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与天然骨料制备的传统混凝土相比,采用建筑垃圾制备的再生混凝土对于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采用铁尾矿砂作细骨料,以处理后的废弃混凝土为粗骨料制备铁尾矿砂再生混凝土,测试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下的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等力学指标,并制备普通混凝土与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选出最佳再生骨料...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石灰石粉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冻性的影响,通过室内配合比试验,分别对不同石灰石粉掺量的再生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快速冻融循环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再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随着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大逐渐增大,质量损失随之呈先减后增变化,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相对动弹性模量则随之呈先增后减变化;(2)适量的石灰石粉有利于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冻性及力学性能,但石灰石粉过量则对各项性能不利;(3)综合再生混凝土的流动性、抗冻性及力学性能方面考虑,石灰石粉的最佳掺量范围为5%~10%.  相似文献   

3.
设计一组素再生混凝土和三组添加不同纤维的再生混凝土试件,通过对试样进行单轴抗压、劈裂抗拉试验分析不同纤维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植物纤维对再生混凝土的增强效果逐渐减弱,直聚丙烯纤维会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曲聚丙烯纤维会减弱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且随龄期增加,再生混凝...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本构模型的特点及适用性,基于三种不同核心再生混凝土本构模型对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力全过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从极限承载力、轴压刚度、耗能因子等方面对数值模拟结果与93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极限承载力方面,未考虑约束作用对峰值应力影响的本构模型计算结果偏安全;基于统一理论的本构模型计算结果对套箍系数较大的试件符合较好,而套箍系数较小时结果偏保守;考虑取代率、含钢率、钢材屈服强度对核心再生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影响的约束再生混凝土本构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程度较高.轴压刚度方面的分析表明,按照弹性叠加原理计算的构件轴压刚度相对于试验值偏低,而考虑再生混凝土取代率的组合轴压刚度计算方法及本构得到的计算刚度值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另外两种本构的计算值偏于不安全.此外,三种本构模型计算的耗能因子均高于试验值,表现为模拟的荷载 位移下降段比试验曲线平缓.  相似文献   

5.
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几个主要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比普通混凝土而言。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更多、也更复杂。研究了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水灰比、水泥强度、砂率、最大粒径和级配。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可供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本构模型的特点及适用性,基于三种不同核心再生混凝土本构模型对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力全过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从极限承载力、轴压刚度、耗能因子等方面对数值模拟结果与93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极限承载力方面,未考虑约束作用对峰值应力影响的本构模型计算结果偏安全;基于统一理论的本构模型计算结果对套箍系数较大的试件符合较好,而套箍系数较小时结果偏保守;考虑取代率、含钢率、钢材屈服强度对核心再生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影响的约束再生混凝土本构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程度较高.轴压刚度方面的分析表明,按照弹性叠加原理计算的构件轴压刚度相对于试验值偏低,而考虑再生混凝土取代率的组合轴压刚度计算方法及本构得到的计算刚度值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另外两种本构的计算值偏于不安全.此外,三种本构模型计算的耗能因子均高于试验值,表现为模拟的荷载-位移下降段比试验曲线平缓.  相似文献   

7.
考虑再生骨料替代率、纤维掺量、外加剂掺量,制作再生混凝土试块分别进行和易性、抗压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劈裂强度试验,研究这些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可知,相对于普通混凝土来说,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较差.随着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加,对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但通过添加聚丙烯纤维,可有效地改善其基本力学性能.另外,掺加引气减水剂,可有效地改善其再生混凝土的和易性.  相似文献   

8.
钢纤维纳米再生混凝土可从微细观层面复合化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为推广其工程应用进行了27个钢筋与钢纤维纳米再生混凝土的粘结拉拔试验,分析了钢纤维体积率、纳米SiO2掺量和再生骨料替代率对粘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纤维纳米再生混凝土主要发生劈裂拔出破坏;随着钢纤维体积率的增加,钢纤维纳米再生混凝土粘结强度明显提高;纳米SiO2掺量对粘结强度影响不显著;随着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加,钢纤维纳米再生混凝土粘结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再生混凝土能够节约骨料资源,避免由于堆放废弃混凝土而产生环境污染,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混凝土。通过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拉强度的性能以及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温度下不同水灰比不同水泥砂浆进行了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研究。采用干-湿循环模式模拟真实侵蚀环境,通过硫酸镁溶液在3种温度模式(5℃、10℃、20℃)下侵蚀不同水灰比(0.5、0.36)、不同水泥(普通水泥、中抗硫水泥)砂浆进行干-湿循环,研究温度因素对抗折强度、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及动弹性模量4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受侵蚀比较复杂,呈现先增强性能后被破坏的特点;在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时低温比常温更易使其破坏;低水灰比的水泥砂浆被硫酸盐侵蚀时受温度因素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结合西北地区大断面城市隧道混凝土结构所使用的材料配合比进行配制试块,通过对3种不同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0,50次,150次)和加速碳化试验(0,1周,2周),研究两者对混凝土的耦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冻融破坏是混凝土碳化腐蚀的催化剂,能够加速混凝土的碳化进程;碳化反应在早期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但是150次冻融循环且碳化2周后,较大水灰比的混凝土强度由200MPa降为98MPa;经过冻融、碳化耦合作用后,混凝土的劈裂强度比抗压强度低很多.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建筑业也同时加速速发展,随之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成了一个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与运用已经引起了建筑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文选择平常生活中的建筑垃圾为骨料,通过对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质等一系列实验,主要研究建筑垃圾粗骨料掺量、水灰比、外加剂等因素对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目的在于探讨建筑垃圾代替混凝土粗骨料配置中等强度混凝土的可行性,为绿色建筑材料研发做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一、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衡量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指标是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所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照混凝土强度的表达式,当水灰比相等时,抗压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强度就高;反之,混凝土强度就低。  相似文献   

