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佛坪保护区GIS管理系统为例,介绍了基于GIS技术的自然保护区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通过GIS管理系统在保护区科学研究。巡护监测、森林防火、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展示了利用GIS卓越的可视化技术和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可得到适宜动物生存的空间区域、生境质量等级分布等信息,准确地预测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人类活动干扰的分布特点和干扰强度的差异,使管理人员直观地了解野生动物种群动态以及栖息地干扰现状等.文章亦根据佛坪保护区的应用经验讨论了GIS技术在保护区信息化管理应用中的限制因素和应用前景,可为其他同类型自然保护区应用GIS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多样性及动态监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对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进行了监测调查,发现3种鸟类新记录,使本地区国家级保护鸟类达到31种,3种珍稀兽类数量增加.结合以往资料分析了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比较了不同时期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特点,得出保护区内的珍稀野生动物得到了有效保护,物种和数量均有一定程度增加.提出了在保护区内中实施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长期动态监测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武夷科学》2019,(2):146-152
通过对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猕猴种群数量、取食情况、危害作物及行为习性等栖息规律的调查,针对猕猴数量增加和周边山地的不断开发,猕猴危害周边村民农作物增多的现状,提出制定危害补偿办法、扩大保护区域面积、开展赔偿保险业务试点等保护管理措施,为更好地保护猕猴资源,有效化解野生动物保护与周边村民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提供科学依据与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马建华 《大自然》2021,(1):22-26
丹顶鹤仅分布于东亚地区,而且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丹顶鹤西部种群目前呈现数量锐减的趋势.为了保护这种世界上珍贵的野生动物,我们的动物专家在扎龙保护区内划定了繁殖地,对丹顶鹤开展了一系列野化试验,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概述了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特点和演变趋势,分析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面临的主要压力,并从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驯养繁殖、控制非法贸易、开展狩猎、人的管理等五方面阐述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后河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报导了湖北省后河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306种、湖北省新启示9种,濒危动物51种、毛皮动物42种、药用动物114种、仿虫动物159种、食鼠动物65种、有害动物37种,以及上述动物资源的现状和主要威胁,对地区物种密度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调查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黑熊种群对周边社区的影响,分析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突出矛盾,提出对黑熊进行种群数量调控、社区共管、社区能源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保护区孤岛效应、开展多种经营等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措施,以期缓解社区发展矛盾,使保护区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通过对犬科动物-豺多年的饲养和繁殖试验观察并紧密结合工作实践着重对圈养豺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对丰富和扩大野生动物种群资源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通过对犬抖动物-豺多年的饲养和繁殖试验观察并紧密结合工作实践着重对圈养豺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对丰富和扩大野生动物种群资源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林麝种群密度初步分析魏辅文,王维,杨光,胡锦矗四川师范学院珍稀动植物研究所四川动物1995,14(2):66~70.利用分层抽样粪堆计数法对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4种不同生境中林后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内林口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类聚落扩张,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不同程度受到挤压,在物种恢复性增长的情况下,人兽冲突激烈、野生动物伤及人畜事件频发;保护与发展、人与地、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日渐尖锐。因此,研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冲突,对于调整保护区人口、产业、环境保护政策,协调人地关系至关重要。以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过去40年人兽冲突原因,提出缓解冲突的建议:(1)控制人畜数量、推动人类聚落适度集中;(2)强化部门协调、兼顾土地的生产与生态功能;(3)建立青藏高原国家公园体系,探索野生动物观光等自然资源合理利用途径,促进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从动物福利的概念和野生动物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论述了野生动物福利的内涵和在人类影响下,物种的福利因自然生态系统发生变化而产生变化的情况,并指出野生动物的福利应作为野生动物保护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数量正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同时随着生态旅游业和科学研究等活动的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维护资金投入过少、管理人员分配不合理、开发过度等问题逐步突显出来。本文总结了前人研究的部分成果,并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旨在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式,提高其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广东自然保护区空缺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陆生野生动植物是广东陆地国土的主要自然保护区类型.截至2004年底,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全省国土陆地面积的5.75%.文章在分析已建自然保护区基础上,从生态系统类型、生物多样性、区域布局体系方面研究全省自然保护区空缺.  相似文献   

15.
保护区的数量和种群在集合种群水平上的续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生境的破碎化一般被认为不利于自然种群的长期存活 .在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上 ,人们一般倾向于建立一个或少数几个大的自然保护区而不是具有相同总面积的更多较小的保护区 .建立了一个既包含局域种群动态 ,又包含集合种群侵占率的模型 ,并在这两个层次上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结果表明 :集合种群的存活时间随着保护区数目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减小 ,即保护区的数目维持在中等大小时最有利于种群在集合种群水平上的存活 ;自然保护区大小的最优值与种群的 Allee效应有关 .  相似文献   

16.
为理解野生动物旅游中人与生态系统互动机制, 以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与研究基地为例, 采用聚类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雪费法事后检定等定量分析方法, 以新生态范式量表为基础, 对到访半圈养生境野生动物旅游者的环境态度进行测量, 分析基于人口社会学和人口地理学分异的野生动物旅游者的环境态度特征。结果表明, 按照环境态度表现程度不同, 野生动物旅游者分为3类: 近生态中心主义者、近人类中心主义者和立场中立者, 访客中主体环境态度为近生态中心主义者。在中国熊猫基地中的受访者中, 不同性别、年龄、收入、教育程度和家庭背景对环境态度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长青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对长青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 7次监测 ,并选择四种动物的分布区与 1997年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 ,监测结果为 :依年度平均动物偶见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为 :羚牛 >大熊猫 >苏门羚 >金鸡 >勺鸡 >黑熊>斑羚 >金丝猴 >红腹角雉 >毛冠鹿 >小麂 >血雉 ,其它种类动物偶见率都很低 ;2 0 0 2年与 1997年比较 ,出现羚牛样线的百分比增加 10 % ,大熊猫、苏门羚增加 3 % ,野猪无增加 ;四种动物的分布区都有所增加 .依分布区增加多少排序为 :羚牛 >苏门羚 >野猪 >大熊猫 .  相似文献   

18.
公路建设中野生动物通道的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动物通道的设置是降低公路建设对动物生存环境影响的可行方法。分析了国内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研究成果,进而从沿线动物生理习性调查分析、动物通道使用的影响因素、动物通道类型、通道辅助方式和通道监测系统等方面总结了野生动物通道设置方法,并提出了关于我国公路建设中设置野生动物通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现状评析,谋求今后陕西自然保护事业能快速健康地发展。方法采取理论分析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对陕西省自然保护区进行广泛考察的基础上,从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结构、空间布局、旅游开发等方面对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现状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在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发展速度缓慢、类型结构不完善、空间布局不合理等缺陷。结论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全面统筹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提高自然保护区数量的同时,应重视质量的提高、处理好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