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芳 《科技信息》2007,(32):120-121
本文从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切入,论述了非言语交际的功能。从交际活动中的"人际距离"、"目光视线"、"色彩"、"体态语"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中国人与日本人的非言语行为的异同点,以便日语学习者准确地应用到语言交际中。  相似文献   

2.
邱葆珍 《科技信息》2010,(21):I0348-I0349
言语(说话的总和)作为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交际形式,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言语交际或口语交际不仅维系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同时也进化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能力,与人类科学的诸多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根据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关于言语的定义,浅析言语及言语与多学科的联系,从不同的方面对言语理论极其重要性进行理解,从中获取教益,以提高习得言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刘慧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6):70-71,88
语用失误研究是跨文化交际和中介语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对语用失误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众多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拟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的语用失误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语境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语境对交际言语的制约是由交际言语自身的特性决定的;语境制约着交际言语词语的选择;语境制约着交际言语语体的选择;语境制约着交际主体对言语信息的解码和分析;同时,语境地交际言语的制约也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5.
非言语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语言交际互为补充,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语言交际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非言语交际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经常发生因非言语交际误解导致交际无法顺利进行,引发不愉快乃至冲突的情况,成为跨文化交际中最敏感、最现实的问题。文章对非言语交际的内涵、跨文化非言语行为差异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重点探讨了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对外语教学中跨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Austin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和Searl的商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跨化交际中的话语表达和理解都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非言语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言语交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非言语交际包括诸多要素,并受到民族文化背景的影响与制约。受古代日本相对封闭的村落社会结构与言灵思想的影响,日语的非言语交际非常发达。在中日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必须重视非言语交际的重要作用,尤其要注意把握好交际过程中的各种非言语要素,中日间对于同一非言语要素的不同理解,以及日方对于某些非言语要素的独特解读。  相似文献   

8.
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非言语交际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非言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徐俊凌 《科技信息》2010,(36):169-170
人们的交际活动由语言与非言语两部分组成,但非言语行为往往会被人们忽略,而其本身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与研究不同非言语行为的表现方式以及它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起到的作用与影响,使人们认识到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从而减少交际中的障碍,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跨文化交际功能。非言语交际教学是外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外语教学。文中研究分析了非言语交际的语用特性和语用功能,并倡导在外语教学中结合非言语交际教学,以促进外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虽然猿的手势比发声更加灵活和复杂,但是,猿的手势不可能与人的手势相提并论.许多关于人类幼儿和猿的“指”的对比实验显示,人类幼儿的手势以共享意图为基础,表现为幼儿社会认知和动机的根本发展,能够与参与者建立共同注意框架、理解交际意图、参与合作性活动、转换视角.这种社会认知和动机的发展为学习语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庄财永 《科技信息》2012,(4):196-197
手势语,是一种身体语言,虽说无声,却能表达丰富的意义,它在整个非言语交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世界各国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人民对手势语的表达形式和理解也不尽相同,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时会因文化差异而造成误解,以致交际失败。因此,学习、了解手势语,可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从而更好的与他人交流。本文分三种情况通过举例对手势语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语境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语境对交际言语的制约是由交际言语自身的特性决定 的;语境制约着交际言语词语的选择;语境制约着交际言语语体的选择;语境制约着交际主 体对言语信息的解码和分析;同时,语境对交际言语的制约也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4.
由称谓看英汉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通常是交际的开始,恰当地选择和使用称谓对顺利进行跨化交际起着重要作用,英汉称谓系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有:亲属称谓泛化差异;“老”化称谓差异;敬称谦称使用差异。  相似文献   

15.
言语交际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林 《镇江高专学报》2006,19(4):104-106
借助题旨情境,模糊语言在言语交际中十分活跃,语用灵活,可使言语表达更加有效、更加睿智、更加委婉、更加灵活。应结合语境并随语随文来剖析其表象,阐释其语义,体会其言外之意和弦外之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非言语交际的定义及其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并着重分析了几种主要的非言语交际方式所存在的文化差异,以及形成其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目光控制、手势、身体姿势和动作、头部动作、面部表情、身体距离、沉默等方面,比较中英文化背景下,这些非言语交际行为的意义及感情色彩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谐音文化与言语交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谐音放在汉文化大背景中来探析它的言语交际功能。这种交际功能主要表现在:利用谐音这一文化修辞手段表达祈求幸福、美好、吉祥的愿望;利用谐音知识避开不吉利、不好、不雅的字词,从而避免不良的交际效果;利用谐音手段可以在言语交际活动中造成轻松、幽默、风趣的气氛,从而提高表达效果;利用谐音手段在特定语境中还可以起到消除化解尴尬不快的作用。文章最后还指出在运用谐音修辞手段时应注意掌握“度”,不能乱用和滥用,更不能速信谐音文化。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阅读教学虽流派纷呈,热闹非凡,实质上停滞不前,长期以来高耗低效,教学质量裹足不前。言语科学的诞生预示着阅读教学面临根本的改观。言语交际视野下的阅读是指:在特定语境条件下,读者通过文本获取意义或信息最终达成与作者交际沟通,认识自然、社会、自我的行为活动。  相似文献   

20.
非言语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首先增强学生的非言语交际意识,并通过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措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