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铀尾矿库区地下水铀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铀在地下水中污染迁移规律的分析,探讨了已有地下水污染的数值模拟,筒述一些有效控制铀对地下水污染的方法及其治理措施,旨在为我国铀尾矿库区放射性污染地下水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几种地下水污染原位处理技术,简述了其优缺点,对各种原位修复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对比,并探讨了集中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全国地下水污染学术研讨会将于2008年11月底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会议主题包括: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地下水污染场地调查;地下水污染调查与取样技术;地下水有机污染测试技术;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物理试验与数学模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与区划;地下水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前,各项任务研究进展顺利,课题目标设定基本合理,课题组各项研究按照任务书计划安排有序实施,部分研究工作已经提前开展。在技术示范场地选择方面,课题组确定了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白庙村南的一处垃圾填埋场和浙江省海盐县西塘桥镇海塘村一处养殖基地作为该课题的2个技术示范场地。目前已经开展了基础信息收集、场地水文地质状况勘查、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地下水水质监测,完成了微水试验和渗水试验,获得了水文地质参数。这些信息和数据为课题组开展实验室研究和现场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提供了基础和支撑。在试验研究方面,以示范场地为研究背景,课题组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为开展实际场地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修复技术示范奠定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地下水氮污染修复材料和地下水氮污染修复技术开发。在地下水氮污染修复材料方面,课题组研究开发了3种修复材料,包括一种硝化细菌碳源材料、一种氧化剂缓释材料释放材料和一种生物-化学联合修复材料。在地下水修复技术方面,课题组创新性提出了两种地下水修复技术工艺,一种是基于北方埋深较深的地下水污染修复的非连续渗透反应强地下水污染原位处理技术,该技术在传统渗透反应墙基础上,针对北方地下水埋深较深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以注射井阵形成的地下水修复系统,该技术具有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处理较深层地下水污染问题;多级准原位地下水修复系统,是该课题研发的一种新型地下水技术,该技术集湿地处理技术、渗透反应墙技术和地下水井灌技术为一体的地下水修复系统,其具有建设与运行成本低、易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扰动小、灵活性强、适应性强的优点。在成果产出方面,目前,课题组申请专利5项,获得授权专利两项,提出创新技术两项,投稿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论文3篇。  相似文献   

5.
地浸采铀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浸采铀工作中,无论是采用酸法浸出还是碱法浸出,都对地下水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污染。随着"绿色矿山""和谐矿山"概念的提出,地浸铀矿山地下水污染物的综合治理迫在眉睫。在介绍地浸采铀矿山地下水污染的实时监测与污染范围确定方法研究现状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地浸采铀矿山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的方法,如净化法、沉淀处理法、吸附法、有机溶剂萃取法及膜处理技术等,对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我国存在大量的地下水污染场地,给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带来了严重威胁。对我国地下水污染场地划分为4大类,15个亚类,为制定不同地下水污染场地的管理、控制和修复规定提供了依据;对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建立地下水污染的预警系统,为污染的预防奠定基础;最后介绍了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并对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控和治理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北天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进行硝酸盐氮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试验研究。通过抽水试验、示踪试验和碳源投加试验,分析了对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能力及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获得了指导后续地下水修复试验及数值模拟预测的水文地质参数,试验场区的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为195.3 m/d,导水系数为781.3 m2/d,给水度为0.167°。在碳源投加试验运行初期,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去除率就已达到45%以上,投加碳源后对地下水硝酸盐氮反硝化作用有很好的强化效果。试验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为类似试验研究积累了成功经验,可为地下水原位修复工程应用及推广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电动-可渗透反应墙(EK-PRB)技术是电动修复技术与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的组合,可应用于铬(VI)污染土壤的修复;实验在PRB中设置一组通过变阻器相连的铁质被动电极,电动修复的外电场在被动电极中诱导出电势差,使得一个被动电极被氧化释放出Fe2+离子,另一个电解水产生OH-离子;Fe2+离子将电迁移进入PRB的Cr(VI)离子还原成Cr3+离子,而OH-离子与Cr3+离子反应生成Cr(OH)3沉淀将铬固定在PRB中;实验还通过改变两个被动电极之间的电阻,利用聚焦现象研究EK-Fe2+-PRB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EK-Fe2+-PRB技术可原位产生Fe2+离子将Cr(VI)有效地还原和拦截在PRB中,且PRB中的沉淀物不能阻止Fe2+离子的释放和迁移;电压梯度阱效应引起的聚焦现象虽然可有效地将Cr(VI)富集和暂时拦截至PRB中,但其单独作用无法实现对Cr(VI)的持久拦截。  相似文献   

