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科学家已经发现控制蜜蜂性别的基因,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蜜蜂的行为和进化,以及它们如何保持蜂群健康。 雌性蜜蜂体内存在着两个不同版本的名为“CSD”的基因,而雄性蜜蜂体内只有一种版本的这种基因,尽管CSD基因至少有12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对于蜜蜂、黄蜂和蚂蚁  相似文献   

2.
蜜蜂之秘密     
争议:蜜蜂是否有智慧人类对蜜蜂从不吝啬表达赞美和钦佩之情,这一现象从古希腊时代就开始了。古希腊人在养蜂的过程中观察到它们具有勤劳、合作和利他的品质,因而对蜜蜂赞赏有加,然而蜜蜂是不是果真聪明却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单个蜜蜂并不聪明,相对于群体,单个蜜蜂只能算一个庞大制蜜机器中无足轻重的一员,它们靠本能行动,谈不上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智慧。拉丁文中的一个谚语"一只蜜蜂就不算蜜蜂",讲的就是这个意思。首先考察到蜜蜂智慧的人是德国动物学家卡尔.冯.弗里希。大约在二战期间,弗里希观测到寻找花蜜的蜜蜂在飞过蜂巢时会做出一种奇怪的"摇摆",于是,发现了蜜  相似文献   

3.
自从有人类以来,蜜蜂就与人类结成了亲密的伙伴,它们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无私地奉献给了人类社会. 神秘与情趣并重的王国 蜜蜂王国充满了神秘,也充满了情趣.由成千上万只蜜蜂组成的复杂有序、充满谜团的王国中,既有令人关切的趣闻,也有令人折服的奇事.特别是在蜜蜂的行为中,有许多高度文明的迹象,如团结友爱、无私奉献、勤劳工作、宁死卫国的精神,再如通过自己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利用自然界的天然物质创造出奇妙的物质,等等.了解了蜜蜂之后,我们不禁浮想联翩,不得不大加赞叹,不能不对小小的蜜蜂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的康奈尔大学,著名的威克教授曾经做过一次这样的实验———首先把一个瓶子侧放在桌子上,瓶的底部向着光亮的一方,瓶口敞开,然后放进几只蜜蜂。它们在瓶内飞舞起来,朝着光亮的地方飞去,结果当然只能撞在瓶底上。 接二连三的撞击之后,蜜蜂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徒劳,似乎永远也无法逃离,最后,它们只好认命,奄奄一息地挤在有光亮的瓶底那儿。接着把蜜蜂倒出,仍然将瓶子按原来的样子摆好,再放进几只苍蝇。没过多久,它们一只不剩地全部飞了出来。苍蝇之所以能一阵狂舞之后很快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5.
<正>春夏之际,空气中都弥漫着馥郁的气息。在姹紫嫣红之间,辛勤的工蜂在不知疲惫地忙碌着。面对繁花似锦的大地,唾手可得的花粉花蜜,蜜蜂们当然是忙得不亦乐乎,似乎要把所有的食物都搬回家,但是事情似乎并不是这样。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一只蜜蜂的活动,就会发现,如果碰到柑橘和咖啡花朵,它们就会对其他植物的花朵熟视无睹,仿佛着魔一般,这又  相似文献   

6.
当现代冲突结束的时候,其对人类造成的威胁和破坏却仍在继续,战场虽不复存在了,但埋在战场下面的地雷还在延续着战争的残酷。全世界当前每个月都有数百人成为地雷的受害者,排雷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头等大事之一。目前,人们通常采用便携式金属探测器探雷,可是效果不尽如人意。于是,美国五角大楼的专家想到了蜜蜂。美国军方从1998年就开始进行两项研究,并由美国蒙大拿大学的昆虫学家杰里·布罗门申克主持,一项是研究利用蜜蜂探测地雷并定位;另一项是利用蜜蜂探测生物武器。因为蜜蜂完全有条件成为名副其实的探测高手。●嗅觉比狗鼻子还灵敏蜜蜂有…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们常听说美洲杀人蜂蛰死人的消息。其实,这是一种杂交蜂。科学家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原有蜜蜂同非洲野蜂杂交,然而不幸的是,这些杂交蜂跑了出来。蜜蜂原本只有欧亚大陆才有,但它们又是如何来到美洲等地的呢?  相似文献   

8.
人造蜜蜂     
最近科学家们研制出一种会跳迪斯科的舞蜜蜂来迷惑欺骗真正的蜜蜂。这种人造蜜蜂每秒振动翅膀250次,每秒摇摆臀部15次,它可在蜂箱内壁上反复以整齐的8字形飞舞.它甚至能从口内吐出甜水.据普林斯顿大学的杰姆斯·古尔德说,这是蜜蜂研究上的一次“真正突破”。德国生物学家卡尔·弗里茜30多年前就发现蜜蜂之间是利用“摇摆舞”来传递花蜜所在地的信息的。蜜蜂所跳8字舞的方向表示花蜜所在地的方向,而持续的时间长短则表明距离的远近。从那以后,包括古尔德在内的许多研究人员都试图造出一种以似乱真的人造蜜蜂,以使真的蜜蜂能按人造蜂所指示的预定方向飞行,研究人员希望这样的装置能帮助他们更准确地了解蜜蜂是怎样通过舞蹈来传递信息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待在蜂巢里照顾幼蜂的蜜蜂能长久地保持智力完整,但如果它们在经过一段“保姆期”后飞到外面觅食,它们就会迅速变老。仪仅两周后,觅食的蜜蜂就会翅膀破裂,体毛掉光,并丧失脑功能。那么,如果让觅食蜂再度照顾幼蜂,情况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最近发现,尽管蜜蜂的大脑很小,它们却能够学会如何识别草丛、树木和花卉等环境。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训练蜜蜂识别树木照片:当它们飞到其中一张照片时,可以喝到甜甜的花蜜;而飞到另一张照片时,则只能尝到苦涩的奎宁。经过120次训练后,蜜蜂们都学会了飞向“花蜜照”而避开“奎宁照”,  相似文献   

