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近年来,有关市场异象的研究正成为资产定价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已有关于市场异象的研究(比如规模异象、价值异象等)大都采用年度会计数据,从而使得一些在样本区间内的重要信息被忽视。本文首先通过Fama-MacBeth回归和截面分组的方法统一分析了九个主要的市场异象在我国A股市场的表现。在此基础上,针对异象指标更新频率低的局限性,同时为了利用调整期内更多的信息,本文基于移动平均(MA)方法度量我国股市的价格趋势,进而对各个初始异象进行调整。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股市价格趋势呈现短期化;基于MA策略动态调整后各市场异象组合平均收益和风险调整的收益均显著加强,尤其是对一些原本表现较弱的异象;投资者情绪越高以及信息不确定程度越大,调整后的异象表现越强。  相似文献   

2.
A股市场的交易机制和投资者结构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存在差异,是否存在类似于美股的由异质投资者角力所导致的市场异象成为学界与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从异质投资者之间多空对决视角出发,基于隔夜收益与日间收益分解,探讨了股票日内收益反转(高开低走或低开高走)的频繁程度是否对股票未来收益具有预测能力.实证结果表明:中国A股市场存在显著的"高开低走"异象,持续期可达6个月,但不存在"低开高走"异象;"高开低走"异象在小市值、高成长的"魅力股"上尤为明显,且市场情绪、博彩偏好、套利限制等因素引发的错误定价有助于解释异象成因.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关于中国A股市场异象的新的经验证据,也对降低异象影响、优化市场效率、提升监管效能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中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情绪对资产价格的影响非常重要.本文将投资者情绪和宏观经济变量加入到条件CAPM模型中,采用Avramov和Chordia(2006)的两步回归分析框架,检验了包含投资者情绪信息和宏观经济变量的条件资产定价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收益异象的解释力.实证结果表明,包含IPO首日收益率为投资者情绪信息的条件CAPM模型能够显著解释我国股市中的特质波动率之谜,规模效应和价值效应,经济不确定性指数作为额外的宏观经济变量加入条件CAPM模型能够解释我国股票市场的非流动性溢价,实证结果对于不同的度量指标都很稳健,进而证实了投资者情绪因素在资产定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流动性调整的消费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线性和非线性两种方程形式、使用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该模型对中国A股市场截面收益的解释力。实证结果发现:样本期内的风险厌恶系数估计值在合理的范围内,表明我国市场不存在"股权溢价"之谜;在解释25个FF组合截面收益时,拒绝以幂效用函数为基础的标准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递归效用函数的消费资本资产模型具有更强的截面解释能力。流动性是决定资产定价的重要因素之一,流动性风险可以解释FF组合规模效应的76%、账面/市值比效应的49%。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有限注意力假说,用分析师共同覆盖构建公司相关性,检验了A股市场关联公司之间股票的动量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以共同覆盖分析师数量作为权重构建的关联公司股票加权平均收益率,能正向预测焦点公司未来1~12月的收益率,基于关联公司收益率构建的多空组合可获得10%~12%的年化超额收益;在截面回归中,关联公司动量溢出效应较同行业或同地区公司的动量溢出效应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拥有更多分析师共同覆盖、非明星或低学历分析师共同覆盖,以及焦点公司股票被更多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持有时,关联公司动量溢出效应更强,说明该效应的成因与分析师和投资者的有限注意带来的行动迟缓和反应滞后相关.本文的工作对A股市场跨资产动量效应给出了全新证据,对市场监管与投资者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潇潇  卢磊 《系统管理学报》2016,25(6):1016-1022
主要分析不完全理性投资者的心理(过度自信)与A-B股溢价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投资者过度自信的A-B股价格均衡模型,模型分析表明,当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越严重,A、B股的价格越高,但是A股价格比B股价格提升的更大,表现为A-B股的溢价越严重。通过构造度量投资者过度自信程度的指标,实证检验了国内有信息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与A-B股溢价存在正相关的理论关系,并且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对溢价影响不仅与整个市场情绪有关也与公司的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溢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阐述股权风险溢价必要性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几何平均方法、DDM模型和盈利增长模型对我国沪深两市1997~2001年期间A股股票的风险溢价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A股股票的实际风险溢价为负,股票市场存在较大的投机性泡沫。  相似文献   

8.
