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唐传奇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要数婚恋题材作品,其中除了那些令人扼腕唏嘘的爱情悲剧,像《裴航》、《离魂记》、《柳氏传》、《李娃传》等都是爱情喜剧,团圆结局。然而这些处于情与礼夹缝中的爱情,最终只能是与礼教无奈的融合。究其原因,正是唐代重科举、贵仙道的社会现实和唐传奇的士子创作群体两方面因素造就了风格独特的唐代传奇。  相似文献   

2.
白行简的《李娃传》作为狎妓文学作品 ,却与当时其他狎妓作品不同。它以独特的思想价值和高超的艺术特色 ,为读者创造了另一种阅读和想象的空间 ,也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 ,因而在唐传奇小说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李娃传》是一部以爱情故事为题材的小说,在唐传奇中占有重要的文学地位。而任何文学作品可以说都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或者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当时社会现状与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反过来,一部文学作品的问世又会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拟从《李娃传》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初步剖析当时唐朝的社会现状,人民生活以及民情风俗等,由此使我们从一个侧面对当时的唐朝社会发展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14,(4):34-37
莫言的小说多依托"高密东北乡"为背景,然而在不同的作品中,这片沉默而厚重的土地上不仅上演着不同的故事,也被莫言寄予了不尽相同的精神内蕴。从莫言的《红高粱》和《生死疲劳》这两部相隔二十多年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叙事风格的转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生死疲劳》从"精神家园"到"现实家园"的转变绝不是一种"下降"或"倒退",而是他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立场的又一实质性的大步前进,也是他始终保持人文知识分子精神品格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冯延巳是晚唐五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有《阳春集》传世。其中收录的十四首《蝶恋花》词向来被词家认为最能代表冯延巳词的艺术成就,也是《蝶恋花》调较早且最有影响的作品。冯延巳《蝶恋花》词,在体制上确定并完善了《蝶恋花》调的正体,在内容上开拓了迥异于花间词作而又具有深刻思想的题材,在功能上增强了词的抒情言志功能并转变了词的抒情角度,在艺术上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的抒情方式和使事用典的修辞手法,皆具有重要的词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老舍的《猫城记》一直以来都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历史上对《猫城记》的评价也多从艺术上、思想上予以否定,现在的研究多着眼于重新评价上。《猫城记》可以说是比较完整地反映了老舍早期的文化批判观念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和封建传统文化,并在文化批判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在表现手法上,《离骚》、《神曲》、《浮士德》这三部作品都将虚幻的美人作为一个象征的符号;在其化意蕴上,这三部作品对人生的意义作了整体上的发展。通过这两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窥见到中西学传统和化传统中的某些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男性作家经常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李娃身上表现了更多的女性自我意识,但其在与荥阳公子的交往过程中所体现的独立、成熟、理智、冷静、主动、掌控昭显的却是传统价值观念中的所谓"男性气质",《李娃传》的大团圆结局不仅是民间趣味的胜利,更是"男性气质"优越性的曲折表现。  相似文献   

9.
唐传奇《李娃传》产生以后,在后代不同的文学样式中发展演变,特别是到了元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和明传奇《绣襦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李娃故事从小说到戏曲的演变过程中,李亚仙、郑元和这两个艺术形象在不断地发生演变,而这些又和社会现实和故事本身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列夫·托尔斯泰三大名著的最后一部是《复活》,《复活》是他的代表作品,也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顶峰的作品。 《复活》从1889至1899年,断断续续共写了十年。这正是作者文学活动的末期。当时作者已经同他的本阶级决裂,转到了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这部作品是作者思想创作发展的总结,集中地体现了他转变后的世界观及其矛盾。这部作品的素材是检察官柯尼  相似文献   

11.
胡志亮通过生动活泼的文字和深沉真挚的表达勾勒出王云五多彩的人生,同时借文传意展现了作家与传记人物之间的通性之处,即历史超越与创新、真与关的内心追求、中华文化的守望与寄思和中华民族之复兴与强盛的情怀诉求。  相似文献   

12.
韩国古典小说《洪吉童传》中出现的海岛建国现象在韩国文学作品中较为少见,这种在远离国家权力控制的海岛上建立新国家的现象,与作者的宗教信仰、闭关锁国思想、社会存在的不平等现象以及海岛的象征意义有关。  相似文献   

13.
曹禺《王昭君》问世后,曾经引起强烈的反响,继而又陷入沉寂。作为昭君戏系列中的一部作品,对它的种种论著给我们提供了多样思路,对该剧研究成果做一个综述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草蛇灰线"是中国小说艺术中一个独特的创造,经由曹雪芹的意匠经营,将之发挥到一个超迈往古的神奇境地。结合《红楼梦》评点史料,梳理"草蛇灰线"在书中的作用,可将《红楼梦》之"草蛇灰线"分为隐线、隐喻、隐设三种。  相似文献   

15.
《傅抱石传》是我国当代传记作家胡志亮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作者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一代国画大师傅抱石的一生,在塑造传主形象上,作者用了多样化的创作手法:一是通过细腻传神的细节展示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心理描写窥探人物性格;三是通过典型性事件凸显人物品格;四是通过侧面描写展现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牛郎织女故事与董永七仙女故事,这两个故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盘根错节地扭结在一起,相互共融.其实两者的起源与主旨并不相同,牛郎织女故事起源于古人对星象的观察,而董永七仙女故事产生于汉代,因汉代推崇孝道教化,在牛郎织女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广为流传,但魏晋至隋唐朝时期又被牛郎织女故事影响而受到抑制,直到宋明以后,这两个神话故事才明显区分开来,独立发展成两个不同的多姿多彩的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人名英译的文化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人名负载着凝重的汉语言文化信息,是汉语言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英译的一大难点。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场面浩大,涉及人物数百,翻译起来难度很大。小说的两个著名英译版本在翻译这些人名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文化缺损。针对此问题,在介绍汉语姓名系统的基础上,对杨、霍两个译本中人名的翻译进行分析,找出人名英译时的文化缺损,并探析这些文化缺损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故事新编》是鲁迅作品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尤其是其语言的运用,建构起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本文力图通过对《故事新编》语言使用上的特色从表层到深层进行深入剖析,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新编》所蕴涵的寓意。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堪称是一部有关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怎样让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传到西方,让欧美国家了解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通过对《红楼梦》霍译本中人名和典故译例的分析来探讨其跨文化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试论《干校六记》的表现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干校六记》一书的表现手法,可概括为精巧的白描、精致的叙事和精彩的议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