9.
傍河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地下水修复技术方法众多,有着不同适用性和优缺点的情况,对不同的污染场地类型国内外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筛选机制.本文引入IOC(importance order of the criteria)筛选法,以地下水修复技术的修复成本、修复时长、技术有效性、技术可靠性、工人保护及人群保护为筛选指标,以吉林市某废弃工厂为研究区,在结合地下水污染调查和地下水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场地地下水的修复目标污染物,根据场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目标污染物特性,结合抽出处理、曝气技术、渗透反应墙等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特点,筛选出合理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案.结果显示,场地地下水中苯并(a)芘的致癌风险超过单项污染物的可接受致癌风险限值,确定为修复目标污染物.经过IOC排序法分析确定,在有效性优先条件下,抽出-生物反应器法是理想的修复技术;在经济优先的条件下,地下水曝气技术适用于该场地的修复技术;综合有效性和经济优先2种条件,组合技术抽出-生物反应器法结合地下水曝气技术适宜于该场地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各种有效修复地下水污染的方法被广泛研究.介绍了地下水的污染概况、污染物的种类和危害以及修复技术和研究现状,对碳纳米管在吸附去除地下水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李瑞  肖琼 《广西科学》2018,25(5):544-552
【目的】岩溶地下水由于储量相对丰富,水质优良,是良好的供水水源。因此,揭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能够为保护和利用岩溶地下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里湖地下河为研究对象,于不同季节对里湖地下河上游到下游的河水进行水化学分析。【结果】里湖地下河水主要阴离子为HCO-3,主要阳离子为Ca2+,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离子为Cl-,NO-3,SO2-4;各离子浓度从上游到下游变化不一致,总体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季节变化体现在雨季离子浓度偏低,旱季偏高。【结论】地下水地球化学组成受控于碳酸盐岩的自然风化溶解;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的输入,降雨的稀释作用是影响水质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地下河自身存在的自净能力使得污染物浓度降低,尤其是甘田坝到小龙洞洞穴伏流段水体中部分污染物的浓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顶板砂岩富水性的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并以山东裕隆集团唐阳煤矿631综放工作面瞬变电磁法探测为例,分析了矿井瞬变电磁法在探测工作面顶板富水性中的应用。通过井下探放水钻孔及实际揭露资料验证,该方法探测工作面顶板富水位置和范围是非常有效的物探方法之一,能为井下水害预报和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岩溶台地高压富水特长隧道精细化勘察应在收集和分析区域地质资料、前期勘察成果、前人研究成果及类似工程案例的基础上,找出主要的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调绘和地球物理探测,在此基础上构建地质模型,并采用有针对性的水文地质钻探、工程地质钻探、现场监测与测试及数值仿真等方法与手段,对地质模型进行验证、丰富与优化。本文以G59呼北高速张家界至官庄段沅古坪隧道为研究对象,为了查明岩溶台地高压富水特长隧道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测绘、地球物理探测、地质钻探及工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精细化勘察的探索与研究,提出了精细化勘察技术思路。根据精细化勘察技术思路,细分隧道区域的地下水系统,划为17个地下水系统,隧道穿越9个地下水系统,采用空气潜孔锤-孔内电视复合方法查清了大湖村段水文地质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解析法和数值法预测了隧道涌水量,隧道涌水量在150mm降雨量条件下为26.93×104 m3/d,评价了突水突泥风险,在大湖村岩溶泉系统及柏杨坪岩溶地下河系统为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4.
某地下水封洞库工程是国内首个原油储存洞库工程,该洞库工程具有明显不同于常规地下工程的特点.本文以该洞库工程的施工环境为基础总结了工程的施工难点,并从洞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8个技术要点出发,对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实际工况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同时对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特色之处作了总结.研究表明,地下水封洞库施工组织设计能指导工程建设,有利于缩短施工期,改善施工质量,通过成本控制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本文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沉箱工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沉箱工法在开式沉箱的基础上 ,进行了施工工艺的改革 ,产生了气压式沉箱 ,在有地下水的地区 ,进行挖掘作业时 ,通过向沉箱底部作业室注入加压空气 ,排开地下水 ,形成一个干作业面 .不仅改善了作业环境 ,提高沉箱的承载能力 ,由于未进行降水 ,不对邻近的建 (构 )筑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密度电法对葛亭煤矿矿井采掘工作面进行超前探测。结合其地球物理响应特征,通过数据采集,相对富水性判别,即时成果显示形成以"高密电法仪"为核心的采掘工作面水灾预防技术,实现掘进工作面前方富水性预测。为井下工作面的水害预报和防治提供可靠依据,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细水雾灭火技术作为一种较为现代的灭火技术正被广泛的应用于隧道(地下通道)的灭火工作中。本文利用FDS模拟研究证实了成都某商业区地下通道(隧道)中细水雾灭火技术的有效性。细水雾灭火应与机械排烟合理有效的结合才能够达到最佳的灭火效果。  相似文献   

18.
原位溶浸采矿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钙芒硝盐矿溶解渗透试验、油页岩及不同煤种热解试验研究基础上,发现矿体溶解或热解过程中,矿体中固体骨架、孔隙结构以及渗透性随溶解时间或热解温度不断衍化的规律特征。根据试验结果,结合理论分析,初步建立了原位溶浸采矿的理论架构、本构规律及耦合数学模型,为不同矿床原位溶浸开采理论建立及工程模拟,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通化矿务局八宝煤业属高瓦斯矿井,采用水采方式进行采掘,加之地下自然涌水,因此井下出水量大,井下自动化排水系统的应用显得尤其重要。针对八宝煤业井下排水情况,本文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采用先进的PLC控制核心,配合各类精确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技术,对井下涌水和排水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精确地实时监控。实现井下排水系统无人值守,完成了八宝煤业井下排水系统的自动化改造。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定量研究流域内井工矿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采用Mann-Kendall-Pettitt方法检测窟野河1966—2009年年径流的突变点,利用水文模型(SWAT和SWAT-VISUAL MODFLOW)定量计算井工矿开采对窟野河流域1997—2009年径流及2009年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工矿开采是该时期径流锐减及地下水疏干的主要原因,其对年径流减少的贡献量为24.20 mm,占总减水量的64.16%,对地下水的影响量为4.09×10~8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