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南的幻想小说主要有三种类型:以《此间的少年》、《中间人》与《光明皇帝·业火》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以《九州·缥缈录》系列、《龙族》系列为代表的奇幻小说;以《上海堡垒》、《蝴蝶风暴》为代表的科幻小说。演进方向是从武侠到奇幻,在奇幻阶段风格发展成熟,同时兼有科幻创作。  相似文献   

2.
《上海信息化》2008,(3):61-61
2008年1月10日,上海市信息“653工程”办公室举行了第三批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课程立项评审会。本次评审会对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市计算机行业协会、南汇区信息中心、威迅教育、徐汇区业余大学、上海市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修学院、上海博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易美计算机有限公司等8个单位申报的23门课程进行了评审。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降,自从科学和幻想注入文化中,就产生了各种类型的科幻作品。科幻作品即把科学用大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正如鲁迅所说的:科幻即精于科学,委以人文[1]。当代,科幻作品中对社会大众影响最广的是科幻电影。科幻电影与一国的科技实力关系密切,也对科技创新具有预见和启发的效果,是当代科普的一种有效媒介方式。  相似文献   

4.
 科普作家、科幻研究学者尹传红撰写的《幻想:探索未知世界的奇妙旅程》(以下简称《幻想》),2007年出版以来广受好评:继2009年入选“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后,2010年问鼎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成为唯一一部获得该年度这一奖项的科普作品.2012年,该书入列由国家科技部评出的30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近年来,包括北京第四中学在内的全国多所中学,将《幻想》作为优秀科普读物向学生推荐.该书部分章节内容被改编成了一些地方的高考或模拟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考题,有媒体称赞该书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通俗科幻理论读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次会议由徐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中国数学会奇异摄动专业委员会和上海高校计算科学E-研究院上海交大研究所主办,徐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承办,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科学出版社、《华东师大学报》和《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的78位代表出席了本次盛会。  相似文献   

6.
科普漫画     
“幻想”,意为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科幻漫画在漫画创作中也是独树一帜的。80年代的《幽默大师》中就已开辟了“拍脑袋发明”栏目,专门发表幻想类作品。  相似文献   

7.
雷龙 《华东科技》2014,(10):42-43
未来的科技会是什么样的?科技的创新将面临怎么样的机遇和困境?那些依然存在于我们幻想中的科技,在未来将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科幻作家、科技创新企业家和投资人纷纷献出对科技发展的理解和反思,以及对科技创新和科幻发展关系的看法和对未来的畅想。一切皆智能的时代对于我们而言,经历的是互联网的时代,那我们的下一代呢?乐搏资本创始人杨宁向我们预言,我们的下一代将面临的是"智能一切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VMware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各高校都在借助于虚拟化技术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以上海海事大学校园一卡通为例,通过服务器虚拟化的具体规划、实施部署,以及使用后体验的对比,充分说明了虚拟化技术在成本、性能、稳定性、安全等方面的优势.服务器虚拟化给高校带来了更优质的信息化服务.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类型的电影,科幻电影有着近一百年的历史,从最早的乔冶·梅里爱编导的《月球旅行记》(1902)到正在拍摄中的彼得·安得森导演的“魔幻三部曲”,其中不乏佳作,如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未来三部曲”,詹姆斯·卡梅伦导演的《魔鬼终结者》等。 根据美国科幻文芒家赫伯特·W·弗兰克的理解,“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这一概念涵盖两个方面,一是“虚构”,如果一部“科幻电影”没有任何虚构的东西,就不成其为“科幻”;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虚构是相对而言的,是相对于拍摄的那个时候来说,不排除以后有实现的可能性,而且只有能实现的“幻想”才真正对人具有某种吸引力。这就直接涉及到科幻电影的第二个方面,——其所虚构的要是“原则上可能产生的”,这就决定了电影里的想象必定是以科学原理或者科学现象为基础的,而不是毫无根据的胡编乱造。 那么,已产生的科幻电影中已为人们描述了哪些幻想?这些幻想是否有科学依据?它们中的哪些已被人们所实现?——这就是我们这个“幻想·电影·科技”专栏所要关注的。 根据科幻电影所涉及的内容、题材,可将它们分为七种类型,即宇航类,外星人类,人体类,计算机类,自然科学类,时空观类以及英雄传说类。2001  相似文献   

10.
陈楸帆 《华东科技》2014,(10):36-37
身为Doer也就是实干者的企业家、投资人们谈的大多数是未来、幻想、宗教,而身为Thinker的科幻作者们却谈的是现实与实践。这似乎应证了一个观点,大家都很焦虑,Doer怕自己跟不上时代、把握不住未来,而Thinker又怕自己太凌空蹈虚,不接地气。科幻如何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最终还是需要大家一起通力协作,成为Do-thinker或者Think-Doer,在实践中前行。  相似文献   

