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城市道路结构对商业的集聚有重要影响,研究两者关系对商业的选址和布局以及道路规划等方面有现实意义。以广州市主城区为例,运用空间句法模型计算道路结构指标,采用核密度分析法计算2018年广州主城区的商业POI密度以分析商业集聚的空间结构,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商业空间与道路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类道路形态指标都与商业空间集聚呈现"高-高"集聚的空间关联模式。(2)商业集聚分布总体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域集中于主城区的中西部,并向外围逐渐扩散。(3)道路结构指标中,全局整合度是大部分商业类型的最强相关因子,能够较好预测商业空间的分布;连接值和局部整合度稍差,平均深度值的相关性最弱。  相似文献   

2.
研究旅游景点空间结构分布特征,对优化全域旅游业态布局,提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POI数据,以洛阳市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叠置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最近邻指数等方法对洛阳市旅游景点空间布局及便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洛阳市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呈现中心城区集聚、以“条带状”向县域拓展的特征,且主要集聚于洛龙、西工、涧西和老城区交界处附近;其空间分布方向呈西南—东北走向,与洛阳行政区划形状相吻合;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设施与旅游景点的空间匹配度不同,其中交通设施与旅游景点的空间匹配程度最高,旅游景点倾向于分布在交通发达、食住便捷的区域;便利度空间上呈沿中心城区向四周阶梯递减、县域块状分散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来临,居民旅游出行模式与旅游空间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推动“交通模式—旅游结构”的互动发展变得日益重要.通过研究青海省106个A级景点和43个自驾车营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交通可达性,分析县域等时圈内自驾车营地与A级景点的协调程度,划分不同等级协调性区域,进而采用空间关联方法来分析青海省旅游空间格局.研究表明:①青海省旅游空间结构以西宁市为核心集聚分布,景点和营地分布空间格局演变的方向逐渐向南部和西部发展,沿交通网高核密度区形成旅游廊道,全省A级景点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2.47 h,自驾车营地平均可达性时间为3.35 h;②自驾车营地与A级景点的耦合协调性与可达性程度呈现区域一致性,中低可达性区域的耦合协调性较低;③自驾车营地和A级景点可达性呈较强空间集聚格局,冷热点区以西宁市区为兔形之首呈现中心—外围结构,由核心热点区逐渐过度到外围冷点区,推进自驾车营地建设向南部和西部通道扩散.为了增强全域自驾旅游可达性,提升青海省旅游空间结构的协调程度,应注重中低可达性区域自驾车营地分期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4.
基于贵阳市中心城区178 749条POI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分析和区位熵分析,从服务业整体和分行业方面,探讨贵阳市服务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贵阳市中心城区服务业已基本形成"双核多组团"的结构,极化成核现象显著,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结构;空间上整体呈"Y"型分布形态,主要分布在交通网络中心性好和地势低平的地区;②服务业分行业视角下,不同类型服务业的数量和集聚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具体分布模式呈现3种类型;专业化功能区差异明显,在城市边缘更易于形成专业化集聚区;③交通、地形、人口、城市规划是影响服务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最后从规划视角提出城市服务业布局优化的策略,对山地城市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福州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软件和sDNA模型,运用核密度、椭圆标准差等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句法分别研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和道路结构特征,并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 显示:(1)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呈"东—西"走向,多核心均匀分布,与道路结构相关性最弱;(2)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依托局部可达中心形成三个集聚核心,与道路结构呈中等相关;(3)休闲娱乐旅游资源形成多个"抱团式"集聚核心,受道路结构影响最大,但存在服务半径受限的短板;(4)整体而言,旅游资源与道路结构呈较强相关性,且空间分布方向与人文景观、休闲娱乐旅游资源一致,均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研究结果可为福州主城区的旅游空间规划和道路交通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活便利度是评价宜居城市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指标.POI作为代表性的空间点状数据,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及其便利度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基于苏南4市2018年的POI数据,构建8项准则层、28项指标层的城市生活便利度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日常购物、教育设施、交通设施、医疗设施等因素对城市生活便利度指数影响较大;苏南城市生活便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苏州市0.96、南京市0.95、无锡市0.85、常州市0.82,呈现典型的经济指向与行政关系指向;苏南城市生活服务设施均呈现显著的“集聚-分散”态势,但“中心-外围”结构呈分异的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7.
运用空间句法分析青岛市历史街区街道结构,核密度法刻画旅游要素分布特征,利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研究二者在不同尺度下的关联关系.研究发现:历史街区街道结构在不同尺度下具有一定差异,随着尺度不断扩大,整合度、街道密度高值核心区域向四周延伸,选择度由小范围高值核心区域转变为贯通各历史街区之间及内部的交通干道.不同尺度下整合度、街道密度与旅游要素分布关联程度存在差异,800 m尺度下关联性最高;历史街区与各类旅游要素分布相关性也存在差异,与餐饮类要素相关程度最高,与景点无相关性.选择度与旅游要素分布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8.
成长型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以延安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成长型旅游目的 地的空间结构,合理构建其空间发展模式.方法 选取区域内20个主要旅游景点和5条主要旅游线路,利用最邻近点指数和线路利用强度指数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 地内各景点基本呈现均匀分布特征,主要红色旅游景点呈现凝聚分布状态,各主要旅游线路利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延安成长型旅游目的 地应以红色旅游区为核心,以其他旅游区为辅助,建立合理的目的 地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革命历史题材剧在促进大众情感认知和文化认同、激发旅游需求、增强红色旅游景点吸引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为例,以2020—2021年相关红色旅游景点百度指数为数据基础,采用赫芬达尔指数、空间自相关、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革命历史题材剧对其相关红色景点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1)《觉醒时代》播出后,相关红色景点网络关注度与播出前同期水平相比显著增加,且非知名景点的增长幅度大于知名景点;年内均衡程度变动较小,年内分布趋势呈现倒“U”型分布;2)《觉醒时代》播出后,相关红色景点网络关注度空间集聚程度提升,冷热点空间格局较为稳定,呈现胡焕庸线分割特征,热点区主要集聚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及邻近区域;延乔路、龙华烈士陵园、毛泽东故居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响应较为明显;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关注度的提升较为显著;3)《觉醒年代》相关联旅游景点的平均每日互联网关注度与电视剧的受欢迎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江苏省旅游局发布的相关数据,利用Arc GIS平台,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使用优越度指数、最近邻指数、交通连接度相关指数对南京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以及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京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呈集聚状态,在主城区分布较密,且资源等级较高;2)旅游资源间的交通网络连接度处于中下水平,交通回路性较差,通达度不高,且呈现"中心高,四周低"和"东西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异规律;3)南京市旅游资源可以从优化交通连接网络,确定旅游核心,明朗景区层级,加大旅游开发力度,深度发展旅游产品,整合旅游资源,构建集聚分区等方面进行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能够满足居民的就医需求,本研究以武汉市医院的空间分布及其周边道路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句法为基础,对武汉市医院的空间布局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医院优化布局的建议。研究发现:(1)武汉市三环内道路的句法参数值总体较高,但内部差异明显,居民从局部道路感知全局道路网络比较容易;(2)医院与路网的分布方向总体一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医院等级越高其聚集程度就越强,医院分布密度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逐渐降低;(3)医院的空间布局对高整合度道路的趋向性明显,医院的集聚等级与路网的整合度、选择度和连接值呈正相关,与路网深度呈负相关,高等级的医院集聚圈对道路的依赖性加强。  相似文献   

