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科技信息》2001,(7):45
就在英国刚宣布他们正在制定世界上首部“禁止克隆人法”时美国又爆出惊人新闻:一批转基因婴儿出世。 此前,美和意两位科学家宣布,他们将联手尝试克隆人,以帮助不育夫妇获得后代。预计12个月内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人。  相似文献   

2.
新事     
《科技潮》2001,(9)
美意两医生数周内将开始克隆人实验美国当地时间8月7日消息(北京时间8月8日),美国医生扎沃斯和意大利医生安迪诺里打算利用克隆技术帮助两百对不能生孩子的夫妇生育后代,他们表示在数周之内就将开始试验。同时他们也努力试图让美国国家科学院的调查委员会确信利用克隆技术帮助不能生育的夫妇生孩子不仅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2001,(7)
就在英国刚宣布他们正在制定世界上首部“禁止克隆人法”时,美国又爆出惊人新闻:一批转基因婴儿出世。此前,美、意两位科学家宣布,他们将联手尝试克隆人,以帮助不育夫妇获得后代。预计12个月内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人。就在关于“克隆人”的问题被炒得灸手可热的时候,中国的“克隆”技术研究者目前称:克隆人比克隆动物更容易些。早在1990年便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克隆出两只小羊的西北农林  相似文献   

4.
2002年4月,意大利生育专家安蒂诺里公开宣称,首例克隆人将在2002年底诞生。与此同时,不甘落后的美国专家扎沃斯随即也宣布由他试验的克隆人将在2003年诞生。但是让全世界大跌眼镜的是,最终赶在2002年结束前宣布试验成功的不是这两位高调的专家,而是一个有着神秘宗教背景的法国公司“克隆援助”。 2002年12月27日,美国佛罗里达,该公司负责人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宣布,“世界上第一个克隆婴儿已经降生”。 这一消息出台犹如重磅炸弹爆炸震动了整个世界,一时之间,克隆人的有关传闻在全世界炒得沸沸扬扬,人们谈克隆而色变。克隆人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正当人们在惶恐中不知所措的时候,来自见证并确认试验真伪的记者以及整个科学界的反驳已经说明所谓“全世界第一个克隆人诞生”的新闻是一个弥天大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然而,为什么一个漏洞百出的骗局能够让如此之多的人们深信不疑呢?存在于这个问题背后的是人们意识深处的贪婪——对“永生”的贪婪。而“雷尔运动”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来制造谎言的。 从某种意义而言,制造“克隆”骗局的不是别人,是贪婪的人们。  相似文献   

5.
去年10月,英国媒体曾报道,意大利著名人类生育专家塞韦里诺·安蒂诺里宣布: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人即将在“秘密地点”诞生!看来,不论人类是否做好思想准备,都必须面对克隆宝宝了。由此使人不由得想起了在2002年5月20日全球同步公映的影片《星战前传Ⅱ:克隆人的战争》,以及在此之前推出的由阿诺德·施瓦辛格主演的《第六日》。对克隆人的争论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为此,我们在这里用这篇短文向大家做一些关于克隆的基本知识的介绍,以期使读者能够对克隆有一个全面、正确和科学的认识。“clone”一词的来源可以追述到古…  相似文献   

6.
1.克隆宝宝“克隆狂人”、意大利著名人类生育专家塞韦里诺·安蒂诺里2002年11月25日宣布,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人将在2003年1月的第一个星期诞生! 如果他所言确实,那么不管人们是否愿意,克隆宝宝都会出现在大家面前了。然而,安蒂诺里的克隆人计划遭到了来自科学界和伦理界的众多非议。2002年1月份,年轻的克隆羊“多莉”患上了老年关节炎,这说明克隆生物个体尚存缺陷,早衰现象似乎难以避免。许多科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医生安第诺里不久前宣称,一名怀有克隆人的妇女将于2003年某一天生下这个“最有争议的宝贝”。一时间,这一爆炸性新闻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华裔神经科学家詹裕农(Yuh Nung Jan)和叶公杼(Lily Jan)是一对夫妇,他们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有一个实验室。他们已经在那里呆了30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看清科学界的人才分布形式。20世纪80年代初,詹氏夫妇刚开始招募雇员的时候,他们主要招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最初11们雇员中有9位都是美国人。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詹氏夫妇开始越来越多地引进海外人才了,其实他们自己也是20世纪60年代从中国台湾来到美国的。如今,他们的实验室有16位中国大陆的科学家、12位美国科学家和2位韩国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和奥利弗.史密斯以及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这三位科学家之所以获奖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如何操纵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基因,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基因敲除小鼠”方式,  相似文献   

