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从木里煤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含煤盆地发展模式、煤系地层沉积体系的分析,初步总结了木里煤田的煤层聚积规律。本区主要含煤地层有两套,分别为下侏罗统大西沟组和中侏罗统窑街组,其中以中侏罗统窑街组最发育、最重要。从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整个煤田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性的构造活动,对含煤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控制作用。含煤地层形成过程中总的沉积环境或地貌景观为山间盆地型的开放式泄水湖泊环境类型。从古近纪以来,喜马拉雅期的构造运动,对含煤盆地起着破坏作用,对现今煤盆地中煤系地层的分布起着控制作用。从大地构造和地层分布情况来看,木里煤田中生代侏罗系坳陷带北部的冬库、默勒位于同一聚煤带上;中部弧山、阿仓河南、江仓矿区、热水矿区位于同一条聚煤带上;南部聚乎更、曲吓尼日位于同一条聚煤带。  相似文献   

2.
依据地层学、沉积学、沉积相、岩相古地理基本理论方法,分析了宁夏六盘山群岩性组合、沉积特征、岩相古地理及垂向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确定了六盘山群是在盆地待续下沉、湖水不断加深、沉积物供给较为充足的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形成,演化受构造、物源和气候的控制,最终得出六盘山群沉积环境由氧化—还原—氧化,气候由干旱炎热—干热与温暖交替,沉积相由冲积扇—河流—湖泊—成化湖泊.至止晚期燕山运动使盆地抬升,湖泊迅速消亡,结束了早白至世六盘山盆地的这一完整的沉积演化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鸡东盆地下第三系沉积环境及聚煤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第三系鸡东盆地是一个受敦密断裂带控制的线型断陷含煤盆地。应用沉积环境分析方法,对该盆地的下第三系达连河组、永庆组进行了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分析,认为:该沉积环境为陆相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河流冲积平原沉积体系,聚煤环境为扇三角洲平原和湖泊淤浅及河流冲积平原聚煤,以湖泊淤浅聚煤为最佳环境,具有两个聚煤中心。受控盆断裂影响,煤层具有明显的分叉性和迁移性。控盆(敦密)断裂同时控制了沉积厚度和沉积相带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河南平顶山煤田山西组的沉积体系和聚煤模式。文中提出山西组下段形成于碎屑障壁海岸环境,山西组上段为三角洲沉积体系的进积部分。已组煤形成于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的上部,其发育过程明显受到基底沉积环境的控制。已组煤的聚煤作用特征是沉积基底地形高差、压实沉降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之间的平衡关系随海平面变化而变化。己组煤发育的气候条件可能属热带背景。  相似文献   

5.
万全煤田为一中生代聚煤盆地,含煤岩系为白垩系下统青石砬子组。本文通过对煤系地层的沉积特征、沉积环境和相的分析,探讨了盆地的沉积演化历史,沉积环境演变与聚煤作用的关系;并指出本区主要煤层形成于扇前和扇间冲积谷地,扇前和扇间浅水湖盆中。  相似文献   

