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士栋 《科技信息》2006,(10):31-33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当前国际会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是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中。本文在探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然性、可行性,以及分析我国会计准则趋同化形势的基础上,比较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之间的主要差异,进而提出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涵义进行了阐述,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动因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回顾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的三个阶段,分析了国际趋同的国内外现状。最后以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的理论为依据,具体分析了阻碍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6年,我国终于构建起既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本文从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表现及其具有的中国特色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2005年6月,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这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本文将先讨论世界范围内会计准则趋同的现状,之后重点讨论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相似文献   

5.
会计准则全球化趋同的趋势最近几十年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了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行列中。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新企业会计准则从形式上实现了国际趋同,但在会计实务操作方面,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还存在一定差异。新会计准则如何有效在企业中实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又和“可比性”联系在一起。这一表述是从会计实务的角度来看待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则是指会计信息如果能够使使用者在利用的过程中不导向错误决策,那么这些信息就是可比的。可比性容许一定限度的差异存在,同时要求会计报表数据的差异不会导致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常用来解释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同时也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在会计实务上的反映。正是由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才使得会计实务中财务报表信息的差异不断缩小,可比性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7.
所得税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已基本实现与国际趋同,趋同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但从理论角度分析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修订应是必然趋势。我国新制定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与我国多数企业现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办法有较大的差异,如何来解决执行中的困难,将是今后企业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对现行的会计准则进行了重大修改。整个新准则体系体现了国际趋同的方向,必将对我国会计理论与实践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会计准则的一般指南具有全球趋同的倾向,在我国会计准则日益国际化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借鉴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际发展的成果,建立既符合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发展目标,又符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全球发展趋势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10.
路国莲 《科技信息》2011,(28):81-81,83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新会计准则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使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思想,成为现阶段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但我国基本准则无论在性质、定位、结构等诸多方面都与概念框架存在差异。因此,在会计国际化的今天,建立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和法律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计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并日趋完善。我国新颁布的一系列会计准则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满足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需要,构建起一个新的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为我国会计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本文从会计实务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中运用公允价值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发布实施,实现了我国会计处理规范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和我国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使中国真正拥有了能够与其他国家沟通的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本文概括了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最后针对新准则的实施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发布实施,实现了我国会计处理规范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和我国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使中国真正拥有了能够与其他国家沟通的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本文概括了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最后针对新准则的实施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市场全球化越来越要求会计能够成为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以增进各国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简单阐述国际会计趋同的原因,并简述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试图寻找出我国会计准则的改进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魏雯 《科技信息》2011,(24):I0046-I0047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国际板渐行渐近。本文考察了美国、香港、日本、英国和马来西亚等部分世界主要资本市场对在外国注册成立的上市公司(海外证券发行人)财务报表编制的要求及其基本理念,以期为国际板对海外证券发行人财务报表编制要求提供借鉴。通过国际比较,本文得出结论: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和我国会计准则与IFRS持续全面趋同的背景下,允许国际板海外证券发行人采用IFRS编制财务报表的同时要求提供对比中国会计准则的调节表是可行的,这在不大幅增加海外证券发行人的合规成本的同时便利了投资者对其财务报表的理解和比较,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先从会计准则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入手,并借鉴国内外实践说明了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在原会计准则基础上的创新与国际趋同.新会计准则的变革及于2007年1月1日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执行,将会对我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产生重要的作用,对我国资本市场中相关参与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2007年1月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大的亮点之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既说明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也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中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最为显著,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本文从公允价值的涵义,确定方法及如何避免成为利润调整的工具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为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2007年1月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大的亮点之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既说明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也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中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