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跃峰 《科技信息》2011,(11):195-196
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性?如何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热情呢?或许我们的课堂也如化学反应一样.需要加入一些催化剂.才能使课堂的反应更加剧烈,也才能使学生的大脑在汲取和消化知识的反应中更加敏捷快速。  相似文献   

2.
在宇宙的所有物体当中,人脑是最复杂的。人脑中的神经细胞多得如同银河系中的恒星。因此尽管有关大脑和智力的科学进展很耀眼,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却仍在黑暗之中眨眼。下面10个问题的部分答案,会使我们对界定了我们是谁的大脑的认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闪耀的礼花     
你见过节日期间燃放的礼花吧,那点点跳动的火花是多么美丽!事实上,我们也可以利用木炭和硝酸钾之间的化学反应模拟出万点火星跳动的场面。  相似文献   

4.
灵巧的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据介绍,在大脑中支配手部动作的神经细胞有20万个,而负责躯干的神经细胞却只有5万个左右。可见大脑发育对手的灵巧的重要性。反过来,手的灵敏又会促进大脑的发育。所  相似文献   

5.
正"关于大脑的传言,时常萦绕在我们耳边。那么,其中有多少是真的?"脑大好使?有人说人类是这世上最聪明的生灵,因为人的大脑很大。可是大象的脑子是人类的3倍,更不要说拿鲸鱼的出来比了,那它们比人类聪明么?而且,智力跟大脑的相对重量也没关系,人类大脑占体重的2%,但树鼬的大脑是其体重的10%,也没见着它们有多聪明。所以,对大脑而言,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人类的大脑确实在进化中体积大了一点,但这不足以解释我们智慧的奥妙。  相似文献   

6.
一泻千里的黄河、长江加起来总长有11700公里,这个数字足以使人惊叹了,然而要是拿它与我们身体的血管相比,却又微不足道了,因为人全身血管加起来有10万公里长,足足可以绕地球两圈半。人的血液是十分宝贵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都由它输送到我们的全身,而血液的运输任务主要  相似文献   

7.
于林娜 《奇闻怪事》2012,(11):22-23
千百年来,大脑一直都是科学探索的神秘对象。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言之凿凿的结论公布开来,再加上想象力的渲染,人们心中对大脑有了一些普遍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是否正确呢?1.我们只用到大脑的10%这一说法听起来很有说服力,而且近百年来在流行文化中被反  相似文献   

8.
郭爱克  张柯 《科学世界》2011,(5):1-I0001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智慧与知识的化身——女神雅典娜全身甲胄,挺举金矛从万神之神宙斯的头颅中诞生。神话反映了人类对大脑与智力关系的原始认识。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对于智力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大脑如何成为"灵性的王国"等问题的答案,仅有了初步的线索,我们仍然在求索的漫漫征途上。智力本质是和宇宙演化、物质结构、  相似文献   

9.
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分析大脑中动脉区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程度与脑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收治疑似脑梗死且发病在72h以内的99例患者,全部行CT脑部血管造影检查,然后实施核磁共振常规(MRI)成像,弥散加权(DWI)成像及脑血管(MRA)成像检查。对每位脑梗死患者的梗死范围予以计算。并且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计算出MRA对大脑中动脉区急性脑梗死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血管狭窄程度的符合率,分析大脑中动脉区急性脑梗死与脑血管狭窄程度,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诊断的特异度为90.48%(19/21)、灵敏度为94.87%(74/78)、准确率为93.94%(93/99)。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符合率计算分别是:轻度狭窄90.91%、中度狭窄92.31%、重度狭窄93.75%、血管闭塞85.71%,与CTA诊断结果之间一致性良好,(K值≥0.75)。DWI能够明确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位置以及范围,而MRA则显示病变部位血管狭窄程度,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心灵手巧”,灵巧的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在大脑中支配手部动作的神经细胞有20万个,而负责躯干的神经细胞却只有5万个,可见大脑发育对手灵巧的重要性,而手动作的灵敏又会反过来促进大脑各个区域的发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眼过百遍,不如动手做一遍”。  相似文献   

