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PP333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佘小平李忠歧丰胜求冯毅(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710062;第一作者,男,43岁,副教授)文献[1]报道了植物生长延缓剂PP333有增强植物抗旱、抗盐性的效应,但其对植物抗冷性影响的研究还不多[2],对黄瓜等喜...  相似文献   

2.
玉米幼苗热激诱导抗冷性过程中钙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玉米幼苗在冷胁迫前经过热激处理或CaCl2浸种后再热激处理,其存活率,抗氧化酶GR的活性、可溶性蛋白质中热稳定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在的冷胁迫中均发生了变化,发现热激处理幼苗的这些参数高于对照,而最高的是CaCl2浸种后再热激处理的,表明热激能提高玉米幼苗的抗冷性,而Ca2+对上述热激处理有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杨酸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研究了水杨酸(SA)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水杨酸能够提高SOD、POD的活性,减缓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积累,降低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因而提高了幼苗的抗冷能力.水杨酸浓度为2mmol/L是预防黄瓜低温危害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4.
以0.1%、0.3%、0.5%、0.7%4种浓度的低聚壳聚糖处理两优培几水稻幼苗,研究低聚壳聚糖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聚壳聚糖可以增加水稻幼苗的抗冷性,其中以0.5%的效果最好.低温下经低聚壳聚糖处理水稻幼苗类囊体膜的室内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主峰值、类囊体膜脂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PSⅠ和PSⅡ电子传递活性、叶绿素含量均比低温对照高.低聚壳聚糖处理保护了类囊体膜系统,减缓了低温对光合机构的破坏,增强了水稻幼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品种晴3和大黄为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热激幼苗的存活率比未热激幼苗高,这说明热激提高了玉米幼苗的抗热性.热激幼苗的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明显高于未经热激的幼苗,同时热激处理后,GR的同工酶谱在整个热胁迫期间与对照相比也存在差异,说明热激过程中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的升高和同工酶的变化与玉米幼苗的抗热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小分子热激蛋白不但是线粒体的主要热诱导产物,而且也被低温诱导,线粒体小分子热激蛋白可以提高植物的耐热性,但目前还不清楚它是否与植物的耐冷性有关.本实验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将番茄线粒体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LeHsp23.8)导入番茄,Northern—blotting及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在35sCaMV启动子的驱动下,导入的线粒体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呈现组成型表达.转基因番茄呈现耐低温性更强的表型,说明组成型表达线粒体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能提高番茄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7.
耐氨固氮菌浸种对黄瓜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耐氨固氮菌浸种处理黄瓜种子,研究了耐氨固氮菌对黄瓜幼苗抗干旱胁迫的部分生化机理。结果显示,用2%菌液浸种处理黄瓜种子,干旱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清水组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度、M DA含量升高(P<0.05),SOD与POD活性增强(P<0.05,P<0.01),而CAT活性则先降低后升高;经耐氨固氮菌浸种处理后,叶片SOD,POD,CAT活性相对增强(P<0.05),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度及M DA含量升高的幅度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经耐氨固氮菌浸种处理后,黄瓜幼苗生理得到改善,提高了幼苗的保护酶活性,黄瓜幼苗抗干旱能力增强,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及有害物质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8.
对 9个南瓜品种与黄瓜嫁接后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嫁接苗的POD、SOD活性提高 ,嫁接使黄瓜抵抗低温能力增强。初步认为日本杂种南瓜、6 7号、长媳为耐冷性较好的黄瓜砧木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混剂对番茄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壳聚糖混剂对蕃茄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混剂对于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促进根冠的生长、增加叶面积、提高叶绿色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及增强功能叶片的抗冷性等,从而起到壮苗和增强番茄幼苗抗逆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抗性诱导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壳聚糖经α-淀粉酶水解并用乙醇溶液纯化可得到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用重均分子量为20ku和1ku的壳聚糖处理黄瓜种子和幼苗可以诱导黄瓜植株产生过氧化物酶和β-1,3-葡聚糖酶。壳聚糖的这种诱导效应对剂量和相对分子质量都有依赖,并有一定的滞后期。壳聚糖对黄瓜菌核病的抗病性随喷施次数增加而增加。在对黄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时,重均分子量为20ku的壳聚糖诱导效果更为明显;在对黄瓜叶片喷洒处理时,1ku的壳聚糖的诱导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粳型巨胚稻西巨胚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6℃低温处理前用0.25mmol.L-1和0.5mmol.L-1水杨酸进行预处理(叶面喷施和灌根处理)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预处理可使巨胚稻幼苗叶片在低温处理下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提高幼苗的抗寒性,减轻低温伤害,对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对提高巨胚稻幼苗抗寒性的效果来看,0.5mmol.L-1浓度水杨酸处理效果较0.5mmol.L-1浓度好,灌根处理效果较叶面喷施好。  相似文献   