方差风险溢价反映了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程度和其对极端风险损失的高估.本文首次将我国期权市场的方差风险溢价分解为向上和向下的方差风险溢价,讨论其预测效果,同时还通过构造Delta对冲组合对方差风险溢价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方差风险溢价显著为正,Delta对冲组合的收益显著为负,两者相互印证了一个事实:中国投资者是风险规避的,并愿意为对冲方差风险支付溢价.研究结果还表明和成熟市场不同,中国市场的方差风险溢价对收益率缺少预测能力,向上方差风险溢价和向下方差风险溢价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预测能力.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对中国期权市场投资者行为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问题是公司治理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测算控制权私人收益可以了解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程度。对我国控制权私利进行了度量,在限售股解禁背景下,检验了限售股解禁给控股股东所带来的市场预期收益与控制权私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同时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公司盈利水平、公司规模、股权制衡度与控制权私有收益负相关,非流通股溢价倍数、公司负债率、股权转让比例、股权离散度与控制权私有收益正相关;流通股规模可能并不是影响控制权私人收益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全流通条件下,国有股权转让和上市公司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上证股市收益的长期记忆:基于V/S 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V/S分析考察我国股市收益的长期记忆效应,分别诊断上证A、B股市日收益总体样本的长期记忆效应,在运用ICSS方法探测方差漂移突变划分股票市场阶段性的基础上诊断股市收益不同阶段的长期记忆效应,并考察随机抽取的部分个股.研究表明:上证A、B股市收益总体样本都不存在显著的长期记忆,B股市场的长期记忆效应相对更显著;A、B股市场收益分别发生了两次和四次显著的方差漂移突变;A股收益在每一阶段都不存在显著的长期记忆,B股收益在某些阶段却存在显著的长期记忆.对随机抽取的10只个股的考察,发现只有1只股票的收益序列存在显著的长期记忆,B股收益的长期记忆效应相对比A股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了相应的实证检验方法,并针对乘积法计算累积收益率提出了简化算法.采用沪市2002-07~2005-09的月收益数据,着重对上证180指数股票进行了赢者输者效应检验,从而排除规模因素的影响,得出与沪市A股市场基本一致的结论上证180指数股票普遍反应不足,仍有升值潜力.对投资者而言,采用相应的惯性投资策略,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信息流的角度,研究了深市停发新股前后我国证券市场信息引导格局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在深市停发新股之前,深市A股收益、收益波动单向引导着沪市的收益和收益波动;但在深市停发新股之后,深市A股的收益对沪市A股收益的引导关系变得不再显著,沪市A股收益和收益波动开始显著地引导着深市A股的收益波动.研究结论表明,2000年10月深市停止发行新股对沪深两市在中国证券市场中的相对地位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投资者弃深投沪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此外,研究还发现,随着中国股市的逐渐规范,交易量里开始含有未来收益与收益波动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主要利用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研究A-B股溢价问题.首先,建立了基于投资者过度自信的A-B股溢价模型,模型分析表明:A-B股溢价与国内有信息投资者(收到利好信息)过度自信程度正相关;然后,通过构造度量投资者过度自信程度的指标,实证检验了国内有信息投资者(收到利好信息)的过度自信程度与A-B股溢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利用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心理能够部分解释A-B股溢价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在Acharya和Pedersen(2003)提出的三种流动性风险(收益对市场非流动性的敏感性COV(ri,LM)、非流动性对市场收益的敏感性COV(Li,rM)、流动性的共性COV(Li,LM)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关于市场收益、市场非流动性、组合收益以及组合非流动性的四元均值GARCH(1,1)模型,鉴于多元均值GARCH类模型参数估计的困难,我们分两阶段建模,对上海股票市场四类指数(工业、商业、公用以及地产)1997~2004年的风险溢价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存在系统风险溢价和流动性风险溢价,并且流动性风险溢价主要来源于收益对市场非流动性的敏感性和非流动性对市场收益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投资者情绪与股票特征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选取情绪变量,构造了情绪指数和反映股票收益对情绪变化敏感性的指标--情绪β.