12.
各类城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在城市的主城区,是分析城市中心体系的重要依据。本研究的基础数据是从高德地图中提取出来的,研究基于POI数据对于城市中心体系识别与特征分析。首先,通过网络爬取高德地图POI的坐标信息并进行坐标转换导入GIS平台;再运用核密度分析法生成南宁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密度分布图;最后,依托南宁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密度分布图,分析南宁公共服务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推导出南宁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结果显示,根据POI数据识别分析南宁市中心体系整体呈现单中心集聚发展,城市副中心与郊区中心发展力度欠佳,还需要加大力度建设。将结果与《南宁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城市公共中心体系进行对比,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小吃是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格局分布会直接影响居民和游客的行为决策。选取北京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沙县小吃和成都小吃网点为研究对象,以小吃网点POI数据和GIS空间数据作为数据源,运用GIS空间分析、核密度估算等方法,对北京中心城区的沙县小吃和成都小吃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吃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各区的分布差异较大;两类小吃网点在各圈层分布差异较小;道路环线小吃网点分布由中心向外围呈"金字塔型";小吃网点分布的道路邻近性强于地铁邻近性。小吃网点的集聚特征为:小吃网点空间集聚呈现弱向心性分布;小吃网点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内部结构差异较大。根据以上研究结论,结合市政规划,按城区分类,对北京中心城区小吃网点的分布提出建议:重组旧城区小吃网点;按城区功能定位重新规划分布新城区小吃网点。  相似文献   

14.
1990年以来福建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阳  闫岩 《河南科学》2008,26(4):482-485
研究区域经济差异是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差异在空间的重要反映.以人均GDP作为测度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的变量指标,从区域经济空间集聚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和经济增长空间格局3个方面来分析福建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得出其经济空间集聚十分明显,且总体呈逐步扩大趋势;其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已形成"核心-边缘"空间模式;最后通过对县域单元增长类型的划分简要分析了福建省经济增长空间格局的演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零售业网点(POI)数据,借助区位熵、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探究了福州市中心城区零售业网点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福州市中心城区零售业呈现出以核心区为中心,中间区为条带,外围区为岛状的“核心-外围”分布形态,集聚热点主要在鼓楼、台江、晋安等区,以及沿道路和河岸地带;(2)福州中心城区零售业网点整体呈现“西北-东南”走向且圈层集聚差异显著,空间上以鼓楼区、台江区等核心区构成4个圈层集聚区,各类零售业网点在3-4圈层集聚水平一致但外层分异明显;(3)各类零售业网点总体以鼓楼区东南部—台江区—晋安区西缘为核心集聚区,因属性不同而呈现热点差异.超级市场零售(5212)、便利店零售(5213)两类零售业网点数量多且空间覆盖面广.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526)数量最少且集聚在城市郊区;(4)福州是典型的河口盆地型城市,地形与河流影响其城市扩张与零售业分布,形成“核心-外围”分布模式.福州市中心城区零售业空间分布格局与人口密度疏密情况基本一致,符合中心地理论的规律.零售业倾向于聚集在交通网络密集的地区,且主要沿着道路分布,显示出高度的空间相邻性.  相似文献   

