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盐度、温度等环境变化对介形类的属种组合、丰度、分异度等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莱州湾南岸地区潍坊北部的GK59孔、GK74孔、GK79孔、GK89孔的介形类样本的实验处理和分析,对以Neomonoceratina delicate,Neomonoceratina dongtaiensis,Pistocythereis bradyformis,Pontocythere spatiosus,Leptocythere ventriclivosa为优势的海相介形类和以Candoniella albicans,Candoniella pellucida,Ilyocypris subbradyi,Ilyocypris subpulchra为优势的淡水介形类进行划分,并与周边已知钻孔进行对比,认为此区域共发育三个海侵层,第Ⅲ海侵层和第Ⅱ海侵层发生在晚更新世,分别对应晚沾化海侵和献县海侵,第Ⅰ海侵层发生在全新世,对应黄骅海侵。并总结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层序和海侵范围,阐明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2.
充分利用岩芯和古生物分析资料,结合沉积相研究成果,对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一段-二段5亚段的介形虫和轮藻化石及其沉积环境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识别出介形虫70个属种,统计显示以金星介科分子为主,其次是玻璃介科分子,还有少量胡花介科分子,其化石组合的垂向变化反映了戴南期湖泊水体从半咸水→淡水-微咸水→半咸水→淡水的旋回性变化。发现轮藻化石76个属种,主要有常州厚球轮藻、强壮冠轮藻、长柱形钝头轮藻、小球状轮藻等,其中以戴一段一亚段最为繁盛,表明当时较为稳定的半咸水-淡水沉积环境。介形虫化石组合和轮藻化石的垂向分布和演化与沉积环境、沉积相变迁和分布具有密切关系。介形虫组合以淡水-微咸水环境中的属种占优势,且轮藻勃发时,反映陆源碎屑物质供给充足,沉积相以加积型或进积型三角洲和扇三角洲为主;当介形虫组合以半咸水环境中的属种占优势时,表明陆源碎屑物质供给较弱,沉积相以退积型三角洲和扇三角洲为主。  相似文献   

3.
辽东湾表层沉积中有孔虫介形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辽东湾的88个表层沉积样品中的有孔虫介形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得有孔虫44属87种,介形虫24属34种,按其分布范围的差异分为3个有孔虫介形虫组合;并探讨了组合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渤海莱州湾GK138钻孔的79个沉积物样品中孢粉定量统计分析,在34个样品中发现丰富的孢粉,共统计孢粉5 757粒,鉴定为83个属种,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孢粉组合带,组合带Ⅰ(66.00~70.80 m):PinusQuercus-Artemisia-Chenopodiaceae孢粉带,组合带Ⅱ(51.34~54.44 m):Chenopodiaceae-Cyperus-Typha孢粉带,组合带Ⅲ(48.85~51.34 m):Pinus-Quercus孢粉带,组合带Ⅳ(34.11~39.60 m):Pinus-Quercus-PolypodiaceaeTypha孢粉带,组合带Ⅴ(20.56~34.11m):Picea-Pinus-Chenopodiaceae孢粉带,组合带Ⅵ(15.65~20.56m):Pinus-Chenopodiaceae-Artemisia-Typha孢粉带,组合带Ⅶ(10.72~15.65 m):Pinus—Artemisia—Quercus孢粉带。孢粉组合带特征呈现喜冷和喜暖的植物群落的相互演替,反映了莱州湾西部沿海地区晚更新世至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冷暖交替变化。  相似文献   

5.
对如东国清寺遗址地层微体古生物的鉴定发现,该剖面的底栖有孔虫大致可以划分出半咸水、广盐滨岸和盐度要求较高(多盐-真盐)的近岸浅海属种等三类,再加上浮游有孔虫共计可分为四大类.其中半咸水类在我国东、黄海沿岸主要见于盐度低于20‰的潮上带、潮间带和河口等少盐至中盐的半咸水环境.广盐类是我国东海和黄海沿岸广布的底栖有孔虫,广见于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潟湖和河口的少盐(1‰~5‰)至真盐(30‰~35‰)内陆架海水中.近岸浅海类在现代主要分布于水深小于100 m的内-中陆架和河口地区的前三角洲正常盐度的海水中.自110 cm以后,直至5 cm,发现较多的陆相介形虫:Ilyocypris bradyi,Candoniella albicans,Candona sp..这是首次在全新世海侵的末期发现如此多的陆相介形虫.这一发现表明当时本区有淡水流入,也表明海湾相从此进入消亡期,由海湾相逐渐变成淡水湖泊相,海水慢慢地退出本区.分析了遗址剖面有孔虫和介形虫剖面数量变化特征,重建了当地海岸线在全新世海侵末期后的变化规律,对深入认识我国东部海岸线在历史时期的变化过程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河河口湿地潮汐作用下土壤盐分异质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三角洲潮间带与潮上带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受海水及较低植被盖度的影响,潮间带地区变异性较低,而潮上带地区具有较强的变异性.垂直方向上,各土层的含盐量极值比以及变化幅度均成明显下降趋势.(2)潮上带,地下水埋深越深表层土壤盐分含量越低,而近海岸以柽柳为优势种的潮间带地区,土壤表层盐分较高而其地下水埋深相对较深.(3)不同群落中土壤盐分剖面分属于表聚型、平均型和底聚型,垂直方向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盐分变异系数逐渐变小.(4)柽柳群落、碱蓬群落与芦苇群落的土壤盐分类型均为氯、钠型;朝间带地区土壤氯、钠离子的含量随不同植被的变化规律为芦苇柽柳碱蓬,反映出碱蓬植物较高的耐碱与吸盐能力.  相似文献   

