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该文将2012年《武术竞赛规则》中竞技太极拳规则部分与2009年版本的竞赛规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新规则的变化特点。论文探讨了竞技太极拳竞赛规则的变化对太极拳技术发展的影响,包括促使竞技太极拳技术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和促进太极拳技术体系不断丰富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漆春亭 《科技信息》2007,(34):199-199
文章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分析认为太极拳是武术的一个拳种流派,且太极拳最能反映武术的总体特征。并阐述了武术的分类情况,为传统太极拳与现代太极拳的分类解析作了铺垫,从而为在现代社会有针对性、更好地发展太极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太极拳集体项目的伴奏音乐进行选择编排研究,使太极拳运动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研究认为:太极拳集体项目的音乐选编应根据太极拳不同流派选择音乐,根据音乐风格编排动作,以及对音乐的选编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是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全民体育运动形式。全民健身理念下,太极拳推广在性别、年龄上存在不平衡,锻炼目的与手段也成为太极拳运动全民发展的制约因素,相关指导队伍建设上也亟待提升。本文分析太极拳运动对于居民的影响,指明太极拳运动对于居民身体素质与技术能力、竞争意识、团队意识的影响,分析开展太极拳运动可行性、实施路径。文章以江苏省太极拳运动开展为个案,提出加大太极拳运动宣传力度,完善太极拳运动体系构建,充实场馆与竞赛制度等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5.
河南焦作博爱《李氏家谱》的发现,揭示了太极拳与太极养生功、无极养生功之间的渊源关系。首先对《无极养生功》、《李氏家谱.太极养生功》和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拳谱进行了分析,然后比较了几个流派的太极拳架,指出太极拳根源于无极养生功,即太极拳是由无极拳演化而来。期间,太极拳经历了李岩、李仲、陈王廷共创阶段,陈长兴、陈清平、李鹤林发扬完善阶段,王宗岳、杨露禅、武禹襄传播阶段。创拳地点在博爱唐村千载寺,唐村千载寺为太极拳的渊源圣地。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兵伟  赵红波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6):128-130,169
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1994-200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的13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1994-2005年中国学术期刊网文史哲辑专栏及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网站中与太极拳及其它武术拳种相关的论文和著作进行统计与分析,对太极拳的历史沿革、竞赛和普及情况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太极拳的发展现状,以期为太极拳今后发展战略的制订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在普通高校的传播有利于其传承和发展,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师生习练太极拳的群体少,积极性不高是目前太极拳在普通高校的传播现状。传播途径单一、传播内容单调枯燥、普通师生对太极拳认同度不高、师资数量及水平是影响其在高校传播的直接原因。而本应当做一门严谨系统学科来发展的太极拳,在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中却没有给与相一致的学科定位,同时教师以及学生对太极拳在思想认识上普遍存在着诸多的误区则是导致太极拳在普通高校传播困难的深层次原因。政府教育部门的督促协调、校际之间、学校民间的合作交流、专业师资人才培养、高水平太极拳教材体系建设和高校太极拳竞赛体系构建是太极拳突破制约因素,顺利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杨式太极拳作为武术拳种的一个流派,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和影响力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武术拳种或者太极拳对外交流传播的成功典型.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杨式太极拳的成功传播进行调研,运用传播学等相关理论对其传播成功之处进行阐述,分析其成功之道,为其他武术拳种的传播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浅谈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著名的拳乡河南温县陈家沟子,男女老少都会打拳,他们所练的拳法只有一种,即陈氏世传太极拳,它就是今天各种流派的太极拳之源。太极拳是一种攻防兼备,内外兼修,既对立又统一的拳种。该拳讲求“听、化、拿、发、有的放失。”讲求“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故在其招数中,都含有化,打之意识,攻防之技巧。精湛奥妙,变化无穷。  相似文献   

10.