16.
北京前门地区保存有良好的历史街巷肌理,是北京传统商业区和文化精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空间句法分析前门地区的空间形态,并与商业店铺点位的核密度分析结果相叠加,探讨历史街区的空间结构与商业发展关系。同时,利用跟随调查方法,探究前门地区人流移动轨迹选择与吸引物、街巷空间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前门地区的形态优化、业态提升和街巷活力的协调发展提供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前门地区文化景点与商业店铺大致沿可达性高的道路呈线性集聚,但仍有部分文化景点集聚分布在可达性较低且商业店铺尚未形成集聚的胡同街巷,商业店铺的空间集聚则极大影响着人流移动的行为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星级酒店的区位选择和分布机制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空间句法模型,结合GIS中核密度、平均最邻近分析等空间方法,构建了"道路格局-星级酒店聚集形态-道路结构与星级酒店的相关性分析"的研究范式,将其运用于广州市中心城区。结果发现:(1)广州市中心城区的道路结构总体呈现多中心-放射状,全域集成度数值范围为-0.1~0.91,形成了天河区西部、越秀-荔湾交界处、海珠区西部3大集聚区;天河路-珠江新城道路局部集成度最高,荔湾区等老城区有所降低;道路网络的智能度不高,存在一定的空间异化现象;在居民出行距离半径为2km的模拟时,集成度高的道路从主干道转移到街巷类道路。(2)广州中心城区星级酒店呈现北多南少的集聚特征,集聚范围是6000m,形成了沙面-长堤、环市东、天河北3大集聚圈。(3)星级酒店布局对高集成度道路趋向性较为明显,但不同等级的星级酒店存在差异,二星级、三星级的酒店对路网形态的平均集成度要求更高。同时3大星级酒店集聚圈层等级与道路平均集成度和平均选择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旅游景点POI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ArcGIS相关分析工具,对宁国市旅游景点的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体开发策略。研究发现:(1)旅游景点的整体空间集聚特征明显,表现出"大集聚、多中心、小分散"的分布格局和"一轴、一带"的拓展趋势;(2)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整体较佳,道路交通、辐射带动等因素,对旅游景点的可达性产生一定影响;(3)旅游发展在空间上所表现出的失衡问题,可从放大集聚效应、改善交通条件、构建全域旅游模式和加强网络平台宣传方面调节。研究结果对区域旅游景点整体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确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合理有效地开发、配置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三江并流"区为研究区,通过构建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数据,依据其属性特征划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与生物景观3类自然景点和古迹建筑与休闲求知2类人文景点,系统研究了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三江并流"区旅游景点呈东密西疏聚集分布的特点,聚集强度较高的市县为玉龙县丽江古城区大理市香格里拉市,较弱的为泸水、福贡县;人文类景点聚集强度大于自然类景点,休闲求知类聚集强度最高,生物景观类最小;各类型景点在大理市、丽江古城及玉龙县均为高密度分布且分布格局对空间尺度具有依赖性.旅游景点的分布受人文和自然环境因子的影响,多集中分布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规模大、交通条件好,有特定植被类型覆盖的较低海拔地区.旅游景点聚集区多数分布在农业和城镇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同时也属于生态高敏感区.  相似文献   

20.
分形理论是当今的研究热点,可以用于解决旅游系统各要素如何高效、合理利用等问题.本文通过利用旅游景点的距离r和累计旅游景点数目N的关系计算分维数,来反映景点围绕中心景点随机聚集的特征.结果表明:(1)福州市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具有分形结构.(2)在[0 km,90 km]、[0 km,30 km]、[30 km,90km]三个区间的不同旅游地类型中,只有区间[30 km,90 km]的人工娱乐旅游地不存在分形结构.区间[0 km,30 km]的人工娱乐旅游地分维数大于2,景点的分布从中心景点向周围密度递增,中心景点的中心性作用较弱.其他各区间各类型的旅游景点分维数都小于2,景点的分布从中心景点向周围密度递减,中心景点的中心性作用较强.(3)总体来说,区间[0 km,90 km]各类型旅游景点的中心景点中心性作用比区间[30 km,90 km]对应的各类型景点中心性强.四个旅游景点类型中以运动休闲旅游地的中心景点中心性作用最强,且在各区间各类型中以区间[0 km,30 km]的运动休闲旅游地中心景点中心性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