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文皓 《科学通报》1976,21(4):190-190
据Guyton和MacDonald报道,在长期的慢性实验中,局部肉毒杆菌毒素(简称肉毒)中毒麻痹的肌肉,能表现出一种很缓慢的自然恢复.这种机能恢复的速度比神经再生机能恢复的速度要缓慢10倍.Duchen和Stricb  相似文献   

2.
施玉樑 《科学通报》1975,20(5):237-237
肉毒杆菌毒素对胆碱能神经纤维传递的阻遏作用被认为是不可逆的,毒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早在潜伏期的初期业已完成。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项措施能使离体神经肌肉标本被肉毒毒素完全阻断传递的接头恢复功能。本文报道经A型肉毒杆菌毒素处理完全麻痹的接头在降低温度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许多植物对多数害虫和病原体具有抗性:如果它们没有自身的抵抗能力,自然景观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而可能更为荒凉.然而,昆虫和致病的微生物对许多农业和园艺植物确实带来了损害.选育抗虫植物或使用农业化学药品都可以防治害虫,但是,化学防治费用较高,并且造成环境污染.因而,目前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放在改良植物自身对昆虫侵袭的防御能力方面. 起初,研究人员观察到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具有使多肽有效地抵抗各种昆虫侵袭的作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孢子形成期间产生δ-前毒素,并作为多分孢子内含物而沉积.只要敏感性昆虫吸入δ-前毒素,δ-前毒素就在这种昆  相似文献   

4.
近日发生在欧洲的疫情引发公众关注和恐慌.其元凶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致命病菌呢?  相似文献   

5.
人们从很早以来就已经知道从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中提取原料制造药物。近年来,从天然有毒动物中提取毒素精华开发新药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有三个典型的用有毒动物制药的成功例子。 众所周知,一些毒蛙会分泌出一些剧毒的天然毒素。过去,当地人把箭毒蛙的毒素涂在箭头上作为打猎的武器。近年来,科学家已经从厄瓜多尔毒蛙的皮肤上分离出了一种生物碱活性物质,该物质现在被应用于研制生产治疗帕金森氏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神经衰退疾病的新药,并被广泛地用于止痛药的制造。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有毒锥形蜗牛分泌的毒素是几种毒素的混合物。一部分毒素分子的工作方式跟眼镜蛇毒素是一样的,另一部分毒素分子又采用了河豚毒素的工作方式。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锥形蜗牛的毒素毒性会那么大。美国生物学家奥利弗说,这就好像你在同一时间被眼镜蛇咬了一口,又吃下了毒河豚的肝脏,所以这是致命的。最近科学家已经从这种毒蜗牛分泌的毒素中提取出了几种多肽活性分子,将这几种多肽分子作为原料单独或混合在一起制药,可以生产出不同疗效的新药用于治疗癌症和艾滋病。奥利弗说,我们认为我们现在想到的用“鸡尾酒”疗法治疗艾滋病很聪明,而实际上锥形蜗牛在1500f年前就发现了...  相似文献   

6.
王春 《世界科学》2004,(12):F002-F002
我曾经读到一本书,书名叫《致命毒药》,作者在书中提到,毒蛇的毒液是非常致命的。但是当我在上学的时候,生物老师却告诉我们:蛇的毒液其实是可以喝的,喝了它也不一定就会死掉。因为蛇毒也是一种蛋白质,它完全可能在人体内得到消化分解。然而这本书却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一些毒蛇的毒液是非常致命的。到底谁说的是真的?可以拿这种毒液和砷(砒素)的毒性相比吗?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发现新的致命病毒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报道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致命病毒,并在“科学”杂志上作了描述。去年9月,在布里斯班附近的昆士兰地区好几个农场的14匹马死于这种病毒,还有一位澳大利亚的驯马人在试图抢救这些马匹时也死于这种病毒。在报告疾病后的仅...  相似文献   

8.
新型保鲜剂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天然的保鲜剂,最多可将食物的保质期延长至几年。这种神奇的保鲜剂名叫“比辛”,存在于部分无害细菌中。研究人员称。比辛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李氏杆菌等有害病菌的滋生,从而有效防止肉类、鱼类、禽蛋和奶制品的腐败变质,延长海产品、奶酪制品和罐头食品等的保质期限。一些加入比辛的食品无需放在冰箱里就可以保存几年的时间。对于已经开封的红酒或沙拉酱.比辛也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9.
<正>它们有多彩绒毛!它们可爱至极!但是,它们却是令人恨之入骨的致命病毒、细菌和微生物!它们就是由美国一家玩具公司打造的,以足以致命的细菌或病毒的模样为原型,放大一百万倍后得到的"致命病菌毛绒公仔"。包括甲型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大肠杆菌在内的许多病毒和细菌,甚至还有白细胞、红细胞、神经元等等,都被赋予了全新的造型,以令人意想不到的  相似文献   

10.
疫苗的革命     
疫苗的发明者英国医生詹纳首次把天花患者的脓液直接接种到健康人的身体上。其后,人们便将灭活了的毒素或死了细菌、病毒作为疫苗而采用。最近,疫苗开发的技术进步——疫苗革命是特别值得谈的。新技术之一是采用只让大肠杆菌或酵母制造病毒蛋白质,即利用大肠杆菌或酵母的方法。采用该法时,由于利用基因操作可以把多种病毒蛋白质合而为一,因此用一次接种便可产生对多种疾病的免  相似文献   

