和庐江陨石磁性组分的Re和Os元素丰度在高Os含量的ⅡAB+ⅢAB铁陨石范围内. 非磁组分的Re和Os元素丰度低于全岩. 吉林陨石团块的Re和Os元素丰度在LL群范围里. 3块陨石全岩的Re-Os同位素比值分布在ⅡAB+ⅢAB岩浆型铁陨石等时线附近的普通球粒陨石范围内. 亳县陨石磁性和非磁性组分的Re-Os同位素比值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庐江陨石非磁性组分有近期Re的加入, 使其187Re/188Os比值明显偏离铁陨石等时线. 吉林陨石团块的Re和Os元素丰度较全岩的低, 但187Os/188Os比值较全岩的高.  相似文献   

14.
斜顽辉石加温产物中1.35nm周期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婉康 《科学通报》1992,37(22):2076-2076
辉石结构的a-b截面是呈“I”字形束(beam)排列。沿其a方向是由Si—O链层和八面体层相间排列而成,每两层八面体层或每两层Si—O层之间的距离接近0.45nm。辉石类矿物沿(100)面堆垛的八面体层倾转一般每隔两层或四层就产生重复,如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原顽火辉石等沿a~*方向的堆垛就是偶数倍0.45nm重复周期。自1985年来,国内外陆续在陨石和斜长岩杂岩体辉石中观察到1.35nm的周期,它们是奇数倍0.45nm沿(100)面的  相似文献   

15.
新疆罗布泊以东65 km处的三峰山区域发现了陨石(Tuya 002~007)散落区,呈3 km×11 km的椭圆状.散落区内收集到130余块普通球粒陨石,总重超过160 kg,最大的陨石重30 kg,最小的陨石重约15 g.散落区为一南东-北西向分布且陨石样品逐渐增大的椭圆形区域,这意味着陨石从南东向以较低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除Tuya002(760 g)外,散落区内的陨石可能来自同一次陨石雨,陨石类型为L5,冲击程度为S2,风化程度为W3.Tuya 003的宇宙射线暴露年龄为45.6±4.4 Ma,因此三峰山陨石雨的流星体可能形成于约40 Ma时普通球粒陨石L群母体的破裂事件中.Tuya 002具有和其他三峰山陨石显著不同的外表特征,表面熔壳全部脱落,球粒清晰可见,为L4型普通球粒陨石,样品中有大量的硫酸钙.其宇宙射线暴露年龄为17.0±4.1 Ma,也证明了其不是三峰山陨石雨的产物.三峰山区域陨石的研究表明三峰山区域不是陨石富集区,而是L5普通球粒陨石散落区.因此,需要对其他一些区域的陨石样品进行矿物岩石学、风化特征、宇宙射线暴露年龄和居地年龄的研究,从而确定出新疆及其周边沙漠区域的陨石富集区.  相似文献   

16.
李兆祚  李斌  O.K. Manuel 《科学通报》1996,41(19):1778-1782
本文采用逐步加热法测定了阿伦德(C3V)碳质球粒陨石中两个硫化铁单矿物样品的氙同位素丰度,其中一个样品中利用~(130)Te(n,γ,2β~-)~(131r)Xe核反应形成了一定量的示踪氙同位素以监测样品气体的释放.硫化铁在950℃熔化时,释放出大量的地球型氙Xe-T。示踪同位素~(131r)Xe与地球型氙Xe-T同时在这一温度释放,这证实了阿伦德碳质球粒陨石形成时摄取的氙确是地球型氙。地球型氙还出现于地球与火星的大气中、太阳上以及各类陨石的硫化物相中。这些结果意味着地球型氙处于原行星星云的中心富硫铁区域,它们向太阳系形成的主流假说提出了挑战。行星系统形成于不均一的超新星碎片的模式可以解释:(1)大尺度元素和同位素不均一性及短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子体(如~(26)Al,~(107)Pd及~(129)I);(2)陨石中另外几个元素的镜像(+和-)同位素异常;(3)目前已经证实的另一个行星系统——围绕脉冲星PSR1257+12沿轨道运行的3颗行星。  相似文献   

17.
易惟熙 《科学通报》1988,33(7):531-531
~(10)Be是银河宇宙射线粒子和陨石中氧、镁、硅或氮等元素进行核反应的产物。其反应阈能一般大于500MeV。~(10)Be半衰期为1.6Ma,介于~(26)Al和~(53)Mn之间,大量陨石~(10)Be数据积累将促进0.5一10Ma期间地外物质暴露条件研究。本工作对肇东、枣阳、导河、路南等球粒陨石~(10)Be  相似文献   

18.
王道德  林杨挺  刘金远 《科学通报》2001,46(10):854-856
光明山球粒陨石稀有气体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宇宙成因核素3He,21Ne及38Ar的宇宙射线暴露年龄分别为65, 80和65 Ma, 平均为70 Ma,这是目前高铁普通球粒陨石(H群球粒陨石)中暴露年龄最高的陨石;K-Ar及U,Th-4He气体保存年龄分别为(4230±100)和(3300±60) Ma.宇宙成因3He暴露年龄小于21Ne年龄,放射性成因4He保存年龄小于40Ar年龄,表明该陨石在碰撞破裂脱离母体后70 Ma的暴露期间,可能由于小的近日距轨道受到太阳加热,导致3He和4He的同步丢失.  相似文献   

19.
黄婉康 《科学通报》1988,33(17):1333-1333
在月岩和地体斜方辉石中都曾观察到G。P。区(Guinier—Preston zone)。G。P。区是斜方辉石的一个亚稳相,它的CaSiO_3含量近于25%,属于辉石的一个新的空间群Pbc 2_1。G。P。区的分布、成分及其结构都可能是斜方辉石热历史的重要示踪者之一。在JEM—100CXⅡ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两个地体古铜辉石的超微结构。高分辨象中不同衬度部  相似文献   

20.
大别山榴辉岩氦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建国 《科学通报》1998,43(4):431-434
讨论了大别山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的氦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石榴石和绿辉石中3He和4 He的浓度分别为 3 9× 10 - 14 ~ 2 4× 10 - 14 cm3SPT·g- 1和 0 4 8× 10 - 7~ 9.4 2× 10 - 7cm3SPT·g- 1,3He/ 4 He值为(1 19~ 4 6 3)× 10 - 7.大别山榴辉岩中保留了原始的氦同位素 ,氦为地幔与地壳氦的混合物 .退变质作用使氦同位素部分丢失 .氦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表明 ,榴辉岩可能形成于亏损的地幔中 ,或成岩物质源于地幔 ;成岩时代应该是印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