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的体积在膨胀,地球的直径一年伸长5毫米。地球的自转速度在减慢,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增长了百万分之五秒种至百万分之十四秒种。地球上欧洲和美洲两块大陆之间的距离以每年2.5厘米的速度相互分开;亚洲和北美洲两块大陆之间的距离以每年2厘米的速度相互靠拢。地球每年从太阳那里吸收6×10~(17)千瓦小时的能量,相当  相似文献   

2.
太阳时时刻刻向地球输送大量的光和热,地面上每年接收到太阳能量约有6×10~(17)千瓦小时,是目前全世界每年消耗能量的几万倍。利用太阳能是人类自古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但由于地面上的太阳能比较分散,又不能储存,而且其日射量随昼夜、晴雨、四季而变化,利用太阳能就有很大困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太阳能利用的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相似文献   

3.
王德焴 《科学通报》1984,29(19):1186-1186
近年来,用高空气球和天文卫星探测到在银河系中心(简称银心)区有极为强烈的正、负电子对湮灭线,它有如下的特征:它的谱线能量为510.9±0.25KeV;引力红移量极小(Z<7×10~(-4));谱线的强度为~6×10~(37)ergs/sec,或相当于10~(43)e~ /sec发生湮灭;但谱线宽度极窄,FWMH≤3.2KeV;同时,HEAO-3卫星测量到这谱线在6个月内强度减少1/3,这  相似文献   

4.
胡中为 《自然杂志》1996,18(3):160-164
Shoemaker-Levy 9彗星撞击木星的轰动事件令人类更关心彗星撞击地球的问题.接近地球的彗星尤其引人注意.1995年发现了Hale-Bopp彗星,预报它在1997年3月23日从离地球1.98×10~8km(1.98亿公里)飞越过去,可能比哈雷彗星亮10倍,甚至100倍.1996年1月30日发现的Hyakutake彗星却先飞来,3月25日从离地球1.530×10~7km(1530万公里)飞过去,成为1556年以来见到的最亮彗星.公众以目睹彗星奇观为幸,而天文学家则借此良机观测研究彗星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正水覆盖了约71%的地球表面,占人体重量约70%,在细胞里的含量可达80%.水与能量相生,维持着大至地球系统的能量循环,小至生物体的温度平衡,是天然的吸能器、储能器、换能器和传能器.水吸收了太阳辐射到达地表能量的近70%,在地球上动态吸纳释放能量的年平均功率高达60万亿千瓦(10~(15)瓦),比全人类目前年平均能量消耗功率高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6.
欧阳自远 《科学通报》1982,27(18):1133-1133
为了恢复吉林陨石在通过地球大气层前的形状、大小、重量和估算其烧蚀量,并探讨吉林陨石的辐照历史,我们对吉林一号陨石的各顶角部位选取了9个样品以及3个其他碎块样品,用低本底Ge(Li)谱仪和二维γ-γ符合谱仪,对样品中的~(26)A1(T_(1/2=7.16×10~5年)、~(60)Co  相似文献   

7.
大气边界层中强风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兴生 《科学通报》1984,29(14):865-865
本文利用北京325米气象塔的水平风速资料,对中性和非稳定层结条件下的天气过程出现的强风进行了湍流能谱、风的阵性以及风速垂直分布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冷锋过程含能区有二个,一个为20—130分钟,另一个为3—10分钟,峰值变化在10~°—2×10~(-1)米~2/秒~2之间。雷暴过程主要含能区在6—12分钟及2—4分钟,峰值变化在10~°—8×10~(-2)米~2/秒~2之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平均每秒钟约有100次雷电发生。雷电具有极大的能量,仅一次普通的雷电就可产生10万安培的电流和4×10~6焦耳的能量。这股强大的能量有时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它可以击中升空的火箭和飞机,可以摧毁和破坏高层建筑.可以劈裂粗大的百年老树,可以扭曲坚韧的金属  相似文献   

9.
章其初 《科学通报》1982,27(14):845-845
最近十几年来,采用各种粒子束诊断等离子体的研究发展很快。其中利用中性原子束通过等离子体后的衰减,可测量等离子体的线密度。该方法的优点是测定等离子体参数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和时间分辨,且对等离子体没有扰动。 本工作是用几KeV能量的氢原子束通过空心阴极放电产生的氢等离子体后的衰减,测定质子线密度。束的衰减主要是由于氢原子与等离子体中的质子之间电荷交换反应引起。能有效地测定质子线密度的范围是从7×10~(13)到2×10~(15)cm~(-2)。  相似文献   

