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存毅 《科学通报》1994,39(17):1554-1554
内耗测量可以给出陶瓷材料内部结构扩散以及晶界的力学行为等性能.有关陶瓷材料的高温内耗早有不少报道.近来纳米陶瓷/氧化物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纳米ZrO_2和SnO_2块体的低温内耗已做了一些研究.纳米Al_2O_3可广泛应用于制作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精细陶瓷和荧光材料等,关于它的一些性能已作了不少探索,然而纳米Al_2O_3固体的内  相似文献   

2.
黄熙怀 《科学通报》1964,9(2):178-178
铈在玻璃中可以以三价或四价状态存在。铈玻璃在紫外部分的吸收光谱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该项吸收与Ce~(3+)的f电子在4f-5d间的跃迁有关。此项跃迁几率甚大、吸收甚强,因此铈含量高的玻璃,厚度达到1-2mm时,即因强烈地吸收紫外线,而不再显现出特征吸收峯。同时,由于吸收是在光谱的中紫外部分,常易为玻璃中的杂质所干扰,因此在一般条件下熔制得的玻璃,Ce~(3+)的4f-5d吸收常被掩盖。由于这些原因,利用Ce~(3+)在紫外部分的吸收峯鉴定Ce~(3+)的存在有相当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黄彭年 《科学通报》1983,28(22):1378-1378
引言随着固态离子学的兴起,玻璃态的快离子导电性日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因为与晶体相比,玻璃的成份连续可变,易于加工,以及无晶界影响等,使之有希望制作为各种离子器件。Otto较早的研究表明,锂硼酸盐玻璃有着比其他玻璃较高的锂离子导电性。近年来,Levasseur和Button等相继对锂卤硼酸盐玻璃进行了研究。但是这种锂硼酸盐玻璃的化学稳定  相似文献   

4.
徐贤挺 《科学通报》1988,33(22):1721-1721
Na_2MoO_4在固态存在四个相,分別为α,α',α"和α'。在592℃由低温相α'转变为中温相α'时,电导率有一突增,而在640℃时α'转变为高温相α'时又有一个突降。这一反常特性受到广泛重视。Na_2MoO_4的中温相α'的电导性能较好,然其相变温度太高,作为快离子导体的实用价值不大。我们通过加入其他组元,从而达到降低转变温度或把α'相稳定在常温  相似文献   

5.
干福熹 《科学通报》1983,28(5):267-267
由于玻璃态物质结构远程无序的特性,在玻璃中每个顺磁离子所处的周围环境是不相同的。由此引起了较严重的谱线不均匀加宽。实际得到的谱线是处于不同格位上离子的共振谱线的包络。较长时期以来,玻璃中过渡金属离子的顺磁共振(ESR)研究,由于谱线过宽给研究分析带来困难。六、七十年代,在激光作用下研究晶体的激发态,或所谓光磁共振和微波光子双共振(MODR)现象已有了丰富的结果。近年来,在激光作用下,玻璃中稀土离子的荧光线变窄(FLN)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展,对于分析玻璃中顺磁离子的配位状态提供了  相似文献   

6.
YBa_2Cu_3O_(7-x)高温超导薄膜在转变温区光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建华 《科学通报》1992,37(3):272-272
自从1986年发现高温氧化物超导体以来,超导材料在液氮温区的实用成为可能,超导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制备超导光学探测器件。这种器件无论以测辐射热还是以约瑟夫逊结模式,都具有响应波段宽(从可见光到毫米波)、噪声小、功耗低等优异性能。由于YBa_2Cu_3O_(7-x)高温氧化物超导材料的结构特性不同于低温超导体,研究其光响应特性对高温超导体基础理  相似文献   

7.
刘慧民 《科学通报》1988,33(3):181-181
无机玻璃中由于顺磁离子所处格位经受着对角和非对角畸变,导致了它的光谱和ESR谱线都有严重的不均匀加宽。它导致格位与格位之间能级本征值的畸变以及耦合强度的差别。在研究玻璃中掺杂离子的发光性质时,它的发光机制时常被这种扩展对称性所引起的效应所掩没。因此利用选择激发和零延迟取样技术来揭示不同格位荧光光谱分布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刘慧民 《科学通报》1985,30(9):666-666
掺杂过渡金属离子的无机玻璃作为一种有希望的可调谐激光材料,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到目前为止,对这种材料发光的微观机理尚缺乏深入的了解。随着激光光谱学的发展,近来对掺杂稀土离子的晶体和玻璃的研究,有关激活中心发光动力学及能量转移的理论有了长足进展。特别是选择激发的荧光线变窄(FLN)方法,已逐步揭示了发光的微观本质与宏观光谱特性的内在联系。对晶体中过渡金属离子的研究,应用这种方法也已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料。然而由于玻璃态物质结构的无序性,对掺杂过渡离子的发光微观机理的研究十分  相似文献   

