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了氯化钠和热水预处理对黑桦木材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对黑桦木材干燥缺陷和干缩特性有影响,对干燥速度基本无影响,经氯化钠处理的黑桦木材对各项性能改善效果更好。未处理材、热水处理材、氯化钠处理材的初期开裂等级均为1级;截面变形等级分别为3级、1级、1级;瓦弯变形分别为1.62mm、0.87mm、0.43mm;氯化钠处理黑桦木材的平均体积干缩率较未处理黑桦木材降低了20.83%,并且差异干缩最小。根据干燥特性相关数据,初步拟定了25-30mm厚黑桦木材干燥基准。  相似文献   

2.
对雷州产的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 Hook f)、隆缘桉(E.exserta F.Muell)及雷一桉(E.Leizhou No.1)的木材进行了过热蒸汽干燥试验。干燥时干球温度高达110℃,湿球温度保持100℃。结果表明,隆缘桉与雷一桉比柠檬桉难干,心材比边材难干。 试验前曾运用分析弦向干缩系数对径向干缩系数比值的方法,预测在干燥期间木材可能发生应力开裂的含水率阶段。分析表明,在木材平均含水率降至30%以前,隆缘桉与雷一桉木材的弦,径向干缩系数比的比值远高于柠檬桉,心材的比值远高于边材。分析的预测和干燥质量相符合,即,隆缘桉与雷一桉板材中出现的应力开裂显然地多于柠檬桉;心材部分出现的应力开裂显然地多于边材。 对柠檬桉的气干材与高温干燥材的一部分力学性质作了对比测定。结果是:两种干材的顺纹抗压强度、静曲抗弯强度和静曲弹性模量的差别不明显,但高温干燥材的冲击韧性比气干材的小6%。  相似文献   

3.
木材的干缩特性及其干裂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烘干法研究了荷木(Schima superba)和栲木(Castanopsis sp.)的干缩规律和干裂势,为制定合理的木材干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立地条件对拟赤杨人工林材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立地条件拟赤杨人工林木材材性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立地条件与拟赤杨人工林木材材性存在密切的关系.拟赤杨人工林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差异干缩和除冲击韧性以外的其它力学强度指标均随着立地级的提高而减小,木材冲击韧性随着立地级的提高而增大,拟赤杨人工林木材密度、干缩性和力学强度的波动性随着立地级的提高而减小.经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立地级对拟赤杨人工林木材密度、差异干缩和大部分力学强度指标影响极显著或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我国陆续从智利等国家进口了辐射松木材。为提高木制品质量,缩短干燥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我们采用常压过热蒸汽作为干燥介质,对辐射松木材进行干燥处理,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本文是生产性试验的初步小结。 一、试材 1.试材来源于智利。被干试材已开锯成1440×93×50mm(长×宽×高)。试材初含水率在100%以上。 2.试验前用五块试件作代表,对试材的公定容积重作了测定,平均容重为0.417g/cm~3。 3.试验前采用南京林产工业学院提出的方式,对试材的干缩系数进行了测定与分析,见表1。  相似文献   

6.
干燥过程中马尾松板材干燥应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木材干缩元件、弹簧和阻尼器构建马尾松板材干燥应变模型,并采用改进的切片方法来分析干燥过程中木材的自由干缩、瞬时弹性应变、黏弹性应变和机械吸附应变的变化规律。在模型中引入与木材含水率密切相关的干缩元件,解释各层的干缩差异是产生干燥应力的源动力。结果表明,黏弹性应变和弹性应变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机械吸附应变由应力和含水率变化共同作用产生,木材干燥结束后产生的机械吸附应变是干燥各时期机械吸附应变的叠加;机械吸附应变的大部分在干燥前期产生。表层干缩差异达到最大的时间可以作为判断干燥基准变更的时间,当表层干缩差异达最大值以后可以加快干燥速馊。  相似文献   

7.
将木材干燥过程中的总应变分为自由干缩、瞬时弹性应变、黏弹性应变和机械吸附应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木材干燥应力模型。应用此模型,只需要在干燥过程中测量出木材的分层含水率和干缩率,便可较准确计算出木材干燥应力应变。通过对30 mm厚马尾松板材干燥过程中总应变实际测量值与模型计算值的比较,验证所建模型计算出的木材干燥应力应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硬阔叶材,密度大、材质硬、干缩量大、水分移动慢。干燥时容易出现开裂、并且干燥时间较长。所以这一类木材在干燥前要进行适当的汽蒸处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指数改进模型估算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和木荷(Schima superba)生长旺盛期(春、夏、秋季)的光合参数特性。结果表明:米槠、丝栗栲、木荷光饱和点春季最小,分别为1 241.25、1 245.93、1 366.49 μmol/(m2·s); 最大净光合速率夏季均最大,分别为3.78、5.39、7.20 μmol/(m2·s)。木荷春季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均大于米槠和丝栗栲。在夏季和秋季,木荷和丝栗栲光饱和点均大于米槠; 木荷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大于米槠和丝栗栲,且在秋季其最大净光合速率仍大于米槠。综合比较得出:木荷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和光环境适应能力,其次是丝栗栲,米槠较差。  相似文献   

