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后,中美经济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和美国对华贸易及投资。美国对华经济援助是抗战后中美关系的一个焦点,其内容包括继续实施租借法案、联总物资输华和1948年援华法案。美国对华贸易及投资由于未能纳入良性发展轨道,最终只能黯然退场。这一时期的经济活动充分体现了中美政治关系对经济关系的制约以及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经济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日益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本文以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为主线,系统地研究在贸易投资一体化条件下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其中包括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美双边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和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有报道称,美国政府正在考虑根据其《国际紧急状态经济权力法案》(IEEPA)的授权,由总统宣布美国进入紧急状态后管控经济活动,对华予以限制,如明确禁止中国企业投资美国的高科技行业。事实上,这是美国政府在缺乏必要立法授权的情况下,为改变其处理国际经贸关系需遵循的最惠国待遇行为准则而寻找的依据。若果真如此,美国将再次把中美经贸摩擦推向新的高度与热度。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美竞争形势下,数字发展合作正成为美国与中国角逐的关键抓手。近年来,美国大力开拓发展中国家数字合作市场,其抢占全球数字治理与规则主导权、挤压中国数字合作空间的意图日趋明显。《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从法律法规层面挤压中国美国参议院2021年6月通过了《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将由拜登总统签署成为法律。这是美国历史上罕见地针对中国的导向性法案。法案中有67节涉及对华数字经济竞争,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遭受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美国是对中国发起反倾销指控和做出制裁决定最多的国家。运用负二项计数模型,对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政治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美政治关系和美国国内政治关系会影响美国对华釆取反倾销措施,中美穗定的政治关系会减少美国对华釆取反倾销的可能性,而美国国内民主党上台较共和党上台更可能增加美国对华釆取反倾销的概率,同时,经济和制度因素也是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美国现在已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美贸易顺差也呈逐渐扩大的态势,严重影响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本文从中美贸易顺差的角度,分析了中美贸易顺差的真相,中美贸易顺差对两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中美贸易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春天,我国北方多地受到源自蒙古国的猛烈沙尘暴袭击。我国北方生态环境变化与蒙古国、中亚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紧密关联。借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政治关系,以及中美贸易战等因素,蒙古国和俄罗斯近年对华贸易迅速攀升。但受制于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两国对华出口基本以自然资源特别是农畜林矿产品为主。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至约翰逊总统时期美国的对外经济援助经历了阶段性发展。了解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的阶段性策略,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明确将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认为中国是其"首要成胁",因此,如何赢得与中国的竞争,成为美国的核心议题。在经济领域,美国除了利用传统的关税工具打压中国外,还加强了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2021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2021美国创新与科技法案》,昭示着中美科技竞争日渐激烈,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战略化倾向日渐明显。  相似文献   

10.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12,(10):8-9
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5月3日至4日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中美应相互信任、平等互谅、妥善处理分歧,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探索大国关系的新路径。双方的经济对话则主要围绕三大经贸议题:促进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拓展贸易和投资机遇;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在本次对话最终取得的67项成果中,美国首次明确表示将放宽民用高科技对华出口管制以及中美双方承诺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等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1.
孙茹 《世界知识》2011,(23):26-28
奥巴马在经济、安全、人权三个方面均加大了对华施压。可以预见,在“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中,中美将维持竞合的基本态势,其中,美国的对华政策将是决定中美竞争是否加剧的主要变量。  相似文献   

12.
中美关系时而波谲云诡,时而柳暗花明,这种矛盾的现象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10月1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法案,人们期待这一法案的通过能成为中美关系的经贸纽带,成为中美关系全面发展的“润滑剂”。成为中美关系的新基础。然而就在 PNTR 法案通过的十几天前,克林顿政府宣布向台湾出售大批先进武器,中美关系中的最大问题——台湾问题再次凸显,它在人们的心头又留下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PNTR 通过之后,如何看待中美关系?日前,我们在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简称南大霍大中美中心)召开了一次讨论会。中美文化中心的学生是来自中美(以及少量第三国或地区)各大院校的硕士生或相当于硕士水平的学生。在讨论会上,中外师生们阐述了他们对PNTR 通过后中美关系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存在互相交叉、互相替代、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互相融合的关系。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和中国的改革开放,规模日益扩大的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使中美贸易基本摆脱了传统的零和博弈模式,扩大了贸易规模,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贸易依存度增强,实现了中关两国的双赢。但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长期处于贸易顺差,也使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所以,我国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规避其负面影响,促进经济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美国医学会杂志》为主要资料,观察抗战期间美国主流医学界视野中的中国。抗战期间,美国医学界对华关注增加,他们主要关注的问题包括:日本侵华行为、美国对华的医药帮助、中国的医学和医疗情况以及中国的疾病问题。其中,在美国参加“二战”后,美国医药助华活动的影响持续增长,促进了中美医学交流,加速了某些先进科技传播到中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罗曦 《世界知识》2021,(1):35-37
鉴于特朗普在其任内对中美战略稳定关系的冲击,美国当选总统拜登上台后的对华军事战略及核战略走向颇受关注。在竞选期间,拜登曾表示将奉行与特朗普政府有所不同的核军备发展与核军控政策,包括降低核武器作用、反对核军备竞赛、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重返伊朗核协议,等等。因此,拜登上台有可能为修复中美战略关系、重塑中美战略稳定提供一个新契机。  相似文献   

16.
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竞选战已经拉开帷幕。冷战结束后的美国总统大选,每次都对中美关系形成明显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克林顿和小布什上台前后,中美关系都曾经历了严重的下滑。从目前态势看,此次总统竞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与以往有相同之处:由部分极端保守派和自由派联合形成的对华强硬派仍将试图炒作中美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但又与以往有明显的区别:炒作的焦点将从政治和战略安全角度转向中美经贸关系,其主要缘由是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对美国制造业和就业形成不利影响。早在今年年初,美国制造业界就开始不断向媒体、国会和政府官员进行游说,声称美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利用1984—2002年的数据,使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中美贸易和美对华投资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有着长期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倪月菊 《世界知识》2022,(11):62-64
<正>3月2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恢复部分自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豁免,涉及此前549项商品中的352项。5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即日起将对特朗普时期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行为启动法定复审程序。5月10日,拜登总统公开表示称,美国可能会取消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部分关税。上述讯息似乎释放了中美经贸关系改善的积极信号。一旦美国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是否意味着拜登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的转向?  相似文献   

19.
<正>中美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压舱石",这句话常被人们提起。互利的经贸往来给两国人民带来切实利益,也为两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动力。然而,由于美国长期不愿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对中国企业赴美投资采取双重标准甚至歧视政策,致使中美经贸关系摩擦不断,甚至形成常态化、政治化的趋势。在这种复杂形势下,企业游说是维持良  相似文献   

20.
正关于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国内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各式各样的解读,大家普遍认为这是美国长期对华战略转变的开始:贸易战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投资战、金融战等,为此还发明了不少新词。大洋彼岸的专家学者又是怎样看待中美贸易战呢?近期,笔者随团访问了华盛顿、芝加哥等地,就中美贸易战爆发的原因、走向、美方对中方的要求及建议等问题进行了调研,拜访了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务院、彼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传统基金会、布鲁金斯学会、国会研究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