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丽璇  严子浚 《自然杂志》1998,20(5):301-302
自从1995年人类首次实现了70年前爱因斯坦所预言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以来,有关BEC的理论研究成为物理学界的一个新热点,爱因斯坦所预言的BEC是对理想玻色气体而言的,尽管实际气体的原子间有互作用,但对稀薄气体,这种互作用是微弱的、一些计算表明,其结果与理想气体相比仅差约0.4%.因此,作为计算的初级近似,可将玻色气体视为理想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以及揭示新奇量子现象, 并利用其奇异性质设计新型的量子器件, 是人们长期以来感兴趣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刘伍明研究小组与中山大学合作者发现, 在包含自旋为2的冷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两个光学势阱中可以产生一种新颖的量子效应——非阿贝尔约瑟夫森效应. 他们进一步设计了可以观察这种非阿贝尔约瑟夫森效应的真实物理系统. 相对于阿贝尔情况, 非阿贝尔约瑟夫森效应具有不同的密度和自旋隧穿特征.  相似文献   

3.
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卫平研究组与合作者,研究了弥散于单向环形空腔中自旋为1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物质的物质-光双稳态特性.他们发现,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费米-狄拉克统计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统计物理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命名中可以看出,它是由费米(E.Fermi)和狄拉克(P.A.M.Dirac)两人建立的.他们两人是怎样建立的呢?是合作的,还是各自独立提出的?或者是象玻色-爱因斯坦统计的建立那样,是一个受另一个启发,后者把前者的方法加以推广才建立起完整的理论形式的?对此大多数读者可能并不清楚.另外,费米-狄拉克统计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它和玻色-爱因斯坦统计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它的诞生对物理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这些正是本文要加以阐释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据Physics Today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W.凯特勒与他的合作者最近演示了“原子激光”实验他们在磁性原子阱内通过蒸发冷却把其中的钠原子云极度降温,使之成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滴(BEC).  相似文献   

6.
王育竹 《科学》2002,54(1):51-52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1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威曼(C.E.Wieman)、康奈尔(E.A.Comell)和德国科学家克特勒(W.Ketterle),以表彰他们在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的实现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丽璇  林仲金 《自然杂志》1997,19(6):344-346
1995年下半年,美国有三个小组分别在铷((~87)Rb)、锂(~7Li)和钠(Na)原子蒸气中实现了爱因斯坦在70年前所预言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实验上的这一突破,轰动了整个物理界,并在世界上掀起了研究的高潮.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使人类在理解物性和开发新应用方面打开新的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8.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今天和明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闻  高政祥 《自然杂志》2000,22(6):332-336
碱金属原子气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是一种全新的物质状态.本文综述BEC产生的方法以及其中的量子物理现象,如干涉条纹、原子激光、约瑟夫森效应和涡旋态等.同时讨论超冷费米原子气等相关问题,并展望BEC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2004年1月29日,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创造出了物质的第六种形态——“费米子凝聚态”。这是该小组继1995年创造出物质的第五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之后,在量子科学研究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奇云 《世界科学》2004,(3):13-14
2004年1月29日,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创造出了物质的第六种形态——“费米子凝聚态”。这是该小组继1995年创造出物质的第五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之后,在量子科学研究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孙长庆 《科学通报》2022,(2):113-117
经典的Bardeen-Cooper-Schrieffer(BCS)理论[1~3]认为,费米面附近的电子通过电声耦合作用形成具有玻色子特征的库珀对,即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库珀对在低温条件下相互协调,实现在品格内无阻输运.虽然BCS理论能够很好地描述临界温度TC低于30K的金属或合金的常规超导行为,但是却不足以解释于198...  相似文献   

12.
《自然杂志》3卷9期郝柏林同志的《谈谈统计物理学的对象和方法》一文中,在列举名目繁多的准粒子时,将“超导金属中的电子对”也误认为是一种准粒子。熟悉现代超导微观理论的人都知道,在超导体中,电子对(即所谓库柏对)恰好不是准粒子。从统计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电子对有点类似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相似文献   

13.
物质世界千姿百态,铺展出物理美的无数琦绮画面,提供物理理论臻美的无限丰厚源泉。物质形态多样各异。气态、液态、固态是人们日常接触到的物质三态,司空见惯,似不足为奇;其实,这三态显现、内蕴着种种奇妙的物理性状。至于等离子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一般称作物质第四、第五态,往往是物质在极高温、极低温  相似文献   

14.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今年10月9日宣布,两名美国科学家和一名德国科学家荣获200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碱金属原子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这种新的物质形态。 获奖的3位科学家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埃里克·康奈尔、科罗拉多大学的卡尔·韦曼以及  相似文献   

15.
BEC:95年度明星分子一种新物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质(BEC)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周刊Science杂志95年岁末推出的该年度明星分子。行家们指出.BEC的问世不但证实了爱因期斯坦70年前的一项预言,而且有可能对现有的物理学定义提出挑战并引发一系...  相似文献   

16.
1995年的一天,美国国家标准局的几个官员来到科罗拉多大学博多分校。他们来检查一个政府资助的物理学项目——寻求冷凝原子。早在1924年,印度裔物理学家玻色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提出过一种假设:如果原子在极低温度下冷却,这时原子能聚集在一起,它们的能量能达到最低。这种凝聚物中所有的原子都有了统一的波长和频率。后来人们把这种物质称做  相似文献   

17.
沈葹 《世界科学》2005,(8):43-46
物质世界千姿百态,铺展出物理美的无数琦绮画面,提供物理理论臻美的无限丰厚源泉。物质形态多样各异。气态、液态、固态是人们日常接触到的物质三态,司空见惯,似不足为奇;其实,这三态显现、内蕴着种种奇妙的物理性状。至于等离子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卷,一般称作物质第四、第五态,往往是物质在极高温、极低温下的特殊形态当然,人们对物质之种种不同的普通形态和特殊形态的探索和猎奇,尚有无尽天地可予施展。但本仅着重讨论物质第四、第五态,由以描绘一下物质世界的奇异之美。  相似文献   

18.
王育竹  林凤生 《自然杂志》2005,27(6):323-326
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于了光学研究领域里的两项原创性工作: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罗伊·格劳伯(R.J.Glauber 1925~)提出的"相干性量子理论",以及1983年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霍尔(J.L.Hall.1934~)和德国物理学家特奥多尔·亨施(T.W.Hansch.1941~)利用激光的特性对精确测量技术所作的发展.近些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频频惠顾光学研究领域,如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从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相关研究、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华裔科学家朱棣文从事的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研究.这是因为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往往与最新、最先进的技术发展联系紧密,另一方面,这些高新技术的发展恰恰又建立在这些非常基础的理论研究之上.  相似文献   

19.
施郁 《自然杂志》2017,39(5):386-390
介绍了物理学家兼诗人黄克孙先生的著作和经历,特别考察了他与杨振宁先生的特殊友情以及在玻色气方面的合作研究详情。  相似文献   

20.
赵树松 《科学通报》1990,35(18):1383-1383
近年CERN-UA5与NA22研究组的实验发现快度η-多重数N关联的明显标度(s~(1/2)=22—900GeV)及异常复杂的η_(cut)-N关联。这些关联有助于多重强子动力学的建立。我们将这些数据与短距离量子场的结果做比较,并确定量子色动力学(QCD)有效耦合常数α_(?)及反常量纲(玻色强子)γ_B(g_R)的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