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郑金泽 《科学通报》1993,38(5):462-462
中枢神经系统内含有较高浓度的神经节苷脂,它主要结合在神经细胞膜上,神经节苷脂的化学结构已被确定,它们是一类含唾液酸的膜糖脂,由伸入到膜内的脂成分和在膜表面的含1个或数个唾液酸的糖成分组成,其含唾液酸的亲水部分暴露在膜的外面,与Ca~(2+)通道的调节有关。外源性施加神经节苷脂可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特别是突触的形成。近年来又有工作报道,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对不同年龄(从幼年到老年)大鼠的学习能力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本工作则试图探讨单一成分的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老龄大鼠学习能力和记忆保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ls)最初在神经组织中发现,以后又在脊椎动物非神经组织的细胞膜上被检测到。文献[1]报道Gls能影响Ca~(2+)的跨膜流动,并且外源性神经节苷脂GM3(单唾液酸乳糖神经酰胺)对人红细胞膜Ca~(2+)-ATP酶活性有一定的作用。虽  相似文献   

3.
高平 《科学通报》1988,33(11):864-864
尽管对神经组织和非神经组织的神经节苷脂在化学、代谢和发生等方面都有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是对昆虫神经节苷脂的存在则知道的很少。唾液酸糖脂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的特征,仅在一个无脊椎动物门(属于后口动物的棘皮动物门)中发现了神经节苷脂。到目前为止,根据神经节苷脂的系统发生和分布可用数据得出一般的结论:神经节苷脂只在后口动物中找到,甚至在大多数高度发育的原口动物中也没有检测出神经节苷脂。 但是,近来我们重新研究了这个问题:昆虫中是否存在神经节苷脂?因为我们怀疑神经  相似文献   

4.
神经节苷脂对老年大鼠学习能力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镇彤 《科学通报》1990,35(1):78-78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是含有唾液酸的一类膜糖脂的总称,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它的含量较高,不少作者认为神经节苷脂参与调节神经系统的发生和发育,特别是突触的形成,同时有工作报道,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可促进由于脑损伤造成的行为障碍的恢复,但对老年动物的作用至今未见报道,本工作的目的在于探讨外源性神经节苷脂是否能增强老年动物的学习能力。 实验动物为Sprague-Dawley纯种大鼠  相似文献   

5.
梅镇彤 《科学通报》1994,39(8):768-768
海马伞-穹窿是海马与其它脑区连接的重要神经通路,将其切断后海马内的胆碱能末梢即变性,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有工作报道神经节苷脂可促进脑损伤后的修复.本工作企图在切断海马伞-穹窿造成的学习能力低下的小鼠模型上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脑损伤后的学习能力的恢复是否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平 《科学通报》1986,31(16):1279-1279
早在1961年,McIlwain就曾报道过神经节苷脂能保持神经膜的兴奋性并对鱼精蛋白和低温的破坏起保护作用。用鱼精蛋白处理后再加神经节苷脂,神经的兴奋性恢复。我们的预试验表明,神经节苷脂对酪胺(在物理和化学的应激反应下释放的神经毒素)的毒性也起保护作用·当美洲蜚蠊(periplaneta americaha L.)的腹六神经节用酪胺加猪脑神经节  相似文献   

7.
高平 《科学通报》1987,32(16):1264-1264
Woolley及Gommi报道,用神经氨酸酶处理的真菌制备对5-羟色胺的敏感性消失后,可以用加入神经节苷脂,特别是GD_3,使其恢复。核磁共振的研究也指出,在5-羟色胺与神经节苷脂之间有强烈交互作用;在60 MH_2处胺的芳族共振有显著地加宽,所以,很多人认为,神经节苷脂可能是5-羟色胺的受体.McIlwaia报道,用鱼精蛋白处理脑切片后,神经组  相似文献   