6.
萍乡地区位于萍乐坳陷西部,其安源煤系(安源组分为紫家冲段、三家冲段、三丘田段)储量丰富。不同层段煤层发育特征差异显著,对于不同层段的成煤环境的认识不一。以安源组野外露头剖面和煤田地质资料为基础,开展了安源组3个段的沉积环境和岩相古地理分析。结果表明,安源组紫家冲段和三家冲段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海陆交互环境中的有障壁海岸堡岛体系,三丘田段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煤系的发育分布受沉积微环境控制,泥炭沼泽微相为主要聚煤场所;紫家冲段沉积期为主要成煤期,为海进背景下的海湾泻湖-潮坪成煤模式,滨海平原的泥炭沼泽是主要成煤环境,形成的煤层分布广、厚度大、结构单一;三丘田段沉积期为海退背景下的为浅水三角洲成煤模式,煤层主要产出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层较薄、灰分较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龙永煤田童子岩组第三段煤系古地理环境的形成及其演变研究,了解龙永煤田范围内各区段煤系沉积厚度在空间、时间及含煤性变化规律,为更好地掌握含煤性与煤系厚度的关系,对指导今后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龙永煤田童子岩组第三段煤系古地理环境的形成及其演变研究,了解龙永煤田范围内各区段煤系沉积厚度在空间、时间及含煤性变化规律,为更好地掌握含煤性与煤系厚度的关系,对指导今后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疆沙尔湖煤田形成受诸多种因素影响,如古地理、古气候、植物演化、地壳运动、构造发展等。新疆主要成煤期主要集中在中侏罗时期,在西山窑及八道湾组表现得尤为明显,而沙尔湖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本文介绍了沙尔湖煤田的形成与古地理、古气候、植物演化、地壳运动、构造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合水县西-宁县北部勘查区中侏罗统延安组地层厚度、煤层厚度以及展布规律的研究,分析了该勘查区延安组的含煤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合水县西-宁县北部勘查区中侏罗统延安组地层含煤性呈沿向斜轴部好,向两翼逐渐变差的趋势。区内延安组地层可采煤层共三层,即煤5-1、煤6、及煤8层。其中煤5-1层和煤8层为主采煤层。分析其沉积环境,认为延安组的早期沉积环境主要以河流相沉积为主,中期沉积主要由河湖三角洲的沉积发育而成,晚期沉积环境以泛滥平原形成的网状河相(残余湖相)为主。其中,煤5-1层发育于延安中期,以浅水湖泊沉积为主;煤8层则发育于延安早期盆地的初始充填阶段,沉积环境属泛滥盆地的岸后沼泽。  相似文献   

11.
赵育文 《科技信息》2012,(23):387-387,401
抚顺煤盆地为NNE向不对称向斜断陷盆地,含煤地层为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抚顺群,含煤三层(组),老虎台组B组、栗子沟组A组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为不稳定煤层;中部古城子组煤层结构复杂,最厚达130m,平均厚度50m。根据沉积特征分析,含煤岩系形成时,盆地高差小,湖泊体系广泛发育,河流体系仅在火山喷发间歇期初期形成堆积物,在盆地边缘可能发育冲积扇体系沉积。巨厚煤层可能形成于浅湖环境,成煤物质则来源于湖泊周缘的泥炭沼泽和入湖的河流,特别是东西两侧的河流,其异常丰富的成因除与河流有关外,还与风暴流及水下重力流等作用有关,是一种异地-微异地-原地混合堆积形成的煤层。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东部囊谦第三纪盆地沉积构造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叙述了青藏高原东部囊谦盆地的构造环境,地貌特征,地层的岩相、沉积体系、古流向等特征及盆地火山岩出露状况.指出盆地形成于走滑拉张环境,盆地沉积环境为近源、快速堆积,沉积体系不对称分布且相变迅速,物源区单一性,古流向的变化表明了盆地的不断加大及控制盆地的扎曲断裂的持续活动性.  相似文献   

13.
龙永煤田坑柄井田南区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相研究是揭示古泥炭沼泽形成的重要标志,而古泥炭沼泽是聚煤的主要场所.是恢复合煤地层沉积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龙永煤田坑柄井田南区地质资料的分析,从岩矿特征、粒度特征、层理特征、古生物特征等方面对沉积相及其古泥炭沼泽的发育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划分了三种沉积相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发展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吉隆盆地构造、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于喜马拉雅北麓的晚新生代吉隆断陷盆地,在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沉积了总厚约300m的河湖相地层。根据沉积学、碳氧同位素及控盆构造分析,结合已有的古生物学孢粉学资料,恢复了晚新生代盆地构造控制、沉积环境、气候变动及其演变过程;探讨了构造演化和气候变动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指出盆地由早期半封闭型断陷湖盆,中期开放型湖盆,向后期封闭型湖盆的演化。  相似文献   

15.
盆地构造演化沉积环境及非煤能源矿产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阜新盆地是中生代陆相断陷型盆地,由太古界、中元古界组成盆地基底。其上接受了晚中生代地层沉积,包括沙海组、阜新组两套含煤岩系,盆地的沉积充填组合反映了盆地构造演化的阶段性,而同沉积构造的演化又控制了沉积环境。通过研究盆地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论述了煤层气、砂体气、石油、地热等相关非煤矿产能源的形成条件及开发远景,并提出进一步勘探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木里煤田位于中祁连断隆带,是祁连山含煤区的主体,盆地构造演化与中生代以来整个祁连地区构造事件紧密相关。依据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煤田地质勘查报告以及钻孔等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分析了研究区中生代以来的沉降史及构造演化特征。沉降史模拟结果表明:侏罗纪缓慢沉降,至早白垩世快速大幅沉降,燕山运动导致晚白垩世整体隆升,转为抬升剥蚀阶段;古近纪以来,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而快速隆升剥蚀,随后新近纪以来又快速沉降;构造运动形成的差异性升降是沉降-隆升及煤系遭受改造的主要原因。研究区控煤构造及煤系赋存特征表现为,煤系形成之后受断裂控制呈不对称向斜或单斜状,分布于逆冲断裂下盘;向斜核部及较缓翼地层受构造破坏较小,煤系赋存稳定,为有利的赋煤区。  相似文献   

