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0):110-115
马克思的自然观破除了旧哲学自然观的抽象性和非现实性,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马克思克服了传统旧哲学在观念范围内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局限,探讨了造成生态危机的世界观、认识论和社会历史根源。在马克思看来,传统哲学的观念建构论是造成生态危机的世界观根源;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错位的认识论根源;资本生产方式是导致生态危机发生的社会历史根源。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它为破解当代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导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现代西方过程哲学的独特之处,研究了过程哲学对于解决生态危机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因。首先指出,空间的宽容性使过程哲学不同于以往的过程思想;其次以过程哲学的视角分析了生态思想的历史;最后,从现代生态运动的现实和生态危机的现实揭示过程哲学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在广度上进入了全球性阶段,在深度上进入了关系人类存亡的新阶段。哲学作为方法论在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中正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有些学者认为,生态问题是关于人类未来的传统哲学问题的一个方面。哲学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实现其预测功能。对现代形势的哲学分析,可以在一般方法论水平上阐明生态危机的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一种不同于科学主义和文化主义的历史实践论视角对生态问题的本质、根源以及治疗做出考察,探讨现代性与生态危机之间的内在关联。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自身的生存危机和发展危机。生态危机遵行现代性实践的总体性逻辑,其根源在于现代性实践的过度与局限。生态危机治疗的关键在于现代性实践的全方位转变。生态危机与现代性之间的关联昭示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困境和风险。启示在于西方现代性的文明模式不能是普世性的,同时人类要走出生态困局,必须认识到现代性的根本误区在于实践上的过度与类价值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生态危机与人性危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危机从表面看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恶化,其实质则是人性的危机,是人对自然的恶。造成人性危机的原因是现代性对欲望的放纵以及欲望对人的奴役。把人从危机中拯救出来要求重建人的自然性,确立人关爱自然的人性。  相似文献   

6.
以东亚的季风气候和农业文明为生态背景产生的中国古代哲学中有着丰富的生态意蕴,它们对人、自然、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往往立足于各自特有的宇宙观,表现于经典的字里行间和各种伦理戒律,在生态危机不断蔓延的今天,对中国古代哲学生态思想的挖掘有着重要意义,它们因为有着迥异于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关注点和方法论基础,因而在应对现代生态危机时,在伦理道德建设和实践建设上都是重要借鉴意义的思想资源,对构建现代生态哲学亦不乏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哲学的生态思想及其对构建现代生态哲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亚的季风气候和农业文明为生态背景产生的中国古代哲学中有着丰富的生态意蕴,它们对人、自然、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往往立足于各自特有的宇宙观,表现于经典的字里行间和各种伦理戒律,在生态危机不断蔓延的今天,对中国古代哲学生态思想的挖掘有着重要意义,它们因为有着迥异于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关注点和方法论基础,因而在应对现代生态危机时,在伦理道德建设和实践建设上都是重要借鉴意义的思想资源,对构建现代生态哲学亦不乏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技术哲学视阈中的生态文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文明缘起于生态运动和"替换技术论";它是延续工业技术及其文明、建构生态主体、关注"自然-社会"生态、现实性和未来性相统一的新文明;面向生态文明的技术批判应该扬弃技术决定论传统、秉承社会决定论旨趣、实现生态文明论转向;创建生态文明的技术建构要修正既存技术,建构生态技术体系,构建生态政治,保障生态技术运行,重建"生命共性"理念,为生态技术的建构和运行提供哲学基础;要开展转向生态文明的技术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工具技术理性无度扩张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生态理性的成长将引导全球生态文明的展开。生态理性是智性分析与悟性体验相统一的综合性思维方式;遵循最优化价值原则;追求限度性和谐生活方式。生态理性在现实中发育、成熟的可能性突出存在于在以下方面:人类对自身理性边界的认知日益清晰,工具理性的极端发展趋势被控制;全球性生态危机戳破了市场万能的神话,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冲突不断加剧;生态问题日益政治化,成为阻断资本与工具技术理性合谋的重要力量;生态理性支配下的文明方式曾经并正在局部地域展开。  相似文献   

10.
工具技术理性无度扩张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生态理性的成长将引导全球生态文明的展开。生态理性是智性分析与悟性体验相统一的综合性思维方式;遵循最优化价值原则;追求限度性和谐生活方式。生态理性在现实中发育、成熟的可能性突出存在于在以下方面:人类对自身理性边界的认知日益清晰,工具理性的极端发展趋势被控制;全球性生态危机戳破了市场万能的神话,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冲突不断加剧;生态问题日益政治化,成为阻断资本与工具技术理性合谋的重要力量;生态理性支配下的文明方式曾经并正在局部地域展开。  相似文献   