10.
《科技潮》2001,(8)
一个由中法两国生物学家、法学家和伦理学家共同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将对“克隆人”技术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进行为期3年的共同研究,以求为克隆人立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这是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张乃根教授不久前向新闻界透露的。由复旦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社科院和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合作开展的这个跨学科合作研究项目,初步拟定时间为3年,中法两国计划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对双方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通报和深入探讨,并准备今年下半年在复旦大学召开的第一次研讨会,主题初步定为“克隆人——法律与社会:介绍与比较研究”。与会专家将着重从生物技术与法律两个方面,对克隆人技术可能为中法两国政府进行克隆人立法提供可行性建议。据了解,目前对于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这两种克隆技术,科学界和伦理学界有着不同的态度:对于以克隆人体器官,供医学研究和解决器官移植供体不足为主要目的的治疗性克隆技术,人们普遍能理解和坚持;但对于生殖性克隆,也就是“克隆人”因为担心对现有的人类伦理道德带来冲击太大,科学家、伦理学家以及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都明确表示反对。张教授说,目前,欧盟和美国都有相关规定对“克隆人”  相似文献   

11.
张建松 《科技信息》2001,(12):27-29
美国马萨诸塞州先进细胞技术公司上月宣布:首次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人类早期胚胎。消息引起国际社会一片哗然,美国总统布什当即表示100%地反对,并敦促国会尽快通过禁止克隆人的法案,巴西、德国、法国、墨西哥、意大利等国的政府或专家也纷纷表态,一致谴责美国科学家克隆人类胚胎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于当地时间2008年10月8日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瑞典皇家科学院说,这三位科学家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贡献而获奖.  相似文献   

13.
化学奖     
正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三位科学家:这是离我们最近的诺贝尔。获奖原因: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9日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来自美国的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科学家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克隆人——人类对生命奥秘的又一次挑战,人类的好奇心在另外一个自己面前收不住脚,但理智又告诉我们,这很可能会是一个可怕的梦魇。2001年11月25日,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先进细胞科技公司”(AdvancedCellTech-nologyLtd)宣布,他们成功克隆了世界上第一个人类胚胎,标志着人类又朝着克隆人迈进了一大步。克隆人时代也许就近在眼前。自从克隆羊“多莉”问世以来,人们就开始意识到克隆人的迫近。克隆猴“泰特拉”问世使克隆人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得到了证明,今天,克隆人类胚胎的问世更是把克隆人的争论推向了白热化。有科学家认为,现在…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2月27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雷尔教派成员、法国女科学家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宣布,一位名叫“夏娃”的克隆女婴已经在26日来到人世,她的母亲是一名31岁的美国妇女。这一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全世界的专家们纷纷表示质疑和反对,同时认为克隆人由于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几百万年的两性生殖方式,因而正使人类在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遭遇巨大挑战,目前国际社会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6.
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治疗疾病的药物品种越来越丰富,科学家目前正在尝试在微观世界操作各种小分子结构以达到精确治疗的目的。器官可以“定制”日前,美国威克森林大学医学院再生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宣布了他们的最新进展:科学家首次在临床上将定制的人类膀胱移植成功,这标志着定制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1999,(5)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汇集众多精英投排法国喜剧《居里夫妇》的消息频频见诸海报和众多媒体。乍听《居里夫妇》剧名,中国观众并不陌生,居里夫妇可说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外国科学家。如何用喜剧形式表现这两位极为受人尊崇的科学家?伟大的科学家与平凡的活人如何在舞台上统一?艺术的新探索与剧院运行的新尝试是否有冲突?……带着诸多问题,我们走访了青艺文学部主任、该剧策划、监制罗大军。没有想到罗大军这么年轻,也没想到一个艺术工作者对科学和科学家会这么热情。罗大军快言快语,我们无须客套,直接切入主题。  相似文献   

18.
基因治疗最近经常见诸媒体报道,它通过给患者一个能正常工作的相关基因副本来修复遗传疾病。英国牛津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研究人员最近宣布他们成功改善了人类罕见遗传病患者的视力。意大利科学家也成功改善了另外两种遗传性疾病。这些结果以及WebofScience的引用统计表明基因治疗本身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已经开始蹒跚前行了。  相似文献   

19.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3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生于卢森堡的法国籍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以及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以表彰他们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意大利科学家合作进行的寻找宇宙冷暗物质的观测研究已取得国际关注的新进展。来自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 4位科学家和意大利罗马大学的专家共同参加了这项在意大利格朗萨索地下 1 0 0 0m实验室进行的DAMA(暗物质 )实验。他们选用了高纯度的碘化钠晶体阵列来探测可能存在的冷暗物质粒子科学家寻冷暗物质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