10.
超高温热处理对水曲柳板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窑式常压和罐式带压过热蒸汽对水曲柳板材进行超高温热处理,研究了两种热处理方式对木材平衡含水率、尺寸稳定性、吸湿滞后及干缩系数的影响,分析了两种热处理方法使木材稳定性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两种热处理均可降低木材的平衡含水率,但罐式带压热处理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木材在使用中的平衡含水率,减小木材使用环境的相对湿度变化对木材含水率的影响,降低木材干缩系数,更有利于提高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提高处理温度可以减小热处理材的吸湿滞后,罐式带压热处理材比窑式常压热处理材的吸湿滞后小。  相似文献   

11.
高温干燥对杨木主要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高温干燥对木材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和横纹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材经高温干燥后的顺纹抗夺强度和横纹抗压强度大于气干材。木材的变形随干燥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强度随干燥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木废料能源联合干燥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木废料能源联合干燥短周期工业材的场木、以以及常用硬阔叶材的作木等。结果表明,联合干燥工艺是可行的,干燥后的木材含水率均匀,应力小;与常规蒸汽干经,干燥周期短,干才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建筑门窗、地板,墙板、家具等行业。  相似文献   

13.
水曲柳厚板材的高温干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高温干燥法已经广泛地用来干燥针叶材及易于干燥的阔叶材。但是,极少见到关于此法应用于难干阔叶材的资料,例如水曲柳的干燥。 作者用5厘米厚的水曲柳板材进行了一系列高温干燥试验(湿球温度保持在97℃,干球温度达110℃),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在试验中,观察了木材对不同介质条件的反应、“波动处理”的效果及干燥过程中木材色泽的变化,并测定了木材内部逼度的分布情况。木材含水率从31%降至10.6%所需的干燥时间为52小时,从42.7%降至15.2%则需99小时。 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窑干法相比,高温干燥法在不发生端裂,表裂、蜂窝裂及扭曲的情况下大大缩短了干燥时间。 本文对某些干燥机理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个参考基准。  相似文献   

14.
手工切片识别悬铃木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品材树种识别中,制做并观察木材显微切片是一种常用而可靠的方法.作者尝试了用单面保安刀片切制显微切片的技术:通过充分软化、仔细修整切面、反复耐心切制,最后从多片切片中优选出最佳切片的方法制成的切片,可基本满足树种鉴定要求.同时辅以宏观构造特征观察以及木材密度、干缩性等物理性质的测定,完成木材识别.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产自浙江南部的栲属Castanopsis(D.Don)Spach.(壳斗科Fagaceae)一新种—— 陈嵘栲C.chenyungiana Z.P.Lei,Z.H.Chen et X.F.Jin,详细比较了新种与近似种米槠C.carlesii(Hemsl.)Hayata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两者区别明显.  相似文献   

16.
<正>在分析橡胶木材材性的基础上,对三种规格——2cm、3.5cm和5cm厚度的橡胶木板(湿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小型干燥试验,得知橡胶木材的干燥特性和适合该三种规格的干燥工艺,还讨论了多种干燥方法及处理条件对于橡胶木材干燥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正>测定了三座侧面通风型干燥窑内的气流循环速度,发现循环速度的分布极不均匀,但有规律。速度变化的一般模式如下:沿窑身高度的纵轴由上往下,风速由低而逐步增大,到最大值后逐步减小,在稍高于风机边缘上部的纵轴中点处风速最低,然后气流改为与以前相反的方向流动,重复上述模式的速度变化。一般认为,此种型式的干燥窑,由于风速的严重不匀,会影响材堆内各处的木材干燥的均匀性。但三座窑内分别进行的以常压过热蒸汽为介质的干燥试验的结果和方差分析表明,沿材堆高度、宽度与长度的差异不显著,即气流循环速度分布的不均匀对干燥的均匀性无实质性影响。设想的解释是:1、在以过热蒸汽为介质的干燥过程中循环速度大于测得的空气速度;2、从木材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汽使循环速度有所加快;3、从较湿木材中出来的水蒸汽提高了较干木材的表面平衡含水率,因而降低了较干木材的干燥速度。  相似文献   

18.
<正>对马尾松(针叶材)、水曲柳(环孔材)、胡桃楸(半散孔材)和色木(散孔材)四个树种的正常材弦切小试件(顺纹高7毫米,弦向40毫米,径向40毫米)分别以100、80、60和40℃四个温度水平干燥,并作初状态为水饱和与半干材的比较(水曲柳为生材状态),干燥前经汽蒸1小时同不汽蒸的比较,干燥后再原温吸湿和拟霉天气候吸湿的比较。获知了温度、汽蒸处理,含水率和树种对尺寸变异性影响的规律性,并发现木材尺寸正一反向变化时具有滞后现象。文章还讨论了“干裂势”定义对于窑干工艺的适应性,并根据试验结果讨论关于纤维饱和点和干燥过程中的应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干缩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干缩为硬化水泥浆体中水分的损失,如蒸发、干燥等过程引起的体积缩小变形.本文主要研究水泥混凝土的干缩机理.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阐述了分析干燥应力的热弹性理论,推导了本构方程和平面干燥应力问题的有限元计算公式,并计算和测定了水曲柳板的干燥应力。其结果表明:弹性解答适用于分析干燥初期的应力状态;应力最大值在中央剖面的上下边界处,木材的干缩过程存在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