17.
基于渤海海域大量的油气勘探资料与成果,在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辽东湾拗陷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深入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古地质构造恢复、主干断层活动性和构造演化分析等综合研究,揭示辽东湾拗陷新生代断裂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拗陷发育诸多伸展走滑双重构造,多种构造样式相邻同存;研究区主要形成4种类型断裂:早期伸展断裂、中期伸展走滑断裂、晚期走滑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新生代盆地演化过程中,主要有3期断裂活动:新生代早期至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末(38 Ma),主要形成NE,NNE向伸展断裂;东营组沉积期,在NE向断裂伸展活动的基础上叠加了右旋走滑活动;新近纪中晚期(12 Ma以来),因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和区域动力学调整过程的影响,NE向断裂表现为右旋走滑活动。研究后认为,断裂的形成和演化极大地控制了油气的聚集成藏,尤其是构造演化过程中所发生的构造改造作用,肢解和改造了前期的沉积-沉降格局,在富烃凹陷中新形成的断凸和与之相伴而生的良好储层,加上高角度断层对油气运移的直通道作用,构成了凹中隆油气赋存成藏的极好配置和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18.
关于煤系沉积相模式的研究,可以重建成煤环境,对煤层预测,寻找煤气田,煤田,煤田地质勘探方案的部署,地上资源的开发及矿产的综合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应用Г·А·伊万诺夫教授的相一大地构造的方法,联系我国煤田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对不同沉积环境的煤系形成过程及其地壳运动作用的变化关系作了较系统的分析.例如对滨海煤层沉积环境及沉积相序的形成和特征;滨海煤层石灰岩顶板形成模式及地质作用控制下的动态分析;滨海煤层的分叉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综合动态分析;大陆及滨海大陆相的成煤地质作用及其对煤层原生构造变化的影响等的综合分析.从而找出煤层变化的一定规律,并进行煤层分叉的生因分类,为煤田预测,地质勘探部署以及对煤炭资源的最终评价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新疆焉耆盆地沉积环境的研究发现,其侏罗系含煤系地层具有大量深水沉积特征,与传统浅水成煤的观点相悖。依据沉积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选择渤海湾地区东营凹陷和西部吐哈盆地分别作为深水断陷湖盆和浅水聚煤盆地的标准模型,对焉耆盆地现有无机元素丰度资料作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该盆地侏罗系地层元素特征与东营凹陷很相似,由此推知其古环境在更大程度上倾向于东部深水断陷湖盆。萨胡判别分析证明,与煤共生的粗碎屑岩不是形成于河流环境,而是形成于深水浊积沉积环境。这种观点的提出突破了浅水成煤的传统观念,为进一步研究该盆地特有的沉积、聚煤模式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拓宽了煤岩及成煤环境研究的思维领域。  相似文献   

20.
沁水盆地煤系天然气系统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沁水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构造聚煤盆地,也是国内首个实现煤系天然气商业化开采的区块。盆地内石炭-二叠系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吸附能力强、含气量大,目前产能已超过20×108m3,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以煤田、煤系天然气勘探阶段积累的资料为基础,系统探讨了沁水盆地煤系天然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分析认为构造演化、埋藏史和热演化、沉积体系和水文地质条件是控制沁水盆地煤系天然气富集成藏的主要地质因素。沁水盆地两期生气都是在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发生,煤系赋存状态为印支、燕山和喜山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断裂及陷落柱发育区含气量低;区内煤层埋深呈现北部深南部浅,中部深东西部浅的特点,南部热演化程度高,煤系天然气含量大;沉积体系影响煤层的空间展布;水文地质条件关系着煤系天然气的形成和保存,弱水动力区为煤系天然气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