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第2统及第3统凯里生物群中球状球形始海百合(Globoeocrinis globus)十分丰富,化石标本数以万计。球状球形始海百合茎短、吸盘大,固着吸附在光滑的腕足动物外壳和三叶虫背壳碎片上底栖生活。通过吸盘与萼部直径比例分析,显示其生境为静水低能环境。  相似文献   

2.
贵州龙动物群举世闻名,贵州龙也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兴趣和关注。“贵州龙动物群”是以水生爬行动物为主的动物群,化石数量丰富,保存精美,种类繁多,是贵州三叠纪地层中发现的具有巨大科学价值的化石动物群。现在我们就向读者介绍一下鲜为人知的贵州龙、兴义龙发现始末。1957年春节刚过,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教授就接受了去云南、贵州、广西地质考察和采集标本的任务。多年的野外工作养成了他对节假日淡化的习惯。他告别了妻女,踏上了征程。胡先生的采集工作很顺利,在云南野外工作了155天,取得了…  相似文献   

3.
关岭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距黄果树瀑布只有几十公里远,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大小小的石灰岩山丘星罗棋布、绵延起伏。其实,很早以前这里就以出产精美的海百合化石而闻名于世,并在挖掘海百合过程中,不时发现一些奇特的大型脊椎动物骨骼化石。直到199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的科研人员才辗转收集到此类标本,并得知化石产自贵州关岭及邻近地区。在随后几年里,中科院古脊椎所组成专题组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初步查明化石分布于关岭、兴义、盘县以及邻近的云南罗平等地,并核实了数十个化石…  相似文献   

4.
这件标本上13条鹦鹉嘴龙的身体都被浅灰色的火山凝灰岩紧紧包裹着,足以证明这一家子都是被炽热的火山灰活活闷死的。化石完好保存了生前瞬间的姿态,这样的标本,堪称世上难觅。恐龙曾经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它们奇特的外貌、独特的习性以及在6600万年前的神秘消失,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如今,恐龙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古生物明星。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恐龙之乡,恐龙化石分布之广、属种数量之多以及保存之完整都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5.
王强 《大自然》2009,(6):23-25
浙江自然博物馆新馆的正门侧厅里摆放着一块面积很大的创孔海百合化石。其冠如花,茎秆分明,精美纤秀,栩栩如生,被石界誉为神奇的“石画天雕”。 这块神奇的“石画天雕”引起了很多参观者的注意。这件粗看酷似艺术品的化石标本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修复起来的呢?  相似文献   

6.
正贵州龙动物群的组成核心贵州龙,是我国最早发现、研究、定名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也是原始鳍龙类在亚洲的首次发现。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山奇岭秀、洞幽谷险、瀑飞泉鸣、流激湖静,美丽且富饶,古老又年轻。有地质公园、喀斯特博物馆、三叠纪化石宝库、古生物王国的美誉。地质公园省贵州有占全省面积90%的高原山  相似文献   

7.
贵州以其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被地质、古生物学专家称为“古生物王国”,而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广泛出露的晚三叠纪地层中于1998年初发现海百合化石的过程中发现的海生爬行动物的化石,以种类丰富,保存完好,引起了广大古生物爱好者的极大关注,被誉为“古生物王国的明珠”。海生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2.4—2.6亿年的晚三叠纪早期。在漫长的进  相似文献   

8.
在甘肃景泰地区典型剖面(红水堡和黑山剖面)早石炭世地层中,发现由珊瑚、腕足类、苔藓虫和海百合茎组成的小个体动物群,其中各门类化石个体普遍较小,通常只能用毫米级尺度来度量.经研究发现这一动物群既非灾害性死亡群体,也非水流分选堆积物,而是由于其生存环境异于寻常导致生长停滞所形成的特殊动物群.“巴彦浩特地区石炭纪生态地层学研究”项目的研究结果提供了沉积环境信息,丰富了找矿资料,对找矿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卧龙岗上的传奇故事海生爬行动物的天堂与墓地贵州关岭化石群中外知名。由此而建立的关岭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新铺镇。化石保护面积分布200平方千米、公园规划面积86平方千米。主景区在卧龙岗,面积0.94平方千米。2004年2月成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埋藏的化石形成于距今两亿两千万年前晚三叠世浅水环境,主要化石门类包括:海生爬行动物(鱼龙、海龙、楯齿龙、龟等4大类)、海百合、菊石、双壳、鹦鹉螺、腕足类、鱼类软体动物6大类11种,和来自附近陆地的古  相似文献   