8.
黄芬 《科学通报》1985,30(14):1107-1107
生物膜上类脂分子具有适应多种相的能力,膜类脂除主要形成脂双层结构外,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形成非双层类脂结构,其中包括六角形(H_(11))结构,这种现象称为膜类脂的多形性。这种六角形结构(H_(11))与生物膜的某些生理功能有关,如细胞融合、跨膜运送等等。影响生物膜上类脂分子从脂双层转变为六角形(H_(11))结构的因素很多,如温度、类脂组成、pH、二价阳离子以及药物等。本文用~(31)P-NMR(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中药有效成份山莨菪碱对卵黄磷脂酰乙醇胺形成六角形(H_(11))的影响,山莨菪碱可促进卵黄磷脂酰乙醇胺脂质体从脂双层向六角形(H_(11))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9.
胆固醇对心磷脂脂质体多形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崎唔 《科学通报》1988,33(19):1505-1505
胆固醇是生物膜上重要组分,它在生物膜上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如调节生物膜膜脂的流动性,影响膜的通透性等。关于胆固醇对生物膜上心磷脂多形性的影响过去报道极少,并认为胆固醇对心磷脂无明显作用。本文研究了胆固醇对牛心心磷脂脂质体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胆固醇能促进心磷脂脂质体从脂双层转变为六角形Ⅱ结构。  相似文献   

10.
马晓峰  顾锦法  梅镇彤 《科学通报》1998,43(15):1680-1680
我们以前的工作曾报道[1,2],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可改善老龄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本工作则试图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来探讨神经节苷脂及其主要成分GM1的抗神经细胞老化作用.实验采用分化的NG108_15杂交细胞.将对数生长期的未分化细胞接种于直径为35mm的培养皿中分化培养,细胞密度为2×105/皿,分化培养液为含95%DMEM(Dulbecco’smodifiedeaglemedium),5%小牛血清以及1mmol/LdBcAMP,50μg/mL链霉素和50U/mL青霉素.实验分3组进行,对照组只加2mL分化培养液,GM1组是在分化培养液中加25μg…  相似文献   

11.
生物膜磷脂组成的快速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鲍风 《科学通报》1985,30(20):1574-1574
磷脂是所有生物膜脂中最重要的脂质组分,分析了解生物膜的磷脂组成对研究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在医学、药物学、植物学和营养学等领域对磷脂组成分析的需要也在急剧增多。  相似文献   

12.
Mg~(2+)影响磷脂流动性的激光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85,30(11):865-865
前曾报道Mg~(2 )对猪心线粒体H~ -ATP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在脂质体重组中的影响,提出Mg~(2 )很可能是通过影响膜脂流动性来影响酶的构象,从而呈现较高的酶活性。本文利用拉曼光谱进一步研究了Mg~(2 )对磷脂流动性的影响,比较了它对两种磷脂: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和双棕榈酰磷脂酸(DPPA)分散体的物理状态的影响,两者所含的脂肪  相似文献   

13.
李东宁 《科学通报》1995,40(1):80-80
磷脂酶A_2(EC3,1.1.4)催化3-Sn-磷酸甘油脂C_2位脂键的水解反应,在蛋白质与磷脂及生物膜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来源于蛇毒的各种磷脂酶A_2除具有以上基本功能外,还具有多种复杂生理活性和毒性.其中具有神经毒性的一类磷脂酶A_2引人注目.现已发现不少磷脂酶A_2具有复杂的分子聚合性质,有些磷脂酶A_2神经毒素与“分子伴侣”亚基相结  相似文献   

14.
硬脂酰化的IgG对磷脂酰乙醇胺脂双层的稳定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尹长城 《科学通报》1988,33(13):1022-1022
生物膜中的某些磷脂(如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cardiolipin,CL等)具有多态性,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从双层相转变成非双层相(如六角形Ⅱ相,Hexagonal H_Ⅱ phase)。这种性质在膜融合、物质跨膜转运及蛋白质嵌入膜等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蛋白质对膜脂多态性的影响,对于深入理解膜脂-膜蛋白的相互作用及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显  相似文献   

15.
岳天立 《科学通报》1987,32(13):1028-1028
前列腺素(PG)和白三烯(LT)是花生四烯酸(AA)分别经环氧酶(CO)和5-脂氧酶(5-LO)代谢途径形成的两类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物质。它们与炎症、血栓、过敏反应等多种病理过程有关,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在研究药物对AA代谢的影响时,往往  相似文献   