11.
休闲、信仰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耳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0):74-76,89
休闲不是简单的放松、娱乐、玩.通过对历史上休闲与宗教之关系的梳理及对休闲之深层意义的探讨能够看到,在更本质的意义上休闲是我们形成自己信仰的一个基础,从而跟人类最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休闲中建立信仰要求我们对自己的欲望有一定的节制,但这跟休闲理论中经常强调的自由要素并不相悖,甚至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2.
生态美学偏至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生态美学研究中出现一些偏颇,在基本概念、阐释行为、实证研究和哲学品位四个方面均有"硬伤","热点"背后潜藏着危机,因而须对生态美学的发展作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文明与自然--论现代性境域中的生态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以文明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而秩序又是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所以,对于秩序的追求同样构成了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现代性所追求的秩序主要是人的理性建构的产物,而自然则是游离于理性之外的。固而在现代。自然被当作了混乱之源,成为征服与改造的对象,从而连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为了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就必须使文明走向自然。  相似文献   

1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理性批判同资本主义制度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示出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是造成环境问题与生态危机的关键性因素。他们认为,定位科学技术的生态学效应应着重分析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功能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生态危机的宗教根源--莫尔特曼生态思想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磊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9):16-18,35
莫尔特曼认为,用"生态灾难"来描述当今的生态危机是准确的,因为当今的生态危机是整个系统的危机,不仅是人类自然家园的丧失,而且也是人类精神家园的丧失.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的错误的上帝观,即人认为因为其与上帝的相像而自认为是自然的主人,为此,他提出人类的自然化,认为自然具有主体性,而人类才是客体.莫尔特曼的生态思想突破了传统教会对待生态环境的主要模式,既不是简单的伙伴模式,也不是管理模式,更不是统治模式,而是人与自然充分和谐的生存共同体.这种以生态方式去思考和行动,对于人类改善自我意识和洞察力,对于基督教在现代发展中的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思考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贝特的"迟半秒"实验以及魏格纳的副现象论直接威胁了自由意志的本体论地位,引起了"自由意志危机",但国内外许多著名学者通过新的解读认为这些并不能证明自由意志不存在,其中蒂莫西.奥康纳的自主体—因果力理论则是独树一帜的。他关注的是行动的整个因果链及其解释,从本体论的角度讨论了自主体的原因作用和理由的解释相关性,认为自主体具有基于突现属性的自主体—因果力,是行动产生的原因。但该力具有概率性的结构化倾向,理由则从因果上构造了自主体—因果力并为该力发挥选择作用限定了范围。该理论对因果关系的形而上学问题、心灵的动力学问题以及行动哲学中的行动解释问题有所启示,不失为解决自由意志危机的一种系统而有深度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第一生产要素:形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生态环境危机是由人类过度的生产活动造成的,人类的生产活动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而生产方式又是由"第一生产要素"决定的,由此得出一个推论:"第一生产要素"是认识生态环境危机是如何形成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逻辑推理和人类发展历史的实证分析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并提出了现在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所应面对的不同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部少数民族宗教的生态观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区,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与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宗教的生态观之关系密切,西部少数民族人民对西部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西部大开发应该充分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宗教生态观,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地球生态环境的剧烈恶化,造成生物的多样性迅速减少,这使人类也面临着生存危机,而人类又在全力改造自身的营养和医疗水平等生存条件,使目前人类的生存环境达到了极其优越的程度,从而使自然选择对人类的作用松懈到了极点,导致人类出现了遗传病种类和患的数量剧增,生育能力下降,抗病机能骤减等多种不断退化的现象,从而使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受到了严重威胁。并且这种现象正在日益加剧,却又无法逆转,使人类逐渐走向深渊。据此本作提出了人类的最终归宿是走向终结的观点,并阐述了通过应用环境生物技术改善地球环境、以人工选择代替自然选择等对策,可以防止人类的退化,延缓人类的终结。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世界"的伦理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网络的伦理问题显得更加突出,规范网络行为加强伦理建设已成为人类的共同责任.在此讨论伦理模型式的建立,分析禁止行为的违规表现,提出信念、责任、无害、信用、法规等多维原则的伦理构建.通过原则实施、规范功能的发挥争强化手段搞好网络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