7.
四川龙门山地区下-中泥盆统有丰富的丛藻迹遗迹化石,可识别出8种类型,包括:Chondrites expansus、Chondrites cf.fenxiangensis、Chondrites filiformis、Chondrites isp.、Chondrites targonii、Chondrites type-C、Chondrites cf.type-C和Chondrites intricatus,它们的组合类型有3种:单一种类型、两种组合类型和多种组合类型。Chondrites遗迹化石分布于滨岸-陆棚的沉积环境中,分属于Chondrites-Phycodes和Chondrites-Lockeia遗迹化石组合。其中Chondrites-Phycodes组合代表食物充足、氧含量相对较低的浅水陆棚环境,而Chondrites-Lockeia组合代表氧含量充足的常氧环境浅水陆棚环境。Chondrites遗迹化石的沉积环境包括深水陆棚凝缩段环境、浅水陆棚环境和风暴沉积环境等。保存于深水凝缩段中的Chondrites遗迹化石反映贫氧相环境,其余2种则代表常氧相环境。Chondrites虫孔直径大小与古氧相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六口钻井中的介形虫、轮藻及腹足类化石,结合岩性特征及区域资料,对束鹿凹陷南部下第三系重新进行划分和对比。论证了凹陷南部缺失沙河街组二段,沙一段与沙三段之间为假整合接触。确证本区的主要储油层为沙河街组三段。同时还根据微体古生物群的古生态特征、化石组合、分异度等,对本区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北羌塘盆地北部晚侏罗世索瓦组地层古生物新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羌塘盆地北部乌兰乌拉湖地区测制了多条晚侏罗世索瓦组剖面,讨论了该区索瓦组的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环境及空间变化规律.首次系统研究了索瓦组双壳类、层孔虫及珊瑚化石的组合特征及地理分布.建立了一个双壳类生物组合带,一个层孔虫组合和一个珊瑚组合.确定索瓦组的地质时代为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遗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化石生态和沉积学特征 ,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遗迹化石的组成、分类及其沉积环境 ,认为存在 4种遗迹化石组合 :①Palaeophycus Planolites遗迹组合 ,由进食潜穴、滤食居住潜穴和觅食迹组成 ,包括Planolites,Palaeophycus,Macaronichnus,Skolithos,Ophiomorpha和Taenidium等遗迹属 ,反映了潮间带混合坪沉积环境 ;②Skolithos遗迹组合 ,由居住潜穴组成 ,常见遗迹属有Skolithos,Ophiomorpha ,Arenicolites,Thalassinoides和Cylindrichnus,代表了前滨或潮下带砂坪沉积环境 ;③Planolites Taenidium遗迹组合 ,以进食潜穴和居住潜穴为特征 ,主要组成分子有Taenidium ,Planolites,Palaeophycus,Skolithos,Arenicolites和Thalassinoides等遗迹属 ,指示了具有周期性风暴影响的过渡带沉积环境 ;④Helminthopsis遗迹组合 ,主要由觅食迹组成 ,其中以Helminthopsis和Zoophycos遗迹属最为常见 ,表明了低能的滨外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乌海桌子山地区岗德尔山寒武系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根据野外调查及室内电镜、阴极发光、氧碳同位素等一些新的鉴定方法,研究了10种岩石类型和15种重要环境标志。将寒武系沉积环境划分出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指出了各组地层沉积环境的主要特点。古地理面貌的恢复,为进一步研究华北地台的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证实大连地区庄河县青堆子湾的海岸线在晚近地质时期以来不断向浅海推进。根据潮间带现代海洋沉积物的粒度分析资料将潮间带划分为泥质细沙型、中沙型和粗沙型三种类型的沉积环境。同时,还发现与上述环境相应的贝类生长的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东海沉积中有孔虫、介形虫定量研究的结果表明:河口、陆架内部、中部、外部、陆坡与海槽,分別具有不同的有孔虫、介形虫组合,它们受水深,水温与盐度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4.
马六甲海峡地区现代介形虫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马六甲海峡地区76块底质样品中介形虫的定量分析,区分出河口、海湾、海峡南段和北段等在组成、分异度和优势度上各具特征的不同介形虫组合,它们的分布受水深、盐度、底质类型及搬运作用等环境因素所控制。  相似文献   