11.
微言博论     
《自然与人》2014,(4):12-12
@天津在职研究生网:有一种能产生毒素的微生物会使海水变成红色,这种现象被称为赤潮。当海獭的主要食物来源蛤蜊被赤潮毒素污染时.海獭就不会在那些区域觅食。对于海獭的这种行为,一种解释认为,海獭在某个地方正式觅食之前会先尝几个蛤蜊,  相似文献   

12.
肿瘤缘何扩散呢?科学家正在探索癌病变转移基因。确诊病因后,癌症患者可能获悉最坏的消息 是肿瘤已经病变,问时癌细胞开始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称为癌转移的这种病变过程占所有癌死亡率的90%,而且这背后的生物学机理长期以来一直令科学家迷惑不解。眼下2个研究小组已经确认,多种基因导致了黑色素瘤这种致命的皮肤癌细胞的扩散。据称,这项发明有望协助医生预防和治疗这种 日趋增多的常见癌症,以及其他利用类似危害方式使人致命的转移性癌症。 今年8月初,《自然》杂志刊载了这项研究成 果。据悉,该研究依靠一种基因表达图形显…  相似文献   

13.
鲍锴 《科学通报》1995,40(15):1440-1440
利用柯斯质粒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和分析链霉菌基因簇的方法和技术已有很大发展,已构建了不少链霉菌-大肠杆菌双功能柯斯载体.利用这种载体固然可以把链霉菌的基因文库构建在大肠杆菌中并可方便地进行克隆片段的结构分析,但要通过转化把克隆的大片段DNA 转回到链霉菌中来进行功能分析常常遇到不少障碍,最近发展起来的质粒在大肠杆菌和链霉菌之间进行属间接合转移的方法,则解决了外源DNA导入许多链霉菌菌种的疑难问题,使得DNA的克隆和分析工作能够方便地在大肠杆菌中完成  相似文献   

14.
自本世纪初以来,一些神经生物学家力求通过在狗的体内注入缺乏睡眠的狗的血液来引起睡眠。他们的假设是这样的:一天的大脑活动引起某种毒素增加,当这种毒素达到一定量时,就引起催眠。这种睡眠能起到一种“解毒”作用,至大脑活动能重新开始(苏醒)。为寻找体液中睡眠因子的工作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许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从多个途径寻找最有效、最可行的方法来攻克目前还无法治愈的癌症、艾滋病等致命疾病。这里我们选编两篇文章,旨在介绍科学家们从药物资源丰富的大自然中去寻找能治疗致命疾病的新药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施玉樑 《科学通报》1990,35(24):1902-1902
梭状肉毒芽孢杆菌产生的毒蛋白——肉毒杆菌毒素(BoTX),是世界上已知最强的毒物,在脊椎动物BoTX干扰乙酰胆碱从运动神经末梢的释放,从而引起与呼吸有关的肌群麻痹,导致动物死亡。已有资料表明,多数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动物、乌龟、鸟类和哺乳动物对BoTX都有很高的感受性。来源于植物的三萜化合物——川楝素是另一类突触前阻遏剂,它  相似文献   

17.
蛋白毒素或称毒蛋白,是一类具有酶活性的有毒蛋白质,对人和动物有强烈毒性。蓖麻毒素(ricin)、相思子毒素(abrin)、蒴莲根毒素(modeccin)、槲寄生素(viscumin)和最近报导的由植物产生的Volkensin,白喉毒素(diphterin toxin)、痢疾杆菌毒素(shigella toxin)和绿脓杆菌外毒素A(pseudomonas aeruginosa erotoxin A)都是由细菌产生的。这些毒素均由A、B两部分(链)组成,A链具有酶的活性,B链是结合部分,两者通过二硫键连接。这种功能上的区分在植物来源的毒素方面表现最明显。在植物毒素中,蓖麻毒素是研究得最多的,它的一级结构已经清楚,由A、B链组成,A链有265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30625,B链有260个氨基酸残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中期对AIDS发病率进行的预测令人悲观,它表明这种致命的流行病在90年代还会不断扩散。现在世界各地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加剧,但这似乎还不足以反映所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人们知道砷化物是一种致命的毒药,在大量砷化物的作用下,能存活下来的生物体极少。因为砷直接阻止能量在细胞内的代谢,从而阻止一切生命进程。而人们最近发现有一种微生物却能在这种致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实属罕见。这种微生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贾马·阿曼发现的。在波士顿河北流域堆积着人们倾倒了有一百年历史的废物。阿曼和她的顾问一起着手探寻为什么在方圆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散布着大量砷化物。化工厂倾倒出来的砷化物通常以5价砷的形式存在,是与铁和锰化合而形成的一种沉积  相似文献   

20.
石磊 《世界科学》2009,(3):23-24
2月5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第一个由转入了人类基因的家畜制造的药物ATryn上市。这种药物是经由人的一种蛋白质从经过遗传工程改造的山羊分泌出的羊奶中提取的,被用于治疗一种致命的被称为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症的罕见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