14.
<正> 减水剂是一种活性材料,在混凝土中掺入少量(一般占水泥重量的0.2~1.5%)减水剂后,可以达到如下技术经济效果: 1、在保持和易性不变的情况下,掺减水剂可使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减少10-25%,从而大幅度提高混凝土早期或后期强度。 2、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掺减水剂可使混凝土坍落度增大10-20厘米,从而满足泵送混凝土等新工艺的要求。 3、在保持混凝土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掺减水剂可降低单位水泥用量10-15%。 4、在普通水泥中加入不同性能的减水剂,可分别制得高强混凝土、超高强混凝土、缓凝高强混凝土、早强混凝土、超早强混凝土等。  相似文献   

15.
一、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衡量棍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指标是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所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照混凝土强度的表达式,当水灰比相等时,抗压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强度就高;反之,混凝土强度就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试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强度的方法是错误的,这样只能增大混凝土的和易性,使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收缩和变形量加剧.所以,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提高混凝土质量就主要从这两方面着手,采取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白兰瓜子叶和幼叶作为外植体直接诱导再生芽。讨论了不同种类和不同水平激素的作用、子叶上不同位置组织的差异、子叶与幼叶诱导频率的不同等。试验结果表明:生长素类激素和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激素类使子叶产生白色疏松的愈伤组织,MS+BA0.5ppm+Kt0.5ppm为诱导再生芽的最适培养基;子叶上不同部位组织的诱导率呈显著差异,近生长点端→远生长点端,诱导率由24.4%急剧下降至0%:幼叶的诱导率为27.4%,明显高于子叶9.7%的诱导率;不定芽的生根需极低浓度的Kt(0.01—0.05ppm)或不附加任何激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改良的HM制备液,在适宜的条件下酶解制备亲本株的原生质体,在DNase存在的条件下,用PEG(MW6000)做为聚合剂,经低温短时间处理,将枯草杆菌(B.subtilis)Ki—2—132衍生株与BR_(151)衍生株的原生质体融合。再在适宜的条件下使用改良的DM_3再生培养基,补加适量经处理的人血清白蛋白,同时加入适量适合于枯草杆菌细胞壁再生的引物进行再生,使再生率达到了55~58.15%左右。融合率高达1.82×10~(-2)。筛选出51种不同类型的融合子923株,经传代8代测得其融合子的稳定率达32.46%,从而在工业菌株的选育中使获得高产菌株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SAM-2000三轴试验机及声发射仪对C30混凝土试样进行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得到了试件应力及声发射特征的时间曲线,并对比分析了试件宏观破坏形态及声发射三维定位图.研究表明:(1)混凝土试件声速值标准偏差大,离散性高,综合物理性能相差较大;(2)加载速率及声速值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没有表现出简单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研究了钢纤维体积掺量和长径比对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断裂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与素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断裂性能,结果表明: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改善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提高了混凝土的断裂韧度和断裂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培养基成分、培养方式和培养时间对台湾根霉(Rhizopusformosaensis)、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tus)、草菇(Volvarielavolvacea)和银丝菇(V.bombycina)原生质体分离再生的影响.分离原生质体培养基,草菇以PDA+稻草浸出液,银丝菇以CYM培养基,糙皮侧耳以20%平菇子实体浸出液配制的PQA培养基为好.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草菇以PDA+稻草浸出液,糙皮侧耳以BM培养基为好.不同培养方式对不同菌种原生质体再生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台湾根霉的原生质体在液体再生培养基上的再生率为45%,而在固体培养基上再生率为0.09%;草菇的原生质体以固体和液体两种培养方式再生无明显差异.试验过的所有丝状真菌,夹层固体再生较单层固再生率高.菌龄影响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再生.不同真菌分离原生质体的菌龄不同,台湾根霉的菌龄以14~16h(32℃)、草菇以48h、银丝菇以72h(30℃)为最适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