9.
355~445℃,2.0~5.5GPa下合成的SiO2玻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YJ-3000吨压机,在高压(2.0-5.5GPa)和低温(355-445℃)条件下,用光谱纯SiO2合成了一系列SiO2玻璃,它们的红外光谱特征与高密度石英玻璃相似,同时,红外光谱显示SiO2玻璃中含有少量的水,且以OH离子的形式存在。可能正是由于少量的水,对SiO2的非晶化起了重要作用。对这些SiO2玻璃折射率的测定表明,SiO2玻璃的折射率以及高密度威武央玻璃的折射率与合成压力呈很好的对  相似文献   

10.
钙钛矿型AMF_3中Eu~(2+)的光谱结构与其取代格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春山 《科学通报》1988,33(6):433-433
近年来,钙钛矿结构的复合氟化物AMF_3(A=Na,K,Rb,Cs;M=Be,Mg,Ca,Zn等),由于容易掺入二价或三价激活离子,所以作为可调谐固体激光晶体的基质材料引起人们极大关注。至今,已在许多这类化合物中观察到了某些激活离子的激光振荡。尤其是掺Cr~(3+)的KZnF_3终端声子激光器已实现了室温运转。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地下热水资源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能源领域中,地热能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新能源,它已在世界范围得到实际应用。地热能的利用不只限于高温地热发电。对于大多数地区天然出露的中、低温热水的用途无论是直接利用或综合利用,其范围都是十分广泛的。如四川省地下热水多用于洗浴、采暖、加工饲料、灌溉、育秧、养鱼、屠宰、洗涤,还有调节灌溉水温、解决干旱水源不足、防御春寒、修建游泳池、治疗疾病,采卤制盐和预报地震。近年来在西部钻出116℃高温自喷气井,在东部重庆附近钻出中温热水井,在旅游胜地找到温泉,都是十分可喜的发  相似文献   

12.
韩顺辉 《科学通报》1988,33(11):823-823
对金属玻璃的电阻特性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宽温区内,对金属玻璃电阻-温度特性的研究是进行较早和较多的项目,先后已提出数种理论模型,以推广的Ziman模型、Mott的s-d散射模型及类Kondo模型常为人们引用,其中推广的Ziman模型除能解释金属玻璃的电阻-温度特性外,还可以用以解释热电势等现象,更为人们所关注。但此理论模型是以近自由电子模型为基础,并采用了弱散射近似条件(即电子平均自由程L》平均原子间距a),又使人们难以理解此模型的成功,金属玻璃中,一般L≈a,是不能满足此近似条件的;另外,它也不能解释电阻-温度特性中的饱和效应和难以解释已在一些金属玻璃中观察到的正Hall  相似文献   