10.
贵州兴义中三叠世胡氏贵州龙形态特征及生殖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件胡氏贵州龙标本进行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和解剖学对比, 确认标本中所有个体均具有颞孔小、眼孔大、肋骨粗肿、尺骨异常宽阔等典型特征, 并对胡氏贵州龙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通过骨块测量数据, 可鉴定出3个成年个体的性别和1个幼体的个体发育阶段。结合古地理和胚胎保存信息, 认为胡氏贵州龙的生殖方式可能是胎生, 但尚不能完全排除卵胎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贵州遵义松林黑沙坡剖面中产出了大量的锐虾化石,其时代早于澄江生物群,这些化石保存完整、分选性差,显示没有受到强的水动力冲击与分选作用,为原地埋藏形成。锐虾时代早于澄江生物群,其在生物演化的研究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两件胡氏贵州龙标本进行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和解剖学对比,确认标本中所有个体均具有颞孔小、眼孔大、肋骨粗肿、尺骨异常宽阔等典型特征,并对胡氏贵州龙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通过骨块测量数据,可鉴定出3个成年个体的性别和1个幼体的个体发育阶段。结合古地理和胚胎保存信息,认为胡氏贵州龙的生殖方式可能是胎生,但尚不能完全排除卵胎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在甘肃景泰地区典型剖面(红水堡和黑山剖面)早石炭世地层中,发现由珊瑚、腕足类、苔藓虫和海百合茎组成的小个体动物群,其中各门类化石个体普遍较小,通常只能用毫米级尺度来度量.经研究发现这一动物群既非灾害性死亡群体,也非水流分选堆积物,而是由于其生存环境异于寻常导致生长停滞所形成的特殊动物群."巴彦浩特地区石炭纪生态地层学研究"项目的研究结果提供了沉积环境信息,丰富了找矿资料,对找矿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主持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新疆中生代恐龙化石研究”,自2002年8月以来,与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者一起,在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的戈壁沙漠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对在该地区发现的地质时代大约为1.6亿年前的恐龙化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2006年2月9日出版的Nature上报道了该项研究成果——世界上最早的霸王龙类冠龙.冠龙代表最原始的霸王龙类,把霸王龙类的确切化石记录提前了近3千万年.同时,冠龙化石也是已知保存最完整的侏罗纪虚骨龙类之一.  相似文献   

15.
3月26日.Nature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家在云南曲靖志留纪地层中发现的一件近乎完整的硬骨鱼标本.发现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教研究员领导的早期脊椎动物课题组将其命名为“梦幻鬼鱼”。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古老、保存完整的硬骨鱼及有颌脊椎动物化石.也是志留纪唯一完整保存的有颌类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16.
初识贵州奇石是在2002年6月9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馆、贵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贵州奇石巡回展览团(由贵州石文化艺术宫和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组成)、贵阳市旅游局联合承办的“贵阳观赏石暨旅游精品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幕。展出贵州观赏石、矿物晶簇、古生物化石等精品600余件。贵州石资源丰厚,但贵州是一个比较贫穷的地方,他们这次从西南边陲走出来在北京办展览,一是为了把赏石文化弘扬光大,二是为贵州的经济建设增砖添瓦。贵州神奇而又富饶的土地,其间沉积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古生物化石。喀斯特奇妙的地形、地貌形成了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在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是一片汪洋大海,那个时期在这里沉积下来的物质石化成岩石,成为我们现在所说的海相三叠系。当时,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动物死后被埋在地下成为化石,这些化石埋藏在三叠系的灰岩中。我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研究工作始于1957年。当年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先生在贵州兴义顶效村采集到几块脊椎动物化石,经杨钟健教授鉴定属于鳍龙类,定名为胡氏贵州龙。以后在湖北、广西、云南、安徽和西藏等地的海相三叠系中,相继发现多种爬行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共计13属,时代从三叠纪早期一直到晚期。虽然有了…  相似文献   

18.
对产自贵州省关岭县晚三叠世卡尼期瓦窑组的一件新铺龙头骨标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和新铺龙属另外两种的标本进行了对比,认为该标本以下特征与其他新铺龙类似:上下颌咬合时头骨侧视呈直角三角形;齿骨前部由于弯曲形成一个平台;前颌骨末端形成明显的凹缘;鼻骨向后延伸至离外鼻孔较远处;前颌骨内侧突向后延伸至外鼻孔之后。因此将其归入新铺龙属。但其与其他两种存在以下明显区别:成年个体明显较大;前颌骨末端的牙齿倒伏方向向后;前颌骨参与了外鼻孔的形成;没有翼骨齿;前额骨与鼻骨接触;齿骨后端和上颌骨没有牙齿。由于标本保存不完整,重要的颅区骨骼和头后骨骼特征无法鉴定,因此暂将其归入一未定种。  相似文献   

19.
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于1981年在自贡大山铺采得一翼龙头骨化石。标本产出在中侏罗世沙溪庙组下部靠中间的层位,与大量的蜥脚类,兽脚类、剑龙(太白华阳龙)、鸟脚类(多齿盐都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共生,同产出在一个砂岩透镜体中。翼龙化石过去在我国主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5月6日,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项发现,准确复原了2014年初在我国西南腹地发现的奇异滤齿龙的形象。奇异滤齿龙生活在2.4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具有怪异的头骨结构和栅栏状牙齿,是海洋爬行动物中罕见的滤食性类群。在早先的研究中,由于化石的保存原因,其特异的头骨形态并未得到正确认识。而中科院古脊椎所的研究团队通过两件保存完美的化石标本,在近期重新复原了这种动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