11.
苏然 《世界科学》2016,(4):45-46
正原来你可以测出一只蜜蜂的电容。蜜蜂很重要:它们给数十种农作物授粉,包括杏仁、可可和咖啡。由于蜂群衰竭失调(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现象,西方蜜蜂已经受到了很多关注,不过这种特殊疾病及其类似疾病只有当一个蜂群衰竭时才真正可测。而且无论如何,蜜蜂并不是蜜蜂科中唯一的重要授粉者。我们需要的是对蜜蜂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前,人们认为蜜蜂喜欢选择有更多花蜜和花粉的花朵.然而,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蜜蜂更喜欢温暖的花,因为它们需要呆在表面温度较高的花朵上来提高自身的温度.  相似文献   

13.
蜜蜂为自己造“房子”,它们是世上最杰出的建筑师。蜜蜂的蜂巢造型奇特,结构巧妙,可谓巧夺天工,很早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浓厚兴趣。蜜蜂的房子究竟一个可容纳数万只蜜蜂的蜂巢,是如何建造而成的呢?原来,蜜蜂是社会性的昆虫,不仅勤劳,也极有智慧。在蜂巢中,筑巢工作完全由工蜂来承担。工蜂不仅筑巢,同时也负责育幼、清洁、采蜜、捍卫家园、修补巢穴等工作。蜂巢所需建材,全是用蜂蜡做成的。一只12~21日龄的工蜂,其腹部四对蜡腺大致上已发育完全。成熟的工蜂们先吸足花蜜,先由其中两只工蜂以前足抓紧上面的物体,同时伸展后足让另外两只工蜂自下…  相似文献   

14.
蜜蜂喜欢温暖的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人们认为蜜蜂喜欢选择有更多花蜜和花粉的花朵。然而,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蜜蜂更喜欢温暖的花,因为它们需要呆在表面温度较高的花朵上来提高自身的温度。这就像我们刚喝了一杯热水,如果我们周围的温度太  相似文献   

15.
正蜜蜂对付炎热天气自有绝招。当蜂巢变得过于炎热时,饥渴难耐的蜜蜂就会向它们的"觅水"姐妹们求助,通过索求更多水分,解决整个蜂群的降温问题。这些"觅水"蜜蜂们飞出蜂巢,把水装在肚子里,回巢后再吐出来。其他的蜜蜂舔舐这些水,再把它喷洒到蜂巢各处,利用水的蒸发来为蜂巢降温。一些蜜蜂甚至会把水在身体中储存一段时间,就像个活体水箱。科学家认为,这样做对它们蜂巢的降温是至关重要的,不然,它们就无法在炎热天气中控制巢中的温度。  相似文献   

16.
蜜蜂为自己造"房子",它们是世上最杰出的建筑师.蜜蜂的蜂巢造型奇特,结构巧妙,可谓巧夺天,很早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7.
在非洲的许多地方,破坏农作物、损害树木的大象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现在可以用一种简单而且相当保险的方法来阻止它们的破坏活动,那就是靠小小的非洲蜜蜂的非凡本领。在过去数十年中,肯尼亚的大象数目不断上升,并由此造成了的损失惨重。这些  相似文献   

18.
对生物的认识.我们总是凭印象臆断它们的优劣.一旦形成观点便很难改变。然而,事实的真相却并不那么简单。 蜜蜂,人之所爱。它无私地给我们带来甜蜜。  相似文献   

19.
正并不是所有的蜜蜂都是社会性昆虫,蜜蜂家族里还有很多独居者。它们中有手艺精湛的"瓦匠",有勤勤恳恳的"矿工",有鬼鬼祟祟的"小偷",也有比"小偷"更聪明的"守护者"。蜜蜂(Apoidea)是个大家族,成员众多,分布广泛,随处可见。我们在公园、社区花园、树林、乡村甚至自家阳台的花盆边,都能见到蜜蜂的身影。它们大多长得毛茸茸的,像个小毛球。在后足或者腹部上经常会长出很多长毛,用来采集和携带花粉。我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14,(2):8-8
正科学家最近建立了木蜂(蜜蜂的一个科)在白垩纪末期至早第三纪开始之间(所谓的K-T界限)的大灭绝模型。此前的研究暗示,当时的开花植物出现广泛的灭绝,于是科学家推测当时依赖于这些植物的蜜蜂数量也应该剧减。但与恐龙不同,蜜蜂的化石记录相当罕见,使得对当时蜜蜂灭绝的证实难上加难。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