在此基础上, 分析和研究了情绪与股票特征之间的关系.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A股市场在一定时期内,规模较大、波动率较高、市净率较高的股票易受情绪的影响, 不同年龄的股票并未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边际条件随机占优(MCSD)规则基于二阶随机占优,以资产的整体收益分布进行排序,弥补了传统的基于CAPM和因素模型的分析方法中收益与风险分离、决策过程与效用最大化分离的缺陷,其方法与结果均具有更强的有效性.以2000~2007年的申银万国全市场A股股价指数日收益率作为市场核心组合的基准,选取规模指数将核心组合划分成互斥的大、中、小盘股组合,并通过MCSD方法两两比较子组合,发现基于规模的投资方式具有MCSD有效性,且在下降市场中显著.在上升市场和每年的6月10月,投资于大盘股更有效;而在下降市场和每年的9月,更宜投资小盘股.研究结论说明了以Fama的三因素模型进行规模效应的检验存在一定的非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无模型隐含方差具有不依赖于期权定价模型的特点,它与已实现方差的差值度量了方差风险溢价,近年来在金融资产的方差风险溢价研究中备受关注.本文利用我国豆粕期货和白糖期货的期权数据估计出无模型隐含方差,然后在方差互换合约的框架下,深入研究商品期货的方差风险溢价.研究发现:我国豆粕期货和白糖期货的方差风险溢价显著为负,且具有时变性;经典的市场风险因子对豆粕期货和白糖期货的方差风险溢价的解释力度较小;两种商品期货的方差风险溢价与期货收益之间均存在非线性关系,并且方差风险溢价对未来一定期限内的资产收益具有预测作用.同时,本文还发现,我国豆粕期货和白糖期货与上证50 ETF的方差风险溢价存在较大差异,样本期内上证50 ETF的方差风险溢价不显著,而且对其未来收益无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外股票市场风险收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中国证券市场的A股、B股分别与国际上四个成熟市场的风险、收益行为进行比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的数量特征,以及它与国际证券市场的关系是否密切;用带有局部及全球信息变量的GARCH(1,1)实证模型检验股指收益的条件均值,发现股指波动是时变的、不均匀的.局部及全球信息变量对股指收益有一定的解释性。  相似文献   

19.
机构投资者能否提高股票的定价效率一直是理论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应计异象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显著减少应计项目的错误定价程度。以中国A股市场2001~2010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我国证券市场上依然存在应计异象现象;通过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变化和公司上年度应计项目水平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机构投资者确实会根据公司的应计项目水平做出投资决策上的调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不论是高机构投资者持股组还是低机构投资者持股组,都存在显著的应计项目高估现象;但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越高,应计项目的高估程度也越小,表明机构投资者确实可以减少应计异象,提高市场对应计项目的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20.
选取从2005-2008年的A股交叉持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发现被持股公司(子公司)股票的历史收益与持股公司 (母公司)股票的当期收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通过构建按月调整的零投资组合, 发现该投资策略可以获得2.01% 的月超额收益率, 在控制了风险因子和公司特征之后依然是显著的. 进一步地, 用公司规模、历史收益、换手率、是否被同一只基金所持有等来衡量投资者的注意力, 发现交叉持股动量收益的显著性对注意力代理变量是比较敏感的, 这恰好与有限注意假说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