11.
方陵生 《创新科技》2005,(12):44-45
人类对于自身的完善充满了幻想。科幻小说中出现的各种本领非凡的机器人、生化人、基因改造人以及超人等,正是人类期盼获得超能力的理想在幻想世界中的体现。科幻小说家曾预言,21世纪的科学技术将会有惊人的飞跃。生活在21世纪的人,日常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届时,科学技术给现实生活带来的奇迹有可能与科幻小说中的情景相去不远。现代社会里,科学技术的成果已经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许多科技发明将向着与普通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方向发展。科学家和研究工作者们利用仿生技术、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内容和空间都应该与时俱进.基于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的实践,阐述了发展图书馆隶属学生社团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内容和空间拓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由《科幻世界》杂志社与初创未来联合发起、《华东科技》作为合作媒体参与的未来科技大会暨第25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在上海这个"四新"之都拉开了帷幕。这是中国科幻界与科技界的第一次全面对话,其意义可谓里程碑式的。当科技遭遇科幻,会发生怎样的超新星爆炸。20日至21日,数百名科技工作者、创新企业家、科幻作家、学者及科幻爱好者的"2014未来科技大会"暨银河奖颁奖活动为这样的交互提供了场所。刘慈欣、王晋康、李淼、袁岳、  相似文献   

14.
 自2015年开始,中国科幻的发展步入黄金机遇期。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例,研析其在这一时期如何以“国家队”的角色介入并引领中国科幻发展。中国科协有良好的发展科幻的组织优势,对科幻的推动首先从打造“中国科幻大会”,搭建业界交流平台开始。2020年,与北京市全面展开“央地合作”,构建了“一会(中国科幻大会)”“一奖(涵及创作、技术、产业的科幻大奖)”“一园(首钢园)”“一体(科幻产业联合体)”的中国科幻发展模式。从科幻人才培养和科影融合两方面剖析了美国经验的启示。基于我国科幻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提出了中国科幻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的辅导者,其自身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就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状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高校辅导员管理制度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上海海事大学的管理制度,认为完善高校辅导员管理制度,提升高校辅导员素质需从人才的选拔、培训、考评、激励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严佳婧 《华东科技》2014,(10):30-35
由《科幻世界》杂志社与初创未来联合发起、《华东科技》作为合作媒体参与的未来科技大会暨第25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在上海这个“四新”之都拉开了帷幕。这是中国科幻界与科技界的第一次全面对话,其意义可谓里程碑式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校科技查新业务迅猛发展,有关查新工作和情报服务的相关问题成为行业特色高校查新机构的研究热点。以上海海事大学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为例,分析了我国行业特色高校查新机构的特点,论述了行业特色高校开展科技查新与情报服务的探索和实践,并针对高校科技查新机构目前的服务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国有资产会不会流失?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到底该采用哪种模式?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在"落实《成果转化条例》,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主题宣讲活动上,上海海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莫剑英给出了他们的答案。莫剑英表示,国有资产在没有评估作价之前,有价格但没有价值。如何实现国有资产"纸变钱"的过程是重点。面对多种技术成果转化模式,上海海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便是单独组建技术转移中  相似文献   

19.
<正> 硬科幻和软科幻 科幻文学与科学普及的关系,笔者认为,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一个众说纷纭、难于简单下一个结论的理论问题。 这并不奇怪,因为不论中外,每一位从事科幻文学创作的作家,对于科幻文学属性的界定及对于如何处理科幻作品的文学性和科学性,都有各自的看法和独特的视角,这也形成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幻的思想者--王晋康科幻创作研究文集》一书不仅是王晋康创作科幻作品20年的回顾,也是科幻发展在中国的一个缩影。因为,如果有一个人理解20年前在中国写科幻有多难,那这个人一定是王晋康;如果有一个人一直怀揣着历史感写出了科幻感,那这个人也一定是王晋康。在他创作的20年里,从中年的王工程师一直写成了“老王”,创作了无数的科幻精品。从较早创作的《生命之歌》《类人》一直写到了《蚁生》《逃出母宇宙》,他的科幻创作过程就像是一场科幻长征路。用微博贴出自己一时的科幻点子很容易,但是连续20年笔耕不辍很难;随意写写心灵鸡汤容易,提笔写出《与吾同在》难。这长年累月类似长征的创作,足显出“老王”对于科幻的热爱和执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