10.
石祖荣 《科学通报》1985,30(23):1797-1797
前文我们已经报道了在10~(-5)乇(系数略,下同)下所得酞菁铜蒸发膜(α-型)的晶粒取向与分子束入射角的关系。本文介绍我们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真空度对晶型及蒸发膜形态等影响的研究结果。文中特别注意了随着真空度下降,α-PcCu向光导性较好的X-PcCu的转变过程。实验表明,在10~(-3)—10~(-6)乇下所得的是α-型蒸发膜.在X射线粉末衍射图上,衍射峰峰位和相对强度与酸糊法所得的α-PcCu完全相同(图1a、b)。在10~(-3)—10~(-6)乇范围里蒸发膜的可见光谱图形与α-PcCu的也相同,主峰波数在16.2×10~3cm~(-1)处,次峰波数约在14.5×10~3cm~(-1)处(图2)。在乙醇-二溴乙烷体系的密度梯度管里(20.0℃),10~(-3)至10~(-6)乇下所得蒸发膜的密度相同,为1.64lg/cm~3,与酸糊法所得的α-PcCu的一样(图  相似文献   

11.
林文祝 《科学通报》1993,38(3):250-250
核爆炸和撞击坑靶岩,及冲击试验产物等的熔体凝聚物称为冲击玻璃.它是外成冲击变质过程中的一种非晶态固体.从液相或直接从固相转变到固态玻璃,所历经的时间大致在10~(-7)-10~(-3)s范围内,比正常玻璃约低6-7个数量级.广布在地球表层的(微)玻璃陨石,它是地球表面撞击事件的产物.故玻璃陨石也属于冲击玻璃.自然界还存在一种非晶态聚集体,那就是来自地球深部岩浆上升接近地表或火山爆发时的骤冷相——玻璃质岩石如黑曜岩、松  相似文献   

12.
韩顺辉 《科学通报》1981,26(11):652-652
引言非晶材料的电子输运性质已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我们对稀土—铁族非晶薄膜开展了一些观察电子输运性质的工作。在对溅射的Gd-Co薄膜观察到低温电阻率反常之后,对用蒸发淀积方法制备的Tb_(36)Fe_(64)非晶薄膜,也观察到低温电阻率反常。在此基础上,我们在一般真空度(2×10~(-5)—6×10~(-6)mmHg)的条件下,制备了一组Tb_xFe_(100-x)(at.%)合金非晶薄膜,20≤x≤75,进一步探讨稀土一铁族非晶薄膜的电子输运性质。  相似文献   

13.
一、地下宇宙线的特点近一、二十年来,虽然高能加速器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宇宙线的观测和研究仍然受到广泛的重视。在高能物理方面,加速器迄今达到的能量(10~(11)~10~(12)eV)仍远远低于宇宙线中已观测到的超高能粒子的能量(10~(20)~10~(21)eV);在空间物理和天体物理方面,宇宙线的研究则具有不可能为加速器所替代的特点。宇宙线的穿透能力和到达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例如:γ射线容易被大气强烈吸收,而中微子则能穿透  相似文献   

14.
梁寅春 《科学通报》1983,28(23):1440-1440
在热管炉反应器中(HPOR)我们测量了Ba N_2O反应的化学发光光谱。观察了A~1∑,V′=1的转动微扰,并测得BaO~* A~1∑,V′=1在Ar中的振动弛豫速率为2.8×10~(-11)厘米~3·分子~(-1)·秒~(-1),以及A~1∑,V′=0的电子猝灭速率为4.7×10~(-13)厘米~3分子~(-1)·秒~(-1);在N_2中这些结果分别为5.8×10~(-11)厘米~3·分子~(-1)·秒叫和4.2×10~(-12)厘米~3·分子~(-1)·秒~(-1)。  相似文献   