13.
李小毛 《科学通报》1997,42(23):2567-2570
关于Mn~(2 )离子的发光性质研究已有很多报道,它们一般都集中在无机玻璃中,并对发光机理进行了分析。但对掺Mn~(2 )离子在纳米非晶SiO_2发光行为尚未见报道,本文运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掺Mn~(2 )离子纳米非晶SiO_2,测量其荧光光谱,当激发波长为337nm时,其发射光谱在460nm处有一强而宽的蓝光发光带。并对发光机理和发光强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白垩纪同褶皱重磁化组分揭示中扬子褶皱带构造旋转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辉  谈晓冬  韩玉林 《科学通报》2007,52(17):2049-2056
为研究中扬子褶皱带的变形过程, 对重庆万州地区中三叠世灰岩和中晚侏罗世砂岩进行了古地磁研究. 系统热退磁表明, 侏罗纪样品受现代地磁场重磁化严重, 三叠纪样品分离出3个重磁化组分: 低温(0~200℃)、中温(200~360℃)和高温(400~460℃)组分. 低温组分分布于现代地磁场方向附近, 可能为黏滞剩磁. 逐步展平褶皱检验显示: 中温组分在褶皱展平至 33%±8%时获得, 相应古地磁方向为 Dec = 11.2°, Inc = 45.2° (α95 = 4.5°, N = 34), 对应古地磁极位置79.3°N, 219.5°E (dp = 3.6°, dm = 5.7°); 高温组分在褶皱展平至50%±27%时获得, 在95%置信范围内取褶皱展平至 70%, 相应古地磁方向为Dec = 24.2°, Inc = 49.0° (α95 = 3.6°, N = 23), 对应古地磁极位置为69.2°N, 195.5°E (dp = 3.1°, dm =4.8°). 与白垩纪参考古地磁方向或极位置比较, 上述重磁化组分揭示该地区在褶皱变形的中期经历了12.8°±3.5°的顺时针旋转, 而变形后期以来没有发生旋转. 结合前人数据, 认为中扬子褶皱带万州-香溪段部分弯曲是由弯山构造引起的; 湖北蒲圻地区在褶皱变形末期以来经历了27.5°±5.8°的顺时针旋转, 因此至少50%的构造旋转是由于弯山构造导致的. 中扬子褶皱带发生于侏罗纪末期和早白垩纪的褶皱造山事件也揭示了华南-华北地块碰撞可能一直持续到早白垩纪早期.  相似文献   

15.
颜世春 《科学通报》1990,35(19):1455-1455
早在1955年,Friedel等人曾提出一个多边化间界内耗的理论模型。该模型预言,应该存在与多边化间界有关的内耗峰,尽管Friedel等人未观察到这个内耗峰。现在,这个与多边化间界有关的内耗峰已在高纯铝及稀铝铜合金中被观察到。它出现在较高的温度及较低的频率,有很高的内耗,用高纯铝测得的激活能是35×4.1868kJ/mol,与纯铝的自扩散能相同。然而,在Friedel等人的模型中有一个基本假设被Nowick和Berry提出疑问,即在高温下  相似文献   

16.
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Yb3+和Er3+的强交叉弛豫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氧化物玻璃陶瓷是一种兼有氟化物低声子能量和氧化物机械强度的新型上转换发光材料.在Er3+和Yb3+离子共掺杂的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紫光激发时产生较强的红色辐射,而不是常规的由于多声子逐级弛豫引起的绿色辐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Yb3+离子的敏化引起的强交叉弛豫过程是红色辐射相对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紫光激发时产生相对强度较强的红色辐射说明在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稀土离子掺入到氟化物微晶中,而氟化物微晶则被包埋于氧化物基质中.  相似文献   

17.
王幼文 《科学通报》1993,38(22):2108-2108
氮化硅陶瓷作为高温结构材料引起人们重视已有30多年历史,但是至今人们对热压氮化硅的α→β相变的精确本质未能完全了解.由于制备高质量的氮化硅陶瓷通常必须有氧化物添加剂参与,因而研究添加剂离子在氮化硅中的扩散行为,对于进一步了解α→β相变过程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3Li_2O·2B_2O_3玻璃晶化及相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书清 《科学通报》1990,35(4):262-262
3Li_2O·2B_2O_3化合物是Rollet等人首先提出的,它是包晶化合物,包晶反应温度在700℃左右.Sastry等人肯定了这个结果.Bouaziz等人发现此化合物在650℃存在一相变,而且在545℃低温分解成2Li_2O·B_2O_3和Li_2O·B_2O_3。 我们用差热分析,多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3Li_2O·2B_2O_3玻璃晶化及相变问题进行了研究,从中发现一新相,测定了新相的晶体学参数,对相变过程衍射线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谭志诚 《科学通报》1987,32(19):1468-1468
低温热容测定无论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低温冷沉获得的困难性和低温量热技术的复杂性,至今我国在4.2~90K温区内的量热研究工作还开展很少。随着我国低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论和应用上对低温热容数据的需要,显得十分迫切。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我们在已建低温量热装置的基础上,将测量温区从80K进一步向下延伸到4.2K,  相似文献   

20.
郭祝崑 《科学通报》1964,9(5):455-455
希土氧化物和氧化铍作为高温材料、原子能工业材料都有优良的性质,研究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将为其高温化学和结晶化学性质提供有用的数据,对于探讨这些材料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Wartenberg 等曾经作出 La_2O_3-BeO 系统的熔度图,他们发现二元组份混合物的熔点迅速降低到1,400℃附近,没有得到任何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