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考察浇铸后快冷的亚共晶铝硅铜合金在不同条件下固溶时效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变化,探讨了改进此类合金的热处理工艺以实现节能降耗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含铁量铝硅合金中铁相的凝固行为与形貌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较高含铁量的铝硅合金中,铁相在不同合金成分,冷却速度以及不同含锰量下的凝固行为和微观组织形貌,对α铁相基于β铁相形核长大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对铁相的形核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含铁1.4%(质量分数)的铝硅合金中,加0.7%的锰能使铁以α相的形式凝固,但冷速较高时,不能完全避免针状铁相的出现;锰的加入量增加到1.4%(Fe/Mn=1:1)时,较高冷速下,仍有针状铁相出现,且使初生铁相更加粗大,在同样的铁锰含量下,亚共晶铝硅合金中的初生铁相明显比共晶合金要少,且α铁相在α铝树枝晶中会形成一种细密的树枝晶结构,可以作为基体的强化相,而形核不是影响铁相形成不同晶体结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研究Sr与不同变质剂复合添加对4032铝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通过组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发现:在几种不同的变质体系中,Sr与Na盐复合变质后的组织和性能最好;Sr+其他元素复合变质的针孔率低于Sr单独变质处理的针孔率,其中以Sr+Na盐变质的针孔率最低;共晶型铝硅合金添加Sr和Na变质组织呈亚共晶状态,而经P变质后组织呈过共晶状态.  相似文献   

4.
刘文清 《科技资讯》2014,(9):108-109
过共晶铝硅合金中的硅相晶粒粗大并且有尖锐的棱角,严重的削弱了合金的机械性能,通常采用变质处理工艺来改善这一现象。目前,很多研究表明硅相变质的机理主要是孪晶凹谷机制,但是变质效果实际上是与凝固条件有关系的,通过改善凝固条件,可以促进变质效果。本文研究对象为高硅铝硅合金,在加入不同变质剂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凝固条件下的组织形态,并使用透射电镜对组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压力铸造对亚共晶Al-11Si-1.8Cu合金的组织细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亚共晶铸造Al-11Si-1.8Cu合金为研究对象,基于普通重力铸造和高压压力铸造条件下合金的组织分析,研究了压力铸造对亚共晶Al-11Si-1.8Cu合金的组织细化作用,结果表明:与普通重力铸造相比,压力铸造不但能明显细化亚共晶Al-11Si-1.8Cu合金组织中的初生a-Al和共晶Si相,还使合金组织中初生a-Al相的形态由树枝状转变成了球状,并且随着高压压铸压力的增大,初生a-Al相的球状形态越圆整和细小,同时合金组织中共晶Si相的析出也明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
《贵州科学》2021,39(3)
通过合金熔炼、压铸试样制备,微观分析及力学性能等方法,研究铝、镁、镧元素对ZnAl4压铸锌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铝、镁元素对锌合金铸锭显微组织的影响在于β相形貌及共晶组织区域的变化,不同实验合金压铸试样的组织特性与铸锭组织有关,通过对原始铸锭组织进行控制,可以进一步影响压铸制件的各项性能,实验合金中,添加0.06%~0.12%稀土镧对提高ZnAl4合金综合力学性能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几种亚共晶和共晶铝硅合金的加锑变质处理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报导了加锑变质处理的优点和工艺方法,提出了它的适用范围;并用热分析法测得铝硅合金在采用不同变质方法(钠和锑)时的凝固曲线,指出了它们的特征,可据此判断合金融液的成分范围和变质程度;并对加锑变质的机理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铝硅合金中的六角形铁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亚共晶成分的铝硅合金Al-4%Si-2?-1%Mn中铁相形态与熔体处理的关系,发现六氯气烷精炼强烈促进初生α铁相的产生。在未经精炼处理时,合金微观组织中的铁相基本呈发达的树枝状,只有少量为初生汉字状铁相。用六氯乙烷精炼后,合金的组织中开始出现大量六角形的初生相。这种六角形铁相的形貌受冷却速度的影响较大。在精炼以后对合金长时间保温对该六角形铁相的出现和形态没有影响。由六氯乙烷精炼导致合金中大量六角形初生α铁相出现,可能是六氯乙烷精炼提高了α铁相的形核温度。  相似文献   