12.
水杨酸预处理对甘蓝幼苗冷害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甘蓝(Brassica oleraceaL.)幼苗低温(4±0.5)℃冷害的缓解效应.低温胁迫前不同浓度SA(0.1 mmol/L,0.5 mmol/L,1.0 mmol/L)对甘蓝幼苗的预处理,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和保护酶活性,降低MDA的含量,以0.5 mmol/L效果最明显.同一浓度SA(0.5 mmol/L)对幼苗预处理后,随低温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并显著高于同一时期的对照,而MDA含量也呈显先升后降,但显著低于同期的对照.说明适当浓度的外源SA对甘蓝幼苗低温冷害有一定的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13.
低温对黄瓜几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黄瓜的耐低温性及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含量对其生长的影响变化规律,选取耐低温性不同的6份材料9504,9506,9507,9511,9514,9517,进行低温处理,白天12℃,晚上8℃,每天光照处理7.5 h,强度为30μmol(m2.s)-1,约合2 000 lx,共处理14 d。结果表明,在常温下各内源激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经低温处理的含量均上升,差异均显著。相关分析表明,耐寒指数与处理后的全部激素含量的偏相关均呈正相关,但均未达显著水平。说明低温使黄瓜幼苗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内源激素来减轻低温的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长及生理代谢功能,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耐低温潜力。  相似文献   

14.
SOD模型化合物对油菜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不同浓度的SOD模型化合物以喷洒和浸民喷洒相结合两种方式处理油菜,研究SODMC对油菜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SODMC处理浓度的增加,两咱处理的幼苗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均随之增高,而电导率随之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略有下降,且浸种与喷洒相结合的处理方式比喷洒的效果好,由此可认为:用SODMC处理幼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菜幼苗的抗寒性,减轻低温胁迫对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研究黄赭色链霉菌对黄瓜生长及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固体发酵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菌株11F的固体发酵条件(种龄、配水比、接种量、发酵基质)进行优化,通过检测存活率测定在不同条件处理下菌剂链霉菌孢子对菌剂耐热力与抗紫外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温室盆栽实验研究菌株11F菌剂对黄瓜生长的影响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最佳固体发酵基质配比为80%大米+10%麦麸,最佳料比水为1∶0.3,最佳种龄为60 h,最佳接种量为10%。通过筛选得到菌剂最适载体是壳聚糖,温室盆栽实验显示菌株11F的发酵液与固体菌剂对黄瓜的生长都有促生作用。菌剂11F与蛭石的比例为1∶100时黄瓜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干重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株高增加39%,根长增加了33.9%,鲜重增加了35.3%,干重增加了40.9%,其长势茂盛,叶色浓绿,促生效果明显。菌剂11F对黄瓜枯萎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为73.45%,由此说明菌株11F菌剂可用于黄瓜枯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星油藤是热带经济作物,对冷害比较敏感.研究通过不同浓度ABA叶面喷施探讨外源ABA能否提高星油藤幼苗的抗冷害能力.在幼苗叶面喷施水或2 ,5 ,10 mol/L和50 mol/L的ABA溶液后,放在4 ℃条件下2 d进行冷害处理.冷害处理导致喷施水的幼苗冷害等级提高,而2~50 mol/L ABA溶液处理的幼苗冷害等级相对较低.冷害导致幼苗叶片中的脂质过氧化水平、超氧阴离子的生成速率及过氧化氢含量提高;而ABA处理降低了它们提高的水平.冷害导致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降低,ABA处理可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与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的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在ABA预处理后无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表明ABA可通过诱导星油藤的抗氧化酶活性来提高星油藤幼苗的冷害抗性.10 mol/L以下的ABA溶液处理能达到提高抗冷害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冠菌素(COR)、脱落酸(ABA)和矿源黄腐酸(MFA)3种调节剂对提高甜椒抗寒性的协同效应,以甜椒为材料,采用砂培法,用三元复配剂(MIXII)和各种单剂进行灌根处理(10mL/株)并于低温(10~15℃)环境下生长60d后,分析低温(5℃,48h)胁迫下,幼苗生长、细胞质膜透性、渗透物质、植株体内活性氧代谢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复配剂MIXII在低温环境下促进甜椒幼苗生长,同时3种调节剂对抗寒性有一定的协同诱导效应,表现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提高,从而更加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活性氧,其效果比使用单剂更为明显;并且MIXII在低温环境下通过ABA的作用提高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来减轻低温胁迫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