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对语言模糊现象的研究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语言模糊现象广泛地存在于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正确认识模糊的定义,了解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模糊现象及模糊容忍度,可以使学生减少学习焦虑和负担,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易立梅 《科技信息》2008,8(5):91-92
广义的词汇概念概括了从单词到句子之间整个层面的各种语言现象,包括词和词义,词的相互关系,词的相互组合以及词与语言其他领域描述的相互关系.本文运用模糊理论的原理,分析了词汇学习中客观存在的模糊现象,包括词汇的模糊语音问题,词义模糊分析,模糊语法现象和模糊语用,以此论证模糊理论对词汇学习的应用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模糊语言因其独到的魅力而被广泛应用于广告语体中,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这种现象表明模糊语言能够取得精确语言难以达到的交际效果。本文从语用角度出发,以广告实例为切入点分析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现代广告中,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使用独白中的模糊量词增强说服力,精选模糊形容词吸引公众注意力,利用模糊语音营造滑稽氛围。通过本文研究,得出结论:广告中的模糊语言能够促销产品或某种服务。  相似文献   

4.
模糊是指事物的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不明晰,模糊性就是人们认识中关于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不明晰性、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也就是中介过渡性。模糊语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模糊语言是指那些表达了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即中介过渡性的词语。广义的模糊语言还包括具有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即中介过渡性的语音方面和语法方面的现象,即模糊语音和模糊语法。模糊语言学是一门主要运用模糊集理论与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语言各要素的模糊性为对象的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边缘科学。模糊语义学是一门主要运用模糊集理论与现代语义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语义的模糊性为对象的、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它既是语义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模糊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模糊修辞学是一门主要运用模糊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以那些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有关的模糊语言材料为对象,研究如何在言语交际活动过程中精心地选择模糊语言材料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原则和规律的科学。它既是修辞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模糊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既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的科学,也是一门边缘科学。  相似文献   

5.
模糊是指事物的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不明晰,模糊性就是人们认识中关于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不明晰性、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也就是中介过渡性。模糊语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模糊语言是指那些表达了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即中介过渡性的词语。广义的模糊语言还包括具有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即中介过渡性的语音方面和语法方面的现象,即模糊语音和模糊语法。模糊语言学是一门主要运用模糊集理论与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语言各要素的模糊性为对象的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边缘科学。模糊语义学是一门主要运用模糊集理论与现代语义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语义的模糊性为对象的、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它既是语义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模糊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模糊修辞学是一门主要运用模糊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以那些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有关的模糊语言材料为对象,研究如何在言语交际活动过程中精心地选择模糊语言材料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原则和规律的科学。它既是修辞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模糊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既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的科学,也是一门边缘科学。  相似文献   

6.
模糊语言学自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多关注模糊语言在语音、语义、句法、句子等层面的模糊现象,并从心理学、语言学等不同视角来探讨模糊语言的成因.然而,对模糊语言的哲学性思考并不多见.本文尝试探讨模糊语言的功能以及从哲学视角对模糊语言的成因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模糊语言学发展的历程出发,以俞东明、何自然和李秋梅及其他学者在语用模糊性方面的研究为基础,尝试着从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根源、语用模糊的定义及其与语义模糊相区别三个方面,为许多学者对语用模糊作各种各样界定的现象作一个总结,还语用模糊在语言研究中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8.
语用模糊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模糊语言学发展的历程出发,以俞东明、何自然和李秋梅及其他学者在语用模糊性方面的研究为基础,尝试着从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根源、语用模糊的定义及其与语义模糊相区别三个方面,为许多学者对语用模糊作各种各样界定的现象作一个总结,还语用模糊在语言研究中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与模糊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区别表现在各自的规定性不同、来源不同以及存在的方式与范围不同;这种区分有利于清楚认识并解释某些现象,有利于学科发展的科学化、精密化。就模糊言语的生成来看,还有有意模糊与无意模糊之别。模糊修辞学应以模糊言语为研究对象,以有意模糊现象为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0.
语用模糊是指交际者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模糊的或不明确的话语向对方传达言外之意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进行成功交际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际策略。关联理论可以从意图关联、语境关联和关联推理等三个方面对于语用模糊进行阐释,对于语用模糊交际策略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适用性。利用关联理论来对语用模糊交际策略进行研究,有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语用模糊这种语言现象,同时对于模糊性在语用学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琨琳 《科技咨询导报》2011,(12):152-152,154
外交语言是体现一国对外政策和捍卫一国利益的语言工具,是外交官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联合和斗争的锐利武器.外交辞令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语言,可以表示礼貌、创造和谐气氛以及达到某种交际目标.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还能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需要.本文从模糊语言的定义出发,探索外交辞令中的模糊语言并分析其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语和精确语一样,在人类交流活动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模糊语正被越来越多的语言使用者关注并接受。用语的“模糊”与“清楚”实际上是“泛指”与“特指”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各有利弊。模糊语的三大特征(即互模性、相对性、等级性)为语言研究理论开创了新的视角,为司空见惯的语言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言语交际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林 《镇江高专学报》2006,19(4):104-106
借助题旨情境,模糊语言在言语交际中十分活跃,语用灵活,可使言语表达更加有效、更加睿智、更加委婉、更加灵活。应结合语境并随语随文来剖析其表象,阐释其语义,体会其言外之意和弦外之乐。  相似文献   

14.
连益芝 《龙岩学院学报》2006,24(2):89-90,96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言语交际中恰当运用模糊限制语是一个合格的语言使用者必备的语言能力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及语用分类然后分析了它们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引入模糊球、模糊压缩球、模糊邻域等概念,用来作为对模糊自然语言词组“一点附近”、“某值附近”等的描述,分别从相关数学性质分析证明和示例仿真两个方面说明这种模糊描述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糊球、模糊邻域有类似于普通球形邻域的某些性质,模糊球及其相关概念对模糊自然语言词组“一点附近”、“某值附近”等具有较强的语言解释性.  相似文献   

16.
考虑采用正则表达式,有限自动机和文法来描述,提出了模糊树正则表达式的概念,得到了模糊树正则语言的可识别性,并证明了模糊树语言是正则的充分必要条件,这为进一步讨论模糊树自动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之所为人而不是普通动物 ,是因为他们创造了非随意表达的、与语言和其他模式化形式的使用紧密相关的艺术想象力 ,人性的而非自然的文化交际系统。非言语交际是整个文化交际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 ,决不亚于言语交际范畴 ,它涉及人类生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其标志具有模糊性。非言语交际系统的模糊标志可从信号、代码和标志的区别和表达行为标志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实际系统所具有的内在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具有学习能力和通信能力的混合型模糊Agent结构,该结构由学习模块、通信模块、控制算法模块、知识模块和输入输出模块组成.文中根据Agent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定义了它的模糊愿望集、模糊信念集及模糊意图集,介绍了每个模块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同时给出了Agent以自治方式工作的流程图.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混合型模糊Agent可实现对复杂系统在3种状态下的稳定控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运用当代模糊理论,初步探讨模糊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