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愈的诗歌风格在古典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古今中外诗评家对其多有品评,构成了颇具诗学史意义的韩愈风格诗学。朝鲜李瀷是众多诗评家论韩愈诗歌风格较为突出的一位,拓宽了世界范围内的韩愈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岑参咏嘉州诗,虽然在其创作的诗歌中比例不大,却鲜明地反映出其诗歌创作黯淡低沉、廖落失意的一面.这种细腻低沉和人们屡屡提及的其诗雄奇壮美、高亢乐观风格一起,共同构成岑参诗歌创作风格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宋之问最早是以宫廷应制诗闻名诗坛的,他在两贬岭南、经历人生变故之后,诗歌题材、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其贬谪途经湖湘时所作的几首贬谪诗并联系其在岭南所作的贬谪诗来看,宋之问诗歌艺术的嬗变主要表现在诗歌题材的开拓、情感的表达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潘岳是西晋太康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其诗文风格以善为哀诔而著称。潘岳悼亡诗现存仅四首,然而单凭这四篇诗歌,潘岳就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一种特殊的诗歌类别——悼亡诗。总览后世论家在历代诗话中对其悼亡诗的接受,主要体现出其感情深挚、延续汉魏风及嫌其繁冗费词等方面的评价。然对于其悼亡诗以其情深取胜这一点,自古以来没有异议,并籍此一点对后世悼亡类诗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月泉吟社是规模最大,诗作最丰富的南宋遗民诗社,对月泉吟社竞赛诗作进行重新排名,是王士祯最重要的评诗活动。由于王士祯本人并未明说缘由,重新排名之举引起后人诸多的猜测。王士祯重新排名的原因既有家世的影响,也受"神韵说"诗学观的影响,还缘于王士祯本人对月泉吟社"去时文气习"革新理念的认可。对月泉吟社重新排名体现了王士祯强烈的领袖意识和革新思想,也暗合了他选诗实践的精神,具有一定的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春的诗歌风格一直处于变动的、多样化的样态,既富于诗意,又泛溢着哲思,诗中有思,思中有诗,诗与思完美结合,互动互补,以诗与思的多维建构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诗歌精神和审美风范,构造了一条独属于他自己的诗歌道路。  相似文献   

7.
甲申之变可以看作遗民诗僧们诗歌风格的一个转折点。国变前,为诗更多表现个人思绪,诗歌风格趋于清冷幽静、自然诙谐;国变后,注重将个人感受与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结合起来,善为兴亡之作。这类兴亡诗表现了广阔的历史内容和深沉的兴亡之感。风格慷慨悲凉,忧愤深广。  相似文献   

8.
寒山诗风格独特,有"寒山体"之称.唐五代以采,虽未入主流诗坛,但在儒林文苑中,拟、效、和之者,代不乏人.直至20世纪,寒山及其诗歌的研究日盛.同时,在佛门丛林中,寒山及其诗偈,代有传灯,其诗歌所蕴含的诗禅佛韵对我国文苑和丛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清代桂林诗人、画家罗辰笃信佛教,因而其诗歌充满了佛光禅影,体现了佛家诗歌幽远静谧、禅趣深远的风格特色。罗辰禅趣诗的风格特色与清代时代背景、文学思想、禅佛思想以及诗人对禅佛思想所作的批判与继承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诗人毛泽东善于总结诗词创作的经验,并形成毛泽东独特的诗词观。即:诗言志;诗以情胜;诗要用形象思维;诗歌应当风格兼容;对旧诗、新诗持辨证观点;提倡民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诗歌语言应广纳博取;诗不厌改等九项。  相似文献   

11.
诗人毛泽东善于总结诗词创作的经验,并形成毛泽东独特的诗词观.即:诗言志;诗以情胜;诗要用形象思维;诗歌应当风格兼容;对旧诗、新诗持辨证观点;提倡民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诗歌语言应广纳博取;诗不厌改等九项.  相似文献   

12.
秦观的诗歌历来为词名所掩,后人对秦诗的关注远少于秦词,并留下了"女郎诗"的讥评.从文本入手,对"女郎诗"这一文学批评现象进行深入辨析,针对性地探讨秦观诗歌的风格特点及创作手法,以还秦观诗歌真实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高适、岑参作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都具有悲壮慷慨的诗歌风格.但相同的诗歌风格中侧重点却有不同高适诗悲中有忧,悲的情感因素大于壮,而岑参壮中有悲,壮的因素大于悲.从而表现出高适诗悲壮雄浑,岑参诗则悲壮慷慨的特点.有人曾这样描述两人诗风之不同"在同是悲壮风格中,一个雄浑,一个奇丽,各有千秋,各具自己的艺术个性.除此之外,还有对现实不同的态度,描写的侧重点,表达的情感,诗歌中的时空构成方式,修辞手法,意象的不同,也构成高岑两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从而共同演绎高适、岑参边塞诗歌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元祐时期是秦观政治生涯的高峰,但受党争影响,仕途几度波折,心态随之起伏不定。秦观元祐诗反映出其在元祐八年前后的心态波动,形成了较独特的诗歌风格,其中酬唱诗、赠答诗风格沉郁凝重,而写景、抒怀诗多流丽淡泊,为我们展现出秦诗在特定环境和心境下,由熙、丰年间的清新妩丽向绍圣后凄厉幽沉诗风转变的过渡轨迹。  相似文献   

15.
元祐体是指苏轼文人集团于元祐年间以京城为主的唱和活动所形成的诗歌风格,突出表现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等特征。受此风气影响,秦观元祐诗也有较明显的元祐体特征,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内容,也残留着元祐体的一些弊端。但总体而言,秦观此期具有明显元祐体特征的诗歌并不多,成就上也无法与苏黄比肩,故世人谓其诗不似宋诗,但秦诗也规避了宋诗过于追求奇字、险韵、僻典等缺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宋琬是清初诗坛上的“国朝六大家”之一,在诗、词、曲、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以诗胜。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很难对其作品做单一的概括和评价。但如果从其整体观照,宋琬的诗歌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稳定的美学特征——“清刚”。  相似文献   

17.
二十四诗品总论 唐人诗歌理论,有两条不同的路线:一条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意义,由陈子昂发展到元、白,以至唐末的皮日休;另一条则侧重于诗歌的艺术性,尤其是作品的艺术风格,发挥了不少创见,而且写成了专书,由中唐皎然的《诗式》发展到唐末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司空图对后世的影响尤其深远。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袁故的性灵说都得到司空图的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一大宗师,该派诗风向以“瘦硬”著称于世,“瘦硬”为陈诗风格的自体,然详察陈诗文本,其“瘦硬”自体外的诗歌还具有言浅情真、语妙味厚和清新俊朗三种特色。前二种特色是陈诗风格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应引起足够重视。后一种特色是陈诗的别调,其对正确认识陈师道其人其诗皆有一定价值,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作为宋代与苏轼齐名的大诗人,黄庭坚的创作更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一般特征。具有浓厚的知性色彩是其中尤为显著的一点。本文即从情感体验之处理方式、诗歌内涵之思辨性、诗歌意蕴外化倾向及诗歌语言等四个方面入手,通过与唐诗的对比,讨论了此一特点在山谷诗中的具体表现形态,说明其为山谷诗瘦硬风格的重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从文体学的角度看《一朵红红的玫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雨 《科技信息》2008,(9):204-204
本文以文体学理论为基础,对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该诗的语音,格律,语言,意象的分析把握其诗歌的独特风格和写作手法,以达到对作者和其作品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