15.
海水的起源距今约45亿年前,因宇宙空间群星的凝结而诞生了地球。之后因放射性物质放出的热,使地球内部热起来。诞生后经过约10亿年后,因地球内部的高温而熔化的熔石就流出地球表面,从而开始生成了地壳。这种熔岩含有水和气体,流出的时间长达35亿年之久,积蓄起来的熔岩就是现在的海和大气的基础,这就是现在对海起源的定论。这样形成的海,其面积约3亿6000万km~2,约占地球表面的70%,平均深度3.8km,全部海水的质量据说有1.4×10~(18)t。地球的全部质量是6000×10~(18)t,地壳的质量是25×10~(18)t,海的质量是约相当于地球质量的四千分之一,即约为1.4×10~(18)t,约相当于地壳质  相似文献   

16.
章竹君 《科学通报》1984,29(8):477-477
我们发现了鲁米诺-氰化钾-铜(Ⅱ)化学发光反应体系。利用该体系进行痕量铜的化学发光分析,在灵敏度、选择性和测定的线性范围等诸方面,均优于文献报道的所有其它铜的化学发光分析法。因此,本文在自制仪器上,对该体系化学发光的特性和条件进行了研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拟定了水体及血液中痕量铜的测定手续,并首次提出将化学发光法用于钢铁和矿石中铜的快速微量测定。此法测定铜的检测下限为9×10~(-12)克/毫升;线性范围为2×10~(-10)-6×10~(-7)克/毫升;对于10~(-10)克/毫升铜的测定,变异系数为4.6%。  相似文献   

17.
1983年11月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受控热核装置Alcator C的劳孙参数nτ达到了8×10~(13)秒·厘米~(-3),首次超过劳孙判据(即热化氘氚等离子体中输出的聚变功率大于输入的加热功率的条件是离子密度n与能量约束时间τ的乘积须大于6×10~(-3)秒·厘米~(-3))。 Alcator C是一座紧凑的高场强托卡马克(其大、小半径分别为64厘米和16.5厘米,设计场强为  相似文献   

18.
现在,包括钼—钾和铌—锌在内的超导化合物已成了宇宙冶金学的研究对象。众所周知,在近宇宙范围内,降落重力加速度为10~(-4)~10~(-6)d,这就是宇宙条件下与地球上区别的主要因素。失重会对结晶熔化过程以及固态和液态金属的相互关系产生极  相似文献   

19.
王水 《科学通报》1983,28(18):1106-1106
太阳远紫外和软X射线频段的观测资料发现,日冕中存在大量环形结构,其根部位于光球层强磁场区域附近,上部一直延伸到日冕中。大量观测资料还表明,有些环形结构十分稳定,可以维持若干小时甚至几天,环的直径大致维持常值,且其直径与整个环的曲率半径之比约为1:10;环内等离子体温度约为10~4K—4×10~6K,密度约为7×10~(14)米~(-3)—10~5米~(-3)。环中的磁场强度虽然不能直接观测,但其估计值约为10—100高斯。环中等离子体压力分布可用一个简单的Fourier展开式来模拟,例如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草地资源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草地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准确评估草地资源既是合理开发和利用草地的基础,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关于中国草地面积、生产力和承载力等本底数据至今为止尚没有系统的梳理.本文收集、整理了过去几十年来我国草地资源研究的各类数据,并利用1982~2011年的遥感影像(NOAA/AVHRR-NDVI)和气候数据重新估算了我国天然草地生物量和生产力及其近30年的变化.由于草地的定义、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不同,现存资料对中国天然草地面积的估算差异很大,变动范围达2倍以上(1.67×10~6~4.31×10~6 km~2),这些资料也表明,我国目前的天然草地面积在2.80×10~6~3.93×10~6 km~2之间比较合适.草地生物量的估算值也存在显著差异,平均地上生物量在79~123 g m~(-2)之间,但本文对最近30年(1982~2011年)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的重新估算结果为178 g m~(-2),在此期间平均每年增加0.4 gm~(-2).我国天然草地平均净初级生产力的估算差异更大,为89~320 g Cm~(-2)a~(-1)(平均176 g Cm~(-2) a~(-1)),但许多研究都发现近年来有增加趋势.而基于过去30年平均气候估算,我国天然草地的潜在生产力可高达348 gCm~(-2) a~(-1).另一方面,我国人工草地面积比较小,约为2.09×10~7 hm~2,但生产力高,可达天然草地的2.7~12.1倍.由于我国对天然草地缺乏有效管理,加上人工草地的比例低,目前我国草地对放牧家畜的承载力比较低,很多地方的超载现象较为严重,平均超载率估计为20%.此外,降水的不足始终是影响我国草地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和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探讨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等人为活动对我国草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