15.
详细研究了首次发现于羌塘盆地岗尼乡达卓玛剖面下第三系的介形虫、轮藻和保存完好的昆虫化石,建立了3个化石组合。根据这些组合面貌及其分布的主要层位,认为含有丰富生物化石的这套地层的时代应为古-早始新世。  相似文献   

16.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石英表面结构是一种新技木。石英碎屑在沉积和搬运过程中,遭到机械蘑蚀化学溶解和沉淀作用,产生不同的表面结构。根据这些表面结构形态组合和出现几率可作沉积环境分析。我们对普陀岛现代海岸的石英颗粒作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各亚相带的石英表面结构有所不同。潮上带和潮间带上部,波浪能量大,主要产生机械作用形态,如贝壳断口,碟形坑、V形坑等。潮下带,波浪能量纸,主要是化学溶解和沉淀作用所形成的溶蚀坑和被复薄片。根据上述特点,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组合特征,可推测沉积时海岸的能量条件,并可用作亚相划分的辅助标志。  相似文献   

17.
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海域勘探的新区.通过对莱州湾凹陷温压场、应力场、流体势分析,结合该区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莱州湾凹陷明下至沙四段成藏动力学系统可划分为自源高压封闭、混源常压半封闭、他源常压开放3类成藏动力学系统;成藏动力特征决定了莱州湾凹陷油气以断层运移、垂向运聚为主.北部陡坡带和中央构造带自源高压封闭、混源常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为下阶段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次之为东部走滑带他源常压开放成藏动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18.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海域勘探的新区.通过对莱州湾凹陷温压场、应力场、流体势分析,结合该区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莱州湾凹陷明下至沙四段成藏动力学系统可划分为自源高压封闭、混源常压半封闭、他源常压开放3类成藏动力学系统;成藏动力特征决定了莱州湾凹陷油气以断层运移、垂向运聚为主.北部陡坡带和中央构造带自源高压封闭、混源常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为下阶段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次之为东部走滑带他源常压开放成藏动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19.
对珠江三角洲PRD16孔的微体动物群进行了分析,共发现底栖有孔虫12属24种,介形类9属13种,它们可分别划分为3种生态类型。根据有孔虫和介形类微体动物群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岩性和沉积粒度特征,推断PRD16孔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演化经历了5个阶段:①34 600 cal a BP以前为河流相环境,形成了研究区最早的第四纪河床相砂砾沉积;②34 600~23 900 cal a BP推测为河口湾环境;③23 900~7 960 cal aBP受末次盛冰期影响,研究区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形成花斑黏土;④7 960~2 810 cal a BP为全新世大海侵时期,研究区为河口海湾环境,发育以广盐性有孔虫和中盐-多盐性介形类为主的微体动物群,其间发生了2次小规模海平面波动,受地块区域沉降作用影响,研究区在3 873 cal a BP左右水深达到最大,主要有孔虫和介形类属种的丰度达到全新世最高值;⑤2 810 cal a BP以来海平面持续下降,研究区由潮坪环境变为河口砂坝,随后河流作用增强,又逐渐变为河流冲积-潮上带环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潍坊北部第四系钻孔GK89、GK79、GK74、GK59岩心中192个微体古生物样品进行分析,其中在66个样品中获得丰富的有孔虫化石,鉴定出17个属40个种,以广盐度Ammonia beccarii为优势种,其次有Ammonia annectens、Elphidium(多种)、Protelphidium、Cribrononion gnythosuturatum、Nonionella、Quinqueloculina等属种,形成广盐性化石组合。根据有孔虫属种、丰度、分异度在垂向上的分布进行沉积环境分析,划分出陆相、海陆过渡相及海相,识别出3个海侵层,对应该区更新世以来的3次海侵,自上而下分别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垦利海侵、广饶海侵和晚沾化海侵同期。该研究对于潍坊北部第四纪海侵及环境变化,尤其是加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