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动态电子物证获取,及其真实性判断困难、电子物证提取和检验"污染",以及电子物证法律效力缺失等重要问题,采用可信时间戳和电子签名技术,设计和实现了可信时间戳动态电子物证取证平台,实现了动态电子物证采集和固定环节的可靠性和不可抵赖性,保证了电子物证的客观真实性和权威可信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的电子取证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可信电子证据获取的电子司法鉴定模型,对鉴定全过程进行线性流程管控和证据监督,实施时间约束、法律约束和电子数据可信固定.通过建立政法认证授权机构实现了取证与鉴定全过程中相关机构之间、机构和法庭之间的互信和互认问题,保证了证据监督链本身的安全和法律效力,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司法诉讼领域日益增多的证据以电子信息数据方式存在,和传统实物证据比较,电子数据来源真实性、取证合法性、相互之间关联性的认定困难更大。针对这些问题,利用区块链防篡改、可追溯、多中心化、共识存储等特性,将诉讼领域的电子数据通过打包成区块的方式进行存证,对区块进行数字签名产生可信时间戳,可以证明原始文件的真实性,进而完成存证过程。本文的系统是基于Hyperledger Fabric来设计,采用分层架构增强了权限管理、安全控制等机制,并对区块链技术如何构建公检法可信证据标准、一体化数据共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据时间戳服务能提供电子文件的日期和时间信息,以确保文件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特点.分析了目前现存的几个时间戳协议以及各自的优缺点.针对这些协议不能很好地解决局域网内获取及时可靠时间戳的问题,提出了分层请求时间戳协议,该协议能较好地应用于电子病历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计算机犯罪问题。针对如何从云中全面、便利地获取到可信、完整的数字证据,提出了一种云取证中间件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远程控制端证据再现、服务端证据分析和监控管理、客户端内存获取和分析3个部分。该设计比传统在线取证方法更符合传统物证技术的要求,提高了取证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证据的可信度。在Windows 10系统(客户端)和Centos7.0(服务端)系统上的验证结果表明,该设计是有效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涉及电子证据的犯罪案件与日俱增.由于存储技术的迅速发展,取证人员往往无法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对大容量存储介质的取证工作,针对这种取证时间和设备不足以应对取证需求的困境,本文借鉴军事医疗类选的思想设计了电子证据评估算法,根据案情对电子证据进行价值评估,然后根据证据价值大小决定取证顺序,以此提高电子取证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带来了计算机犯罪问题。针对如何从云中全面的便利的获取到可信、完整的数字证据,本文提出了一种云取证中间件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3个部分,远程控制端证据再现、服务端证据分析和监控管理、客户端内存获取和分析,该方法比传统在线取证方法更符合传统物证技术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取证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证据的可信度,已在Windows 10系统(客户端)和Centos7.0(服务端)系统上验证,是有效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数字时间戳可以为电子文件提供准确的时间,并可以检验出文件在加上时间戳后是否被更改过.基于数字时间戳的线性链接机制、树型机制的优缺点,提出了混合模式,即整体结构使用树型机制,内部结构使用链接机制,该模式不需要安全信任TSA,并且验证时间也不会过长.针对电子病历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利用混合模式分别由病人和医生对病历和诊断加盖时间戳,使病历和诊断都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匿名性.  相似文献   

9.
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在物证材料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总结实际工作的基础上,综述了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在刑事和民事案件取证中采集的七种物证材料检测的实际应用,讨论了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在物证材料检测中的可行性和物证材料采集中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以及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在物证材料检测方面的拓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仅仅依靠传统的数字签名技术无法提供数据的存在性证明,进而就无法保证活动的不可抵赖性.为了实现时间值与数据的关联,可以通过时戳权威来完成.它是一个可信的第三方,可以提供时戳来建立数据在某一时间存在的证明.通过对现有时戳协议的分析,参照RFC3161中描述的时戳协议,设计实现了一个TSA系统JIT Time Stamp V1.0.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安全、灵活、稳定、高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刘聪颖  陈晓平  张鹏 《科技信息》2014,(10):171+174
本文介绍了新技术下电子犯罪取证的新特点和电子犯罪取证的过程,同时讨论外国三部主流法律的异同点,然后提出了我国如何建立自己犯罪取证法律法规的建议,总结了电子犯罪取证的法律和技术结合。  相似文献   

12.
针对引入可信第三方的可分电子现金方案中系统负担增加及第三方的追踪不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可信第三方的可控匿名性的可分电子现金方案。方案中银行根据司法机构提供的线索或凭证,要求同一时间戳的用户打开消息,实现对电子现金和取款人的追踪。这样的追踪用户是可以察觉的,而且电子现金使用明文形式表示,易于分割。通过对方案的安全性分析和与最近的一些电子现金方案的性能比较,本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电子证据的概念以及常用的取证方式,针对网络聊天自身的特点,结合常用的电子证据取证方式,对网络聊天形式的电子证据的取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实时取证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支持犯罪重现的按需取证技术—DFR2(on-demand forensic technology support for rollback recovery)。基于按需取证概念,DFR2缩小了处理范围、缩短了取证时间,基于对象依赖技术的多源证据推理融合算法,提取出完整的攻击流程,提高了证据关联性。此外,还将犯罪重现引入计算机取证领域,有效地解决了电子证据证明力不足的问题。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与当前主流的取证方法 Snare相比,DFR2不仅支持按需取证、犯罪重现等功能,且在进行系统调用劫持过程中的平均性能开销降低约5%左右。  相似文献   

15.
在对电子数据恢复取证与司法鉴定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电子数据恢复取证与司法鉴定模型,通过在电子数据恢复流程中实施多人数字签名、流程监管、介质镜像和哈希校验,提高电子数据在诉讼案件中的可采信力、证明力和法律效力.模型针对数据恢复介质毁坏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别利用文件定位算法、文件特征字算法、文档碎片重组算法进行精准、高效的电子数据恢复取证与司法鉴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保证正确率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电子证据取证不规范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电子证据取证的质量效率和司法公平公正。通过对取证程序、取证主体和取证技术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分析,认为既要尊重技术的规律,也要重视法律的作用,应当用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取证活动,以促进电子证据取证学科健康、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PKI中数字时间戳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先从时间戳的必要性起,叙述了时间戳的基本要求和与之相关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然后介绍了时间戳的概念和取得时间戳的流程;最后着重阐述了保证时间戳的可靠性和匿名性,并减少时间戳确认时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生产控制环境中设备状态的可信验证问题,提出了一种远程证明方案.采用与管理中心协商策略,由设备平台上的可信平台模块定时地对设备平台运行状态进行完整性度量和评估,并生成完整性报告.为保证报告结果的新鲜性和完整性,在设备平台引入时间戳及Merkle树相结合的随机数方法,并保证报告结果的有效性.最后,对该方案的安全性和效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当前无论是传统的犯罪案件还是新兴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重要的犯罪证据或线索都会涉及到电子数据.因此,培养具备电子数据取证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需要迫切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高等院校建设电子数据取证实训室的目的和意义,并以某院校电子数据取证实训室为例进行了探讨,总结了电子数据取证实训室建设的经验,并给出了下一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取证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法学,在技术上要能够发现、提取、分析计算机证据,打击网络犯罪.在立法、司法程序上要不断完善.确保计算机取证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