11.
针对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测定实验中普遍存在的试剂易变质、试剂用量过大进行了准微型化和微型化实验研究,其中对温度在对化学反应速率中的影响,没有必要严格按温差10℃进行,只需在10℃左右甚至更小的温差则可以进行实验,这一实验改变以往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测定必须在严格温差下进行的惯例,简化了操作,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都被大脑支配着,不用说,大脑的神奇自己可以感觉得到。我们平时不太理会,其实细想一想,除了日常学习、记忆、推理、判断外,大脑几乎还指挥我们的一切行为。表面上我们具有自主意志,其实不然,那只不过是大脑活动的表象。大脑是自主活动的,有时几乎不受我们意志的控制。当你在大街上看到有人在打电话还对着墙手舞足蹈时,不要说他傻,那是大脑习惯上认为他正对着人说话呢。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浸出率与浸出时间的关系曲线,推导出铀矿硫酸堆浸过程的控制模式和化学反应常数。实验结果表明浸出率在小于60%以内,与浸出时间呈直线关系,得出浸出过程控制模式为化学反应控制的结论。实验数据计算得出在该实验中化学反应浸出速率常数为1.5×10^-7s^-1,液固相化学反应速率系数为3.6×10^-8m/s。实验结果在未加氧化剂的酸堆浸铀矿石中,最多只有40%的四价铀能氧化成六价铀,要想进一步提高铀的浸出率,必须加入氧化剂,提高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唐云江 《科学世界》2004,(10):FJ03-FJ03
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深邃莫测的宇宙使我们感到震撼;当我们环视周围时,多彩有序的世界使我们感到惊奇。但是这一切的感受都来自于我们的大脑,是我们的大脑“看”到了150亿光年的宇宙,发现了许许多多自然的奥秘,而且还构建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人造世界。实际上,最让我们感到惊奇的还是我们的大脑,我们越了解大脑,越会感觉到大脑的深奥,大脑是大自然造就的最神奇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文摘版     
信息污染综合症 外国专家曾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让一个人每天看几万张不同的照片,没过几天。这个人便患上了偏头痛。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接受信息的能力是异常惊人的。在1/10秒的时间内。大脑可接收1000个信息单元。既然如此,为何还会出现上述现象呢?这是因为有些人不善于分析处理信息,以致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的信息后,大脑来不及消化吸收,受繁杂信息干扰,人便会产生心理不适应现象。造成生理病理改变而闹出病来,出现头昏脑胀、心悸恍惚、胸闷气短、精神抑郁或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紧张性休克的发生。这些由信息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对象系在吉林省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除外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者,应用TCD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取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12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依据头部CT或头部MRI的表现,分为症状性梗死组、无症状性梗死组、单纯血管狭窄组、高血压不合并血管狭窄组(单纯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利用CO2屏气试验监测脑血管反应性,计数资料间比较使用χ2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明显降低(P<0.05),在高血压组中,梗死组脑血管反应性降低的更为显著(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反应性明显降低,高血压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进一步降低,更易发生脑梗死.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都知道,出门旅游,地图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纸质地图,还是电子地图,都标满了道路和建筑物,能指引我们到达目的地。那么,什么是大脑的“地图”呢?我们又不能去大脑里旅游,为什么要给大脑绘“地图”呢?回答这两个问题,我要从大脑的功能和基础结构说起。  相似文献   

18.
《青年科学》2008,(Z1):80-80
忌抽烟喝浓茶俗话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但实际上,饭后吸烟的危害比平时大10倍!这是由于进食后的消化道血液循环增多,致使烟中有害成分大量被吸收,损害肝脏、大脑及心脏血管,引起这些方面的疾病。同时,饭后最好也不要饮用浓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饭后喝  相似文献   

19.
科普小常识     
《今日科技》2006,(4):57-60
为何“春眠不觉晓”在冬天,由于外界气温很低,人体为了抵御严寒,皮肤长时间处于“收敛含蓄”状态,血管收缩,减少了体热的散发,以维持体温。因体表血管的收缩,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增加,供给大脑的血液也相对增加,使大脑细胞供氧量充足,所以人们往往在冬天感到精神焕发,头脑清醒。但  相似文献   

20.
晓生 《青年科学》2008,(11):35-35
科学研究发现,人脑每分钟可接受6000万个信息,其中2400万个来自视觉,300万个来自触觉,600万个来自听、嗅、味觉。不少发明家体会到,在夜晚睡前或刚醒的时候灵感最容易光顾。因为在浓重的夜色中,闭目而思,几乎完全避免了来自视觉的信息对大脑思维活动的干扰刺激,静卧于床上又能将触觉信息对思维的干扰降低到最低程度。这十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脑思维潜力,使人对问题的思考易于突破。如果再加上偶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