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小说艺术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向世人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小说文本,而且还为英国小说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和非凡的艺术才华创作了一系列个人自传小说,这些小说鲜明地体现了他资产阶级思想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官场小说中,南飞雁的官场小说呈现出某种独特性。他将官场小说与世情小说相融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官场世情小说。他的小说通过两性关系勾连起社会万象,从而展现物欲时代和现代科层制下的世态人情。他的小说还通过传统父亲的"在场",揭示当下社会秩序形态的保守性和稳固性,同时传达出惶恐不安的时代情绪。小说文本中暧昧的官方意识形态话语,一方面显露了作者创作价值观的犹疑和矛盾,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当下时代的某些分裂症候。  相似文献   

3.
莫言的小说多以农村为背景,他那些获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大都以农村题材为主。九十年代末期,莫言开始城市题材短篇小说创作,把笔触伸向城市,探寻城市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虽然莫言的城市题材小说没有取得农村题材小说那样的辉煌成就,但他以《沈园》为代表的城市题材小说创作的尝试,显示了他拓展他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之外版图的努力,也是他始终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表现。虽然莫言对于城市题材不如农村题材熟悉,但极具创造力的他采用寓言化等方式解决了这个难题,他的城市题材小说同样深沉,含蓄,耐人寻味。《沈园》就是他寓言化城市小说创作的尝试,采取迂回手法而不是直白的表达思想,达到言在此意在彼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兼具作家与评论家风范的刘忠诚被誉为文学奇士。他在戏剧、小说创作和文艺评论度理论研究等诸多领域都有突出成果,并产生过轰动效应。他的作品深埋思想的炸弹,他的小说是关于小说的小说。他的突出建树、艺术特质和“创风格、创流派、创体系”的创新意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艺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德拉放弃诗歌转而致力于小说创作是要在风云激荡的时代背景下探询人的存在的可能性;其小说具有一种知性小说的特性;他对小说形式的不懈探索使他堪称小说艺术的魔术师。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小说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强调小说改造社会的作用。也正因为他过分地强调和夸大了这种社会功用使他的小说理论主张出现了无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也体现在他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人物形象单薄,情节单一,概念化倾向严重,单纯地通过人物对话宣讲作者个人的思想和理论,极大地损害了小说的审美价值,也对五四以后新文学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康拉德是一位承前启后、伟大而深刻的作家。他在小说叙事技巧的革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尤其他运用的象征主义手法赋予小说丰富深刻的含义。《吉姆爷》是他的最伟大小说之一,象征主义手法在此小说中运用的淋漓尽致。从大海到丛林,再从白与黑到戒指与火光使得象征主义手法在这部小说中无处不在;更使得这部小说的内涵得到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鲁迅为后人提供了小说体式创新的范本,他颠覆传统也超越自我,创造经典又拆解经典。在关于小说体式的广泛实验中,他深入地探究了小说与故事的关系,以及故事与传统的勾连。对鲁迅小说体式创新的考察无疑能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个文体家的价值,尤其是感受他那以最为自由之手笔创造崭新的小说形式的心灵探险。  相似文献   

9.
读汪曾祺的小说,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小说中所渗透出的通俗与平淡。从汪曾祺的很多小说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他的小说写人写事,其实是在写生活。于是我们读汪曾祺的小说,就如同在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他的小说表现出的是平和淡远,与世无争,就算是那些浓烈的、激动的、过于悲伤的东西,也在他的作品的娓娓叙述中变得淡而又淡。  相似文献   

10.
在鲁迅的小说中,多种写作技巧都得到了娴熟的运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小说中暗色意象的运用,使他的小说达到了象征主义与写实主义的相互调和。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新时期“先锋小说”的板块上,马原写下了亮丽的一笔。这主要不是依赖他作品的内容,更多的则是他那恶作剧般小说叙述的“陌生化”形式。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有意识地创作了“活页小说”,形成类似“元小说”的效果。但马原最终被读者抛弃与他最初被读者接受一样,都是因为“形式”,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中国新时期“先锋小说”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刘忠诚是近年来中国剧坛较活跃的剧作家与戏剧理论家,是有思想、有方法的文学评论家,是小说本体意识和作家主体意识很强的新锐小说家。他构建了自己的文艺思想体系,他的文艺探索的逻辑起点是人性本体审美论,他的文艺创作的理论基石是生活与心是的“二源泉”论。他的小说强力追求主体感悟的显示,感觉情绪成为小说的中心,讲究叙事的密度与活性,叙事者往往与人物交织重合,显示了主体创造的内在活力,他的小说是小说领域的一道奇观。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史,卷帙浩繁,洋洋大观,名篇巨著令人应接不暇。然而,就真正有特色的小说叙述者来说,老舍恐怕是可算其中一二了。老舍是如此执着地专注于他的小说的营造,他总设法把它写成“故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不相信自己在文艺创作上有伟大的将来;至好也不过能成个过得去的故事制造者。这固然是老舍的谦虚之辞,但我们从中可发现,老舍对小说有他特殊的理解,即他认为写小说就是写故事,而要创作优秀小说,关  相似文献   

14.
马原的小说不仅是形式意义上的,它还有着很深的意义内涵。他小说的叙事长袍下潜藏着较普泛的哲性思考。马原的哲思其实就是他的小说里弥漫的庄子哲学韵味,即马原对人之存在的深沉思索与理性追问。试以《冈底斯的诱惑》等作品为例,论述他的小说中的庄子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是中国近现代一位著名的学者,因为深受“史料学派”的影响,20世纪初期,他就开始在古小说中整理资料。他首先将见存的唐人小说划分为两大类别六个等级,以此厘定各部小说史料价值的高低,方便后学;其次;他又利用整理古小说得来的史增补书志、考辩唐诗和编辑多种史料长编,成就不凡。因此,闻一多不愧为我国古小说史料学领域里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6.
刘静 《科技信息》2006,(1):24-18
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有着引人争议的作品。他的小说是传统的,因为大部分都是以事件和人物为中心的,而他的作品又是非传统的,因为他对问题、人物的赤裸裸的描写上。而他最突出的是他的心理描写,他对人类心灵的捕捉,因而他的小说被称为心理小说。本文旨在对他在心灵刻画、表现方法上面作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师江是"70后"作家中对小说创作具有清醒意识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从身体写作的无耻叙事,到都市小说的狂欢化叙事,再到古典白话世情小说的老实叙事,变化很大。无论哪种风格,诚实化叙事都是他小说创作的生命,也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不断的文学转型中,李师江的小说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岑隆业是新时期以来壮族文坛的重要作家,对壮族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小说可以分为两类:现实主义小说和现代主义小说。其中现代主义小说成就最高,表现永恒的主题——和平与争斗,反思现代化。小说人物具有非个性化倾向,使用了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使壮族现代主义小说走向了成熟。他的现实主义小说扎根于身边的现实生活,拒绝盲目迎合主流话语,反映了桂西北农村的社会变革,塑造了一批具有民族特征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9.
浅谈福斯特小说的思想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旭 《科技资讯》2006,(2):58-58
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文艺评论家福斯特对小说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小说美学阶梯论不仅体系严密,而且审视内容和研究角度也十分新颖。他对小说艺术的精辟独到的创见,集中体现在其小说评论重要的代表作,他关于叙述角度的讨论也对现代小说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化与张恨水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小说与中国的现代化有着密切联系。在形式上 ,张恨水改变了传统的章回体小说模式 ;在内容上 ,他的小说体现出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新思想。此外 ,他的小说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城市性和商业性 ,这些都是与中国现代化相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