9.
稀土对亚共晶铝硅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稀土元素添加剂(自制)作为铝硅合金中加入稀土元素的中介原料,研究RE对亚共晶铝硅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在一定浓度范围随RE含量增加而同步增长,且都有相同的最佳效果加入量,但稀土元素对铝硅合金的抗拉强度改善效果不是很明显。然而,由于稀土元素在合金中的共晶体与基体相间形成的一种过渡相物质使铝硅合金的伸长率提高则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涵法、液淬技术和金相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预变形后的过共晶铝硅合金在进行半固态二次加热时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半固态组织演变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共晶硅熔断、粒化,共晶组织逐渐熔化成液相,液相体积分数逐渐增加并包围α相,α相趋于近球形的组织,共晶组织完全熔化等几个阶段.在二次加热过程中,初生硅颗粒也发生了一定的球化.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目前为使铝硅合金机械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国内外都是采用变质处理及热处理的方法来实现的。那么是否还有第二种途径呢?据日本冈田明的研究报道(见1983年日本铸物协会《第103回全国讲演大会要集》中“共晶反应前后温度加热后保持亚共晶Al-Si合金组织变化”一文)在共晶温度以下保温可以使共晶硅粒状化,性能有所提高。本研究为了  相似文献   

12.
过共晶铝硅合金的熔炼及变质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试验,对中硅过共晶铝硅合金的熔炼及变质处理进行了探讨。确定了能在一般工厂的铸铝车间中实施的优质工艺方案:合金在(780±10)℃熔化,精炼后,在(760±10)℃进行变质处理,加入复合变质剂,静置,降温浇注,其结果使合金显微组织中的初晶硅尺寸小于50μm,同时使共晶组织细化;使合金的抗拉强度提高32%,使合金的切削加工性明显改善,为该合金的实际应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测定Al-Si合金金相组织,合金变质度,机械性能等方法,来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稀土变质潜伏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金属型冷却条件下,Al-Si共晶合金用稀土变质处理,具有1-2小时潜伏期。变质潜伏期长短与变质元素稀土在铝液中扩散速度有产 有利于稀土在铝液中的均匀扩散的因素,都有利于变质潜伏期的缩短及变质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4.
以Fe-C-Cr三元合金相图分析了不同成分的铬系白口铸铁的凝固过程,阐述了三相共晶及四相包共晶反应对其微观组织的影响.通过试验对比,提出了合金元素对铬系白口铸铁微观组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其三相共晶及四相包共晶反应过程的影响而产生.  相似文献   

15.
陈世学 《甘肃科技》2010,26(9):58-59,79
铝硅合金的机械性能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为了改良合金的微观组织,提高材料性能,人们尝试利用各种手段控制铝合金的凝固过程。通过研究和生产实践发现,在金属的凝固过程中施加电磁场可以改善材料的组织性能并优化工艺过程。由于电磁场在金属凝固过程中会产生多种物理效应,因此,探讨电磁场对改善合金微观组织的作用,找出较优的工艺参数,对改善材料的组织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共晶合金凝固组织数值模拟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指出以合金的化学成分及冷却过程的工艺参数为条件,模拟其凝固组织的形成过程,将成为共晶合金凝固过程微观模拟的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的研究了碲(Te)对共晶、亚共晶及过共晶铝—硅合金的变质作用。其目的是:寻找一种新的变质剂以代替易衰退的钠(Na)及价格昂贵的锶(Sr)变质剂。研究结果指出:碲对上述合金中的共晶 Si 相均产生强烈的变质作用。对共晶 Al—Si 合金而言,加 Te 变质的金属型试棒的机械性能达到或超过加 Na 变质的水平,砂型试棒的机械性能与加 Na 变质相当;熔体的流动性与加 Na 一样.加 Te 变质时熔体保持8小时或经三次重熔后变质效果基本保持不变,用 Te 变质操作工艺简便,效果稳定、可靠、经济、没有烟雾、对坩埚无腐蚀作用。结论是:碲是 Al—Si 合金共晶 Si 相的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的长效变质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用碲、钠、锶、锑、变质后的亚共晶铝-硅类合金在热处理过程中共晶硅相的粒状化能力作了初步研究。结果指出:经变质后硅的粒状化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粒状化能力由大到小大致趋势是:碲变质>锑变质>>锶变质>钠变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拉伸试验机等检测手段对B细化处理后的亚共晶铝硅合金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B细化处理后,a-Al相枝晶被细化,致使铝硅合金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B含量为0.036Wt%时,合金组织最理想,其σb、δ比未细化时分别提高了15.2%和67.8%.从断口形貌上看,试样断口形貌均呈现准解理断裂.其中,B含量为0.036wt%时的试样断口韧寄较为深而小,呈现较好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20.
电磁搅拌对Al—Si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电磁搅拌凝固Al-Si亚共晶合金,实验中发现,电磁搅拌使合金的宏观组织得到明显细化在显微组织中,随着电磁搅拌增强,α-Al枝晶向非枝晶转化;同时,液相流动促进了Si相生长,使之发生经,相间距离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