16.
交插结构可能是生物膜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结构,它可能在膜中构成几个结构域(domain)来调节膜脂的流动性、通透性等物理性质,也可能通过改变结合于交插脂双层的膜蛋白的结构来行使生理功能。许多药物可以诱导非交插脂双层形成交插结构,例如可卡因和pindolol诱导磷脂酰胆碱、山莨菪诱导磷脂酰甘油形成交插脂双层结构。阿托品是与山莨菪碱同族的生物碱,是一种抗胆碱药物,它具有抑制腺体分泌、扩大瞳孔、解除胃肠和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解救有机磷中毒等功能。本文利用差式扫描量热(DSC)和荧光标记法研究了阿托品对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DPPG)的作用,证明阿托品可诱导DPPG脂质体形成交插结构。  相似文献   

17.
体内移植研究表明, 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具有向成熟的肝细胞分化的能力. 然而, 成体干细胞向肝细胞诱导分化的效率、分化细胞的功能状态、微环境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等均存在许多疑问. 以高效、稳定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肝星状细胞株CFSC/HGF作为饲养细胞, 成功地将大鼠骨髓来源的Thy-1+β2M-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Thy-1+β2M-cells, BDTCs)诱导为肝细胞, 经RT-PCR和免疫荧光化学检测证实, 该条件下诱导后的BDTCs表达幼稚或成熟肝细胞特异性的基因, 分化细胞具有成熟肝细胞特有的靛青绿摄取排泌、氨基代谢和白蛋白分泌的功能, 提示肝细胞生长因子、肝脏非实质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外基质为骨髓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 这为以骨髓干细胞为基础的再生医学在终末期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谢静平 《科学通报》1988,33(10):783-783
山莨菪碱是莨菪类植物中提取分离的新药,过去结果表明,药物能降低磷脂膜的有序度,诱发磷脂酰乙醇胺及一些带电荷磷脂形成非脂双层的H_(11)结构。此外,还对大鼠突触膜上多种ATP酶产生抑制作用。生理实验业已表明,山莨菪碱作用于神经系统主要抑制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及与其受体的结合,而乙酰胆碱的释放主要是由神经元内Ca~(2+)来调节的,为此,本文以注射法制备的单层脂质体为模型,研究山莨菪碱对中性磷脂二棕榈酰磷  相似文献   

19.
孙久松  陈复生  徐卫华 《科学通报》2004,49(12):1151-1156
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家蚕滞育激素(DH)基因在胚胎时期神经系统中的分布、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的表达进行了研究.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 胚胎的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中, 包括脑、咽下神经节和胸神经节(TG), 都有明显的阳性细胞; 心侧体和末端腹神经节(TAG)很可能是DH的释放位点; 以地高辛标记的DH cRNA为探针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 DH mRNA在胚胎咽下神经节的上颚、下颚和上唇3簇细胞中表达. 此外, 发现胚胎的咽下神经节的一对侧边细胞和TG的一对腹中线细胞也表达DH mRNA. 原位杂交和RT-PCR的结果表明5龄幼虫期的DH mRNA的表达定位与胚胎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黄芬 《科学通报》1985,30(8):614-614
1979年荷兰学者Verkleij等首次报道类脂脂质体膜上能出现类脂颗粒。这种类脂颗粒可能与生物膜上非双层类脂结构有关。近几年来不少实验表明,无论人工合成或从天然膜上抽提的磷脂酰乙醇胺(PE)形成脂质体后,在其相变温度以上用冰冻断裂电子显微镜技术可观察到类脂颗粒。这种类脂颗粒是膜上类脂从双分子层结构向六角形(H_Ⅱ)结构转变的中间形态,麻醉药及某些多肽抗菌素可影响类脂分子形成类脂颗粒。我们曾报道山莨菪碱能增加磷脂脂质体的流动性。本文用冰冻断裂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山莨菪碱对卵黄磷脂酰乙醇胺脂质体形成类脂颗粒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莨菪碱在室温就可促进磷脂酰乙醇胺脂质体形成类脂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