李大鹏  常渊博 《科技信息》2009,(26):255-255
本文旨在对太极拳教学阶段和方法进行研究,为高校太极拳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太极拳教学阶段为以下阶段:基础阶段,求学生了解和学习太极拳的基本知识和运动特点;练习阶段,要求学生能掌握完整套路并进行简单的推手练习;巩固阶段,要求学生巩固提高所学技能,逐步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贯通阶段,要求学生达到意念、呼吸和动作的融会贯通,密切配合。在这些阶段的理论指导下,运用快慢结合法、高低练习法、技击法和推手对练法进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针对太极拳练习者生活节奏调节进行探完。太极拳之所以被广泛流传的独到之处,是它的健身功效。本文试从太极拳健身的另一个角度一一对生活节奏的调节进行探究。在现代快节奏高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如果没有好的生活节奏(或说规律)作保证,就没有高的生活品质,因此本文主要从生活节奏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依太极拳练习为手段来调节生活节奏,达到调节生活节奏和健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京、鄂、粤3省市竞技武术套路专业队队员为例,分别对主攻长拳、太极拳和南拳运动的运动员损伤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这些运动员的损伤部位没有显著的差异性,男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也没有显著差异性,产生损伤的主要原因是伤后继续训练和比赛、肌肉力量不足、局部负荷过重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文献资料、特尔斐法,专家咨询法、实地观察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现行高校太极拳教学中所遭遇的瓶颈及其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域出发,所应采取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研究提出以下创设适宜教学情境的具体举措:(1)应注重对高校太极拳情境性教学中教学情境设计;(2)建立高校太极拳情境性教学中教学协作关系;(3)高校太极拳情境性教学中强化对于交流互动的设计;(4)注意对高校太极拳情境性教学中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6名陈氏太极拳和太极推手优秀运动员比赛前后的ECG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如下:两组之间安静时ECG特征无明显差异,运动后的ECG在心率、ST段、QRS电压和心电轴等项指标较安静时有明显改变,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差异原因主要是由于运动项目、训练程度和身体素质等不同。实验结果提示:太极拳运动以其特有的方式改善能量供给和调节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文化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保护与传承太极拳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通过解读太极拳文化相关信息,分析太极拳文化开发的战略路径,探索太极拳文化产权、人才培养、市场开发、资金保证等相应问题,针对高校太极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具体内容进行相关研究,提出高校太极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可行性建议和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16.
女大学生普修简化太极拳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校女大学生普修简化太极拳是实施素质教育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 ,即 :能够增强女大学生体质 ,提高健康水平 ,迎合她们好静的特点 ,使自身美得到充分锻炼和展现 ,并能伴随其终身健身 .她们具有的哲学理论基础 ,更有利于简化太极拳的学习和掌握 ,实践表明 :女大学生也是十分喜爱太极拳运动的 .因此 ,建议普通高校必须为女生普修简化太极拳  相似文献   

17.
对高校开展太极拳传统养生体育项目的锻炼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高校学生非常喜爱太极拳这一养生体育项目,太极拳的特殊运动方式,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各项身体机能,并对呼吸、消化、神经、心血管等系统,以及大脑有着较为显著的保健和医疗作用,对缓解大学生因学业、就业等情况造成的焦虑情况有积极作用。建议在高校体育项目中大力开展太极拳传统养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的中老年人血清NO含量及NOS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长期规律的太极拳锻炼可以纠正和延缓中老年人因增龄引起的血清NO含量下降,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长期规律的太极拳运动明显增强老年人血清NOS的活性,进而增加NO的合成.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自产生发展以来,不断吸收中国古代哲学和古代养生文化,同时与中国古典武艺相脱离,发展至今成为一种以健身和修身为主的民族传统体育.现代的太极拳已不太适应武术竞技体育比赛,它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传统武术.因此,太极拳应从竞技武术、传统武术中剥离出来,形成自己以健身和修身为主体的东方健身体育,为其更加自由的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的理论和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0.
在观察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心肺功能影响的基础上,随机选取大连市沙河口区48名太极拳晨练者为实验组、50名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每组再划分为45~55岁及56岁以上2个年龄组,进行太极拳运动对肺活量和台阶实验影响的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台阶实验指数与肺活量明显提高(P〈0.01),其中,男子组2年龄段与对照组相比,台阶实验指数、肺活量明显提高(P〈0.01),女子45~55岁组台阶实验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认为长期太极拳锻炼对男子组的心肺功能改善明显,而对女子组相关指标的提高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