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头沟区:生态修复的历程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军 《科技潮》2010,(7):34-37
2005年8月,北京市科委批准立项支持门头沟区开展“生态修复总体规划及技术方案研究与科技示范工程”项目,2007年门头沟区又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生态修复综合科技示范基地”。同时,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工作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北京山区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门头沟区初步探索了一条生态修复与生态产业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得到了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有关部委、市委市政府、以及其他中央单位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相似文献   

2.
巩旭东  刘学 《科技潮》2006,(10):10-11
2005年,北京市科委出资3000万元,由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支持,门头沟区科委承担的“门头沟区生态修复重点科技示范工程”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王晓文 《科技潮》2006,(9):43-43
近日,潭柘寺镇废弃石灰矿生态修复科技示范工程召开工程验收会,有关单位签署意见同意工程验收。  相似文献   

4.
陈治光 《科技潮》2006,(10):18-19
随着“门头沟区生态修复重点科技示范工程”的顺利开展,国内外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在这里汇集。门头沟矿区的部分山体因人为挖掘痕迹严重,四周全部是裸露的岩石,要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绿化,常规做法显然行不通。为此,科技专家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引进和创造了不少新技术。这些让荒山变绿的技术成为他们恢复生态的“法宝”。[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焦一之  关轶 《科技资讯》2007,(29):16-16
废弃采石场是北京水土流失的重点地区,也是进京风沙源头之一.为保障北京市区的良好生态环境,需要对水土流失重点地区进行水土保持生态防护工程.本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一处废弃采石场为例,对其进行生态修复的工程技术措施和预期效益进行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6.
以济南市马武寨山为试验地点,采用11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影响研究区水土环境的3个主要成分为土壤生态因子、微地形因子、土壤养分因子,利用3个主成分对不同植被修复模式下露天采石矿废弃地及自然山体的水土环境进行研究,分析生态修复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1)土层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NDVI和植被类型是土壤生态因子的主要影响因素;微地形因子中坡度是决定土壤侵蚀强度的主要因素;土壤侵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养分流失。(2)露天采石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中,可通过种植多种乔木、增加土层厚度及土壤中黏粒含量等措施改善区域土壤生态环境,降低坡度减弱土壤侵蚀强度。(3)植被人工修复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植被与土壤的良性循环演替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废弃采石坑不仅是一种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也是一种视觉污染.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基于GIS手段,运用改进的生态景观评价法(VRM)结合景观污染指数(LPI), 对山东省九龙山中华文化标志城47.2 km2规划区范围内的共40个废弃采石坑进行了景观质量、生态质量以及景观污染程度的综合评价和分类,提出了近期-生态恢复、近期-景观再造、近期-生态恢复/景观再造、中期-生态恢复、中期-景观再造、远期-生态恢复和远期-景观再造7项针对性修复方案,为废弃采石坑的生态、景观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2011,(12)
近日,北京市科委委员一行到门头沟区调研。在调研过程中,门头沟区相关领导汇报了门头沟区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规划设想,并强调了门头沟区按照版块开发和精品带动的策略,以潭戒两寺为龙头,突出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两条主线,实施了旅游产业开发计划。目前,潭柘寺镇和王平镇已确定投资意向。市科委领导对门头沟区战略发展思路给予了肯定,并表示要用科技项目支持门头沟区发展战略,通过农业项目的科技示范,拉动门头沟区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徐智慧  徐军 《科技信息》2013,(21):429-429,46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大量的矿产资源被人类挖掘一空,由此在城市中留下大量矿业废弃地,给地球留下了"疼痛的伤疤",这些矿业废弃地严重破坏了环境生态系统,如环境污染、土地荒芜、物种流失、生态平衡失调等。本文分析了矿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原则与重建技术,并对国内外矿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案例进行研究,最后对矿业废弃地景观生态修复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厦门海沧采石废弃地景观生态重建探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厦门海沧投资区花岗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讨论了矿山采石废弃地景观生态重建技术途径和模式,得出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包括废弃地前期处理、植被恢复和目标生态系统重建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区县信息     
《科技潮》2007,(7)
北京市18区县科委、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协办本期头条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落户门头沟本刊讯5月25日,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国家科技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主办,北京市科委、门头沟区人民政府、中科院北京分院承办的“2007北京生态修复国际研讨会”在京西门头沟召开。来自美国、德  相似文献   

