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口腔颌面部骨修复与重建治疗主要采用自体骨组织移植与复合骨移植等方法.由于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传统的术前研究方法耗时、耗材且不能重复.本文提出采用有限元模型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颌面牵张成骨的受力和生长状况,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颌骨生长面的应力分布规律及最大应力存在位置.医生可以在术前根据应力分布情况,确定切口位置和牵张给力大小、生长速度等,最后根据有限元模型开发出一套颌面牵张成骨的仿真软件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22,(4):52-53
骨质疏松症(OP)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骨质疏松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骨折后愈合时间延长、愈合质量差.根据中医"补肾强骨"学说,依据"补肾活血法",首次证实柚皮苷单体及其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投递系统可以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内皮祖细胞血管化机制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并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通过对柚皮苷干预...  相似文献   

3.
手脚麻木、腰腿酸软、抽筋乏力、牙齿松动、关节变形、骨折长期不愈合、以及骨痛、抽筋、乏力等是骨质疏松信号.医学界已认定单纯补钙对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病人起不到治疗作用,要想让钙重新沉积到骨骼中,还需养肝补肾,恢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手脚麻木、腰腿酸软、抽筋乏力、牙齿松动、关节变形、骨折长期不愈合、以及骨痛、抽筋、乏力等是骨质疏松信号。医学界已认定单纯补钙对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病人起不到治疗作用,要想让钙重新沉积到骨骼中,还需养肝补肾,恢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养肝补肾强筋壮骨 六味同补,治疗骨质疏松 六味藏药健骨强筋,治疗骨质疏松不再难手脚麻木、腰腿酸软、抽筋乏力、牙齿松动、关节变形、骨折长期不愈合、以及骨痛、抽筋、乏力等是骨质疏松信号。医学界已认定单纯补钙对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病人起不到治疗作用,要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目的是总结逆行交锁髓内钉结合松质骨螺钉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经验和疗效。通过对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结合松质骨螺钉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62例全部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52例,良8例;优良率96.8%。2例出现浅表感染,1例术后出现脂肪栓塞。因此,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结合松质骨螺钉能够提供坚强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用蜗牛美容已经在一些国家流行了很长时间,方法是让蜗牛在脸上爬行,通过其分泌的黏液来美白和保养皮肤.但是,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是蜗牛的种类不同,分泌的黏液中的有效美容成分不充足. 不少研究人员对蜗牛黏液进行了成分研究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尿囊素和乙醇酸,正是这些成分能起到美容作用,因为尿囊素有加速细胞生长、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乙醇酸也有去除皮肤角质的功能,能让皮肤变得更为细嫩.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7):9-9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和生产安全事故所致创伤骨折、脊柱退行性疾病,及骨肿瘤、骨结核、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骨科疾病,造成骨缺损或功能障碍患者高达350余万人,急需大量骨修复材料.骨移植已成为仅次于输血的需求量最大的移植物,而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不同温度煅烧牛骨粉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煅烧骨的骨缺损修复作用。方法:将经不同温度煅烧后的牛骨,植入新西兰大白兔颅骨的骨缺损处,分别于5、6、8、12周观察其引导骨生长的作用,检测其组织相容性,对其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出实验性评价。结果:850℃煅烧牛骨粉具有骨引导和骨缺损修复作用。引导形成的骨组织生长良好,形态未见异常。150℃煅烧的牛骨粉,虽具有骨引导和骨缺损修复的作用。但早期可见局部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煅烧骨是骨缺损修复较好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目前人工关节临床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新型人工关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介绍了本课题"高生物活性、高耐磨性人工关节"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方法:采用液相等离子喷涂新技术研发具有多孔结构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以大幅提高假体表面的生物活性及骨长入能力,同时在关节摩擦副表面沉积类金刚石薄膜降低磨损,从根本上改善人工关节假体实际应用中的两个关键界面:假体-骨界面和摩擦界面的性能,从而得到新型长寿命人工关节.  相似文献   

11.
甲骨文中的天人关系思想以“天、地、人”(“ ”)与“从、比、北、化”(“ ”)两组古文字而体现的,其中蕴含了一个博大精深的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体系,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形成具有重大的价值。甲骨文中的“天、地、人”与“从、比、北、化”若加以简化便是“化”字,“化”字孕育了太极图,形成了《易经》;《易经》又成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专家、学者在探讨东方管理哲学时往往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时代”开始探究,忽略了中国文化的“前轴心时代”的思想源头,更没有挖掘甲骨文中所蕴含的智慧。通过研究发现,甲骨文中蕴含的天人关系思想是中国文化“前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思想的出发点,并对东方管理哲学的形成产生重大而独特的影响,以太极哲学、中庸哲学、和合思想、人本思想、变易哲学为核心的东方管理哲学正在彰显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