12.
近日,门头沟区承担的“门头沟区农村科技协调员引领型特色果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课题通过了市科委专家的验收。该课题结合门头沟区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的实际需求,以示范基地和科技服务为重点,开展农村科技协调员服务体系建设及特色果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2008,(11)
近日,门头沟区科委主任一行前往西城区科委就区县“一对一帮扶”项目进行进一步接触洽谈。门头沟区科委首先介绍了“2008北京生态修复国际研讨会”的筹备情况,并邀请西城区科委作为承办方参与此次会议的筹备,随后还就如何使生态修复研讨会常态化,并逐渐由专家论坛,  相似文献   

14.
刘俊 《科技潮》2007,(7):40-40
5月25日,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国家科技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主办,北京市科委、门头沟区人民政府、中科院北京分院承办的“2007北京生态修复国际研讨会”在京西门头沟召开。来自美国、德国、芬兰等十几个国家的50余名生态修复专家以及中科院等单位的国内30余名专家学者一同探讨了北京生态修复问题。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微生物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矿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采矿活动后遗留了大量废弃矿山,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笔者基于矿山生态修复背景总结了目前废弃矿山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常见生态修复技术,并根据矿山修复过程中微生物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将应用于矿山生态修复的功能性微生物划分为植物根际促生细菌、矿物质溶解微生物、固氮菌、根瘤菌和菌根真菌等5个类别,阐述了功能性微生物在土壤重构与植被重建中的重要作用。目前认为:微生物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功能性微生物接种剂一直存在是最理想的状态,可以长期对生态系统起到积极作用,延长微生物接种剂的存活时间以及其作用发挥时间对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类型废弃矿山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开展废弃矿山微生物原位应用的相关研究,生产适合不同类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功能性微生物,是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揭示微生物溶解矿物的长效作用机制,保障植物的养分供给是功能性微生物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应用领域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邓爱华 《科技潮》2010,(4):28-29
“满目疮痍皆不见,生机盎然遍青山。”如今,门头沟区经过生态修复后,许多裸露山体已经长出植被;原来干涸河面碧波荡漾、两岸葱绿。蓝天碧野,山青水秀,生态恶化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相似文献   

17.
植被恢复工程是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大西北广大的荒漠化地区防沙治沙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结合区位实际,实事求是,努力寻求植被修复的良方,用先进理念与科技手段为植被修复提供新的技术支撑,是我们做好生态修复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以粤东莲花山矿区生态修复一期工程为研究案例,选取As、Cd、Pb、Cu、Ni等5种重金属指标,通过样品采集,对比分析标准值、背景值在修复前后的变化,评价环境质量的修复改善效果以及生态复绿效果。结果表明:一期工程有效遏制了矿区酸性含重金属废水对下游水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山前地表水监测点的Cu、Cd、Pb、Ni、As质量分数分别比修复前削减了84.1%、86.4%、89.4%、90.0%、47.7%,山后监测点的As质量分数削减率大于98.8%;一期工程有效改善了矿区的景观,4个生态复绿工程区域5个样方修复后全部存活每千平方米拥有3~5种植物形成的植被群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均为Vb级,5号库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最高,达到参照样方的78.8%。可见莲花山矿区一期工程采用“工程措施+生态复绿”的生态修复模式,修复效果明显,可为其他钨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日前.丰台区王佐镇创新型乡镇工作进展顺利,“丰台区生态修复科技示范与生态产业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和“北京亚太种业展示交易中心建设科技支撑”两个市级科技项目正在抓紧实施中。  相似文献   

20.
马康 《科技资讯》2007,(35):146-146
从废弃矿山对生态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社会问题出发,探讨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技术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